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不出翁同和所料,这边话刚刚说完,那边传谕太监就到了。光绪皇帝顿时吓得惊恐万状,只是呆呆地看着翁同和。
翁同和喃喃地说:“皇帝,去吧,好好地向老佛爷赔个不是。”
光绪皇帝战战兢兢地来到慈禧太后面前,一看慈禧太后那铁青的脸色,未等慈禧太后开口说话,便先两腿一软,跪在慈禧太后面前求饶道:“孩子叩见亲爸爸,冒犯李大总管之事,实为鲁莽,乞求亲爸爸宽恕,孩儿日后再也不敢这么办了。”光绪皇帝说完又望了望站在一旁的李莲英,只见李莲英满脸泪痕,还在抽抽嗒嗒的。
“皇帝!”慈禧大吼一声说,“你眼中还有我这个亲爸爸没有?”
光绪皇帝听到这一声大吼吓得猛地一震,只是忙不地迭地“咚、咚”地在地上磕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想当初你四岁时我把你带进宫,把你扶上皇帝的宝座,含辛茹苦地把你拉扯大。如今你长大了,翅膀硬了,知道怎么样来算计我了。”慈禧太后说着竟掉了下眼泪,“如今我这么大年纪了,只有小李子这一个知道疼我、体贴我的人,而你皇帝,却把他打得死去活来,还说要宰了他,你宰了他不如先杀了我!”
“亲爸爸,饶了孩儿这一次吧,孩儿以后再也不敢了。孩儿以后一定要尽心尽力孝敬亲爸爸。”光绪皇帝上前挽住慈禧太后的腿,用力地摇着。
恰在这时,传膳太监请慈禧太后去吃午后。慈禧太后便对站在一旁的李莲英说道:“小李子,陪我吃饭去。”
李莲英现在又假充好人了。他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光绪皇帝,又看了看慈禧太后,说道:“都怨奴才不好,惹老佛爷生气。还是请老佛爷开恩,让老爷子去用膳去吧。”
“别管他,让他先跪一会反思反思自己吧。”
慈禧太后说完带着李莲英出去了。李莲英出去时,还回过头来冲着光绪皇帝挤眉弄眼的。
一个时辰过去了,慈禧太后还没回来。光绪皇帝跪在那儿,跪得腰酸腿痛的,也没有敢站起来一下,此时日已偏西,光绪皇帝也已经饥肠辘辘。他跪在那儿不住地唉声叹气,不知是悔、是恨,还是怨。
这时过来了一个小太监。他是在慈禧屋里当差的,名叫秋和,十八九岁,又机灵,又活泼。光绪皇帝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似的,赶忙叫住了他,指着自己的肚子,问他是不是有些吃的可以拿给自己。
“老爷子您等一会。”秋和一看是皇上,答应了一声便赶紧跑了出去。
别看秋和年纪不大,却有一股子正义感。他平时就看不惯李莲英只会讨老佛爷喜欢,肚里却装着一肚子坏水,今天想着收拾这个,明天又想着算计那个,弄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他也很同情光绪皇帝的处境,知道光绪皇帝打了李莲英受了慈禧太后的惩罚。他一方面为打李莲英而拍手称快,另一方面又为光绪皇帝受到惩罚感到难过。所以听了光绪皇帝跟他要吃的以后,便赶快出去找了一块香酥饼回来,塞到光绪皇帝的手里说道:“老爷子,您赶快吃了吧,不然的话,让老佛爷和李大总管知道了不是好惹的。”
光绪皇帝感激地看着他,点点头说道,“你赶快走吧。”说完便大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秋和看光绪皇帝开始吃饼了,便一转身跑了出去。谁知刚跑出门,正好和李莲英撞了个满怀。李莲英大喝一声:“干什么呢,你想找死啊?”
