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3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够见到真实的境界。什么是真心?一念不生是真心。好了,你回去什么都不想,一念不生了,你还不是真心,你那个一念不生是无明。为什么?因为你还有个一念不生,这就错了。连一念不生也没有,那才叫真心。我们念佛人,许许多多同修急著要得一心不乱,很努力、很拼命在念佛,念了多少年,一心不乱影子都没有,他来问我。我说:你这一生都不会得一心不乱。他说:为什么?因为你有一个一心不乱的念头,阿弥陀佛里头夹杂著这个念头,把你的功夫破坏掉了,所以你得不到。怎样能得到?一心不乱的念头舍掉,一句弥陀念到底,功夫成就了,一心不乱自然现前。所以你有求的念头,把一心不乱破坏了。佛教我们发愿,没有教我们求。愿心在注解里也说希求,希求是愿,但是这个希求决定不是凡夫观念当中的希求,凡夫观念当中的希求是攀缘,修行人的希求是随缘,也就是希求跟无希求是一不是二,凡夫希求跟无希求是二决定不是一,这就是不同之处。所以要把希求那个念头尽了,希求跟无希求就统一了,就是一桩事情,这个时候你就见到真身,你就见到事实真相。
清凉《疏》里讲,「真即无缘,佛尚应舍,何况余境」。这三句话说得好,但是这三句话不利於初学,初学的要听到这个,「佛尚应舍」,算了,佛也不要念了,念佛堂也不要进去,那行吗?准堕恶道。这个话是对什么人说的?是对相似菩萨说的。相似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不是六凡。罗汉、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对他们讲的,他们现在还没有办法摆脱十法界,没有办法证得一真法界,关口在这个地方。这三句他要是明白,他就超越十法界,就证得一真法界,所以这些话是对他们说的,绝对不是对我们说的。《华严经》上说法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我们听了这些话,知道这个道理,才晓得八万四千法门,虽然说法门平等,无有差别,凭我们的根性决定得不到受用。为什么?我们不要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起妄想分别执著,不接触还是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话怎么说法?你晚上睡觉睡著了,你六根不接触外头境界,还作梦,你作梦,不是依旧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吗?你就知道难!所以阿弥陀佛大开方便之门,教给我们带业往生的办法,我们才能得救。带业往生的办法,就是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除这个办法之外,你们想想还有什么好办法?用攀缘心,根本就不可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行!蒙佛本愿威神加持,所以是横超三界,这不是竖出,横超。竖出,那从人道、天道、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样子超越十法界,这是竖出。我们今天从人道这个地方,旁边溜走了,就到一真法界。所以这个法门非常奇特,不可思议。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是用攀缘心,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能够生到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攀缘心没舍。如果舍攀缘心,念佛往生净土,他生的是实报庄严土,那个不一样了。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够舍攀缘心?攀缘心,实在讲,也不好体会,也不好懂。我说一个最粗最浅的说法,大家容易明白一点,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们能不能做到?我这四句话,实在讲,就从《金刚经》上来的,《金刚经》上两句话,我把它说成四句。《金刚经》上佛教须菩提,「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就是随缘,不是攀缘了。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入世度化众生要坚持这个原则,自己就不会堕落。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用现在的话来说,绝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这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是讲自己的内心,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样子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自己永远住一真法界,因为你没有失掉真心。自己住一真法界,示现种种身,在十法界里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叫随缘。如果内动心、外著相,那就是攀缘,不是随缘。攀缘、随缘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要把攀缘当作随缘,你永远没有回头的日子了。佛家常讲破戒有救,破见没救。破戒,佛菩萨还能帮得上忙;破见,佛菩萨帮不上忙。你如果把攀缘当作随缘,这是破见,不是破戒,你见解错误了。破戒是我们行为上不检点,有过失,那个很容易补救;见解错误之后,没有法子了。见解错误,以为没有错,这是佛菩萨帮不上忙。
在一真法界里,佛有没有?有;菩萨也有。《华严经》上,明明讲毗卢遮那如来,文殊、普贤尊者,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怎么会没有?有。何以祖师又说「佛尚应舍」?他们在这个境界里面,说真的话是无佛、无众生。佛跟众生是对立的,对立就不是真实。无佛、无众生是没有佛的分别执著,也没有众生的分别执著,无佛、无众生是说无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众生、佛境界都没有了,你这样想法,你完全错了。十法界依正庄严存在,为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哪有不存在的道理?你决定不能错会这个意思,不能看错。性相是一不是二,理事是一不是二,所以它才没有障碍。不但理事无碍,事事都没有障碍,为什么没障碍?事事都是自性。宗门开悟的人常讲,「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一法不是!不是什么?哪一法不是自性!明心就见性,性在哪里?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既然法法皆如,就不会有障碍,有障碍就不如。由此可知,所有一切障碍都发生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没有障碍。换句话说,你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还会起心动念,你就样样都有障碍,处处成障,障碍是这么来的。果然离开了分别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诸位想想,障碍在哪里?就没有障碍了。这个时候,你的境界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你过华严的生活,华严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大自在的生活。
