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有没有这个信心?这叫信佛,信佛很难。真正到自己心地清净无为的时候,佛菩萨照顾你,护法龙天照顾你,你不会有缺乏。所有经论里面佛都说,财布施愈施财愈多,法布施也不例外,法布施愈施法宝愈多,一个道理。哪里自己有用,还找不到参考资料?没这回事情!那佛菩萨就不灵了,护法神失职,他没尽到责任。所以真正通达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很容易放下。放下才是大圆满,不肯放下,一切据为己有,这才有缺陷,这是真正有信心的人才能做到。
菩萨这一个修行方法重点是在名号上,「无热」;法门里面的重点是「大悲」。大慈悲是对众生的,无热恼是对自己的,住清凉池是自行化他,心地永远清凉自在。如诸佛如来一样,为一切众生示现,现而无现,无现而现,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就自在了。如果稍稍有分别执著,你心地就不清净,清净心住清凉地。清凉地在哪里?哪个地方都清凉,问题只要你清净心现前,没有一个地方不清凉;清净心不能现前,到极乐世界也没有极乐,这是经论里说得太多了,境随心转。佛没有教别的,就是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恢复性德,明心见性。性德是最完美的,是清凉自在的,所以从清净心生出来的智慧,真实智慧。清凉大师在此地用比喻说,清凉池流出香美的水。什么意思?从你清净心流出来清净真实的智慧。
比喻里头说,「流注四海,导引百川」,这是你的智慧遍满虚空法界,你的生活是住真实慧。《无量寿经》上讲三个真实:「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之后,你永远心安住在真实智慧里面,清凉自在,自受用;然后「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就是「导引百川」的意思。以清净心、清净智慧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大家好懂。服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帮助众生觉悟;为什么?只有这个才是真实慧、真实利益。你要叫众生,他没有衣服穿,他就得到衣服了,送他衣服;没有吃的,送他吃的;没有住的,你送他房子住;是不是真实智慧?不是。为什么?死了还搞六道轮回,那怎么叫真实?佛告诉我们,真实的利益是现在得好处,来生得好处,生生世世都得好处,这个叫真实利益。现在得好处,来生不得好处,这是假的;现在不得好处,来生、后世都得好处,这也是真的。所以我们要有能力辨别真假,要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我们要追求永恒真实的利益。
清凉底下两句话说,「时布慈云,降澍甘泽」,这两句话是讲服务众生的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为一切众生服务?第一句是你要有大慈悲心,无私无条件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这个心是真实智慧里面流露出来的,没有真实慧这个心生不起来,真实智慧里头才生出大慈悲心,无私无条件的大爱。「降澍甘泽」,是大慈悲心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我们要做出佛菩萨生活的榜样,教化众生。人家学佛到哪里学?学佛就跟你学,就看你的样子,学你的生活,学你工作的态度,学你处事待人接物,从这里学。
佛究竟要我们落实哪些重点,特别是对我们初学的人,我们要懂。佛教导我们最基本的是「净业三福」,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三条十一句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就想这个多重要!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孝养父母学起,孝养父母的心是大慈悲心;从尊敬师长做起。在大乘法里面这个意思是广义的,孝养父母,父母是「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所以这个孝养不是对著自己生身父母,是对一切众生,把孝扩大了,这才叫大慈大悲。我们以对父母的心对一切众生,对老师的心,尊敬老师的心尊敬一切众生。
在《华严》末后我们看到,善财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的心里,学生只有他一个,除自己一个人之外都是善友,善友就是我们讲的老师,佛如是教导我们。再看看世间圣人,孔老夫子也是这样教导我们,夫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哪三个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把全世界的人统统包括尽了,不是善人就是恶人,就这么两种。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善人他有哪些好处,我们看到了记在心里,向他学习;恶人我们看清楚了,他有哪些恶处,我们反省自己有没有,自己如果有赶紧改正过来,他也是我们老师。人不容易见到自己的过失,会学的人看到别人的过失,立刻就想到自己,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到别人过失,立刻回过头来想自己有没有,而不去想别人。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见世间过」,是见到世间过失绝不放在心上,决不去想他,要想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一个道理、一个方法,我们在这里学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具体的落实是下面九句,是具体落实;总纲领就是前头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这两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总纲领。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大家在一起天天研究讨论,这两句话是根;落实,从哪里落实?从培养慈悲心落实,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底下第一句话是「慈心不杀」,我们就有了根本。不但不可以杀害众生,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的罪过就大了,我就错了,我已经违背父母、老师的教诲。为什么?经典里面佛跟我们说,「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而我们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烦恼,怎么说得过去?我们忏悔、改过、修行,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从这里下手,要叫一切众生见到我生欢喜心。这个众生讨厌我,我看到他赶快避开,他欢喜了,这也是叫他生欢喜心。这是「慈悲为本」。
下面「方便为门」,底下再下面这八句都是属於方便。方便里面头一句:「修十善业」,从这儿修起。《无量寿经》一开端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落实到行门,经上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就是十善业。《无量寿经》的教诫,他把「口」放在第一,不是「身、口、意」,是「口、身、意」,用意很深很深。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过失,叫造口业,所以把口业摆在第一。在十善里面,善护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恶口,恶口是说话不好听,你的言语、你的态度叫人听了起反感,佛在经上教我们「和颜爱语」,对治这个毛病;第四个不绮语,绮语是我们今天讲的花言巧语,玩弄众生,人家听起来很喜欢、很开心,到最后怎么样?最后上当了。
这些时时处处都发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很可能是我们自己在造作,自己为什么会造作?烦恼习气太重了,不知不觉它就起现行;佛法修学的功夫太浅了,使不上力,就是这个意思。警觉提不起来,不能控制自己,我们佛法修学的功夫不够。如果真有功夫,你就有高度的警觉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会约束自己,这是你功夫得力了,刚刚得力。功夫纯熟是自然就不犯,习惯成自然,你要把它养成习惯。无需要警觉,无需要作意,自自然然就不犯,这你功夫到家了,成熟了。净宗法门所说的「功夫成片」,就是这个意思。还常常提高警觉,功夫没成片。我们晓得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功夫不能成片,往生就没有把握,得要看你临命终时的缘分。缘分不是偶然的,缘分在平常积德累功,平常不做好事,临命终时有好缘,这个想法太奢侈了。要想临终有好缘,平常要多做好事,多跟众生结善缘,这个事情要紧!
