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一个杂念都没有,也是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怎么讲法?念佛将来一定见佛,《楞严经》上说得好,「忆佛念佛」,忆是想。有同修常常告诉我:妄想太多、杂念太多。问我:怎么办?你想,我怎么办?这个事情你问佛,佛也没办法,问题在你自己!佛说得很好,你打妄想,打妄想不怕,你把那个妄想转变一下,想佛,这就好!不要想别的,想佛!把你那个想的境界,你所想的境界换一换,换成阿弥陀佛。我们曾经印很多小的佛像,卡片的佛像,就是希望自己常常带在身上,一打一个妄想赶紧拿出来看看佛像,想佛!经念得很熟,想经!想佛在经上讲的话,你想这些就好!不叫你断妄想,妄想是断不掉的,换一个对象,这是个好办法。你常常想佛,常常念佛,这个「念」是心上有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口里头阿弥陀佛,心里头还打妄想,那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处。口里不念佛,心里想著佛,想著佛的教训,那叫真正念佛,那是真念佛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见到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就引你入「大方广」,就帮助你证「佛华严」,这是一条近路。妄想多,不要害怕!怕,愈怕愈糟糕,愈怕妄想愈多,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妄想换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这是说到「广」的意思,作用大。
「佛」是果大。「佛」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能觉。「佛」翻作「觉者」,这是诸位同修都知道的。但是跟你讲「能觉、所觉」,未必你知道。「能觉」是人,「所觉」的是什么?所觉的就是大方广,「大方广」就是真如本性。「大」是真如本性的体,「方」是真如本性的相,「广」是真如本性的作用,所以这三个字是体、相、用,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所觉!所以能所是一不是二,如果能所是二,那就变成哲学。哲学里面有能、有所,佛法里头虽然讲能、讲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过去欧阳竟无说:「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佛法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不是哲学,后头他说「而为今时所必需」。确确实实唯有「大方广佛华严」能够解决现在一切社会的疑难杂症。这个社会,神仙来也解决不了,上帝来也束手无策,「大方广」能解决,确确实实能帮得上忙;人人都明白,人人都觉悟,问题就解决了。「觉」如果落在事相上,我们现在讲落实,如果落实来讲,世间法跟出世间法,觉的作用是世间法,通达世间法,明了世间法,端正世间法;端正是改正,一切错误的他能把它改正。觉之体就是真谛,佛法里面所讲的原理原则,我们世间人所谓的真理,觉之体是真理;觉的作用是应付这个复杂的社会。经上也有说,「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种觉到圆融无碍,到一而三、三而一,入这个境界就叫做妙觉,妙觉就是经上这个「佛」字。所以这个「佛」是究竟圆满的果位,三觉无碍,三觉一体。这是果大。
「华」这个字是因大。这里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代表菩萨「六度万行」,这个「行」念去声,念ㄏㄣˋ;念ㄏㄣˋ当动词用,念ㄒㄧㄥˊ是名词,念ㄏㄣˋ是动词。它要做到,要把它实现。六度一展开是无量无边的行门,而且这六个纲目是交叉的、是圆融的,一法就是一切法。譬如我们说布施,布施里面就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不是单纯的一个布施,圆满具足。说持戒,持戒里面有布施、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任何一法都圆满具足一切法,所以法法圆融、法法周遍。清凉大师给我们说《华严》五周因果,说得好!「周」就是周遍,周遍法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个因里面含一切因,一个果里头含一切果,不可思议!果中有因,因中有果,「华」里头含的意思。
「华」里面还有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就是庄严众相。我们从感果,这是用「华」来表法,让你看到花就想到要修行,我一定要修六度万行。无论在什么地方,不是说摆在佛堂供养佛这些花是表法,佛堂以外的花那不是表法,你这样学佛就变成佛呆子。佛堂你懂得,离开佛堂就不是,就完全又回去了。必须在佛堂里面学到的,离开佛堂统统会用,那你就真的学会了。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花你就想到我要修菩萨行,花是提醒我们。不但你看到外面这些草木之花提醒你,看到画的花一样也提醒,看到人穿一件花衣服,我一看我要修六度万行,岂不是花都在这里说法了吗?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现前六尘何尝不说法?只是说法我们自己不懂,不能体会!如果能体会,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有什么差别?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这些。另外还有庄严身的花,人喜欢穿花的衣服,喜欢佩这些璎珞。古时候你们看看唐朝,我们在敦煌看到很多唐人的画,唐朝人不但女子喜欢戴花,男子也戴花。你看他戴的帽子,帽子上插花,男子也戴花。这种花庄严身相,我们看到这个相,要晓得真正庄严自己身相的是什么?德行。你修学的有功德、有智慧,就是庄严身相,这是「华」。
尤其是我们刚才所说「相随心转」,你看你学佛了,学佛开智慧,人就显出智慧的相,庄严!比你戴什么花都更充实。花是假的,不见得是真的,拿掉了,身上就不庄严;智慧的相貌永远拿不掉。你修清净心,一副清净的相;你修慈悲心,慈悲的相,相随心转!你心里有忧虑,显出来忧虑的相,心里面有苦恼,苦恼的相,不一样!我们这个相千变万化不是一个相,千变万化!如何能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好相,这也是花的意思。我们一看到花,我们要想到我们这个身、相貌像花一样那么美,体质也像花那么样的完美,表法的意思。所以「华」有这两层的意思,我们都要懂。
