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霸蜀 >

第474章

霸蜀-第474章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亲卫营,总数不会超过两万。以辅国将军的用兵能力,再加上江淮之间水道纵横的地形,魏军不可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将战线推进到豫州境内是完全有可能的。待丞相取养马之地,魏国骑兵必然衰落,到时候再进取中原,想必会更容易一些。”

费祎这个说法,已经将魏霸的计划做了调整,不强求吴国一直杀到黄河边,事实上这也不太可能。但是,如果诸葛亮取了陇右,曹魏失去河西地,没有了最大的战马来源,那魏国仗以称雄的骑兵必然会渐渐衰落,那时候再北进,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关键还在陇右的养马地,有了战马,就掌握了主动权。马者,国之大畜,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和蜀汉合作,就有可能称帝,得到半壁江山。不和蜀汉合作,不仅阻止不了蜀汉的崛起,反而会成为蜀汉的敌人。

利害得失,一目了然。你可以说是威胁,却不能否认是现实,至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很大。

“我要派人去和魏霸面谈,我不相信他。”孙权口气也软了下来:“而且,我要考虑一下。”

费祎同意了。事实上,他心里也忐忑不安,不知道魏霸在搞什么鬼,他甚至和赵统一样,对魏霸手里的那份有诸葛亮和李严共同签署的方案抱有怀疑。

……

费祎与张温一起赶到了当阳,同行的还有孙权的代表胡综。

魏霸早就预料到他们会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甚至赶到了汉水边的等候以节省时间。

对于费祎言语之间隐晦的疑问,他哈哈大笑,拿出那封方案,推到费祎面前:“费君,你对丞相的笔迹是最清楚的,对丞相府的印迹也不陌生,你来看看这是不是真的。至于李骠骑,那更简单,他就在襄阳,你们快马赶去,两天就能到,可以当面问个明白。”

费祎检查了好半天,没有发现明确的疑点,但是他还是不能肯定。他对诸葛亮的心理非常清楚,对于诸葛亮愿意与李严合作,他抱有严重的怀疑。

不过,他什么也没说。

张温和胡综见费祎没说话,心里也有些打鼓。胡综试探的问道:“我能把这份方案带回去给吴王过目吗?”

“不能。”魏霸一口否决,把方案收了起来。“你们应该清楚,当初丞相要与东吴恢复盟好,就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复盟后的这几年,你们吴国一直表现得不像一个盟友。建兴五年,丞相第一次北伐,你们就一拖再拖,直到第二年才发动对魏国的攻势。其后丞相在关中与魏国对峙,你们又陈兵西陵,用意不言自明。丞相无奈,只能以联姻为契机,结果我们的后将军刘琰死在夷渊,我被迫逃亡。现在我们朝堂上对东吴都没什么好印象,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如果我们先答应了吴王,吴王加冕之后,一样不会出兵江淮。到了那时候,丞相怎么向陛下交待?”

“既然是盟友,就应该互相信任,你如果这么不信任我们,我们又怎么信任你?”

“你爱信不信。”魏霸耸耸肩,不以为然的笑了笑:“你们都是聪明人,应该明白现在不是我求你们。”

张温和胡综面面相觑。魏霸一点遮掩也没有,这根本不是谈判的态度,而是赤裸裸的威胁。如果东吴不出兵江淮,那么魏霸肯定会留在南郡不走,李严大概也不会进攻南阳,而是会同魏霸,先夺南郡。有襄阳在手,水师截断汉水,魏国想要攻入南郡的可能性并不大,仅凭东吴的实力,夺回南郡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何况魏国陈兵江淮,一旦东吴和蜀汉争夺南郡,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趁势攻入庐江等地?

说白了,正如魏霸所言,三国之间根本没有真正的信任可言。这一刻是盟友,下一刻就可能是敌人,甚至盟友比敌人还要凶狠。怎么判断,要看自己的眼光如此,要看当前的时机如何。魏国明明在南阳和蜀汉军对抗,主力却部署在了江淮一带,这本身就是对东吴的不信任,足以让吴人提心吊胆。

或者说,魏国把张郃从关中调到南阳的那一刻,主动权就已经掌握在了蜀汉的手中,更准确的说,是诸葛亮的手中。

张温和胡综商量了一下之后,胡综回武昌向孙权汇报,张温留下来和魏霸继续谈判。晚上,魏霸设宴款待张温,费祎当然要作陪,三人在汉水边围着火堆席地而坐,丁奉带着几个武卒忙碌着,在火上吊起了一只装满清水的铁釜,又安排人去设网捉鱼,搞了一些蔬菜,打了一些野味。月亮从东山升起来的时候,鱼汤刚刚煮沸,鲜香扑鼻而来,魏霸一边将野味削成薄片扔进釜中,一边笑道:

“今天吃你们吃野味,说野话,要是说错了,谁也不准见笑,如何?”