秋和赶快跪下磕了一个头道:“师傅,对不起,没干什么。”
说完爬起来一溜烟跑了。
李莲英看到秋和刚才神色慌张,料定里面有鬼,便赶紧来到屋里,一看光绪皇帝手里拿着还没吃完的香酥饼,顿时一切全明白了。“这个小杂种,我看他平常就不太老实。这回栽到我手里,我非打死他不可。”李莲英气得一跺脚,恶狠狠地说道。
光绪皇帝一看这阵势,也明白了一切。他后悔地想道:早知道如此,自己宁愿不吃这块香酥饼,现在又要有一条人命搭进去了。他觉得自己作为皇帝,不但救不了一个小太监,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障,不由得一阵阵心酸。“我也不吃这鬼东西了。”光绪皇帝把手里剩下的香酥饼扔得远远的,恨恨地说道。
李莲英出来后,命令手下小太监火速把秋和找来。
“给我按倒重打一百大棍!”李莲英一看到秋和,怪睁着两只眼睛说道。
“小的不知师傅为何拷打秋和?”秋和料定事情可能已经败露,但还是急忙分辩道。
“你别给我装蒜了,老爷子的香酥饼是不是你给的?”李莲英问道。
“你他妈李莲英狗娘养的是东西不是东西?”秋和见事情果真已经败露,知道自己栽到李莲英手里必死无疑,因为不知已经有多少人死于他的大杖之下,便索性横下一条心,什么也不怕了,对李莲英破口大骂道,“你只是老佛爷的一条狗,你只会对老佛爷谄媚讨好,你在老佛爷面前装狗,学狗叫唤,你乱说别人的坏话,不知害死了多少条人命,你假装为老佛爷尝药,背地里却又让别人给你尝药。我真怀疑老天爷怎么不长眼睛,不把你这条害人虫送到地狱里去!”
“给我打!”,李莲英气急败坏地喊道,“给我重重地往死里打,打死了由我负责。”
旁边的小太监都被秋和这种壮举给震住了,愣在那里不知干什么才好,听到李莲英命令打,才噼里啪啦的乱棍往秋和身上打去。
“哎哟,哎哟”,秋和一边呻吟,一边还不住地骂着,“我知道栽到你个狗东西手里是非死不可的,但死也要死个痛快,死也要骂得你个狗东西不得安生。是我给皇帝的香酥饼又怎么样?顶多也只是把我打死。等老佛爷一归政,皇帝掌了权,最先除掉的肯定是你这条害人虫。你死了也不会得到安心,到阎王爷那里也会有许多冤鬼向你讨债的,哎哟,哎哟。”秋和越骂声音越小,最后终于只有呻吟的声音了。再一会,连呻吟的声音也没有了。
太监们赶快停下了杖责,一个小太监上前摸了摸,惊慌地说道:“师傅,秋和断气了!”
“给我抬出去随便找个地方埋了!”李莲英声嘶力竭地喊道,说完自己也瘫坐在了椅子上。
因为打死了人,李莲英没有把光绪吃饼的事告诉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回来后,气也消了许多,也没进一步责怪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几天没有见到秋和来当差,有一次问李莲英道:
“秋儿哪儿去了,怎么几天没有见他过来?”
“听说病了。”李莲英随口不经意地答道。
又过了几天,慈禧太后又问道:“秋和怎么还没来?”
“听说还没好。”李莲英答道。
此后便再也听不到秋和的音讯了。》》
李莲英四、官帽子也能论斤卖
四、官帽子也能论斤卖
李莲英自从入宫的那天起,就没有忘记他爹对他的“伟大教导”——“不求升官,但求发财。”……李莲英发财天生有绝活儿,能把一顶顶官帽子搁在秤上论斤卖……
李莲英自从入宫那天,他的父亲就曾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不求升官,但求发财。”大概是这个充满农民意识的乡下人挨饿挨怕了。李莲英也有他自己的一套见解,他认为,太监总是太监,无论升多高的官也只是个阉官,不怎么光彩,不如多挣点钱来得实惠。他认为有权才能捞钱,抓权的目的也在于捞钱,所以他把慈禧奉承好也是为了发财。不过,李莲英捞钱也并不是明日张胆地捞钱,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方式。
河南有个经办河工的道台,名叫汪祺祥,经办河南一地河工事务。经办河工,是一个来源丰裕的肥缺,他用笔尖一转,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到了自己手中,所以不到三年,汪祺祥就已经有了百万家私。然而这个汪道台,虽然有着满腹才华,却不懂得世路风情和做官的一套方法,只知道中饱私囊,却不知左右周旋,上下买通。这在裙带风行,官官相护的社会里,这种行人处事之法当然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即因收受贿赂被免职,而成了个候补道员。
汪祺祥被免职以后,只是闲呆在家里唉声叹气,并无一事可做。
忽一日,汪祺祥当时一同窗好友曹瑞年来拜访。两个好友多年不见,相见之后自然要开怀畅饮。曹瑞年也和汪祺祥有着相同的遭遇,他本是一七品县令,因不懂官场上下左右逢源那一套而被免职,同病人怜同病人,席间二人自然说不尽的牢骚话。
“他妈的,我实在不懂,那么多人明里暗里无不在收受贿赂,为什么偏偏只有我因收受贿赂而被免职。”汪祺祥“咕咚”一声喝了一口酒说道。因为是在亲密无间的好友之间,汪祺祥说起话来也就无所顾忌了。
“我也一样,”曹瑞年也眯起一双迷惑不解的眼睛说道,“我平时也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并没出现什么差错。就有一次,知府大人到我们县里巡视,我没有给他塞红包。当时下属都对我说,知府极有可能要报复一下,果然不出一个月,我就被无端免职了。”
“就是呀,我们好不容易弄来的一些银子,那要见一个人送一个人,得多少银子才成呢?”
