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一句话,「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个意思就是讲真如本性在哪里?法法皆是,头头皆是,无有一法不是!所以法是平等的,不但是平等,法是清净的,法确实没有污染。古人为了要把这个境界说出来,让大家容易体会,不得已用个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为什么用金做比喻?在七宝里面,金唯一是不变的。黄金不管在什么状况之下它不会变,颜色色彩不会变;不像银,银氧化就变成黑色,金不会,所以常常用金来做比喻。譬如我们讲十法界,我们把黄金塑成十个像,把它造成佛像,黄金铸的,再铸一尊菩萨像、铸一尊辟支佛像、铸一尊罗汉像,再铸一尊天像、修罗像、人像,再造畜生像、饿鬼像、地狱像,全是黄金铸造的,成分一样、重量一样,你们想想它价值一样不一样?当然一样。你说见的佛像是艺术品,它造一个鬼像也是艺术品,价值一样,它有没有被污染?没有,铸成地狱像也不污染,还是那么可爱,还是那样受人宝贵,真如自性亦复如是。诸位要知道,我们在六道十法界被污染,什么东西被污染?妄心被污染,真心不会;妄心,妄心被污染不要紧,妄是假的,不是真的。问题在哪里?今天你把妄当作真,真的忘掉了,那你可得吃亏,你的生活就苦不堪言,是你错认了心。这个道理,《楞严经》上讲得最多、讲得最透彻,佛说我们凡夫错用了心,也就是现在一般人常讲,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哪些人骗你?邪师说法骗你,你跟他走了;佛说法劝你不听,听不进去,这正是经上讲的可怜悯者。
我们懂得基本的原理原则,因此有能力善变化的,我们就不会感到奇怪,也会把它看到这是很正常。换句话说,我们不会变化那才奇怪,会变化是正常的。欲界第五层天是凡夫,没觉悟,烦恼也没断,不过他有相当的定功。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定能发通」,相当的定功能生起神通,所以欲界天人有五通,这六层天人都有五通,神通能力大小不一样;位子在下面通的能力小,位子往上面去能力大,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化乐天王为什么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圣人,这是凡夫。凡夫神通能力有两种:一种是修得,一种是报得,欲界六层天两种因素都有、都具足。我们从经典上知道,专修福报能够生天,生的天不高,最高只能生到忉利天,所以单单凭福报,诸位要知道你将来生天是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去不行。往上去一定要修定,从夜摩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定功一层比一层深,都叫做未到定;定没有修成功、没有修圆满,他有这个功夫,但是不圆满。假如定功修成功,他就不在欲界,他就生到色界,你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到色界天去了。欲界这些天人,他们修上品十善业道,再加上未到定,才能够生到欲界上面这四层天,所以他们的神通也是修得,也是报得,两个意思都有。到化乐天才变化随意,兜率、夜摩能不能变化?能,没有他这么自在,没有他们这样的随意,所以特别说第五天善变化。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里面,我们每个人从早到晚起心动念真的是千变万化,关键在我们千变万化不善,如果能够与善相应,这变化就好了。尤其是我们修净宗的学人,佛教导我们念佛,念佛是善变化,善中之善,达到了究竟圆满的善果。念阿弥陀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阿弥陀佛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这个变化没有人能比,天王也不能比。这句佛号怎么念法?放下万缘,一直念去,你在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你的功夫得不得力,关键在你是不是真放下,是不是彻底放下,我们自己要明白、要觉悟,还有一些些没有放下,那都是障缘、障碍,障碍你这一生,不但是修学不自在,生活也不自在。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反省过、去检点过?
