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第1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给田壮壮夫妇上完香之后,张贤和王金娜的心都低落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张贤忽然想起了张青来,虽然他也听说田壮壮的被害与张青也有一些关系,但是张青也毕竟是被自己带出来的兵,从一入伍便是跟着他的,一直到朝鲜被俘。
当听到张贤想要去看望张青的时候,王金娜还没有说什么,张正风便已然不高兴起来,觉得自己的爷爷真得是多此一举,对于那种背叛朋友、出卖战友的人,他也恨不能将之千刀万剐。
“那是时代的错,不能全怪他!”张贤耐心地说服着自己的大孙子。
“是呀!”王金娜也赞同地附和着张贤,对着张正风道:“那个时候别说是战友,呵呵,就是连亲生的父母、兄弟之间都会互相出卖,文化大革命把人们最基本的人性道德都践踏得完无体肤,一直到现在,还令人不寒而栗!真得也不能全怪张青呀,他也是没有办法!”
虽然还是对张青这个人十分得不耻,张正风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拗得过爷爷奶奶,只得带着他们又去当地的公安局去打听张青的消息。在一位公安干部的指引之下,他们来到了一处街道派出所,当张贤说明自己是张青的战友,是从台湾那边回的之时,这个派出所的所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是却又十分肯定地告诉着张贤,他要找的那个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张青已经死了,就是几年死的,而且是自杀。
“怎么会这样?他为什么要自杀呢?”张贤有如冷水泼身一样得激灵灵得打了一个冷战。
“是呀!”王金娜也有些奇怪,对着这位老所长道:“文革都已经结束了,对他的迫害也结束了,那么长苦难的日子都熬了过来,为什么他还是想不开呢?”
这位老所长有些尴尬,叹了一口气,有些歉疚告诉着他们:“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那一天上面给他下达了平反的文件,我好心地陪一位同志去他家里通知他,但是他不在,他的邻居告诉我们说他可能去听戏了,于是我就让他的邻居转告他,要他第二天去公安局开会,当时也是我想得没有那么周全,没有说清楚就走了。第二天他的邻居跑过来告诉我说他上吊自杀了,我们去验了尸,是自杀!”
张贤和王金娜面面相觑着,许多的话哽在了喉咙里,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便是刚才还十分不愿意来的张正风也不由得生出了怜悯之心来,不解地问着:“要给他平反了,他怎么还要自杀呢?”
老所长发出了一声长叹,还是告诉着他:“张青在朝鲜当过俘虏,所以回来后在历次的运动中,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这个人年青的时候其实长得不错,也很能干,但就因为这个,没有人愿意嫁他,所以他终生未娶。我想,可能正是因为他怕再进公安局,以为我们通知他去开会,又会对他进行批斗,所以才会想不开!”
张贤和王金娜都默然了,人的精神承受能力其实也是有限度的,当真得快要达到极限之时,也许一根稻草就能够把人压垮。
※※※
带着一种非常灰暗的心情,张贤、王金娜和张正风三人离开了湘西,他们并没有直接回武汉,中间又到常德停留了一日,在这里,他们来到国军七十四军墓园。当看到这个墓园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破坏,基本上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之时,令张贤感到欣慰不已。常德的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为了祖国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运动,这个城市的人们还是保住了这个被斥为“反动派”的墓地,没有因为意识形态不同的原故,而让这些为祖国抗战到底的英烈们失望。
在七十四军墓园祭奠完了那些逝去的战友之后,张贤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决定再去石牌,去为十八军十一师的死难将士们扫扫墓。这个决定自然又得到了王金娜的同意,她能够理解张贤此时的心情。
虽然对于爷爷这种临时起性的作法有些不满意,但是张正风还是顺从地答应了。他们三个人搭着长途汽车从常德到了宜昌,沿着新近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来到了长江的南岸,在三斗坪镇住了一夜。此时的三斗坪,早就已经失去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繁华,只是一个不起眼而且很小的镇子,要不是一直在研讨的三峡大坝有可能会在这里选址,这个小镇子或许再不会被人想起来。
第二天一早,在一位向导的带领之下,张贤一行三人便踏上了前往石牌要塞遗址的路途,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在荒草丛中找到了那个早已经被废弃多年的要塞,那些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此时也已经淹没在了灌木丛中,任谁也不会知道这里曾经在四十多年前发生过的大战。
凭着自己依稀的记忆,张贤摸上了不远处的山麓,但是令他大为失望的是他印象里应该是一片的墓地的地方,此时已然变成了一座小学,因为放寒假的缘故,这个小学里并没有学生,他找到了看门的一位还没有离去的校工,这位老校工告诉着他们,这里当年的确是一片的荒坟,因为地势比较平坦,又不用占耕地,所以公社就选择了这里作为学校的校址,当年建校的时候,他们还挖出了很多的尸骨,还有木制的棺材,不过很多都被用来当劈材烧掉了,而那些尸骨也丢得远远,生怕吓到了孩子们。
听到这位老校工的叙述,顷刻之间便令张贤泪水纷纷,心如刀绞一般得难受,忆起当年那些牺牲在此的战友同胞之时,只能令他愧恨交加,伏地长跪不起!
老校工诧异地看着这个从台湾来的老人如此悲伤的表情,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来,还奇怪地问着王金娜:“他这是怎么了?”
王金娜的双眼也含满了热泪,却问着他:“老师傅,你知道这里埋的是什么人吗?”
老校工想了想,还是道:“听说是国民党兵!”他说着,还指着不远处的一块石碑告诉着王金娜:“那里写的有。”说着,又想起了什么来,对着他们道:“还有一个浴血池,要不要我带你们去看一看?”
