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霸蜀 >

第174章

霸蜀-第174章

小说: 霸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霸皱皱眉,等来敏吼完了,这才冷冷的说道:“军机大事,岂是你一个书生能懂的。不错,关中是镇东将军、镇北将军苦战的战果,可是兵出子午谷的计划,却是马参军运筹帷幄的结果。我父子建计,马参军周密部署,丞相决策,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关中的战果是我大汉军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又怎么能只算到其中某些人的头上?照你这么说,成都的陛下岂不是也与这场战事无关?”

魏霸微微一笑:“来将军,其实,你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也是有功的。你就不必太自谦了。”他环顾四周,朗声一笑:“此次北伐,在座的都有功之臣。丞相,你说对不对?”

诸葛亮嘴角一撇,淡淡的点了点头:“诸位。你们看呢?”

大帐里一片寂静。来敏气得须发贲张,却无话可说。

魏霸的言辞很犀利,第一是扣住了来敏话中的漏洞,谁说没有参战的就没有功?如果这么说,那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刘禅在成都什么也没干,这场北伐和他就没关系了?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否则就是大不敬。对于魏霸这样的人也许无所谓,可是对于一向把礼挂在嘴边上的来敏,这是一个大得不能再大,重得不能再重的帽子。

第二。扣住了所有人的心理。不管仗打得好坏,谁都希望能有点功劳,有功劳才有赏赐,有赏赐,日子才好过啊。眼看着过年了,谁不指着年底加个薪,谁会盼着打了败仗,灰头土脸的回家?就算你自己愿意,挡了别人的财路。人家不跟你急?

所以魏霸此话一出,连来敏都熄火了,捏着鼻子。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看起来是词锋犀利,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你以为他和马谡有仇,非要杀他才解恨?才不是呢。是因为北伐主力无功,不处理罪魁祸首马谡,无法交待,至于先帝什么的不过是借口罢了。他真要想杀马谡,一百个魏霸也救不下来。说是魏霸救马谡,不如说魏霸给了诸葛亮一个台阶下。

魏霸给什么台阶?当然是把关中的战果算入整个北伐之中。不仅如此,还把夺取关中的第一功臣让给了诸葛亮,自家父子拼死拼活,不过是执行而已,真正决策的是英明的丞相大人,负责统筹的是聪明绝顶的马参军,我们父子就是杀杀人,做点具体的事罢了。

所以,丞相有了功,北伐不算失败,只能说不完美。马参军有功,只是没能杀掉张郃,有点小遗憾。就算功不掩过,也罪不至死。

这样,丞相有了面子,参军有了性命,魏霸呢?魏霸让出了关中首功,看起来损失大了,却获得了荆襄人的友谊,硬生生在荆襄人和诸葛亮之间楔进了一只手。如果可能的话,还有丞相的感激——毕竟他让诸葛亮不用杀死马谡就能解围。不管丞相是不是感激,至少他心里有数,为了维护大局,为了维护他丞相的脸色,魏霸是有牺牲的,他是顾全大局的。

再说了,就算魏霸谦虚,诸葛亮还好意思不赏魏延、赵云的战功?赵广跳级成了将军,他好意思再给免了?那不是自打耳光嘛。

所以,魏霸也占了便宜。他舍弃的是虚名,得到的是实利。

如果他不肯舍呢?看起来是保住了战功,可是诸葛亮被迫杀了马谡,荆襄系实力受损,向朗等人会因此把仇恨记在他的头上,魏家会受到更强的排斥,将来魏家一旦有事,也就不会有人施以援手。就像历史上魏延死于非命,荆襄系却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句公道话一样。

舍得舍得,都是要先舍,然后才有得。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手里的既得利益,不肯做出任何让步,也就无法获得更大的利益。

舍得,是一种智慧,前世的魏霸也不懂,现在的他也仅仅是有所领悟而已。而他学习的对向,就是诸葛丞相。

从向朗来表明态度的那一刻起,魏霸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他没有按照向朗的安排按部就班的演出,他必须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又何必按照向朗的步骤起舞?等向朗等人在公议中败北,等诸葛亮被迫下达处死马谡的命令,让马谡在生死关上走一遭,知道他自己不过是个棋子,在他和诸葛亮之间撕开一道裂缝,哪怕是一条看不见的细痕,这对他以后都有莫大的好处。

