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277章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骂?第二天人就不来,没人听。所以现在讲戒律的人没有,也不敢讲。可是我们自己要多看,必须把儒、佛礼法的精神融合到现代生活当中,融合到现代的礼节,这样大家就很容易接受,这才能行得通;精神不变,方式是可以变的。
  这个话我也讲得很多,古时候行礼最敬礼都是跪拜,人民见到帝王行三跪九叩首,我们佛弟子遇到佛菩萨,遇到自己的长一辈,都是要顶礼三拜。这个礼表敬,恭敬我们一定要有,决定不能打折扣,但是拜可以改一个形式。要知道我们佛门行跪拜礼,已经拦阻了许许多多人不愿意学佛,你要问他为什么不学佛?学佛要跪下来拜,我做不到;他就不来了。所以我就告诉他,学佛跪下来拜是从前的礼节,你要生在满清,你见到大官要不要三跪九叩首?你是生在现代,现代人我们用现代的礼节,我们恭敬心没有两样,在形式上要现代化、要本土化,佛法流通就毫无障碍。我们学佛用什么方式行礼?合掌、鞠躬,这个他懂;合掌鞠躬,不要说问讯,问讯他不懂,解释半天很麻烦,合掌鞠躬他懂得,这就很好。现代的礼节、现代的礼仪,融合佛法、儒家的精神,就非常美满,这个我们要知道。有很多老同修当然没有问题,你们见到出家人都礼拜,在公共场合遇到,他也趴在地上磕头,「法师,顶礼三拜」,我都吓一跳!为什么?这个形式看起来是不错,把很多想学佛的人吓呆了,不敢再到佛门问津,你说你做得对不对?你要顾忌到广大群众,接引他们学佛,你要有智慧,你要有善巧,在这种场合是合掌问讯;大家看到佛教礼节我也可以,你就带好多人进来。带进来之后,慢慢他懂得道理,他自然就会拜,何必要勉强?我是个过来人,所以我懂得。我年轻的时候很傲慢,不会低头的,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我没有拜过他,我见到他只是合掌鞠躬,他没有怪我,反而他对我特别好;我看那些信徒,他老人家对待他们不如对待我,他对我特别好。说老实话,如果不是章嘉大师,其他的法师度不了我,我个性是《地藏经》上讲的「刚强难化」,我一生都记住他老人家的教诲,我非常感激他。
  所以通权达变我们才能接引众生,这是佛法的礼节,一定要明白它的深义。戒律,制戒的因缘,制戒的理论,戒行戒法,开遮持犯,你都要懂才行;你要不懂,你死在戒条之下,你怎么修持?你明了之后,才知道戒学的伟大,戒学的殊胜处;戒能帮助你得清净心,帮助你得定。我们今天能把心安住在三福就行。这是法身大士。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初学的人真正能把心安住在三福上,你就是法器,你一定会有成就。如果连这个根基都没有,无论怎样认真努力修学,你不会有成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搭个小茅蓬行,搭个帐篷可以,盖房子就倒掉了。这三条世尊说得很重,他老人家跟我们说得很明白,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此地所讲的境界高,得住自所悟处这个境界高,这是自悟。
  下面说『而以无边广大境界为所缘』,这是我们要学,这是真正觉悟。我们今天起心动念所缘的是什么境界?不外乎家亲眷属、亲朋好友,你缘的境界多小,圈子多小。虽然我们学佛也有几年,也曾经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过四弘誓愿,不说发,念过,发未必,念过,「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众生我讨厌他,那个众生我不喜欢他,我才不度他,不是跟这个愿相违背吗?你怎么能成就?所以这个偈子念了之后,念多了要起作用。老法师也说学佛要「一门深入」,我还加了一句「长时薰修」,你才能有效果,才有收获。心量一定要大,法身大士他们的确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起心动念想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所以人家是法身大士,人家是诸佛如来。我们的心量实在太小太小了,那怎么行?怎么可能有成就?今天我们最低限度,起心动念要想到全世界一切众生,你在佛法上功夫才会得力,你才能得清净心、得平等心。这个得到是相似的,还不是真实的,因为你范围还是不大,整个世界还是不大,这一个星球你想到、你关怀到,我们这个星球以外还有别的星球,你就没想到。没想到,会产生什么结果?星际大战,我们这个星球跟别的星球打仗,就会有这个毛病发生。