费祎还没有说话,张温先笑了:“将军有军令,我等焉敢不从。我先代弟妇谢过将军在郁林的善政,陆公名声传播于交州,刘公能广播学问,化蛮为夏,实赖将军。不唯陆家对将军感激莫名,我等吴郡士林对将军也是交口称赞呢。将军,请满饮此杯。”

魏霸哈哈一笑:“这杯酒我得喝。我这人虽然读书少,但是对真正通达,像惠恕兄、文伟兄这样的读书人,我还是很敬重的。”

费祎笑着摇摇头,举起了杯。

第0666章 毋丘俭

魏霸从来不相信孙权会因为宠爱孙鲁班而干扰自己的决定。作为一个二十岁起就在权力旋涡中心的人,孙权的大方向一直把握得很好。他对孙鲁班的宠溺不用怀疑,但是绝不会因为孙鲁班的请求而出兵江淮。

让他出兵江淮的原因只可能是他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要么是威胁,要么是利益。

威胁来自于曹睿安排在江淮一带的重兵。他利用隐蕃送出假消息,利用曹睿对自己的警惕,诱使曹睿加强了对江淮地区的警戒,又利用魏军的形势让孙权生疑,反过来再用孙权的反应加剧曹睿的疑惑,以小搏大,以一个小小的契机,终于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魏吴双方都在江淮地区安排了重兵,以他们之间那点可怜的信任,他们会相信对方的说辞吗?

当然不可能。

不过,魏霸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此,魏吴双方陈兵江淮,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打起来。曹睿、孙权都不希望打,而满宠、陆逊也都不是鲁莽之人,他们相必会尽可能的保持克制,不首先挑起战争。

所以魏霸还要放一把火。

这把火,就是对孙权威逼利诱,用天下形势变化来逼孙权在汉魏之间做一个选择。就算他们不打起来,至少也可以牵制魏国的一部分兵力,为李严争取时间,更为诸葛亮争取时间。

魏霸虽然人在当阳,不在前线,但是他却是几方势力的交汇点,重要性不亚于正在前线指挥战事的诸葛亮和李严。说得更实际一点,如果不是他从中周旋,诸葛亮和李严根本没有合作的可能。

现在,江淮之间的形势像滚雪球一样,渐渐的脱离了孙权和曹睿的控制,向着魏霸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时候让孙鲁班出面去求孙权,不过是给孙权一个台阶下而已。

孙权的选择并不多。在激烈的讨论之后,他只得答应了魏霸的要求,同意赵统率兵万人,打着吴军的旗号进入江夏,赶往大别山和陈到会合。不过,他要求赵统不得轻举妄动。理由也简单,我不能让我的女儿再一次成为寡妇,没有必胜的把握,你不得擅自行动。

这当然只是托词,只能说明孙权还没有完全认命,他还想尽可能的拖一拖。魏霸对此也有准备。相信最后能让孙权就范。接到孙权的回复之后,他不再在当阳停留,立刻让赵统起程,他自己带着三千亲卫营,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了襄阳。

看到魏霸,李严笑了:“魏子玉啊,你可把我害惨了。”

魏霸也笑了:“怎么。区区几万人,将军还能控制不住?苍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嘛。”

“算啦,我下次再也不听你的了。”李严收起了笑容,一本正经的说道:“你再不来澄清一下,那帮小子快要造我的反了。依我看,只有你魏子玉才能指挥他们。”

“将军言重了。”魏霸惶恐之极,连忙说道:“将军受先帝重托。统内外军事,他们还敢违抗先帝遗诏不成?再说了,军中自有军规,谁不敢从?不过,军中之人重军功,谁能带他们打胜仗,他们就信服谁。只要将军这次北伐大捷。以后他们自然唯将军之命是从。”

“有子玉相助,我才有建功的可能啊。若此次能够攻克南阳,完成当年关侯未竟的心愿,子玉当是首功。”

“将军言重了。能和将军一起征战沙场,兴复汉室,是我莫大的荣幸。”

