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268章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它下头有个「善出」,这个善字可妙了。什么叫善?确实超越十法界,菩萨他又不离十法界,确实超越六道轮回,他还在轮回之中,这叫善。这是大乘了义经上常讲,「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叫善住,也叫善出,空有二边不住。超越生死,是出离轮回、出离十法界;不住涅盘,依旧在十法界、在六道里度一切众生。正是像观音菩萨一样三十二应,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随机说法,丝毫不染著;染著就是住生死,不染著就是住涅盘,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可是诸位要知道,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这一生当中纵然是个聪明伶俐汉,在佛法里面有一点体悟,好像是生死、涅盘都不住了,寿命到,来生怎么办?如果真的出不了三界,一个轮回前生的事情忘光,菩萨也有隔阴之迷,前世的事情不记得了,来生能不能遇到好缘分再继续不断的学佛?没有把握,靠不住,所以这是一条险道。最稳当的道是什么?决定求生净土,这个要懂得。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海会文殊、普贤对他们的教诲,统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知道华严海会这些菩萨们,数量是无量无边,他们所学的法门不同,所以在华严会上你能够看到无量无边的法门,每个人学的都不一样。但是都能够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破无明烦恼,他才能超越十法界,而证入华藏海会,真正是殊途同归,都归华严海会,就是华藏世界。到那个地方遇到文殊、普贤,接受这两位大菩萨的教导,跟著他们两位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华严经》,我们要知道。
  唐朝时候有一位法照禅师,你们同修都晓得,以后是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法照禅师原来在衡州,衡州就是现在的衡阳,南岳,有那个地方修行。有一天早斋的时候吃粥,我们叫稀饭,那时候出家人都是用钵,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低头向钵里一看,钵里现出境界、现出寺院,文殊菩萨在讲经说法,看得很清楚,连山路都看得很清楚。他吃完饭之后,把这个事情告诉他的同参们,讲这个境界;同参们有些人知道,他说你看到的境界大概是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他就发心去朝五台。到五台山果然看到这个境界,跟他钵里面看的一样,他就找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看到文殊、普贤在讲经说法,听众一万多人,他进去了,也把这一座经听下来。听完之后他向文殊菩萨请教,他说现在佛法已经进入末法时期;实际上唐朝那时候是像法的末后,接近末法时期;问菩萨:众生修学哪一个法门契机?文殊菩萨劝他修净土法门,菩萨劝他的。他向菩萨请教怎么修法?文殊菩萨念「阿弥陀佛」给他听,他跟著文殊菩萨学,学会了,以后就把这个念佛方法传下来,叫「五会念佛」。所以当时有人称他叫五会法师,他建念佛堂提倡念佛,学文殊菩萨的腔调。当他离开大圣竹林寺,路上还做记号,希望下一次来的时候能找到,结果回头一看一片荒山,那个境界完全没有了,才知道是菩萨示现的。他与这个法门有缘,菩萨传授给他,他不愧菩萨的指引,成为净宗一代祖师。这是五会念佛的由来。但是诸位同修要晓得,现代社会上也有五会念佛,还有一个录音带,我也听过,那个不是法照禅师传的,不是的。为什么?我们听了之后不能摄心,也就是听了之后心不能清净。如果是祖师传的念佛方法,你念了之后心一定很清净、很摄心,那才是。它这个五会念佛是唱歌,唱得很好听,不摄心;也有好处,不念佛的人叫他唱佛也好,结结法缘,所以它是唱歌,它是音乐。这个五会念佛是民国初年有一位法师,他懂得音乐,他自己编出来的。所以法照禅师从文殊菩萨传的五会念佛已经失传了,我们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
  所以此地善出,「善」字非常重要。我们明白了,怎样才真正能做到善?决定先生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了面,这是「往生经」上讲得很清楚,你见过阿弥陀佛,如果你的慈悲心很切,你就可以向阿弥陀佛报告:我现在还想回到娑婆世界去度众生。只要在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一面,你就可以请求回来度众生,你就能做到善出。为什么?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在六道里决定不会迷失。你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打个转,跟阿弥陀佛见一面,你在六道里决定会堕落,决定会迷失,这一点重要;千万不能自负,自以为了不起,不行,要知道有隔阴之迷。所以一切诸佛如来、历代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大道理。
  现在在这个世间,我跟诸位同修讲过好几次,你们细心体会。我讲经四十年,四十年当中没有间断过,一个星期最少也讲三次,现在在这边每个星期是七天;我当时在年轻的时候,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那一段时期,我一个星期讲三十多个小时,没有离开讲席。我常常讲,谁得受用?我自己得受用,为什么?我一堂课没缺,你们听的人不行,缺课太多了;我得受用,这是我自己亲身的体验。习气毛病是真难断,天天讲,天天劝人,天天也劝自己,这样劝了四十年才觉悟、才醒过来。所以你们要不发心上讲台怎么行?讲台是磨炼自己,我们哪有本事讲给别人听。所以听众都是老师,都是我们的监学,都是我们的护法,他们来督促我们,来警惕我们,勉励我们,我们决定不能够松懈。明白觉悟了,决定求生净土,然后倒驾慈航,乘愿再来,这正确;你乘愿再来是善出。《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详细、讲得很清楚,不但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同时也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护念。小本《弥陀经》说得多清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依这个经修行的人当然也得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你说这个法门多么殊胜!实实在在找不到第二个法门。我们有幸遇到,这个缘相当不容易,一定要珍惜。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六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6
  请掀开经本,从五十二面第五行看起:
