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144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44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情随著外面环境转,说明你自己做不了主,谁做主?外头境界做主。外面境界做主,那你这一生肯定是受境界的主宰,你是心为境转,你不能像一个觉悟的人一样,觉悟的人是境随心转,我心做主。
  世间意里面佛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看相、算命、占卜,我们中国人讲的是看风水,这属於世间意。为什么?心被境界转。真正修行人是境界被心转。有一年我在美国,洛杉矶的夏景山老居士跟我同年,他的风水看得很有名,在美国雷根做总统的时候,请他到白宫去看风水。他告诉我,他说:「我很可惜就是没有把英语学好,语言上有障碍;假如我语言上没有障碍,我这个风水法门在西方人眼目当中很吃香。」有几个例子是不错,看得是很准确的,他给我说一句话,他说中国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一个个都是风水专家,我说何以见得?所有那些寺庙庵堂的建筑,你仔细去观察,懂得风水的人都说是最好的风水。我跟他说:未必吧!他说:为什么每一个寺院道场都选择那么好的风水地方?我们学佛的人懂得,那是境随心转。出家人哪里会看风水?还去找地想怎么样建筑,没这回事情,都是随便任意建的。
  莲池大师那个大道场,原来只是盖一个小茅篷,以后大家知道这个和尚有道德、有修行,於是慢慢跟他学的人多了。茅篷,好!那里盖一个,都盖,逐渐形成一个丛林,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去建造的,绝佳风水!说明境随心转。风水里面也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你有福报,你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风水会变好;你没有福报,风水绝佳的地方,你到那里去住,那个风水会变坏。还是佛说的有道理,境随心转。佛教人修心,佛教人不要著相,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修到真正能够转境界,你说你多自在,你的心情多愉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受任何环境所动摇。当然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是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只要我们自己有信心、有愿力,肯如教修行,哪有得不到的?
  袁了凡先生修善积德,转变了他的命运。改风水、改命运不是在事上改,是在心上改。事上改是对世俗人,实际上是不是真的改了?并没有,真的改了的话,那佛所讲的境随心转就完全被推翻,那佛讲的话不真实、不可靠。对世间人来讲求风水,是安他的心、安他的妄心,实际上他还是被命运所转,他还是逃不过命数。你看看《了凡四训》里,云谷禅师就讲得很清楚。因此,佛的教学宗旨是订在「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世间意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迷信;不得为世间意,就是今天社会上常讲的破除迷信,佛弟子绝不迷信。世间事、世间正当的一些事业、正当的生活,没有一丝毫妨碍,尤其到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跟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愿求完全相应。第八句:
  【从知一切微尘中各有无边广大佛身云三昧门起。】
  清凉给我们讲这是「依正一对」,这是讲到正报,「知广身,即依正一对」。清凉大师接著说,「虽说微尘,意彰佛广」,真正的意思是讲佛多。前面我们读过,一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一一佛刹当中又有微尘数诸佛,所以真正的意思是讲佛多。「虚空无方,有物处则现」,物就是讲的十法界的众生。虚空广大而没有边际,哪个地方有世界,我们现在讲的是星球,这些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居住在那里,就有佛菩萨在那里示现。我们要问,那些众生没有意思求佛菩萨,佛菩萨来不来?佛菩萨来。诸佛菩萨真的是方便有多门,不以佛的身分出现。为什么?佛是师道,师道是要去求学的,以恭敬心、真诚心去求学,老师才教你,才传授给你;你根本没有尊师重道的这个念头,没有良好求学的态度,老师当然不出现。不会现这个身,但是可以现同学的身分,可以现朋友的身分。这不就是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吗?不能现佛身。但是无论现什么身,都是诸佛如来。不能说佛现一个凡夫身,他就堕凡夫,没有这回事情,他还是诸佛。
  就好比他的身分是个大学教授,他现在在幼稚园里面教小朋友,并没有人知道他是大学教授,他大学教授的身分没有失掉。他可以做幼稚园教师,也可以当小学教员,不一定说是大学教授离开大学,他就无用武之地,他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哪里都管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像这个样子,所以只要有生物的地方肯定现身。现身能现有情身,我们讲的动物,能现无情身,我们讲的植物、矿物、山河大地,他都能现。那我们要问,佛菩萨大慈大悲,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众生居住的地方有灾难,佛菩萨有没有能力来维护?给诸位说,肯定有。这个地方要发生大地震,佛菩萨能不能把这个地震化解掉?有没有这个能力?有!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就不圆满了。有能力他为什么不把这个灾难化解,来救度这些苦难众生?我们举一个例子说,像在学校里学生犯了过错,老师处罚学生,校长看到了有权力制止,他为什么不制止?这个惩罚是教育,惩罚对他是有利益的,没有害处的。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佛菩萨看到众生造罪业,造极深重的罪业,罪业感得来的这个恶报、痛苦的果报,佛菩萨看到了,清清楚楚,为什么不制止?这个果报他要不受、不接受,他的那个恶业消不掉,消不掉那就造成永恒的障碍。你造了,你一定要消掉,业障消除之后,你真正回头、悔改了,佛菩萨现身来帮助你。由此可知,佛菩萨现身帮助你是慈悲,佛菩萨不现身不帮助你,还是慈悲。
  佛在经上讲众生的根性,众生回头,说过有五种马的比喻。最好的马懂得主人的意思,主人一表示它就知道,主人一骑上它的背上,它就知道主人要到某个地方去,它就载著他去,一等的好马。二等马,你骑上它,它还懵懵懂懂的,必须用马鞭轻轻敲它几下,它知道这是叫它去了,叫它走路了。三等的马就迟钝一点,你敲敲不痛不痒,它不理会你,一定狠狠的打几鞭,打得它痛了,它才晓得它真的要走路了。第四等马,你打它再重,它也不走。那用什么方法?你看骑马的人穿马靴,马靴后面都带有马刺,就是对付马的,用马刺刺马的腹部,那非常的痛苦,这个时候它不能不走、不能不听话,四等,要给它受这个苦。到第五等马,你用马刺刺它,它也不走,它躺下了,你有什么法子?佛这个比喻很有味道。所以种种果报,佛有能力化解而不化解,这是真正帮助众生,这才真正是大慈大悲。所以慈悲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而不是感情,佛菩萨教给众生是永恒的利益、长远的利益,不是一时。一时的快意,带来长远的苦痛,那是错误的。所以长痛不如短痛,佛菩萨教化众生有原则、有善巧方便,我们要信任,我们要尊敬,我们要能体会,要依教奉行。
