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军火之王 >

第61章

军火之王-第61章

小说: 军火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要知道,李韦德和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建立的可是长期的军火交易合作关系,今后像这样用军火在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换来粗原钻石,运输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来出售出去,可是会有很多次的。这样一来,李韦德把钻石切割加工的一大块利润拱手让出去,只是出售原钻可是很不划算的。

要知道粗原钻石,和切割加工过后的钻石相比,虽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钻石的重量会损失一半。但其价值却是同等重量之下翻了两翻。

就拿李韦德手中的这批钻石,在安特卫普市场上价值6亿多美元的原钻,进行切割加工后重量会减少一半体积会缩小更多,但其价值却上升到了6亿多美元。

你说这样的大头利润,李韦德这个商人会放弃么?如果只是一次的话,李韦德作为一个军火商人,核心业务不在钻石上,或许会因为怕麻烦而放弃建立公司来切割加工。但今后可是长期的事情,如果放弃这方面的利润那也就太不划算了。

何况李韦德对于未来的计划中,不仅要和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用军火换钻石,还有非洲其它生产钻石的国家也是目标,只要条件和时机适合就行。另外阿富汗那边,苏联与阿富汗的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而且以目前的情况有战略眼光的人都可以猜出,以后很可能是苏联方面撤军撤出阿富汗,那么阿富汗将会是军火商的又一个乐园,阿富汗的红宝石、绿宝石资源,也是李韦德所向往的。

所以,李韦德迟早是要建立自己的宝石加工公司,还不如从这次就建立埃里克宝石公司,为以后的军火生意中,所换来的钻石或者其它宝石,提供切割加工并销售的场所。当然李韦德所建立的埃里克宝石公司,只是对钻石等宝石进行切割加工,并不是制成最终的各种首饰完成品,这方面李韦德还不想去碰,因为这方面更麻烦,李韦德可没有那个精力。

切割加工完手上的这批钻石,几天之后,李韦德以埃里克宝石公司的名义,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贸易市场上,把这些钻石分批销售给了不同的钻石商,销售给了不同的首饰公司,完成了把原钻换成现金的过程口从在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那用军火换来粗原钻石,到现在用切割加工后的钻石换来金钱,李韦德一来一去获得了12亿多美元。只这与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进行军火交易的一方面,便立即收回了这次安哥拉之行的所有花费。

这12亿多美元中,去除需要支付给伊夫琳、叶兰的那两部分军火的进货价和分成,去除那批军火中李韦德自己军火工厂生产出来的枪械弹药的生产成本,去除租用远洋货轮、运输费用、支付手下的工资和奖金、打通各关卡所耗费的费用等等,加在一起一共2亿美元的各种成本之后,李韦德最终获得了差不多10亿美金的净利润。

这里的军火交易之后,李韦德财产也再次升级,成为了十几亿资产的富翁。成为十亿资产的富翁,比尔一盖茨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而李韦德这个军火商却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军火生意的暴利。

不仅如此,李韦德这次的安哥拉之行可是有两方面交易的,与安哥拉反政府武装安盟的军火交易只是一方面而已,李韦德手中可是还握着,与安哥拉政府军进行军火交易合作所换来的,有着更大价值的东西。

那安哥拉境内,除安哥拉政府已经正在开采的6个油田之外的,几乎所有油田和气田的开采权利。包括已经勘探发现的的90个油田、6个气田,也包括今后所有新勘探发现的新油田气田。这些油田和气田的开采权,可是有着比钻石更大的利润。当然石油的开采利润是长期的,有着一个过程逐渐增加的,这些利益的套现,还得按照李韦德所计划的步骤一步步来。

不管怎样,李韦德这次的安哥拉之行可是收获巨大,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盈。在完成了钻石的交易换成了金钱,在吩咐埃里克宝石公司的几名日常负责管理经营的经理一些事情之后(为了不惹人怀疑,在李韦德没有从非洲弄来钻石的时候,埃里克宝石公司也是照常对外提供钻石切割加工服务,照常进行经营的),李韦德便带着丹尼等一行人,离开比利时安特卫普回到了美国。

回到美国后接下来,李韦德便准备按照他所早就计划好的,处理从安哥拉政府那得来的那批油田气田的事情。

第六十六章 洛克菲勒与石油

李韦德一回到美国,便成立了埃里克矿产公司,而公司新成立之后的第一项目,便是处理手上的那一批安哥拉油田和气田的开采权。

其实李韦德对于安哥拉之行的每一项任务,都有了完整的计划和提前的考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行动的,包括和安哥拉政府的军火交易中,用军火换取石油开采权,也是因为这样,不然的话作为军火商,一般情况下只会直接要钱的。

在与安哥拉政府进行交易之前,李韦德早就考虑好怎么去处理,交易中很可能带来的石油开采权问题了。李韦德毕竟只是个军火商而不是石油商,对于这些石油资源的实际开采,他肯定不会是自己来做的。

这一方面是李韦德对此没有兴趣,不想在这方面耗费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也是要想成立一家石油公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石油,几乎被一些大石油集团所垄断了,而且这些石油公司可都是和大国政治有紧密关联的,自己想在其中插一手可不容易,还不如与之合作掌握主动权。

既然要选择开采石油的合作伙伴,该找哪些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呢?在冷战时期这种年代,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北约还是华沙。

苏联等华沙国家,被李韦德很快的排除在选择对象之外。除了苏联之外的华沙国家不用说,那么没有那个技术和条件,来开采安哥拉的石油资源。那苏联呢,苏联倒是有那个技术了但条件不行。

众所周知,苏联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不匮乏,反而是除中东之外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苏联的石油资源,是以黑海油田区、西西伯利亚油田区、东西伯利亚油田区三大区域为主地,可是到目前苏联绝大部分的石油开采都只是集中在黑海油田区,即使这样黑海油田区的开采潜力也是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光是自己国家的石油资源,苏联就开采不过来了,难道还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千里迢迢跑到千里之外的安哥拉,去开采石油么?