诸佛菩萨了不起,他的心量包尽虚空遍法界,这里面矛盾没有了,冲突没有了。我们要有佛菩萨这么大的心量,「无边广大境界」就是佛门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样才能真正把你四弘誓愿第一愿兑现,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叫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心是究竟圆满的心,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必须要拓开心量。
  以上这十位天王,他们所得的法门介绍过。这里头特别要提醒诸位同修,每一个人都是一门,一门深入,没有一个天王说他学两个法门、三个法门,无量无边法门,他在其中学一个法门。这一门透了,透就解脱,解是什么?解是现在的术语讲解放,见思烦恼解放,尘沙烦恼解放,无明烦恼也解放;脱是什么?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证一真法界,解脱是这个意思。用什么方法?前面所讲的方法,一门深入,他就得解脱。每一位天王,他们的方法不一样,解脱门相同,都能够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门就是通达一真法界的门径。我们对这个地方要特别留意,然后你才晓得怎样修学。在无量法门当中,我们也要选择一门,这一门一定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生活环境,修学起来就方便。所以一切法门都叫方便门,哪一种对自己最方便,你就选择哪一种,一门深入,绝不改变,你就决定成功;这一点怕大家疏忽,特别提醒诸位。我们今天走的路子有经典做印证,那就没错,我们的想法、看法、做法没错,《华严经》上得到了印证。再看底下第二段,上首偈赞:
  【尔时妙焰海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自在天众。而说颂言。】
  『焰海天王』,是这一类当中的上首。这一类,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讲族群,大家好懂,这一个族群,或者说这一个社团、这一个团体。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类的族群、这一类的团体,我们要讲这一类,为什么?他这个团体在法会里是无量无边,我们前面读过「其数无量」,无量不是人,不是讲团体的人数无量,这一类的团体在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今天所谓是多元文化,如果你要觉得多元文化是现代社会所必需,你就要晓得现在许许多多人在寻求多元文化的教材,用什么东西来达到把多元融合成一元,许多人正在寻求。我在今年的春天,访问澳洲的邦德大学,接待我的是一位人文社会科学院的院长,澳洲人,他就向我提出这个问题,要找教材。他告诉我,他们的学校是澳洲最好的私立大学,贵族学校,学生两千多人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地区,他们是小型的联合国,那不就跟《华严经》一样?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社会、种族,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都不同,真正是多元文化。现在在一个学校生活,在一起上课,怎样能把多元融合成一元?他向我提这个问题。我就给他介绍《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我这一次建议格丽菲斯大学,成立一个多元文化研究所,培养团结全世界各种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这些人才,学什么东西?学《华严》,学会《华严》你就有办法普度众生,他们现在对这个很有兴趣,我给他们建议,非常有兴趣。希望明年我能把这个事情促成,这个对於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这是好事情,现在讲这是佛事,真正的佛事。
