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

第8章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第8章

小说: 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由都是有点愚蠢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着一场战争,它关系到你的前途命运,严格起来吧,当你实现理想以后,你会为当初的严格而骄傲的。
  (4)基础和尖端的关系。我们的高考注重的是强化基础,这是高中阶段的教学使命所决定的。在高考卷子中80%的题都是中低难度的基础题,这就要求考生分配至少70%的精力去抓基础(因为高难度题较占时间)。基础指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是课本知识和基本题型的解法。不要光想做难题,要以高考的导向为目标。其实做了很多难题的同学也会发现,基础的欠缺往往影响到难题的攻克。我当初碰到数学难题就闪开(当然不是不思考,不思考怎么知道它难),到时候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节省了一些时间,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方法,然后再思考一下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解决,从而克服一些解题弱点,最终与当初一下子就解出题的同学并无差别。当然这种方法未必对大家适用,权作参考吧。
  (5)正宗与外辅的关系。正宗是指课堂的学习,学校定的资料与课本……与之相对应的,课下的学习,各种其他的资料……便是外辅。课堂的学习是最重要的,课堂有老师精心准备的讲解,有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自己的思维也往往是效率最高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向45分钟要效益。另外学校定的资料往往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其价值自然较高;课本就更不用说了,是组织专家历经多次修订才定稿的,也是高考惟一的来源(有时你会发现有些高考题就是课本题目的变种)。遗憾的是许多同学轻视课本,重视教辅。其实课本是常读常新的,每次读,你都能发现自己没有掌握之处。还有很多复杂的关系,比如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这就靠大家自己摸索了。
  知识的海洋
  知识是海洋,它包含了各门各类,每一方面都令人神往。我是一个文科生,只能谈一下文科的学习方法。
  语文是一门强调感性的学科,但也需要适当的理性。首先要准备一个本子,不断积累语音、字形、词语(包括词义辨别、成语与熟语)、文言字词释义、修改病句等基础知识。这些东西都是死的,经常积累,逐步缩小对生字生词的包围圈。其次,准备一个作文本,将平常写得好作文,见到的好句子,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最好分类)记下来。我的一位同学经常在考试前将这样的本子翻一下,结果每次作文都极好,高考几乎得了满分。第三,要经常阅读。我当初每天阅读一篇文章(不管是社科文、散文还是文言文)。最后,要注意生活细节,这主要是对语言知识应用题说的,现在这些题越出越活,天气预报、请柬、春联、广告词……都搬上了荧屏。在这里记住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英语强调语感,但也不脱离语法。听力要天天练,一天都不能放松,做的时候要不放过自己没听懂的地方,反复听,直到听懂,另外,磁带最好用专为高考朗读者出版的。作文遵从三部曲——翻译词、联成句、联成篇,注意做到全面、工整(太重要了)、连贯,使用一些较复杂的句型。单项与改错都是靠语法的,注意“死去活来(掌握得牢,应用得活)”就行了。阅读理解,只要常读就行了,不过要总结不同的题型,比如,新闻要抓第一段,广告先读题,按着要求去找相关信息就可以了(其实所有的题都必须先读题目,否则就没有目标)。完型我认为是最难的,也有三步法——先隔过空读一段,然后填这一段的空,最后通览全文,一方面检查,一方面将前面实在填不出的空填下。完型一要注意前后文呼应,二要把握词义微妙的差别,这里推荐《牛津高阶英汉字典》(有词的英文解释)。