要想和诸葛亮争权,就先要撬他的墙角。他的墙角是什么?当然是荆襄系。

魏霸让出了关中的首功,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了。诸葛亮迅速的分配了任务。给赵广增兵两千,加马岱为平北将军,率骑兵千人,助赵广守陇关。这样陇关共有守军六千人。拜向朗为荡寇将军,领兵五千,加拜王平为丞相府参军,领兵两千,一起镇守上邽。其余人马撤关中,经由斜谷回汉中。

军情紧急。命令一下。立刻起程。

魏霸率领着两千多骑兵,无法顺利通过段谷水路,所以他只能和赵广同行,绕道陇关。赵广虽然因为战功跳了一级,由都尉直接升到了折冲将军,又领兵五千,镇守陇关,也算得上是一方重将,可是诸葛亮给他安排了马岱做副手,这让他有些不舒服。

马岱是关中人。他率领着一千马家军,经过战马调换,又经历了这次大战,马家军的实力有所增长。而且被张郃行踪不定的战术刺激之后,蜀汉对骑兵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马岱的作用也水涨船高。把这样的一个人安排在赵广身边做副手,看起来是对赵广的重视,实际上却是一个威胁。

以马岱的资历,赵广能轻易指控得动他?对付曹魏的军队。统领步兵的赵广只能守,作战的主力是马岱,将来马岱升迁的速度将远远超过赵广。赵广被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赵广很不高兴,借着和魏霸同行的机会,坦然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魏霸从诸葛亮的安排中,也嗅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除了对陇关防卫的安排之外,向朗的任命也不同寻常。向朗因为上邽城下的战功,被任命为荡寇将军,领兵五千,镇守上邽。却配了一个王平做副将。向朗领兵在外,他的丞相长史自然就没了,现在由杨仪接任丞相长史。可是王平却领有丞相参军的身份,两相一对比,就知道这其中不是谁领导谁那么简单。

陇右之战告一段落,可是谁都知道,接下来的战事将会更加激烈,向朗和赵广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给他们安排的副将却是这样两个人,任谁都会觉得有些不安。

这是副将,还是随时准备的替补?

“师兄,你想得太多了,只要我还在关中,谁也动不了你。”魏霸安慰道:“有马家军帮忙,也是件好事,至少你也有骑兵了嘛。”

“骑兵,那也得能听我的才行。”赵广咂了咂嘴,瞟了魏霸一眼:“再说了,你能保证你一直在关中?你是丞相府参军,谁知道丞相什么一纸调令,你就离开关中了。”

“我可以离开关中,我爹却一定还在。”魏霸拍拍赵广的肩膀,轻声说道:“你放心吧,不出意外,我爹的镇北将军是做定了,另外可能还要加上关中都督。有他在,谁敢动你?我爹护犊子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赵广嘴一咧,也只能如此。这件事的主动权还在诸葛亮的手里,魏霸也没有什么办法。好在诸葛亮很快就要离开关中,在关中说了算的还是魏延。

“子玉,你要小心那些荆襄人。”赵广换了一个话题:“你想要他们的支持,那无可厚非,可是也不能太急,要一步步的来。就和习武一样,虽说矛越长越重,威力越大,可也要看你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有那个实力,你才能把矛变成你的手臂,是你在运矛,没有那个实力,就是矛在运你了。”

魏霸眼皮一挑:“那师兄是不是教我两招,怎么让我能更好的运矛,而不是被矛给运了?”

赵广微微一笑:“你要想学矛,那还不简单?我只怕你没时间练。”

魏霸叹了一口气,不得不承认赵广说的是实情。他现在可不是一个无事一身轻的闲人,想像当初练拳那样一心一意的练矛已经不太可能了。时间不允许啊,要不人家练武怎么重童子功呢,年纪大了,不仅筋骨已成,更重要的是没时间,除非那些不务正业,一心扑在武学上的武痴,正常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练武。

第0248章 趁火打劫

满载士卒的大小船只顺水而下,虽然冬天水浅,水量远不如夏日,可是在两岸壁立的山石间穿行,头顶是窄窄的天空,耳边是回荡的波涛声,还是让人心惊胆战,不能自已。

马谡一手提着衣摆,一手紧紧的抓住扶杆,小心翼翼的走到了诸葛亮的舱前。他抖了抖被浪花打湿的衣摆,拱起双手,恭恭敬敬的站在舱门前。

“启禀丞相,马谡求见。”

舱内,摇曳的灯光旁,诸葛亮正伏案看图,听到马谡的声音,他正在地图上滑动的手指停了一下,眉心轻蹙,仿佛被针刺了一般。马谡的这声请进,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刺耳,刺心。

片刻之后,诸葛亮直起了腰,给一旁的杨仪使了个眼色。杨仪连忙起身走了出去,打开舱门,一把将马谡扯了进来,责怪的瞪了他一眼:“幼常,你这是做什么,难道你不理解丞相的苦衷吗?”