“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本来油水就不大,听说别的县令一送就送给知府一千两,你想那得让我多少天才能弄够呢?想少送一点吧,又觉得拿不出手。”
“这也许都是我们的错。以前时常听人说,该花的银子要舍得花,该送的银子要舍得送,并且还说那绝对吃不了亏,送出去一块,就会回来十块,可我总不信那个邪。现在想想他们说的也蛮有道理的。”
“当时我也听人说了,送一千两银子给知府,知府随便提升我一级也比一千两银子值钱,当时我也是不相信,现在想起来真后悔。”
“老兄,虽然你我都在官场混了那么多年,对做官的道理可还是一窍不通啊!”
“是啊,还是别人说得对,现在做官,即要舍得进,又要舍得出,最后进的总会比出的多。”
“现在如果让我做第二次官,我也许会比以前做得更好一些,保证不会那么快就丢了官。”汪祺祥似乎悟出了一点做官之道来。
“难道就没有什么补救措施吗?”曹瑞年拍着自己的脑瓜子想了一会说道,“哎,老兄,你不是有百万家私吗,放在那儿也不会生利,老兄你不带着几十万到京城里活动活动,随便再弄个道台或巡抚什么的,都比几十万值钱。你说对吗,老兄?”
“哎呀,我怎么没有想起呢?”汪祺祥好像大梦初醒似的,“我做官毁就毁在不愿出银上。改天我一定带上银子到京城活动活动,我想也不至于弄到官财两空。”
“我现在算看透了,没有一个人不喜欢银子的。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曹瑞年叹息着说。
“哎,老兄,你说我如果到了京城,应该找谁去活动去?”
汪祺祥问道,“我到京城去之前,总得先了解一些京城的世路风情,朝廷和官场情况吧。”
“听说现在京城里传着这样两句话:‘西太后当政,九千岁掌权。’‘王公大臣要进京,得找总管李莲英’。别看李莲英只是个总管太监,权力可大着哪。人们都暗暗称他为九千岁。
有些王公大臣办不成的事,只要他跟慈禧太后一说,准成。老兄何不去试一试他的门路?”曹瑞年为了坚定汪祺祥的决心,一下子说了这么一大通。
“那也只有这么办了,”汪祺祥说道,“成不成就这几十万两银子嘛。”
“老兄成事了,可别忘了我这个老弟呀!”曹瑞年最后向汪祺祥道出了自己的心事。
“老兄你说哪里去了,我以后怎么也忘不了你呀!”汪祺祥信誓旦旦地说。
过了几天,汪祺祥果真带上了五十万两银子到来了京城,恰又找了个“祺祥客栈”住了下来。
汪祺祥首先打听的是李莲英的府第。像李莲英这样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府第谁会不知道?所以很容易就打听到了。
但又听说李莲英从不轻易与外臣交往,自己当然不敢贸然去找。
汪祺祥回到客栈以后,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想,最终还是无计可施。心里觉得烦闷,便向老板叫了两个菜,一壶酒,一个人长吁短叹地坐在那里喝起闷酒来。
祺祥客栈的李老板看到汪祺祥平日穿着打扮挺有风度,并且谈吐不俗,今日又见他在客栈里一个人唉声叹气地喝闷酒,便走到汪祺祥的对面坐了下来。
汪祺祥听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