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5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还看这一句。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菩萨为度众生;度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帮助众生觉悟。众生需要帮助的地方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觉悟,所以佛法教学的重点是教人破迷开悟。唯有觉悟,彻底觉悟,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所以你悟得愈深,悟得愈广,你就愈自在。由此可知,佛法自始至终是个教学的问题,是个教育的问题,它不是宗教,宗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以佛智风,持大悲月,使明见正觉,离苦清凉」,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如何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今天我们读的这段经文,第八句,开示,『开示一切法』。一切法里面,大师把它归纳为两类:一个是所迷,一个是能迷,所迷、能迷意思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但是清凉大师在此地,为我们所说的完全根据相宗的教义,「所迷,谓缘起不实故如幻,缘成故无性」,这两句话需要做个简单的解释。世出世间所有的法相,我们讲的形相,人有人的样子,树有个树的样子,花有花的样子,草有草的样子,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它都有个形相。相是怎么来的?佛告诉我们,相是缘起的。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许许多多复杂的条件,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条件太多;起是生起,许许多多复杂条件生起的这个现相。所以现相实在不实在?不实在,相是个幻相,是个假相。譬如我们说这是个毛巾,这是个现相,这相怎么成的?我们把这线头打开一拉开,很长的一条线,是线织成的;这一条线再分析,里面有许多纤维黏在一起成一条线;所以这么一个小小的现相,你就晓得它的成就多么复杂。聪明人,会看的人,看到这个东西,这是很长的一条线,他没有看到毛巾,他看到是一团线;再仔细一观察,它这里面许许多多的纤维组织在里面;如果再往里面去看,他看这个东西是分子、原子、电子、粒子聚集在一起,成为这个现相。所以这个相是个幻相,毛巾是个幻相。缘聚就现这个相,缘散了,相就没有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所有一切的现相,世间、出世间,世间佛讲的十法界,出世间一真法界,所有的现相都是缘生的。缘聚的时候这个相就现前,缘散的时候这个相就消失,相存不存在?相不存在。你要认为这个现相是真的,是实在的,那你完全错了。所以凡所有相都是缘聚的、缘起的。《金刚经》上没有说缘起,说一合相。合是什么?合就是缘合的,组合的。虚空法界是一合相,一是指什么?今天科学家所说的基本的粒子,基本粒子所组合的,基本的粒子组成电子,组成原子,原子组成了分子,都是这个组合的。大是世界,我们讲星球,是一合相;小,一微尘、一毛端,汗毛一毛端,一微尘、一毛端也是一合相。这个地方要是看清楚、看明白了,你的平等心就生起来,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都是一个基本物质组成的,只是组成排列方程式不一样。众生就迷在里面,认为金银财宝很贵重,沙土瓦砾不值钱,其实组成的基本物质完全相同,只是组合排列不相同而已,我们就被这个迷惑了。
佛菩萨是觉悟的人,他对这里头的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他了解,他清楚,他一点都不迷。所以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这才是真正觉悟了。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觉悟的,觉而不迷。唯有觉而不迷,他才是正而不邪,都是要彻底了解事实真相。佛法的教学以这个为中心,以觉悟为目的。所以《金刚经》上最后给我们做了个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确实世尊一语道破诸法实相。世尊虽然一语道破,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开经偈常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不容易!用什么方法才能够真正理解佛所说的真实义?佛所用的办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有可能。一门深入,你的心是定的,心定就好办了,所谓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的智慧才能开。你这个心不定,你就决定开不了智慧,所以要想智慧现前,一定先要把心定下来。定在一,专一,一门深入,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修行成佛不二法门,没有例外的。戒是守法,依照古人的成规,他们走过的道路,决定没有错误,这叫持戒。持戒,用今天话来说是守法,守圣贤人教导我们的方法。一门深入,锲而不舍,时间久了,心就得定。定的作用就是智慧,唯有智慧才能够理解佛所说的,尤其是大乘经论。小乘经论,世尊有很多话是随顺众生知见说的,佛法的术语依俗谛。大乘经教是依真谛而说的,就是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跟我们凡夫常识往往相违背,但那个是真的,我们凡夫知见是虚妄的。所以我们的修学讲到戒,戒里头最重要的,戒里面第一条是什么?遵守佛菩萨的教诲,这是持戒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所以每部经到最后,总是叮咛嘱咐一句「依教奉行」。我们要放弃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完全依从佛菩萨的教诲。