身体的造作,守住佛这三个原则: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因为十善是通在家的,它是要普度法界一切众生,所以说不邪淫。佛有一部小部经,《十善业道经》,我们有计画,早餐共修,《感应篇》讲完之后,我们来讲《十善业道经》。我们从根本修,从基础上做功夫,决定不可以好高骛远,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外表是好看,到最后都落空,那就非常可惜了。心意不贪、不瞋、不痴,顺境、善缘决定不起贪爱之心,逆境、恶缘决定不生瞋恚之心,顺逆、善恶境缘当中,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保持一个真诚、清净、平等心,我们修的是这个,我们知道这个带得走,其他的带不走。如是存心,如是行事,如是处事待人接物,这叫学佛,这是佛的学生,三宝弟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能够把这个做到,你才算是一个善人。善的标准是十善业,你统统做到了,你才是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这十条做到了。十条没有做到,不是善男子,也不是善女人。所以佛家讲的善,不是随便说的,它有标准的。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六道之内的善男子、善女人,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他们在六道里面是人道、天道,是这两道的。
如果想脱离六道轮回,这个善还不够,还要把水平向上提升,又要加三句,这是三福里面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能超越世间。受持三皈,不是形式,佛菩萨面前念个三皈的誓词,你就受三皈了,哪有那么简单?你要把受三皈落实,真的皈依了。皈是回头,回头是岸;依是依靠。从什么地方回头?从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回头,从我们自己烦恼习气回头;依什么?依佛菩萨的教训。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不再依自己的成见,不再依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要依照佛陀的教诲,这才叫皈依。这样皈依的人,那就是佛经里面说的,他得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换句话说,我们要不真干,不真明白、真了解,学的佛法是学佛的样子,没有实质。只有外表,没有内容,那样学佛还是堕三途,这个我们要知道。
前几个月,台湾发生大地震,地震的中心在台中,那个地区寺庙很多,法师也很多,於是有人到新加坡来问我,为什么那个地方佛法这么兴盛,这么多法师、这么多道场,会发生地震?我反过去问他,我说:我听说在那个地区有一个忏云法师,为什么他的道场没事?都在一个区,别人道场都毁掉了,为什么他的道场没事?是不是有真修行!不是说盖个庙,多塑几尊菩萨像,那个地方就有佛法,没这个道理!看你这个道场有没有几个人真正在修行,真的回头,真的依靠佛菩萨的教诲过日子,你才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共业里头有不共业,佛法不是形式,佛法要讲实质。形式的佛法,没有用处,所谓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那个不可靠。我们皈依三宝,皈依泥塑木雕的佛菩萨,那不就错了?完全错了。皈依一个出家人,出家人是凡夫,他跟我们一样,靠不住。
佛教给我们三皈依,佛陀在世的时候三皈是以佛为主,他在世间,我们有疑难问题真的可以请教他,他替我们解决。他的解决也决不是用神通感应,是用教导,说出因果的道理,因果事实真相,你好好的修因,果报就转变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有恶报,我们不想恶报,那你就不造恶因,想得善果我就多种善因,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所以吉凶祸福、善恶果报完全在自己,与佛菩萨不相关。佛菩萨没有能力赐福给造作恶业的人,没有这个能力;要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造作恶业,佛菩萨不给福报给我们,那他大慈大悲讲不通,他慈悲在哪里?我们学佛对於佛要认识清楚,他指导我们才是真实的,决定没有迷信。依照他的教导,依照他的教训去做,决定得利益,我们三皈是从这里回头。今天佛陀不在世了,不在世三皈的重心就转移到法宝,法宝是经典;我们今天三宝当中,最重要的依靠是依靠经典。佛在经上怎么说,我们如何去解读,把佛这一句话解开,怎样把佛这些话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当中,这个重要。我们自己读经没有办法解释,请教老师,老师里面有在家人、有出家人,出家、在家没有关系,千万不要有个错误观念,「在家人比不上出家人」,你有这个观念就错误了。有一些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修得好,很多,不要有这个错误观念。
你们从北京来,北京黄念祖老居士他比我修得好,他在我之上。他是我的长辈,他跟我的老师是同学,我的老师是李炳南老居士,他们是同学,他修得比我好。但是今天在全世界弘扬《无量寿经》,实在讲就是我们两个人,他在国内弘扬,我在海外弘扬,所以我们两个遇到是一见如故,都不容易。在国内、在海外弘扬这部经都不容易,我们都尽心尽力在做。所以大家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