  「种无量善获众大福。悉已入於方便愿海。所行之行具足清净。於出离道已能善出」,昨天讲到此地,今天我们再看第五句:
  【常见於佛分明照了。】
  这是「结成见佛」。见佛已经是很难的事情,又何况『常见』?不但常见,而且能够分明。『分明』是真见到,见到真佛,不仅分明而且能『照了』,「照了」这两个字很重要。见佛,到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够见佛?凡夫偶尔在善根成熟的时候,因缘具足的时候,见到佛的化身。我们同修当中有些告诉我,他见到,多数是在梦中见到,很少数是在自己静坐的时候、念佛的时候、经行的时候见到佛,也有缘很殊胜见到佛相高大,这些见佛并不常见。此地讲「常见於佛」,这里头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十地菩萨德行高超,他们常常随侍诸佛如来的身边,这是常见;第二个意思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烦恼没断尽,无明一品也没破,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也能够「常见於佛」。凡夫若要常见佛,一定要心清净到相当的程度,豁然觉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也算是常见於佛,我们应当要修学。
  今天我们同学们一起参观伊斯兰教所办的老人院、孤儿院,我看到之后,他们对於孤苦的老人照顾得很周到,这是值得我们尊敬、赞叹的;对於无依无靠的孤儿,也能够教育他们、养育他们,使这些很不幸的儿童能够获得比有家庭、有父母照顾的还要周到。我看了之后是深深的有感触。我在年轻读书的时候,那时是抗战时期,学生流离失所,我们也跟家庭脱节,跟著学校走、跟著老师走,老师也就兼任父母的职责,我们把学校当家庭,老师也就是父母,对我们照顾得好,也是无微不至,所以我们终身感念老师的恩德,实在讲感念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我今天看到这个孤儿院是很有感触,这些儿童长大之后要知恩报恩,教育才算是成功。最近我们积极在筹备弥陀村、念佛堂,当然这里面进来念佛,有年纪的人一定很多,我们深深期望所有服务义工这些菩萨们,都能把念佛堂的大众看作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以这样的心态、以这样的精神,在念佛堂、在弥陀村服务,我们才是真正佛弟子,这一句话、这一句经文就落实,我们就「常见於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见一切众生就是诸佛如来,你就常见了。
  底下这两个字不容易做到,「照了」。照是什么意思?《般若心经》里面所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智慧的观照,你的服务才能做得圆满,所以这是佛门以外很难明了,明了都难,做到当然就不容易。真能照了一定要做到三轮体空,《金刚经》上讲「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你才能够分明照了,你的这桩善行才能够做得圆满。每天在做,每天做同样的工作,做久了世间人都感到厌烦,我们在《普贤行愿品》里面读到,为什么普贤菩萨样样事情他都能做到不疲不厌,我们为什么不行?我们在这个念佛堂念久了,现在念得还不太久,才四个月,念得满有精神,再念下去恐怕就疲厌,精神就提不起来,什么原因?任何一桩事情做久了就懈怠。能够长久精进而不懈怠,这个人决定成就。大多数人,时间久了都会感觉得疲厌,所以都被淘汰下来了。怎样来挽救?一定要天天有人提醒你,有人鼓励你、劝导你,这就是听经闻法。为什么念佛堂之外,每天还要讲两个小时经?实在给诸位说,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诸位稳住脚跟,不至於退转;天天提醒你、天天劝勉你,因为你没有能力分明照了。可是在这种道场,解行相应,有解有行,真正用功得法,如理如法修行,假以时日不难悟入。悟入程度有浅深不同,深很难说,但是浅入每一个人都可能。
  宗门讲功夫三个层次:观照、照住、照见,三个阶段。此地分明照了是最高的一个阶段,照见,我们读《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那就是照了,这是功夫达到上乘。我们做不到,如果能做到观照,功夫就得力了。何谓观照?就是在一切时、一切处功夫能提得起,第一个妄念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把它纠正过来,这就是观照,能够叫妄念不起来,这就行了。宗门的观照相等於念佛法门里所说的功夫成片,宗门讲的照住相当於净土里面讲的事一心不乱,照见则是理一心不乱。由此可知,宗派法门不相同,所用的术语不一样,论功夫、论境界完全相同,没有两样,这才是佛所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诸位修学一定要选择契合自己根性的法门,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法门,你修学起来格外的方便,功夫容易得力,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选择法门以什么来做标准?标准就在此地。总要自己修学方便,功夫容易得力,然后逐渐将自己功夫向上提升,这才有成就。所以这一句用浅显的话来说,功夫得力了。
  话虽然是这么说,我们同修常讲:我还做不到!你为什么做不到?念头没转过来,你没有把佛的教诲落实。如何落实?你先孝敬父母。《观经》三福是讲修行真实的基础,「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世尊这句话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成佛,他的正因就是这三条。然后才晓得,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孝养父母」修起,「奉事师长」,从这两句著手,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这两句没做到。这两句果然做到,然后把孝敬,把孝养父母、尊敬师长这个意愿扩大,孝顺一切众生、尊敬一切众生,你不就常见於佛了吗?所以人不孝顺父母,决定不能作佛;不但不能作佛,学佛都学不成功。《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世尊在这个经典里面苦口婆心教导我们孝道,你要懂得孝敬的理论、孝敬的形象、孝敬的利益,我们才真正肯发愿去做。
  《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为九华山讲过一遍,现在我又重复再讲一遍。诸位同修要问:为什么?为了我们大家修行的根基不坚固,所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我们把这部经细细在一起研究讨论、共同学习,希望把修学的基础打好,是为了这个原因。基础好了,从什么地方见到?那就是见到你对一切众生的孝敬,真正把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父母师长,地藏法门就落实;如果还做不到,地藏法门没有落实。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以地藏法门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