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晋献公废嫡 立庶。献公死后,原想迎立公子重耳,因受贿赂许诺,改立公子夷吾。〔336〕“卓子”, 或作“悼子”,亦称公子卓,晋献公与骊姬娣所生之子。〔337〕“郤芮”名芮,字子 公,氏郤。后受食邑于冀(在今山西河津县),故以冀为氏,亦称冀芮。晋国大夫。时 随公子夷吾流亡梁国。“赂”,贿赂,此指贿赂秦国。〔338〕“薨”,音 h3ng,诸侯 之死的专称。〔339〕“隰朋”,齐国公族,齐桓公重臣。〔340〕“倍”,通“背”, 背弃。“倍秦约”,本书《晋世家》云:“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 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 得,故谢秦。’”《左传》僖公十五年云:“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 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341〕“丕”,或作“邳”、“■”。“丕郑”,名 郑,氏丕,亦称丕郑父,晋国大夫,为里克同党。“丕郑子豹亡来”,丕郑于此年被晋 惠公所杀,故其子丕豹逃亡来秦。〔342〕“目夷相”,本书《宋微子世家》云:“以 其庶兄目夷为相。”考《左传》僖公九年云:“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为仁,使为左
师以听政。”〔343〕“戎伐我”,《左传》僖公十一年云:“扬、拒、泉、皋、伊、 雒之戎同伐京师。”伐周之戎各部约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一带。按“戎伐我”为襄王四 年事。〔344〕“叔带奔齐”,据《左传》,叔带奔齐在鲁僖公十二年,即周襄王五年。
〔345〕“黄”,国名,嬴姓,在今河南潢川县西。〔346〕“妾”,郑文公妾,南燕女, 亦称燕姞。“天”,《左传》宣公三年作“天使”,当是正确的。指天帝的使者。〔347〕 “生穆公兰”,事详见本书《郑世家》和《左传》宣公三年。〔348〕“受下卿”,指 接受下卿之礼。按齐有国、高二氏,受命于天子,世为上卿。管仲虽为卿,但位次国、 高之后,未受命于天子。《礼记?王制》云:“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君。” 事详本书《周本纪》和《左传》僖公十二年。〔349〕“仲孙”,名湫,亦称仲孙湫, 齐国大夫。“请”,请求,指为叔带说情。 〔350〕“王怒”,本书《齐太公世家》亦 谓仲孙言叔带事而襄王发怒。《左传》僖公十三年则谓仲孙因周王怒而未言叔带事。
〔351〕“饥”,饥荒。〔352〕“陈穆公款”,陈宣公子。〔353〕“晋”,按表文例, 当作“我”。“倍之”,指背弃秦国去年输粟的恩惠。〔354〕“六”,音 l),国名, 偃姓,相传为皋陶后裔,在今安徽六安县东北。按本表下楚穆王四年又云“灭六”,考 本书《楚世家》和《春秋》、《左传》文公五年亦皆谓六灭于穆王四年。此系楚成王二 十六年有误。〔355〕“英”,亦称英氏,国名,偃姓,相传为皋陶后裔,在今安徽金 寨县东南。按《春秋》、《左传》僖公十七年皆载齐、徐伐英氏之事,则此后三年英尚 存未灭。此记有误。《史记正义》云:“英国在淮南,盖蓼国也,不知改名时也。”《史 记索隐》云:“蓼、六,本或作英、六。”皆以“英”即蓼,可备一说。〔356〕“五 月,日有食之”,据今人推算,此年无中原可见之日食,所记有误。〔357〕“不书”, 指不书日食之月朔干支。《春秋》僖公十五年云:“夏五月,日有食之。”《左传》云: “不书朔与日,官失之也。” 〔358〕“善马”,良马,好马。“以盗食善马士得破晋”, 事详本书《秦本纪》,又见《吕氏春秋?爱士》、《韩诗外传》卷十、《淮南子?汜论》, 但不见《左传》、《国语》,《公羊传》、《糓梁传》亦无载,当系司马迁採用战国秦 汉间传说。〔359〕“蔡庄侯甲午”,蔡穆侯子。〔360〕“戎”,即本表周襄王三年伐 周之戎。〔361〕“征”,征召,征令。“戍”,卫戍,守卫。〔362〕“管仲死”,据 本书《齐太公世家》,管仲死于去年。〔363〕“去翟之齐”,事详本书《晋世家》和