我们今天修行,念佛要紧,念佛要追顶。念佛一定要知道,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句话是《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讲的。觉明妙行菩萨这九个字,实际上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注解。我们不懂得怎样都摄六根,我们不晓得什么叫净念相继,他这九个字给我们说出来了。有一些读《楞严》的同修,或者是读《圆通章》的同修,对於末后所讲的念佛方法,都知道非常重要,但是他们没有法子理解,遇到我来问我:法师,怎样才能做到都摄六根?我告诉他:净念相继。他说:我们怎样能做到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他听了还是不懂,觉明妙行菩萨这几句话就好懂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大概不怀疑我们能做到,真有信心,也有愿心,最难做到的是什么?夹杂。譬如我前面跟大家讲,有求一心不乱这个念头,夹杂在佛的名号里头,一心就得不到,你的功夫不纯,你是杂修,你不是精进。夹杂著求进步是杂进,如果夹杂太多的话叫乱进,不是精进,你的功夫不得力。间断,间断也是一切修行人多生多劫不能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功夫决定不能间断,一间断烦恼习气就起现行,又造轮回业了。念佛人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功夫讲求绵密不断。古人讲,只是你睡眠的时候,你功夫间断,一醒过来马上就要接著。睡眠的时间愈少愈好,那是真正念佛人。
现在有几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不要工作,生活有人照顾,你一天到晚可以念佛,大福报!没有这个福报,需要自己工作赚钱来养活自己,这个时候怎么办?如果你的工作是需要用思考的,你就得把念佛放下,专心去办事,事情一办完,佛号就接著,那就行,也是不中断,也是属於净念相继。如果你的工作是不需要用思考的,一面工作一面也能念佛,这个好!工作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用心的,一个是用力的。用劳力,我们念佛可以不间断,不要用心思的。但是要用心的,那是没有法子不间断。过去我在台北有一次坐计程车,这个计程车司机是个念佛人,他告诉我,他一面开车一面念佛。我就告诉他:不可以,太危险,要是发生车祸怎么办?车祸是自己往生,那坐车的人呢?你不害死人吗?我就告诉他:开车的时候,你的车上可以放佛号。放佛号是什么?放佛号是给乘客听的,你跟他结佛缘,这个正确;你自己要专心注意路况,你为他服务。没有客人,你在休息的时候,你坐在车上你可以念佛,有客人坐你的车不可以,这一定要懂得。他也跟我说,因为那个心在佛号上,常常把客人要去的地方搞错了,或者绕了很多冤枉路,他说:我绝对不是有心的,我收的费还是收得很少。我说:没错,你收得很少,你浪费人家的时间,人家预算多少分钟要到达,你把他绕大圈子,这是你造业,你罪过。念佛是个好心,好心做错了事情。所以驾车也是用心,用心也要用劳力,两方面都要用。这是一定什么时候要专注在工作上,什么时候专注在佛号上,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的功夫才真正能够得力。
天王这个法门是高超,因为他能舍离一切攀缘心,他之所以能够放得下,就是因为看得破。他看破「十方求觅不可得」,他看破「诸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讲的心,能得这一面,无真实是讲所得那一方面,无所有。《金刚经》上给我们讲三心不可得,那是说明能得不可得;你所求的是法、诸法,诸法因缘生,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所二边都不可得,你要是在不可得里面起了得失的念头,叫妄念,叫妄想,这是错误。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以为有能得、有所得。这是我们的分别执著,是坚固的分别执著,无始劫以来的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学佛这么困难,不能够悟入,障碍就在此地。这种分别执著,你能够放下一分,你就有一分的悟处,你能够放下两分,你就有两分的悟处。为什么?悟是本有的。现在我们这个悟不能现前,是因为这个东西障碍了,所以这个障碍除一分,这个障碍淡一分,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就往外透一分。佛家的修学,不是修智慧,不是求智慧,也不是求德能,去障碍而已。智慧德能是本有的,你修什么?你怎么能修得到?只是把障碍除掉。古人讲「但除妄想,切莫求真」,为什么?求真又是一个妄想,妄想决定不能够悟入真实。妄除掉之后,就是真,这不但是个理,而且是事实。我们今天从寂静音光明天王这里得到消息,他也给我们做证明,他从这个地方入门,从这个地方契入一真法界。我们虽然功夫做不到,道理了解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逐渐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这首偈就介绍到此地,我们再看底下一首:
【佛於劫海修诸行。为灭世间痴暗惑。是故清净最照明。此是力光心所悟。】
变化力光明天王他的赞颂,也是他的报告。他得的法是「普灭一切众生痴暗心令智慧圆满」,跟前面天王所证得的法门很相应,有连带关系。天王给我们很大的一个启示,那就是修行要长时间,要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才能够成就。他在这里举出的例子,这都是事实。『佛』,诸佛如来,『於劫海修诸行』,「海」是比喻,比喻时间长,无量劫,不只三大阿僧只劫,在无量劫里面修行。可见得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我们想在短时间成就,这个念头就错了,这是妄想分别执著。最好的方法是把修学时间长短这个念头打掉,修行是永远没有间断的,生生世世的。成了佛之后,还要示现修行的样子,度众生,做给别人看。所以修行,怎么能有中断的时候?「修行」两个字的意思要搞清楚,行是行为,诸行是众多的行为。无量无边的行为归纳起来,总不出身语意这三类,佛家讲三业,三业就把「诸行」总说了。无量无边不同的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每天接触一些大众,言语口业的行为;身体一举一动,身业的行为;把无量无边的行为都包括了。我们行为有错误,将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什么叫错误?正、错有个标准;没有标准,你怎么知道你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标准很多,这什么原因?众生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不可能一下觉悟。佛教化众生,祖师大德在经论里面给我们概略的区别,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五乘佛法,五个标准。用这五个标准来检定,我们的行为是善还是恶,是净还是染。
凡夫先从善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