佛菩萨教诲在哪里?在经典里面。经典很多,不必样样去读,样样去学,没有这个必要,选个一、二种就足够了,因为佛的经典全都是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实智慧。所以古人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你只要搞一门,一门通了。关键在通,通就是大彻大悟,通到什么地方?通到心性,见性了。见性才算是通了,没有见性,你没通。每一部经都能见性,不但每一部经,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通自性,这话怎么说?《华严经》上说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它是心性所变现的,可见得任何一法都能够通达心性。所以在圆教里面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又常常说哪一法不是佛法?会的人一切法都是佛法,不会的人佛法也不是佛法,为什么?天天抱著《大藏经》,你不开悟,你不会见性。会的人,任何一法里面都能够明心见性。尤其是中国禅宗的大德,我们看看禅宗的语录,有一等参禅人,听人家唱歌,唱小曲,他一听开悟了;听到风声开悟,听到雨声开悟,宗门语录里面我们都看到。由此可以证明,任何一法都能够从这个地方明心见性。我们在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我们这个世间又何尝不是六尘说法?只是我们的六根太差了,六根接触六尘总是被迷惑而不开悟。为什么有的人能开悟,有的人不能开悟?开悟的人需要戒定的基础,没有戒定的根基,那怎么会开悟?因戒得定,因定开悟,你没有戒、没有定,你怎么会开悟?所以要想开悟,必须要有戒定的基础。我们一般学佛的人把戒定疏忽掉了,以为天天听经会开悟,天天读经、天天研究教理会开悟,错了!没有戒定的基础,每天听经,每天研究教理,清凉大师说得好,结果是什么?增长邪见。大师说的,就是在《华严经》经题里面讲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都不能成功。这是我们今天在佛门里面,看到许许多多修行人不能成就普遍的现象,我们要懂得。解行要并重,行门是持戒修定,解门是真实智慧,我们能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是智慧,绝不求躐等,一定要守规矩。
晚近弘一大师劝导知识分子学佛,佛家经典这么多从哪里下手?他劝导最好从《华严经疏钞》下手,这个很有道理。《华严》是释迦牟尼佛圆满的教学,但是佛讲经有他的深度,深度往往是意在言外,我们在文字上去求你看不出来,所以必须要有人帮助。清凉大师作的注解,就等於给我们做《华严经》的导游,我们从清凉的注解里面体会到佛经的义趣,所以他劝人从《华严疏钞》下手,这是对知识分子学佛非常有利的。如果能得益,决定就有悟处,纵然不能得世尊真实义,也有好处,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处世,利益无量无边。可是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社会的教育已经舍弃文言文,完全使用白话文,於是现在人读佛经文字产生了障碍,《疏钞》摆在面前还是看不懂,这是很不幸的一桩事情。我在早年开始学佛的时候就常常劝人,我们要读文言文,文言文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对后世子孙关怀热爱明显的表现。我们祖宗,怎么知道他关怀我们,怎么知道他爱护我们,怎么知道他热心帮助我们?从文言文就看出来了,这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没有的。我们祖宗明了,语言会随著地区、随著时代改变,如果语言跟文字完全相同,过了几代的人,对於现在这一代语言文字他就不懂了,在西方世界就产生这个问题。我们中国老祖宗聪明,把语跟文分开,语言随你怎么变法,文永远不变。所以你真正能够看得懂文言文,你看看孔老夫子的著作,孔夫子距离我们现在二千五百年,看他的东西,懂他的意思,就跟书信往来一样,当面谈话一样。这个发明了不起!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有这么一个工具传递智慧,传递思想,传递生活经验,流传给后人去做参考,流传给后人做为学习的基础,这是我们中国人最伟大的发明。我们后世子孙要不识货,这是大不孝!
文言文的学习难不难?不难,只要你肯读诵。我这个地方现在还剩两册,过去我搜集好像有八、九册,搬家搬来搬去都搬不见了,现在还剩两册,民国初年小学生的模范作文,你们同学们都看到过。民国初年小学生写的作文,现在大学文学系的学生也写不出来,不但写不出来,给他看,他看不懂;那个时候不过十一、二岁学生写的,现在大学文学系的学生看不懂。可见得文言文不难,文言文就是读。我初学佛的时候,追随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他很重视文言文。因为佛家的经典,最晚的翻译宋朝,翻译的这些法师都非常慈悲,用当时白话文翻的,所以佛经读起来比古文好像容易懂得多了。佛经是那个时候的白话文,在文学史里面称为变体文,佛经是变体,是最浅显的文字。可是我们现在没有文言文的基础,看起来还是不好懂。我们要肯定这是个伟大的发明,了不起的成就。怎么修学?老师教给我们,你能够背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阅读文言文;你能够背诵一百篇的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我们当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每一个星期有一堂国文课,给我们学习《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总共搜集古人的文章三百多篇,这部书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每一个星期讲一次,十年就把这部书讲完了,不是按次第讲,选讲,选讲也选完了。他要求我们要背诵,方法好像很笨拙,非常有效果,我们不从这里下手,那就没法子学习了。我在海外讲经,常常劝勉我们的华侨子弟要背书。我劝他们背《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浅,可以说是最浅显的文言文。李老师给我们定的课程是五十篇古文,《无量寿经》四十八品跟五十篇数量相当,所以我劝大家念《无量寿经》,背诵《无量寿经》,有这么一个基础,大概佛经的文字可以看了。如果能真正去读古文,当然更好,经典里面文字深一点地方,你也能够看得懂。
所以古文不能不读,如果我们不能够背诵一百篇古文,我们真的对不起老祖宗。一定要劝年轻子弟,决定不能够疏忽,至少也把《无量寿经》能够背诵,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当然最好年轻的学生,特别是初中以前的,小学、初中的学生,能够背五十篇到一百篇古文,非常非常好。父母能够注意这个事情,能够督促教导儿女,儿女长大会一生感激父母,这是父母对他真实的爱护,永恒的照顾,他在这个基础上,他能开智慧。他能够背一百篇,他的心就静下来,那就是修定;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那就是持戒。所以至少我们要能看得懂古文,要能看得懂古大德的注解,你才能得真实受用。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本子是《华严经疏论纂要》,《疏》是清凉大师的,《论》是李通玄长者的,这两个人都是唐朝初年的人。《纂要》是前清干隆时候鼓山道霈法师,他把《疏》跟《论》精华的部分摘要,把它会集在一起,我们修学用这个本子比较方便,《疏》跟《论》都看到了。虽然《疏》跟《论》合起来变成这本书,还是以《疏》为主,以《论》做辅助,这种编辑方法很好,确确实实对初学《华严》的人来说,有很大的便利。这是说明我们究竟从哪一部经下手,弘一大师这样介绍。
可是印光大师教诫初学,他就完全舍弃佛家的经教,他用《了凡四训》、用《感应篇》、用《安士全书》,这三种教材都不是佛经,而印祖一生全心全力在推动、在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