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_周恩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怼ㄊ保馕谎影彩贝雒母枋趾鋈环怕谂模壤嵊簦孟窀星榈牡贪铀媸倍伎赡鼙怀寰觯锰ㄏ鹿壑诨嵝幕嵋猓粕锥�
由诗人们创作的歌颂周恩来的诗篇,在舞台上朗诵效果更佳,更容易造成〃脍炙人口〃、〃不胫而走〃的轰动效果。其中著名的如《一月的哀思》、《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等,这里都不引用了,我倒想引一段不怎么出名的一位诗人写的一首不怎么出名的诗,与今天的读者一同欣赏。他写的是周恩来把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 这件事——山的严峻,你的面容;地的质朴,你的风采;湖的清澈,你的思想;海的深沉,你的情怀!
华国锋以〃主席〃兼〃总理〃的身份,努力地完成着他的双继承:继承毛泽东的政治思想路线,同时也继承周恩来的务实养民政策。结果徒劳。这倒不是周恩来与毛泽东的矛盾,在他们双继承的死后比生前更为激烈和不可调和;而是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事实上,完成双继承的是复出后的邓小平,他的身份既不是〃主席〃也不是〃总理〃。他只要毛泽东的旗号,把它作为压箱的辟邪物,不到危急时刻不祭出来使用:周恩来的政治遗产,包括他的组织体系、〃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则几乎全盘接受。他终于成功地取华国锋而代之。
许多学者,尤其是外国观察家、评论家们认为,邓小平实际上是周恩来路线的执行者,邓的胜利标志着周恩来最终彻底地赢了他的对手毛泽东。
才下神坛,又上圣坛
还不止于此,在中国人眼里,仅仅在政治上赢的政治家还不叫真正的赢,只有政治上和人格上同时都赢才够得上真赢;甚至人格比政治本身更为重要。例如人们对三国人物的评价,身为大汉宰相的曹操,就远不及身为蜀汉宰相的诸葛亮。虽然曹操的功业还非诸葛亮可比,但诸葛亮除了其非凡的、也多少被夸大了的军事天才外,更以他谦虚谨慎、风度儒雅、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个人品格赢得了后世的仰崇。曹操则渐渐被民间涂抹成了戏台上的粉白脸,成了奸臣和乱世枭雄。
不少论者喜欢拿周恩来与诸葛亮相比,他俩也确实有相似之处。刚才列出的那些品格之外,他们都属于那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积劳成疾、拼其一死的人物。诸葛亮出茅庐前是一布衣山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周恩来更是身居高位之后仍粗茶淡饭,每天坐到办公桌前还要戴两只套袖,以免磨破了他那舍不得再添置的〃出客装〃。诸葛亮俊逸潇洒,他的丑妻是有名的;周恩来英姿勃勃,他的妻子也实在难说漂亮。郎才却不需要女貌,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文革的结束,把毛泽东请下了神坛,又将周恩来送上了圣坛。没有了神,有个圣也是好的,甚至更好。神人可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挥洒多余的智力、想象力和暴力来,令众生癫狂,过不好安稳日子。圣人则不然,他的高超的道德水准足以制约他不会乱来(要不就不叫圣人了),大伙儿保证都会有好日子过。何况这圣人早已死了,无论你怎样塑造他,他都不会从另一个世界返回来颠覆自己的形象。
某个工程完工了,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关照过的〃工程;某大桥落成了,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指示要建造〃的大桥;某一套书出版了,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叮嘱过要出〃的书;某一个受迫害的名人平反了,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保护过〃 的名人…。。人们不再提〃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话早不灵了,也不怎么光彩了;人们只说〃敬爱的周总理〃请他来代替毛泽东的崇高地位,代替他说这说那,想这想那,做这做那。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君臣关系