安哥拉十年多以来的内战中。苏联之所以在背后支持安哥拉政府军,其目的是为了安哥拉的石油资源。但要注意,苏联不是为了自己开采安哥拉的石油资源,而是不想让美国占有安哥拉的石油资源。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在冷战时期激烈的几十年内,不管是苏联也好美国也好,对于这种战略资源都是,全世界布局到处占领的,并不一定是要立即拥有,但不会让对方那么轻易得到。

不过现在苏联对此倒是有些力不从心了。从1986年开始苏联停止对安哥拉政府的援助,并撤出派遣到安哥拉的观察员,就是其显著表现。这不仅是因为自从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之后,苏联在全球范围内采取战略收缩的方针,把精力放在国内放在经济建设方面,也是因为苏联的经济状况实在是极度恶化。

自己国家内的经济问题还没解决,非常缺少资金的他们,是不可能花费很大的金钱代价去开采安哥拉石油资源的,因为苏联在自己国家开采石油,所花费的成本绝对比去千里之外的安哥拉去开采要低很多很多倍。

因为这么多的原因,所以李韦德是不会选择苏联的石油公司,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的。而苏联的石油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不会与私人更不会与李韦德这个美国人合作。加上李韦德毕竟是个美国公民,在现在这个还处于冷战的时代,与苏联政府合作自然非常不好,会给他带来非常多的麻烦(与普京那样的私人合作倒还没关系),以李韦德目前的实力还不能这样做。所以李韦德很快地,便把苏联等华沙国家排除到选择的范围之外。

剩下的选择,便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了,这其中第一考虑的自然是美国。一方面李韦德毕竟是个美国公民,与美国的石油公司进行合作,各方面自然容易了许多,而且风险也会低很多。另一方面,美国拥有世界上一流的最大的几个石油公司,其技术和条件也完全符合要求,而且关键的是,李韦德之前便有了谈判的目标。

不过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李韦德还是懂的。

李韦德的选择中,除了美国的几家石油公司之外,还包括英国、法国的两家石油公司。美国、英国、法国,一直是世界石油公司巨头集中的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的石油公司们开采的石油,占有了世界石油开采量的一大半。

美国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海湾,英国的英国BP石油公司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再加上法国的道达尔、埃尔夫这2家石油公司,一共9个石油公司,构成了此时世界跨国石油公司巨头的第一梯队。

(后来埃克森同美孚合并,雪佛龙兼并了德士古,道达尔兼并了埃尔夫,海湾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BP石油公司。形成了后来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法国道达尔,这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

李韦德选择的合作对象,便是在这9家公司当中进行选择,不过具体是怎样的选择,自然要通过实际的谈判才能来决定。

除了这些国家的石油公司之外,李韦德也不是没有考虑中国。但和苏联差不多,此时的中国也处于经济政治改革开放的试验阶段,其主要的精力放在国内放在经济方面,不一定会花费大工夫耗费在地球另一端的安哥拉。

另外中国的石油公司也是国有企业,什么公司企业一旦是国有的,便有了很多麻烦事情,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而且与国有企业合作其过程非常麻烦,李韦德可没有那个精力和时间去浪费在这方面,所以他便把中国也排除了。李韦德毕竟是一个商人,首先考虑的还是商人的利益口(当然也不是说中国没机会了,今后还有西伯利亚呢)。

把合作的目标,选择在了那九家公司之后,李韦德回到美国成立了埃里克矿产公司之后,便要开始与这些石油公司进行正式的接触洽谈了。

李韦德最先进行洽谈接触的,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这三家公司。其实李韦德早就决定好与这三家公司进行合作了,这也是他的计划当中,所唯一确定要与之合作的三家公司。这自然是有着很多的原因,但其最大的原因便是,这三家公司背后的掌权控制者,是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

谈到洛克菲勒家族,恐怕全世界的人都会知道。老约翰·洛克菲勒当年创立的美国标准(美孚)石油公司,几乎就成为了当时全世界石油的代名词,曾经控制了美国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90%以上。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50%以上。老约翰·洛克菲勒也是世界上第一个10亿美元资产的亿万富翁,其当年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美元以上。

在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国标准(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

然而尽管有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媒体此前早已将洛克菲勒定性为“邪恶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垄断资本家,投资者依然热衷地追捧这些“婴儿美孚”的股票'奇''书+网',使得拆分后的众多公司地股票市值合起来,远远超过原来标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从前更多了。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经过这么多年的多次分拆和合并,目前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这三家石油公司。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便是洛克菲勒家族旗下石油帝国的代表,是洛克菲勒财团的最主要的公司企业之一。

既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这三家石油公司,其背后的实际掌权控制者是洛克菲勒家族,李韦德要和这三家公司洽谈合作开发安哥拉油田和气田的事情,还不如先与洛克菲勒家族先洽谈好。也只有与洛克菲勒家族先洽谈好达成一致,才意味着李韦德与这三家公司建立合作的可能。

而这个就是李韦德为什么要最先与这三家公司进行洽谈接触。为什么他的计划当中唯一确定要与之合作的是三家公司,甚至为什么李韦德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