王金娜却是摇了摇头,她也已经无话可说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他们只知道国民党就是反动派,而国民党兵的坟挖了也是理所应当的,却不知道不管是国民党兵也好,还是共产党兵也好,其实大家都是中国人,只要是为国捐躯、为民族的解放而死的人都应该被称作英烈,同样应该受到后世的祭奠。
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英烈都弃之不顾,都早早的忘却,那么这个民族当真得是不可药救了!只是,历史终还是公正的,相信总会有一天人们会觉醒过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英雄们的魂魄不再哭泣;这也许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全书终)
后记
这本书终于是写完了,让我也终于可以长长地喘一口气。想一想,这本书从开始创作、到上传,再到如今的结束,整整地用了四年半的时间,如果把先期在脑中酝酿、以及勾勒大纲的过程也算上,时间足有五年。呵呵,用五年的时间来写下这本五百万的书,再回过头来,当真得令我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好在,她终于是完稿了,虽然其中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虽然现在看来能够出版都显得遥遥无期,虽然还有很多很多的遗憾,但是总算是有始有终,没有半途而废,这对于我来说,也或者对于大多数的书友们来说,就是一种胜利吧!
闲言少述,还是自己来谈一谈这部小说的创作经历和过程吧。
之所以会想到写这本书,就是我在前言里谈到的,因为看到了凤凰网的一篇纪实报告,说的是在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战俘的故事,我记得里面有一个叫作冉宏图的老兵经历让我很是感动,他竟然经历过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最后去了台湾,他从国民党兵变成了共产党兵,又从共产党兵变回到国民党兵,当过两回俘虏,当真得令人唏嘘不已,这种经历我想也可能代表了一大批当年从朝鲜选择去台湾的老兵经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故事,所以也就有了我这部小说的主框架。其实,我写的熊三娃这个人物,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以那个老兵作为参照的。
开始写的时候的确很难把握,毕竟是第一次写军文,呵呵,原来我可是写了不少的武侠和言情作品,所以在写的过程中一直十分没底,有的时候为了查一个枪的型号都要看上半天的资料,熬到半夜。当然,最开始也没有想到要写得这么长,这么大,虽然也是想好要写六卷的,但那时只是想着每一卷有三十万字就好,当真得写起来的时候,却是一发而不可收了,最后想一想,多写一点就多写一点吧,就当自己是在完成一篇鸿文。说老实话,一直写到石牌大战的时候,我才真正为这本书找到了基调:那就是要写就写大气一点,写大场面、大战役,而且不怕写失败。因为我也看了很多战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现代的网络文学作品,真得没有几个人敢写这种大战役,大部分写的东西都是小打小闹,当然也没有人会真得以一个国民党军官来作主人公,这也是因为有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实想一想,如果真得要表现共产党的抗日战役,除了打游击,还真得没得好写,便是好不容易的一场百团大战,也被毛泽东所批判的,而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平型关大捷,只不过是忻口战役的一部分而已,把那个大捷单独地从整个战役中割裂出来,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只好把主人公定格到了国民党里!如何冲破当今时代思想意识的束缚,回归到已然存在几千所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来?这也是我当时犹豫不决的一个问题,思量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应该去学一学司马迁,用中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段历史。当然,每一个都不可能完全得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问题,便是司马迁也作不到,更何况我也只是一个凡人呢?尽管如此,我还是尽量向那个方向上看齐。
抗战部分是最好写的部分,除了开篇有些犹豫之外,后面几乎是一气呵成,也没有太多的羁绊。但是从第二卷开始,写的时候就有些为难了,说白了,就如同一位书友大声地责问我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这本书的?甚至还有人在骂我是在为国民党招魂!呵呵,在这本书里,我的确写的是一个国民党军官,但是对国民党和共产党并没有偏颇,相反,书中对国民党的讽刺和怒骂更要尖锐,而对于共产党却是十分小心地来写;并且,我在写的过程中,也始终按照历史的脉络进行着,难道写几个解放军的败仗就是在为国民党招魂吗?难道解放军真得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吗?
说得简单一些吧,从第二卷开始,写得就有些有顾虑了,所以我一直在后悔,不应该把第二卷解禁,那样的话可能会对我的创作更好一些。所以从第三卷开始,我停止了解禁,而且以后也不会解,还请大家见谅。
实际上,写得最难受的部分还是最后一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尤其是写到国内的时候,很令人难以把握分寸,好几次我都是写了几千字之后,又删掉重来,生怕里面加入的个人的情愫会通不过编辑的审核。其实,历史已经有了定论,便是当前的政府也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但我真得不明白,为什么现代的文学只要是一涉及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还会如此得限制呢?还不如八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么开放?说老实的话,如果我们不记住历史的教训,不让人们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真相,我想,悲剧定然还会重演,看一看如今那些年青人过左的言论,看一看重庆的不厚事件,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本书的结尾部分,之所以写成这个样子,实际上也是考虑了大家的意见。呵呵,按照我原来的提纲,结尾有些悲伤,王金娜会在刘兴华的相依相助之下渡过那段最难捱的时光,两个人久之生情,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中间两个人都夹着对张贤的感情,所以一直很纠结。但是后来王金娜最终没有承受得了各种打击(按原来的想法,小虎会在对越作战中牺牲),倒了下来,在她即将走完人生旅途的时候,最终还是接受了刘兴华的爱情,两个人举行了一个象征性的婚礼,然后王金娜死去!呵呵,在QQ上,还有许多人的留言之中,我可以看出来,绝大部分人是反对这种结果的,所以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推翻了最初的设计。虽然如今的这个结局,显得没有那种悲剧结局有深度,但是正如我开篇时所提到的,大家过来看书,是为了愉悦,不是为了堵心,虽然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