  『身云三昧门』,佛经凡是讲到「云」就是提醒我们,所有一切现相是虚妄不实在的,「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个用意是教我们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分别,更不可以去打妄想。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控制,你不可以占有,如果你生控制、占有的念头,你就错了,烦恼跟著就起来了。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清凉注解,「唯如来藏是实有」,它是能现、能生、能变,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它就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万物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此建立。我们常讲有,有是从无而生的,无中生有。那个「无」很难懂,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有,有为什么说它无?因为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也闻不出来,舌也没有办法尝,身体没有办法接触,乃至於我们心里怎么想也想不到,但是它存在。今天我们讲它是一种能量,它不是物质,所以佛经里面称它作无,称它作空。这个空,怕我们误会「空是什么都没有」,它加一个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心经》上最明显的显示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讲的物质,佛经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色,色跟空是一不是二。
  大师说,「处所各别,随菩萨行。刹有净秽,随众生业」,这四句话很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处所各别是随菩萨行,浅位的菩萨不知道深位菩萨,这里头就有差别。譬如十信位的菩萨不知道十住位的菩萨,十住位的菩萨不知道十行位的菩萨,这大分;再细分,初信位的菩萨不知道二信位的境界,二信位不知道三信位的境界;深位菩萨知道浅位菩萨的境界,浅位菩萨不知道深位菩萨的境界,这是讲「处所各别,随菩萨行」。「刹有净秽」,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社会」,就有佛法里面「刹土」的意思在,社会的清净、染污随众生的业,这个话一点都不错。众生造作善业,一定会感到这个地区风调雨顺,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如果这个地方的人心极其严重的染污,必然变成自私自利,一切行为一定是损人利己,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这个社会就乱,天灾人祸接踵而来,灾难就频繁。所以,国土净秽确实是随众生业力变现出来的。
  我们从这里就能想到,诸佛菩萨的国土为什么那么美好?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居民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原因在这里。大家都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这个原因又在哪里?给诸位说,最根本的原因在教学。你看看华藏世界,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毗卢遮那佛召开的宇宙的教学会议;《礼记》里面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没讲错,教学第一。然后再从历史上去验证,古今中外的历史,哪一个时代兴旺承平,你仔细观察,那个时代的教育办得最出色。你再看看哪一个时代动乱,动乱的那个时代,教育就很糟糕。今天我们这个世间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教育的方针、方向偏差,人文教育忽略了。人文教育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偏向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达,人事的问题出来了。那用什么方法?把这些人杀绝,反对的人统统把他杀光,是不是真的能解决?解决不了。被杀的那些人,马上投胎投到你家里面做你的孙子、做你的重孙,将来长大报仇。什么方法都不能解决,唯一能解决的方法是教学,教育办好!教学里最殊胜的,无过於圣贤的教诲。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干什么?来教学的,示现到这个世间是来搞社会教育的,决不是为自己,是帮助众生。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得,非常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0卷)  2002/3/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60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起定分,起眷属定第八句:
  【从知一切微尘中各有无边广大佛身云三昧门起。】
  这一句前面我们也说了不少,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还有一个意思,说如来藏身。说「如来藏是真佛身,其体广大,无能知者。恒在六七微尘之中,一一有情各有藏识,故云各有无边大身」,清凉这个解释非常重要。如来藏,法相唯识里面讲的阿赖耶识;为什么叫如来藏?「如来」藏在这里面,如来就是真如本性,这是真佛身。佛是什么?身在此地是个比喻,佛是大觉,究竟圆满的大觉,究竟圆满大觉现在已经变成了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很不好懂。阿赖耶是一半真一半妄,一半真就是清凉讲的真佛,一半妄就是含藏一切习气种子,所以叫藏识,像仓库一样。清凉在此地说得很好,「其体广大,无能知者」,阿赖耶识有多大?尽虚空遍法界,它是真妄和合。真身,佛法里面讲法身,法身是真身,《华严经》上称为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没有形相,它不是色法,阿赖耶也不是色法,这个大家晓得,在《百法》里面排列是心法,心法第一个是阿赖耶。所以法身遍一切处,阿赖耶也遍一切处,《楞严经》对这一桩事情讲得很透彻。
  一切众生他所起的功能都离不开阿赖耶识,我们眼睛能见,能见那个能是从哪里来的?从阿赖耶来的。阿赖耶的能从哪里来的?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来的。我们睁开眼睛,你能见到的那个量多大,你就要晓得你的眼识、你的见性有多大。实在讲,眼识有限,见性无限,眼识里头有障,见性里头没有障。但是现在见性被眼识障碍,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色相。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