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一。然后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无有一法不圆融,一沙一渧都具足一切,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也没有漏掉。我们如何入这个境界?这是佛跟法身菩萨们果地上的境界,这才是宇宙人生真相。怎么契入?头一个障碍就是我执,在佛法里面讲身见,五种见惑头一个是身见,身见就是我执,身见的起用就是自私自利,你这个关不能突破,那就没法子了。说实在话,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善根福德深厚,为什么不能契入?就是这一关不能突破。一定要晓得,自私自利是害惨了我们,你知道它生生世世害惨我们,这叫看破,你认识它了,真正看破那当然会把它舍下,只要把这一关突破,往后就容易;这头一关是最难破的,不破你进不了门。
破第一重关,大小乘用的方法不一样,小乘的方法很笨拙,非常不容易突破。佛在经上比喻小乘的方法,「断见惑如断四十里瀑流」,瀑流是我们讲的瀑布,这个瀑布面积四十里,你一下把它截断,让它不流,谈何容易!但是大乘的方法方便,大乘教导我们,我们怎样去突破?不必作意去断、去破这个身见,只要转念头,起心动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念念想怎样叫别人得好处,怎样叫别人得利益,渐渐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忘掉;他用这种方法突破,这个方法比小乘实在是高明太多了。对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干涉,这一种的念头要淡忘、要消除,对於我们这个功夫就不会造成障碍。凡人都会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干涉、占有,这个事情麻烦大了,全是自私自利;说自私自利是总说,这个给你细细分别,稍稍有这个念头在,都是自私自利。所以要把自私自利破掉,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法,无论世法、佛法决定没有干涉的这个念头,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我们就得大自在,就得真解脱。
你管人家的事情干什么?管人家的事情自己掉火坑里去了,不能管!不能管你才能往上升、往上飞,一管就被人拖下去、拖下水去了。千万不要执著「我有权利来管」,你有权利,是堕落!不是管!决定不是往上升,管得不好就一身罪业,三途地狱去了。《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举的例子,曹操爱管闲事,堕地狱,变畜生,这是因果报应书里头有记载,好像《安士全书》里也提到这个公案。这是过去不晓得哪个朝代杀猪,这个猪杀了之后,毛刮了之后,肚子上有几个字:「曹操七世身」,曹操投这个猪胎已经第七次;这是从地狱出来之后,投畜生还债。你杀多少人,杀人要偿命的,决不是随随便便杀了就没有责任的,哪有这个道理?你杀多少,你将来要还多少命债,这还得了!欠钱的还钱,杀人的偿命,因果通三世。要是说没有报应的,没这个道理,成了佛还是要还债、还是要还命,不能说成了佛就没有因果,没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有马麦之报,释迦族遭琉璃王毁灭,这都是明显的显示给我们看,善因得善果,恶因必受恶报。
中国古人对於善恶报应非常重视,这在中国古籍里面,儒家十三经,道家的《老子》、《庄子》,几乎先秦诸子百家都讲到这个问题,而且非常重视,劝人断恶修善。《易经》里面给我们讲万物的起源、生命的起源,孔老夫子说得好,「游魂为变」,这是讲生物的起源,就是佛家讲的六道轮回;「精气为物」,这是讲山河大地,植物矿物的来源。夫子说话不多,答覆得清清楚楚,跟佛家法相唯识宗讲的完全相同。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夫子的说法跟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完全相同,这正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法相唯识里面告诉我们,宇宙生命的起源是自性,真如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无明那就产生变化;「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那就是夫子所说的这两句话。三细相里面这就讲到见分、相分、自证分,自证分是体,相分是物质,见分是精神。「游魂为变」是讲见分,「精气为物」是讲相分。所有现象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夫子两句话,但是很少人能够懂得。我们如果不读佛经,这两句话也不懂,囫囵吞枣,含含糊糊,一读法相唯识的经论,对於夫子这两句话佩服到极处。
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事实真相统统弄明白了,所以佛在《般若经》上给我们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里头「凡所有相」,连佛法、世间法全包括在里头。佛说这些话教我们干什么?意思在哪里?意思就是交代我们,这些一切法你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不可以控制;你要是动念头想控制它,想执著它,那叫无明,你的无明起来了。无明决定会变成烦恼,烦恼会变成业障,麻烦就大了。业障就把这个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恶道;本来没有,都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确确实实没有这桩事情。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一切有为法」不但是包括六道,十法界都在里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样子你才彻底放下;彻底放下那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还没有完全放下,换句话说,还有极其微细的那种控制、干预的意念,极其微弱;到法身菩萨断干净了,决定没有了。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不肯放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会放下,为什么?放下得大利益、得真实利益;不肯放下,你所得的利益都是虚假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所以这个要懂。