《国语?晋语四》,不见《左传》。〔364〕“河东”,地区名,相当于今山西西南部, 黄河在此由原来的自北向南折而东流。“官司”,政府管理机构。〔365〕“鹢”,音 y@,或作“■”,鸟名,一种类似鸬鹚的水鸟,能高飞。“退飞”,后退着飞,因迎面 风力过大所致。〔366〕“齐孝公昭”,齐桓公子,母郑姬。〔367〕“罢”,音 p0,通 “疲”。〔368〕“故亡”,此条记事详见本书《晋世家》和《左传》僖公十八年、十 九年。〔369〕“太子圉”,即晋怀公,晋惠公与梁嬴所生子。“质”,人质。此用作 动词,当人质。〔370〕“泓”,水名,故道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为古涣水支流。 〔371〕 “妻之女”,秦穆公将秦公室之女五人嫁给重耳。事详本书《晋世家》和《左传》僖公 二十三年。〔372〕“泓战”,《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引别本于“战”后有“故”字, 于义较长。〔373〕“重耳从齐过”,《国语?晋语四》谓重耳先至齐,后过卫,与此 合。本书《晋世家》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则谓先过卫,后至齐,与此相反。又重耳 过卫时间,本书《卫康叔世家》谓卫文公十六年;《国语?晋语四》韦昭《注》云鲁僖 公十八年,即卫文公十八年,皆与此异。以十六年说近是。〔374〕“重耳过”,重耳 过曹之事,本书《管蔡世家》虽系于曹共公十六年,然有一“初”字,系追述之辞;《左 传》见于鲁僖公二十三年,更明属追述,不能定为此年。考本书《宋微子世家》谓重耳 过宋在宋襄公十三年,《晋世家》谓重耳过宋,“宋襄公新困兵于楚,伤于泓”,泓之 战在宋襄公十三年,两者吻合,则过宋可定在宋襄公十三年,即曹共公十五年。而重耳
流亡历程,各书皆谓先曹后宋,则过曹时间当在曹共公十五年或更早,此系十六年有误。
〔375〕“僖负羁”,亦作“釐负羁”,曹国大夫。〔376〕“叔詹”,亦作“叔瞻”, 郑国执政大臣,本书《郑世家》谓郑文公弟。“叔詹谏”,叔詹劝谏郑文公,对公子重 耳应以礼相待,不然就杀死他。详见本书《晋世家》、《郑世家》和《国语?晋语四》。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仅载谏以礼遇。〔377〕“汜”,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襄城县。
〔378〕“晋文公”,依表文例,似脱“重耳”二字。〔379〕“魏武子”,名犫,氏魏, 谥武,亦称魏犫,毕万之子(或谓孙),晋国大夫,曾追随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 详见本书《魏世家》。〔380〕“赵衰”,名衰,字子余,谥成,排行季,亦称赵成季、 赵成子,赵夙之子(或谓弟,或谓孙),晋国大夫,故又称原季。详见本书《赵世家》。 “原”,晋国邑名,本系姬姓封国,始封君为周文王子,被晋所吞灭,在今河南济源县 西北。“赵衰为原大夫”,本书《晋世家》谓晋文公四年“以原封赵衰”;《左传》僖 公二十五年和《国语?晋语四》则谓晋灭原而封赵衰为原大夫在晋文公二年,均与此系 年有异。当以《左传》、《国语》为是。〔381〕“咎犯”,亦作“臼犯”、“舅犯”, 名偃,字子犯,氏狐,又称狐偃;晋文公之舅,故称舅犯,“臼”、“咎”皆“舅”之 同音通假字。晋国大夫,追随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后为辅佐晋文公创建霸业重臣。 本书误将臼季(即司空季子,名胥臣)与咎犯混为一人。〔382〕“内”,通“纳”, 送纳。“内王”,指护送周襄王进入京都成周。按此语本书《晋世家》谓赵衰所言;《左 传》僖公二十五年和《国语?晋语四》谓咎犯所言,同此。又此语本书《晋世家》和《左 传》皆系于晋文公二年;《国语》系于晋文公元年,同此。〔383〕“王”,《糓梁传》 文公七年《经》文作“壬”。“宋成公王臣”,宋襄公子。〔384〕“河上”,黄河边 上。〔385〕“卫成公郑”,卫文公子。〔386〕“卫公子开方”,或作“卫公子启方”, 原为卫国公子,后仕齐,任大夫,受齐桓公宠幸。〔387〕“报曹、卫耻”,指攻伐曹、 卫,对两国当初在公子重耳流亡所至时不以礼遇的耻辱进行报复。据本书《晋世家》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报曹、卫耻事皆系文公五年,当是。〔388〕“子玉”,名得 臣,字子玉,氏成,亦称成得臣,楚国公族,时任令尹。〔389〕“狩”,音 shòu,打 猎,特指天子、诸侯冬天打猎。或说通“守”,指巡守。“河阳”,晋国邑名,在今河 南孟县西。按此“王狩河阳”,实乃晋文公为假借王命盟会诸侯而召周襄王至河阳。本 书《周本纪》云:“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上,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 狩于河阳。’”