  天王在赞佛之前,我们看看他的举止,举止就是讲威仪,他的风采、他的风度,我们应当要学习。『承佛威力』,这个意思是说,不是我有能力,佛力加持。正如同我们今天坐在此地,跟大家一起学习《华严经》,我们有能力讲吗?没有。我们怎么会讲?佛菩萨加持,靠佛力;我在升法座之前顶礼三拜,求佛加持。诸位能听,听得很有兴趣,我看你听了之后也笑也点头,表示你听懂,你能够接受。你为什么会听懂?为什么会点头?为什么会欢喜?也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这个道场,我们大家在此地才能生欢喜心。「承佛威力」,显示不是自己有能力。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承佛力者,显无我慢」,他说得好,谦虚。无论在什么地方,不但法身大士们讲经说法谦虚,处事待人接物也谦虚,菩萨如是,诸佛如来亦如是,我们凭什么傲慢?现在人稍微有一点能力就值得骄傲,一值得骄傲就完了。孔老夫子讲的话,他举个比喻说,假如一个人,这个人他的才华、他的智慧如周公之美,周公是孔老夫子最佩服的一个大圣人,他说假如有一个人智慧才华跟周公一样,「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这个人怎样?骄傲、吝啬,孔老夫子说:那不必说,这人没什么,不希奇了。
  要晓得傲慢是大烦恼,仅次於三毒,你看它的排名,贪瞋痴慢,还得了吗?我们自己常常要想一想,有没有傲慢的习气?我老实告诉你,决定有!这有我,我总比别人强一点,傲慢就出来。新加坡没有乞丐,美国都有乞丐,中国大陆有。我小的时候遇到讨饭、要饭的乞丐,也傲慢,这是在社会上贫贱到极处,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沦到乞丐,看到一个有钱的人,驾个车从他身边过,他还要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臭铜钱而已」,他还是傲慢,他还瞧不起他。所以要知道儒家教人,因为儒家没有讲了生死、出三界,儒家教人对傲慢这桩事情,只说到「傲不可长」,别增加了。佛法是教你要了生死、出三界,这个烦恼一定要断,不可以有。我们看看诸佛菩萨,他们多谦虚,我们要在这里学习。这些人从迹象上来讲,他的身分是天王,比人间的帝王高得太多,而实际上是诸佛如来化身,诸佛如来示现,不是凡人,他们都这么谦虚,我们凭什么傲慢?这个人看不顺眼,那个事情看不惯,你会有什么成就?诸佛菩萨看一切人都顺眼,看什么事都习惯,我们要学这一点。你能够学到之后,你的心情永远保持平和,心平气和你就健康长寿,你就不会有病。病从哪来的?傲慢会生病,贪瞋痴会生病,所以这个地方不能够疏忽,要认真学习。
  下面这一句,『普观一切自在天众』。不仅他要看看自己这个团体,还要看看尽虚空遍法界跟他同类的族群、同类的团体,表示心地平等,没有偏向。诸位学讲经,我们在《内典讲座之研究》的规矩里告诉诸位,升座之前还没有开讲,先要把底下大众都看一遍,表示没有偏心。你讲经专看这边不看那边,那边人说偏心,法师看都不看我们一眼,所以一定要把全场都照顾到,没有偏心。现在我们有机器在此地,不但诸位在现场听,全世界许许多多地方人家在电视机面前听,他们把网路接上电视,在电视机前面听我们现场讲经的人很多,所以我们要看镜头,看镜头就是看他们那些人,也不能把那些人忘掉了。我们现在正在做,听说我们同修也很能干,大概这一两天他们就给我装一个电视,让我也能看到外国的同修在那里听我讲经;他可以看到我,我也能看到他,他有没有注意听,我看得很清楚,这个很好,过两天他们就给我装。下面说偈,请看偈颂,在五十六面:
  【佛身普遍诸大会。充满法界无穷尽。寂灭无性不可取。为救世间而出现。】
  说偈是赞叹佛的德能,也是感恩到极处。普贤菩萨在修行方法里面,给我们说了十个纲领,我们称它作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二个「称赞如来」。称赞属於礼节,一定要把这个教诲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无论对什么人一定要有礼,一定要懂得笑脸迎人,不可以有丝毫傲慢轻视的态度,那你就完全错了,你就不是佛弟子,你就不是在学佛了。诸位看到正规的佛教道场的建立,建筑都不是随便的,里面都有表法、都有学问,不是随便建造的,喜欢怎么造就怎么造,不可以的。佛教完全用来表法,正统的道场第一个建筑物是山门,山门是天王殿,这是你看到第一个建筑物。天王殿里面供养护法神四天王,《华严经》上都有,都介绍过;四天王分站在两旁,当中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的造形是取宋朝布袋和尚,几乎现在全中国寺院庵堂供养弥勒菩萨都供养布袋和尚,他是南宋时候人,跟岳飞同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