李严若有深意的看了魏霸一眼,非常满意。他说这些话,无非是敲打提醒魏霸,魏霸很识相,拿出先帝的遗诏说事,那就是站在他一边,隐晦的表达对丞相诸葛亮的不满了。虽然李严不可能完全相信魏霸,但是他相信魏霸和诸葛亮之间不可能像传言的那么亲密无间。诸葛亮宁可重用培养降将姜维,也不肯培养魏霸便是明证。若不是魏霸自己有能力,他就算不死在关中,也死在武陵了。

敌人的敌人就有可能成为朋友,李严未必听过这句话,但是他懂这个道理。论起权谋,中国人绝对的早熟,两千年后的权谋也不出《孙子兵法》、《战国策》、《韩非子》等经典的范畴。

几句对话之间,魏霸就和李严互相表明了心意,至于有几分是真的,就凭各人自己去判定了。但是有一个事实毋庸置疑,如果这一仗打赢了,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打输了,那就难说是什么后果了。胜利,有时候可以掩盖很多分歧。为了胜利,诸葛亮能和李严联手,李严为什么不能和魏霸合作。

李严随即召集众将议事,当众将看到魏霸在座,和李严谈笑风生的时候,不禁目瞪口呆。等魏霸把事情的原委一讲,他们这才如梦初醒。

“将军,子玉,你们……”孟达有些尴尬的哈哈大笑,指着魏霸道:“你这个小竖子,果然奸滑似鬼,瞒得我们好惨。若不是骠骑手段高明,只怕现在已经出事了。”

魏霸微微一笑:“若非骠骑手段高明,若非有镇东从中斡旋,我也不敢行此险策。兄长……”魏霸起身,给魏风递了一个眼色:“还不为那天的鲁莽向骠骑赔个不是?亏得骠骑宽容大量,要是遇到小鸡肚肠之人,还能让你活到今天?”

魏风连忙上前给李严赔罪。李严也不点破魏霸的提醒,摆摆手:“罢了,既然是一计,些许言语上的冲撞又有什么大碍。不过,下次你要是对老夫挥拳,可得提前通知一声。老夫年纪大了,禁不住你这少年一拳。”

魏风尴尬的笑笑,众人也哄堂大笑,原本有些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

李严随即宣布了作战方案。魏霸在当阳和孙权谈判的这段时间,李严已经重新加固了襄阳的城防,做好了攻击襄城的准备,只等魏霸完成调动东吴大军的铺垫,就开始发动对南阳的攻击。

他用的方案,正是魏霸当初提出的上策:先取南乡,再谋攻宛城,迫使樊城的司马懿后撤。虽然慢一些,却更稳妥。这是他执政以来的第一次统兵作战,一切以稳为上。

攻击樊城的任务当然由李严这个主将来完成,孟达身为副将,是当仁不让的攻城主力,攻击南乡的别部就由魏霸来率领。只不过因为魏霸的旗号还在豫州,所以他只能悄悄前往,名义上的指挥官是他的兄长荡寇将军魏风和汉中水师副将,偏将军傅兴。

分配完了任务,李严站了起来,眼神冰冷,杀气凛凛:“回去之后,都给我把嘴闭紧了。如果有人敢将镇南将军在此的消息透露出去一言半语,我认得你们,我的刀认不得你们。”

“喏。”众将轰然应喏。

魏霸驻留当阳的时候,伏波将军冯进已经将战船转移到了南乡郡。南乡郡名义还是魏军控制,实际上自从李严出兵襄阳之后,汉水以南就成了蜀汉水师的控制范围,失去了水师的魏军只能龟缩到顺阳。顺阳是均水注入丹水的所在,也就是后世的丹江口。要想从水路进入武关道,这里是必经之路。

荆州刺史毋丘俭就率军驻扎在这里,燕王曹宇则在南乡郡治,顺阳向北十多里的南乡县。顺阳在丹水北岸,而南乡则在丹水南岸。两城之间是一道峡谷,现在是冬天,丹水水位下降,两侧的河滩地可以行军。毋丘俭在顺阳和南乡两地拦水架起了浮桥,不仅可以阻断船只,还方便两城之间互相援救。

很显然,毋丘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打算给蜀汉军夺取武关道或者袭击宛城的一点机会。

毋丘俭这么做,一方面是形势需要,武关道不容有失,另一方面也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毋丘俭的父亲毋丘兴曾经做过武威太守,因平定河右之乱,讨伐张进和叛胡有功,封高阳乡侯,官至将作大匠,是以战功起家,而毋丘俭是袭爵而入仕的,所以他虽然是河东闻喜人,却不被乡里人看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