马谡拱拱手,刚要再说,诸葛亮招招手,一边在案旁的公文里翻捡着,一边说道:“幼常,来,我有事要问你。”

马谡舔了舔皴裂的嘴唇,默不作声的坐在姜维刚刚让出的位置上,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凑到案前,只是默默的坐在那里,低着头,等着诸葛亮的垂询。诸葛亮找出那份魏霸和马谡战术推演的报告,打开一页,刚准备说些什么,突然瞥见了马谡如石雕般的身影,手上的动作突然停滞了。杨仪见了,连忙去推马谡,诸葛亮摇了摇头,放下报告。轻声说道:“威公,伯约,你们去看看船到哪里了。”

杨仪和姜维会意,起身走了出去,姜维走在最后,顺手带上了舱门。

诸葛亮和马谡对面而坐,灯光照在两个人的脸上,一样的瘦削,一样的憔悴。

诸葛亮将报告轻轻的放在案上。用手掌轻轻的抚着绵软的纸。“这份报告。我看了,受益良多。”

马谡微微躬身:“丞相谬赞了,若说有益,也是魏参军的建议,我终究还是败了。”

“幼常,前车之鉴,后者之师,你能吸取教训,有所精进,诚为可喜可贺。”诸葛亮轻叹一声。接着说道:“我亦如是。”

马谡的嘴角一挑,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诸葛亮接着说道:“你我相交三十年,知我者,莫过于你,知你者,莫过于我。其他的,我就不多说了。我找你来,是想和你谈谈这份战术推演,以及更大的战场上的方略。”

马谡眉头一挑。眼神渐渐的灵动起来:“是……江东来犯了?”

“确有来犯之意,不过,孙权还没有下定决心。”诸葛亮转身又从公文堆里抽出一份急报。递给马谡:“我看他是做个渔翁,借机讹诈。”

马谡接过急报,迅速扫了一遍。这是费祎从江陵送回来的消息,孙权进驻江陵,陆逊统兵五万,前锋已到巫县。费祎到了之后,孙权很长时间都没见他,后来费祎直接闯营。才算见到了孙权。孙权提出了一个要求,只要诸葛亮同意他的要求,他就可以退兵。

他的要求是:他要称帝,蜀国要承认他的帝位。

三国之中,蜀汉不用说,禀承汉室——虽然当初刘备称帝时有些着急,毕竟他姓刘,头上还有皇叔的称号,在汉帝被逼禅位后,他称帝以继承汉室社稷,在道义上一点问题也没有。曹魏的帝位是强要来的,可毕竟是汉帝亲自下诏策封的,他也有他的道义。汉魏都是帝位,唯独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吴国不是帝位,而是王位,而且这个王位还是曹魏封的。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吴国是曹魏的藩国,孙权是曹魏封的藩王。他与曹魏作战,就是以藩王对抗中央,就是以下犯上。王位也不能和帝位平起平坐,他无形中就比汉帝刘禅、魏帝曹睿矮了一截。

虽说这只是名义上的事,实际上的利益根本不受影响,可是孙权终究觉得不自在,既然汉魏都称帝,他当然也不能落后,他也要称帝。只有称了帝,他才能和汉魏平起平坐,他手下的官员们也才能加官进爵。毕竟天子能封的官,比一个藩王能封的官要好听得多。

但是称帝不能自已关起门来,他是魏国封的吴王,如果要称帝,魏国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发兵讨伐。双方实力相近,那么关键就在于蜀国帮谁。按理说,蜀国和吴国是盟友,当然应该帮吴国,可是孙权称了帝,那就是不承认汉室了,以汉室正宗自居的蜀汉还能把他当盟友吗?如果也跟着起兵伐吴,那孙权这个帝可就称得不自在了。

所以,孙权要争取蜀国的承认,这样,他就不怕魏国的讨伐,至少不会落入两面受敌的困境。

这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