在回顾中共历史的时候,周恩来也成了正确路线的一员代表,毛泽东则一会儿正确,一会儿错误。据说毛泽东的亲属看完电影《周恩来》以后忿忿不平:〃好事儿都是他们家干的,坏事儿都是我们家干的!"〃他们家〃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主要指的是周恩来;〃我们家〃就是毛泽东和江青。谁叫你毛泽东娶了江青,你们毛家的事,不说也罢。倒是〃他们家〃的邓颖超,即使发现了贬毛的问题,郑重提出,毛泽东是不能随意贬损的,否则后患无穷。
没有毛泽东的周恩来,和没有周恩来的毛泽东,都是同样不可想象的。美国记者斯诺的前夫人尼姆·韦尔斯比喻,〃如果说毛泽东是头脑,那么周恩来就是执行的双手。〃 她丈夫的看法则稍微平等一些:〃共生"可能是描述他们两人关系的最适当的词了,……他们像是套在一辆车上的前后纵立的两匹马一样,相辅相成。——(斯诺《漫长的革命》)。另一位美国人索尔兹伯里也认为,〃从遵义会议以来,不论他(周恩来)担任何种职务,实际上他都充当了毛泽东的参谋长。周、毛的这种伙伴关系,也是中国政治中史无前例的。〃
这是一种较为客观的评价。不论毛泽东与周恩来有过怎样的分歧和明争暗斗,也不论他们到底是同志、战友、伙伴还是君臣关系,两人之间长期形成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共生状态是无可否认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更严重的是,如果从根子上彻底否定了毛泽东,也就等于彻底否定了共产党。不单是周恩来最终也得被彻底否定,所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都得否定,就连共产党政权存在的道义基础也将顿失,江山就要易色了。这当然不是政权的掌握者所希望看到的景象。邓小平尽管从心底里恨透了曾把他玩于股掌之上的毛泽东,却仍要四个坚持,保留毛泽东的旗号不变。
人都是渐渐地才学得聪明起来。改革开放。自由化思潮迭起,眼界和思路的开阔,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改变,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变更,人们开始尝试换一个角度去反思历史,去重新大量那些似乎早有定评的各类历史人物。其中也包括周恩来。
画鬼容易画人难
这种的反思和重新打量,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大量的史实都还深藏在铁幕背后,我们所知甚少。只能根据浮出海面上的一角去推断整个冰山的全貌,又会有多少准确性呢?以撰写中共政治人物传记驰名的作家叶永烈,曾被要求为周恩来作传。叶提出几项条件,其中之一是可以查阅中共中央档案馆最核心、最秘密的历史文件,之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发现来描写评价周恩来。不用说这两条都无法满足,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叶永烈写过不少〃鬼〃的传记,如陈伯达、四人帮之类,似乎都未遇到太多的阻挠和障碍。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因为鬼已经是被扭曲的,不成人形,你把他画得再扭曲一点,再面目狡猾一点,是没人指责你不对的。画人则不然,画得不像,画得失神,马上就会招致物议。何况这个还是个具有如此崇高和广泛的知名度的〃圣人〃 呢?
当然,从另一个意义上讲,画圣人也不是那么难的。大量关于周恩来的回忆录、传记的出版就是证明,而且你很难说它们所回忆、所记述和描写的周恩来〃不是真的〃。这些画中,有相当数量是海外出版,或者干脆就是外国人写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跟写毛泽东的贬多于褒不同,它们对周是褒多于贬,而贬周还往往建立在贬毛之上。可见对〃圣人〃的认同,并不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所限。
韩素音的《周恩来与现代中国》,可以说是这样的一部代表作。韩素音出生于中国,有一半中国血统,受西方式教育,定居瑞士,是一位学者式的用英文写作的多产作家。从一九五六年起,她获准进入中国大陆,曾多次见到周恩来,对周极崇敬。为了完成这部传记,她争得了邓颖超的同意和支持,并对她进行访谈,访问数百位相关的民众,还参考一般人难以接触到的中共档案文件,费时多年。她的特殊身份、资力和关系,使她不至于像一般〃外国人执笔的传记,或因文化隔阂,或因资料缺乏,不是失之过浅,就是错误百出〃(见该书前言)。但即便如此,我们从这本书里看到的,仍是一位被描写为崇高、敬业和无私的领袖,一位深受民众爱戴的英雄。