「严」这个字,经上第六个字。「严」这个字,前面说了,这是表智大,真实智慧。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住真实慧」,这是严的意思。以六度,我们净宗成立之后,我为自己、为我们同参道友,订了修行的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好记,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常常记在心里头,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将这五个科目落实,认真努力的去做到,这就是庄严我们的身体,庄严我们的性德,也就是庄严「大方广」。第二个意思,以我们修学的功德庄严佛法、庄严众生,这就是《无量寿经》上讲「惠以真实之利」。我们对佛讲求供养,我们拿什么来供养佛?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如教修行供养。我们将佛的教诲真正做到,这就是上供十方佛,真实的供养。如何能下济三途苦?我们认真修行,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那是真正的下济三途苦。可见得能供养、能济苦,都在自己真实修学的功夫。你自己要不真修,你拿什么去供佛,拿什么去度众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只是口号而已,不能落实;真正落实,一定要自己真修。
我过去在讲席当中说过,今天世界动乱,人民疾苦,什么原因造成?我自己修行不好造成的。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几个人懂得?几个人明了?觉悟的人懂得,明白的人知道!看到这种现象,赶紧回过头来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读经明白教义,生活依教奉行,我们要求社会安定,要求一切众生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从自己本身认真修行做起。换句话说,本身如果不能够契入「大方广」,不能够证得「佛华严」,这种动乱疾苦,你就无能为力。知道的人多,明白的人多了,都能够回头是岸。一定要回过头来责备自己,从自身做起,这才行!这是题上「严」的意思。
末后一个字,这是「经」,「经」是教大,教学广大。也跟前面意思一样,尽虚空遍法界,教大。尽虚空遍法界的相,我们凡夫体会不到,但是这是事实。一个众生起心动念,极其微弱的念头,诸位要晓得,这个念头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心,心动。心是什么?心是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动就是尽虚空遍法界都震动了。我们在此地讲《华严经》,哪有不震动十方的道理?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哪有不放光照我们这个道场的道理?同修们坐在此地生欢喜心,这个欢喜不是我说得好,不是的!为什么生欢喜心?沐浴在一切诸佛光明注照之中,你得法喜。这样的深经,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能说出几分,是得佛力加持,不得佛力加持,凭我们怎么能说得出来?若不得佛力加持,我们也听不懂。能说、能闻,能听得懂、能听得欢喜,都得佛力加持,佛光注照!这些都是事实真相,教大。在我们凡夫眼里面,我们看到教大,「教」是社会教育,经没有在学校讲,没有对哪个班级讲,对社会大众讲。面对著我们这边,还有二、三台的摄影机,我们很清楚这个录相带他们会拿到电视台去广播,会拿到卫星、电脑网路里面去传播,也传播全世界,教大!
七个字都「大」。古人清凉、李长者他们说的意思周圆,每个字都说了十个意思,太麻烦了。我们就把它省略掉。如果说是「大」,「大」他说十个意思,「方」也说十个意思,「广」也说十个意思,配《华严经》圆满法门。《华严经》是用十来表法,十不是数字,代表圆满,我们数目字从一到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佛用数字代表圆满,用「十」用得多,用「七」也用得多。像《弥陀经》上都用「七」,「七」是代表圆满,不是数字。如果当作数字看,那就把它看死了。「七」是代表什么?通常我们讲四方、上下,再加上当中,这就圆满了。「七」是代表四方、上下、当中,表这个意思,统统都是表圆满。这是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看到,要知道它的意思。古德后面详细的说明我们统统都把它省略,经题就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底下这是经的翻译人,诸位看经本。在佛法里面叫做人题,翻译的人。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佛经原本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原本的经文是印度的古文,我们称为梵文,梵文所写的。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教传到中国,这是汉朝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华严经》传到中国是在东晋的时代,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义熙是年号,中国古时候帝王他都有年号。像清朝末年,诸位还能够记得,像光绪、宣统都是属於年号。我们读佛经的人比较常常看到古大德的注疏,像康熙、雍正、干隆都是属於年号,朝代的年号。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四一八年,这是《华严经》最初传到中国来。印度有一位法师叫支法领,他把《华严经》带到中国来,是一个不完整的残本,总共有三万六千偈;偈、颂是一个意思,三万六千偈。当时由佛陀跋陀罗尊者翻成华文,我们称为《晋经》,一共有六十卷;现在三种《华严》,这是第一种,六十卷。晋朝义熙十四年距离我们现代,我们今年公元是一九九八年,距离我们现在是一千五百八十年,一千五百八十年前印度梵文的《华严经》传到中国。
第二次是在唐朝武则天时代,武则天做了皇帝,把国号也改了,她不叫唐,她叫周,大周。所以《八十华严》也叫《大周经》,诸位看到《大周经》就是《八十华严》,是她做皇帝的时候。在证圣元年,武则天做皇帝的时候,她这个年号改了好几次;在证圣元年,公元六九五年,距离我们现在一千三百零三年,这是实叉难陀尊者,也是中国礼聘到中国来。他带了梵文的《华严经》,比上一次传来的分量多,多了九千颂,所以他带来的总共是四万五千颂,差不多是一半。翻成华文这就是八十卷的《华严》,我们现在所读的这个本子,实叉难陀翻译。在中国当时有几个很著名的法师,像义净法师,他曾经到印度去求学过;还有一个华严宗第三代的祖师贤首国师,都参加这一次的翻译,参加《八十华严》的翻译,这是值得提一提。
到唐德宗的时候,贞元十二年,公元七九六年,印度有一个小国向德宗皇帝送了一些礼物,那个时候叫朝贡,进贡贡品,就是送的礼物。礼物里面有《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就是「入法界品」,也就是「普贤行愿品」,这一品经完整,没有欠缺,非常难得。贞元十二年,距离我们现在是一千二百零二年,这是末后就是《四十华严》传到中国,由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般若主持翻译,在当时首都,那个时候首都是现在的西安,那个时候叫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在西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