成功高考有学问:把高考当作一门学问(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也最需要严谨。第一,要准备一个本子,将课本的知识、基本题型的解法以及以前忽略的地方总结出来,最好按照课本的章节顺序进行编排。比如《函数》一章,按照函数定义的提出(映射、函数定义)、函数的组成(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函数的图像变换、反函数、常用函数、函数思想、函数题型等这样的顺序编排起来,这个过程之后,你就成了半个数学家。第二,要多解题,通法在解题中应用,特殊技巧从解题中获得,数学就是解题。当然解题要有针对性,不能扎进题海,泅不出来。
  政治课本的编排最为科学,逻辑相当严密,这有益于我们的记忆。政治的记忆要学会用目录,并学会画知识框图,在记忆的时候,不要死记,联想知识间的联系并在不看书的情况下划出知识框图,这样才能将知识记得牢。政治题分为选择和论述题两方面。对于选择题,最重要的是审清题目,主要审三项——主体、设问及隐藏于其后的命题意图(比如题目要求的角度,是政治常识还是经济常识)。另外做题时要结合题支,有三个步骤排除(错误项)、去除(不合题意的项)、比较(既合题意,表述又无误的项)。其实开始是这些步骤需要严格的训练,但用熟以后就不必拘泥了。论述题一般都是材料题,审题要划分材料说了几层意思,然后综合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样最容易发现命题者的意图)。另外一定要看清设问的角度,到底是政治、经济还是哲学角度,诗文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还是三者都包括。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三条都写才能保证不失分。另外答案往往来源于四方面——课本原理及方法论、材料中的信息、自己平常见到分析某一类问题是常用的语言和知识点(比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语,书上没见过,但在分析新的经济现象是常用到)、时事性的语言(往往成为加分的条件)。政治是三门之中最注重时事的,因此需要我们广泛的阅读报刊,在这里我推荐《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历史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科。因为它让我们了解到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做事时脑袋中充满了点子,也使我们少走了弯路。但历史不仅是有趣的故事,它更需要理性的把握。历史首先要解决识记的问题。识记不要被那么多的年号吓倒,记住大的历史阶段才是最重要的,当然重要的年代还是需要记的,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古人结绳记事,我们也应该借鉴这种方法。把整个历史当作一条绳,在这条绳上打结记事件,同时把握历史阶段特征(这才是历史中最重要的)。近年来的历史选择题有两种趋向:一是分析文物,这种题靠的就是一个逻辑推理,切忌脱离文物本身、凭空猜测;二是注重用文化来考察政治经济,这种题考的是历史阶段特征。历史论述题着重于辩证思维的考察(不管是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评价,还是对民族主义的评价),这种题要注意表述的完整性(即采用总分式)。
  地理是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的有趣学科。地理题考不出新的内容,只要能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及常规问题的分析方法就可以。地理最注重定位,所以经常看地图非常重要,比如2004年的全国卷第36题,只要能分辨出是咸海,再联系到初中地理中亚部分的小字介绍,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它就是小字的变种)。地理题的第二个特征是重视区位分析,比如描述地理特征、分析环境优劣、怎样进行开发等。对于地理课本,自然地理的部分重在理解道理;人文地理的部分重在表述及逻辑;国土整治则是区位分析的典范,关键在于把握思维。
  应考的学问
  考生自然要面对高考。其实考试也是一门学问,有人还为此专门出书论述。我们首先应该端正对考试的态度。有的同学厌考,认为它像科举一样摧残人才。其实即便是科举也曾发挥过莫大的积极作用,通过科举上的人未必就是庸才。现在的高考比古代轻松多了,人性化的关怀很多。高考不是敲门砖,它具有教学导向和能力导向。为了应考,教与学都遵从考试大纲进行,由于考试大纲经过专家多次论证才修订,它就具有了科学性,所以依托考试大纲来进行教学也成为一种科学行为,它必定让我们增加的是有用的知识和能力。有些同学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还没有成型的素质教育方法和评定方法。那些厌考的同学大多是缺乏面对挑战的勇气罢了。如何考试?考前要保证睡眠和饮食,最好保持和平常一样的状态。考试过程中听好监考的指示。卷子发下来后先阅卷,做到统览全局。答题时,要做到“沉着冷静,胆大心细;稳而不慢,快而不乱”。如果实在很紧张,就想“我做的都是对的”,很有效,不妨一试。答题时也要注意次序,先易后难,比如英语,顺序为听力→单项→改错→作文→阅读→完型,不必拘泥于试题顺序。如果临近结束,你的难题还未做,停下来检查基础题(尤其对数学,因为基础题失分的不在少数)。每门考试后不要议论答案,因为一切已经结束,再讨论都无济于事。当然,平常的考试后还要注意总结,总结知识是否有欠缺,应考状态是否最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
  作为过来人,最后我愿赠给面对高考的学子们几句话——
  · 青春的蕴涵——只有奋斗的义务,没有蹉跎的权利。
  · 手中的牌没打完,我是不会认输的。
  ·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不存在的,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无意义的。
  ·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以这些话共勉、共进!
  奋斗吧,未名湖畔将闪现你的身影,博雅塔下将留下你的足迹!
  百年北大欢迎你的到来!

成功高考有学问:高考必然有规律(1)

  姓  名:师帅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2004级
  毕业中学:陕西省榆林中学
  高考成绩:672分(2004年高考榆林市文史类第一名、语文单科第一名)
  时间如同渗入沙的水,如同乙醚。我们大梦还未醒来,过往却早已经流水般地逃走,两岸的山岩被冲刷成鹅卵,才忽然想起这其中的种种辛酸和喜悦。当我坐在理教在国关楼在文史楼,或者在电脑前电话边,某时某刻隐约想起旧日的梦,掸去灰尘,依旧在怀。只是有时放不开那种沉迷于心的感觉,让故事也悄悄睡着。大二了,朝晖夕阴春去秋来,总有些许沙子在漂游中落户在迷蒙中积淀,便决心要把它描摹出来。
  (一)昨天的昨天
  其实从小到大生活总好像在重复一样,有时甚至觉得毫无新意。父母对我的启蒙比较早,幼儿园之前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小学低年级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虽然入学后对所学的东西并无多少好奇,但至少我很容易地拿到比较好的成绩。然后大概是因为基础比较好又有一些自信或者说是更加觉得考出高分是理所当然,总之出于这样的动力一直都非常顺利也比较轻松。课业负担不重,所以活动就很积极地参与,诸如书法、绘画、演讲等等竞赛都拿到过一些奖项。高年级时做了少先队的大队长,对我的自信心而言又是一次极大的鼓舞。
  升初中时我以县里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江苏省昆山市支持援建的昆山中学,各方面条件都还比较好。进校之后成绩也是稳定在年级前三位。学校很重视英语教学,我们的英语老师也是学校的副校长更是敬业,经常在课下进行辅导,班内英语水平普遍不错,尤其语法比较扎实,这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到中考时我再次考出县里第二的成绩。运气其实还不错,不过想起这两次都当第二并且不是输给同一个人总觉得有一点遗憾。初中学习还是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拓展并不多,数学、化学竞赛也拿到了一些奖,但都不是太高的奖项。说起来初中时我的生活和小学并无多大改变,成绩好、一直是学校积极分子、态度乐观、重大考试都发挥不错。我在对这一阶段的回顾中经常把小学和初中划归在一起,简单而顺利;反过来说高中时生活开始有了很大变化,机遇和挑战更多,虽不算顺畅却让我收获了很多经验。
  (二)现实的破碎与理想的延续
  所谓现实的破碎是说那种对我而言的一帆风顺从高中开始变得疏远,当我发现我身边的人个个都很优秀都很刻苦,当我发现稍微的疏忽可能带来排名的显著变化,当我发现我还是以一种悠闲的态度对待并不乐观的现实的时候,梦开始醒了,自己的想法也开始逐渐走向成熟。我以年级第九名的成绩考入当时全市惟一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陕西省榆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