圣人也有形迹要向世人掩藏
韩素音笔下流露出一股她根本就不想掩藏的温情,一种时时急于表达的赞颂之意。这在现代西方的人物传记中是不多见的,尤其是描写政治领袖的传记。她认为周恩来不仅是中国,不仅是共产党主义阵营,而是全世界都罕见的伟大的政治家。当然,她没有轻率地剥夺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事实上,她花在研究毛泽东上的工夫不会比花在研究周恩来上的工夫要少。她至少写过两本关于毛泽东的书:《早晨的激流》和《高塔的风》。她以一位医生的宽容和理解谈到毛泽东晚年对女色的沉迷,把它解释为脑血管病变使他改变了性格。〃毛泽东是个好人,〃她说。但这个〃好人〃只能给周恩来作作陪衬。
《周恩来与现代中国》的中文版译者张连康,记下了韩素音与他见面后寒暄之外的第一句话:〃我们要过简朴的生活,否则就对不起周总理。〃这句话不仅使译者非常感动,也使我们非常感动,让我们再次想起他那补丁摞补丁的衬衫,墙角泛黄的西花厅办公室,豪华国宴前匆忙吃下的一碗〃垫底〃的面条。
可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崇尚简朴,把它当作一种美德了。简朴是有身份的人的奢侈品,就像古铜色的皮肤,一度是有钱和有闲阶级的特征一样。韩素音是知名教授、作家,可以到全世界旅行,〃多次〃出入平民百姓望而止步的中南海禁苑和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在富裕恬静的瑞士和繁华喧嚣的纽约拥有住所,自然会把〃简朴〃当作生活中最有品味的一种点缀。而一般的中国人,实在是被贫困的梦魔纠缠得太久,穷怕了。他们是真没钱,而不是怕〃对不起〃谁才去选择过一种质朴的生活。如果说有谁对不起别人的话,那首先应该是使人民长期无法摆脱穷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事——其中就包括周恩来。
一股怀疑主义的思潮,在思想文化界,尤其是在青年学子中泛滥。反思文革,进而反思整个中国近代史,反思中国共产党,它和它的领袖们的所作所为。从根本上动摇了多年来形成的信念。人们发现,真理原来是谎言,理想原来是童话,神原来和鬼同道,圣人原来也有那么多的形迹需要向世人掩藏!
对毛泽东的大胆怀疑、批判和否定,终于不可避免到波及到他的忠臣、战友、最久的合作者和对手周恩来。
跟毛泽东比私生活
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是贤相还是奸臣?是光明磊落还是玩弄权术?是鞠躬尽瘁还是助纣为虐?是出于公心拼死保护部属和同僚度过危难,还是明哲保身甚至不惜落井下石?是才智过人的全才,还是庸庸碌碌的官僚?是坚持原则甘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英雄,还是唯唯诺诺委曲求全的懦夫?……
仍不断地有各种各样回忆周恩来的文字面世,不断地正面描述他,评价他,和颂扬他。但它们已经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令人激动,令人鼻酸、哽咽、泪花闪闪。人们平静下来,用近乎冷漠的目光扫过那些历史陈迹,从那里看出了许多戏剧的意味。我们曾经历过漫长的荒谬岁月,在其中谁都不可能不蒙上荒诞的色彩。民间流传一则明知是编排出来的〃轶事〃毛泽东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忽然从裤管里滚出一坨屎球,陪同接见的周恩来镇定地唤来工作人员:〃来,把这块榨菜捡走!〃
更刻毒的版本是,周恩来用一个轻快的动作拾起那坨〃榨菜〃,从容地放到嘴里吃了下去。
而周恩来的私生活,似乎也并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小道消息报导,在旅欧期间,从事革命工作之余,他跟法国房东老太太的女儿生下过一个混血私生子。驻重庆期间,邓颖超曾因吃醋,当着手下的面打过他一记耳光。在总理任上,他关心文艺界的发展事业,跟许多文艺战士交往非同一般,尤其是一些当红的女演员,关系暧昧。
有一种说法在女人方面,周恩来比毛泽东的品味要高得多。毛泽东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周恩来却是有所选择,讲究质量。毛泽东的女人是年轻化,工农化;周恩来却要求成熟化知识化。毛泽东对喜欢的女人不讲资历大胆提拔,唯我是用;周恩来却把工作和感情份得清清楚楚,绝不任人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