菩萨说法『令听者皆欢喜』,从这里得解脱。此地的『解脱』就是我们一般人讲证果,证无上菩提。「解脱」,解是当动词,这是破音字,把它解开了。什么东西解开了?烦恼解开了,妄想解开了,分别解开了,执著解开了;「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解脱是证一真法界。「解」是对因上讲的,「脱」是从果上讲的。所以我们说到很粗的相,这粗中也有细,那就是对於一切人事物不能有丝毫的执著,决定不能有控制这种意念。不要说「我想怎样」,这个都是找麻烦;应该怎么样?恒顺众生,你们大家喜欢怎样就怎样,诸佛菩萨绝对没有说「我要怎样作法」,没有!「我要怎样作法」六道众生有,连摩醯首罗天王还说「我要怎样作法」,凡夫!没有觉悟,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决定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喜欢怎样就怎样,一切随顺,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到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你多快乐,你多自在!所以我们总结在行门上:「自在随缘」。如果像一般人讲,我们生活的目的,生活的目的是自在,生活的意义是随缘,随缘跟大家一起,快乐!古人讲与民同乐,我们比他还要高,与众生同乐,与大自然同乐,比他高多了;你要不随缘,你就没有办法与别人同乐;随缘才能与一切众生同乐。我们从这位主方神来看,这是全心全力从事教化众生的工作,从事於教学工作,从这里面证果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八卷) 2001/5/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8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长行,第七句:
【云幢大音主方神,得如龙普雨,令众生欢喜解脱门。】
这一句经文意思也很明显,菩萨的德号是『云幢大音』,前面两个字是形容词。「云」在佛法里头用得最多,它代表的意思很深很广,显示一切法非空非有,就像《金刚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个「云」跟「梦幻泡影」非常相似,远看的时候有,接近它就没有了。佛就是用这个提醒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它的真相就是这样的,所以对於一切诸法不要执著。为什么?你得不到的,「云」你怎么可能得到?远看是很美,现在坐飞机飞上去就没有了,所以你决定得不到。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可以受用,就像云,我们可以欣赏,决定不可以说我要得到它,你这个念头就错了。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你可以得到的,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身体也得不到,身体要是真正能得到的话,哪个人不想年年十八?那做不到,换句话说,身体你都得不到,这是事实真相。
一定要看破,看破之后你就会很自在,为什么?不再执著它,不再占有它。所以我们常常讲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支配的念头全是错误的,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绝对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也不会有支配的念头,他一切顺乎自然。前几天我们读《旷野的声音》,也有同修在里面把一些重要的句子节录出来,我们用打字印了一份,好像多印几份,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看看,看到它的精彩片段。澳洲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觉得我们一般人买土地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土地为什么要买?土地是一切众生共有的,你为什么要买它?你买它就是你占有这一块,这是个错误观念。他们一生当中可以说这个概念没有,就是占有的概念没有,控制的概念没有,支配的概念没有,所以他们的生活目的是快乐、是自由,生活的意义是与大自然同乐,跟大自然所有一切生物和睦相处,相处得很快乐,这多有意思!这真正是古德所讲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我们一般人讲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是死了以后,这个尸体返璞归真了、回归自然了,这个毫无意义;应当我们活生生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那个才有意义,死了以后有什么意思?
实在讲死是决定死不了的,澳洲土著都知道,所以澳洲土著讲一切众生都是灵,他主要是讲一切人都是灵,暂时到这个世间来旅游的。他们是来旅游的,没错!可是我们这些人不是来旅游的,我们来受果报的。你过去做了好事,这一生来享福报,过去造的恶事,那你这一生要来受罪的。实在讲还是佛法比他们讲得深,但是他们有许多思想见解行为,我们看了之后值得我们做参考。因为我们实在讲迷得太久了,他比我们觉悟,觉悟的程度不算太高,但是我们对他也就相当敬佩了,所以他懂得这个道理。
佛经上用「云」;「幢」也用得很多。幢表高显,高明、明显、显著,没有隐藏,一切众生都能够看得见,都能够接触得到,这是幢的意思。在佛法里面也用这个来表法,幡、幢,用现在话都是属於旗帜一类的,都是这一类的。幡是扁的、长形的,诸位在一般寺庙都能看得见;幢是圆的,比较不常见,在中国大寺庙里还可以看到,有一点像飞机场的风筒差不多,但是风筒它是一边大一边小,幢是整整齐齐的,就像一根柱子一样,当中是空的,也是用布做的,属於旗帜。在古代资讯不发达,就用这个来传达讯息,如果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举行法会,道场有旗杆,旗杆不是挂国旗的,就是挂这些幡幢,让外面人一看到,今天这个道场有法会了,喜欢做法会他就来了,是一种讯号。如果这个旗杆上挂的是「幢」,表示讲经,今天我们这个地方讲经,所以幢升在旗杆上,人家一看,喜欢听经的他知道今天有讲经,所以古时候用这个来传递讯息。现在不用了,现在只有用它来做纪念的意思,幡幢已经不挂在寺庙旗杆上,挂在大殿佛像的两旁边,做为一种装饰品。我们懂得它的意义,在以前它不是装饰品,它是传递讯息的。
这两个字合起来,意思就很深很广,代表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高显像幢,它的内容就像云彩一样,云彩也是高显,高高在天空上。「大音」,什么叫大音?能够振奋人心的这是大音,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云雷音」,能够震动我们的昏迷,让我们清醒过来、觉悟过来,这个音就叫大音,唤醒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无明迷梦。在此地「云幢大音」,就是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尊为我们讲这个经典,这是大音,云幢大音。由此可知,这位主方神当然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要不然哪有这个能力?哪有这种智慧?所以我们从这里看,华严会上所有的这些大众,都是诸佛如来再来的、变化示现的,绝对不是普通人。若说他们是法身菩萨,我觉得还不恰当,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为我们做的整体的示现,变化成各种不同的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所以在此地我们看诸佛如来没有一定的形相,所修所说的也没有定法,虽无定法他还是有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一门深入,肯定证果,这个果是无上菩提,肯定证得。那又给我们证明「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修学哪个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