本书《晋世家》、《孔子世家》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皆有说,可参 看。〔390〕“践土”,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原阳县西南。〔391〕“五鹿”,卫国邑名, 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北,或说在今河北大名县东。〔392〕“周命赐公土地”,据本书《晋 世家》和《左传》,是年周王赐命晋文公为伯,并赏予车马、弓矢、秬鬯、珪瓒、虎贲, 没有赐地;赐地乃晋文公二年事。此记有误。〔393〕“城濮”,卫国邑名,在今山东 鄄城县西南临濮集一带,或说在今河南开封市陈留附近。〔394〕“公子瑕”,名瑕, 字子适,亦称卫君瑕。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卫成公出奔后叔武摄政;公子瑕之立, 在卫成公复归卫国后因争讼被拘留成周时。此记有误。〔395〕“会晋伐楚”,《春秋》 僖公二十八年云:“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左传》亦云:“晋 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懘斡诔清А!痹虺虏⑽椿峤コ!396〕“会 晋伐楚”,据《春秋》、《左传》,蔡并未会晋伐楚。〔397〕“晋以卫与宋”,晋国 将卫国之田分给宋国。此事本书《卫康叔世家》、《晋世家》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皆系卫成公三年,此误后一年。〔398〕“陈共公朔”,陈穆公子。〔399〕“听周归卫 成公”,据《左传》僖公三十年和《国语?鲁语上》,卫成公之获释归国,实因鲁僖公 为之说情并向周襄王和晋文公各送玉十对。〔400〕“有言即去”,本书《郑世家》云: “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左传》僖公
三十年言之较详,且指明前往说秦者为郑大夫烛之武。〔401〕“秦、晋围我,以晋故”, 本书《郑世家》云:“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 参《左传》僖公三十年。〔402〕“蹇叔”,秦国大夫。〔403〕“晋襄公驩”,晋文公 子,母偪姞。〔404〕“殽”,音 y2o,或作“崤”,山名,又称嵚釜山,系秦岭东段支 脉,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西抵陕县,东至渑县,分东、西两殽。〔405〕“弦高”, 郑国商人。〔406〕“鲁文公兴”,鲁僖公子,母声姜。〔407〕“败殽将”,指殽之战 吃败仗的秦将孟明视、两乞秫、白乙丙。〔408〕“败殽将亡归,公复其官”,据本书
《秦本纪》、《晋世家》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此事当在上一年。〔409〕“太子”, 指太子商臣,即后来的楚穆王。“职”,亦称王子职,太子商臣庶弟。〔410〕“傅”,
《左传》文公元年作“师”,负责教育辅导太子之官。“潘崇”,亦称师崇,楚国公族。
〔411〕“蹯”,音 f2n,野兽脚掌。“王欲食熊蹯死”,楚成王请求吃熊掌后再死。熊 掌难熟,成王之请意在拖延时间,以求脱身。〔412〕“汪”秦国邑名,在今陕西澄城 县西南。本书《秦本纪》云:“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 引兵归。”《春秋》文公二年云:“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则此“汪”乃 “彭衙”之误。下栏“败我于汪”,之“汪”亦为“彭衙”之误。彭衙为秦邑,在今陕 西澄城县西北。〔413〕“太子宅”,本书《楚世家》作“太子宫”,《左传》文公元 年作”太子室”。“宫”、“宅”古意同,指房舍;“室”则可泛指家产,包括田土、 臣妾等。《左传》“室”字义胜。〔414〕“为相”,本书《楚世家》云:“为太师。”
《左传》文公元年云:“为太师,且掌环列之尹。”〔415〕“王官”,晋国邑名,在 今山西闻喜县南。〔416〕“邧”,音 yu2n,一作“劇保毓孛诮裆挛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