今天在此地,李木源居士领导发起来建弥陀村。弥陀村最大的功德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最大的功德就是,叫你进了弥陀村之后万缘放下,这个了不起。你不要带一分钱来,你一点牵挂都没有,不但免费供给你吃、供给你住,而且还供给你衣服;弥陀村将来穿制服,你自己的衣服都丢掉、都不要了。衣服要什么样子,你们自己设计,你们自己去研究,喜欢哪一种款式、哪一种料子,大家欢喜我们就采取哪一种,我们不硬性规定。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好!我们来徵求样子,你们回去都可以动动脑筋,设计一个样子,最好做一个样品送给李居士,李居士将来给它展览出来,大家选。这才是真的一切放下了,唯有真正放得下,功夫才得力。这个变化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所以我们要学著转变自己,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统统舍掉,使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够与弥陀教诲相应,这叫善变化。
再看第二尊,『寂静音光明天王』。德号里面有两桩事情:一个是音,一个是光。「音」是寂静音,《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六结三空」,说到动静。我们今天只知道动能够发音,但是不知道静音之殊胜,静要寂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净极光通达」,《楞严经》上说的,天王德号就是显示这个意思。光通是智慧现前;由此可知,真实智慧现前是要靠很深的定功。寂静音就是甚深的禅定,寂静音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心,心像水一样,一尘不染这是寂,不起波浪是静;我们每天在佛前面供一杯水,这杯水就是表这个意思。水在清净、在不动的时候,它能生照的作用,照见的作用,那就是光明。自性的智慧现前,你能够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宇宙人生的真相正如世尊在般若会上所说,般若会上讲得最多、讲得彻底、讲得究竟圆满,总归结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彻底觉悟之后,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你的生活得大自在,纵然你每天忙碌不停,也正是所谓「大作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场」。道场就是今人所谓的事业,你所有的事业,一切的建树,空花水月。这样子,要不要做?要做。你如果不做,你就落在空边;你做,与事实真相不相应,你落在有边,落在空有二边都是过失。诸佛菩萨所谓是「中道第一义谛」,空有二边不住。不住空,认真努力在工作,做得很起劲,一切为众生、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佛法常住世间,做得很自在、很快乐;不住有,虽然做,心地清净不染,中国道家所说「为而不有」,我做,做决定不是自己去占有,这个意思好。佛法里面讲「三轮体空」,我每天做,做的时候决定不著相,这也是《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这是寂静光明,这是真实功德。人在这个境界里,真实功德这个意念决定没有,佛菩萨赞叹你,世间人赞叹你:真实功德,你不住相,空有二边都不住。这是表焰慧地菩萨的境界,四地菩萨。
第三尊,『变化力光明天王』。第五天善变化也叫善化。什么力量让他在变化?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诸佛菩萨的变化,绝不是自己随心所欲,不是的;如果他心里还有欲望,还有欲,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诸佛菩萨决定没有欲望。那他变化是什么原因?感应。众生有感,「法尔有应」,自自然然有应,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应里面就有变化。这个变化力,因地发心发愿有关系,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在因地都发过大愿。每一个人发的愿虽然不一样,但是我们将诸佛菩萨所发的一切弘愿,归纳起来总不出四大类,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所有一切诸菩萨大愿的总结,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会超过四弘誓愿。这是动力,这就是变化力,这个力是依智慧而生起的,绝非感情;凡是依感情决定会退转、会磨灭,唯有依智慧发的愿不会退转、不会消失。我们自己感觉得愿心常常会退,谚语常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心很恳切;「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心就退转,淡了,佛远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了。什么道理?感情的,感情也多变。感情变是生灭的变,理智的变是转变,愈转愈殊胜,感情是愈转愈恶劣,往好的方面转少,太少太少了,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所以他帮助众生愿恳切,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动力,推动他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我们今天为什么烦恼习气不能克服?度众生的愿不切。天天提醒你,好像有这么回事情,一转头忘掉了,还是为自己要紧;念念想著自己,没有想到别人,他怎么能断烦恼?念念想自己,烦恼只有增长,不会减退;如果念念为众生,烦恼会减少,智慧会增长。这里面有大道理,你帮助众生,度众生的愿很恳切,你一定会认真的修学;因为自己晓得,我早一天成就,一切众生早一天离苦,我晚一天成就,一切众生就多受一天苦,我怎么对得起他们?所以你才会勇猛精进,你才会认真努力,发愤向上,动力非常重要。信心不坚定,愿力不恳切,就没有力量来推动你,靠别人劝你、勉励你,很难有进步。我们自己修学,我们帮助别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
第四尊,『庄严主天王』。庄严,意思诸位都明白,最简单的解释是美好。我们虽然懂得这个意思,可是要做到却不容易,为什么?一切的美好,就是众生的好榜样,「庄严主」就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模样。佛家常讲依正庄严,正报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容貌,我们的行谊,一举一动,行住坐卧;戒经里面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是庄严,能令社会一切众生见到你生起恭敬心,生起仰慕之心,实在讲我们很难做到。正报庄严,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守礼,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节;可是现在人不讲礼,也不学礼,也不知道礼是什么,这就难讲了。现在在这个世间,无论是中国、外国,你要是跟人家讲礼,人家说你头脑有问题,你到底是哪个时代的人?大概是新时代的人物都不讲礼,这有什么法子?难!可是大家虽不讲礼,如果一个人有礼节,懂得礼节,每个人都欢喜,欢喜别人对我有礼貌,我对人家不要讲礼貌,现在是这么个社会。可是我们为佛弟子,他不讲礼,我们也要学礼,礼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戒跟律我们一定要懂得。儒家的礼跟佛家的戒律是一样的,可是他们的精神目标还是不相同,佛法是超越世间的,儒家没有离世间,这是不相同的所在。礼,虽然社会大众不再讲求,我们学佛的同修决定要学。今天学礼,无需要学古人那些繁文缛节,不需要,我们只要学到些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叫别人讨厌我们,我们就得受用了。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南老居士跟我们讲《礼记》,这个科目是我发心启请,请了好多遍他才答应。原因是什么?现在大家都不讲礼,讲这个干什么,所以请了好几遍才勉强的讲。第一天开场白,就把学礼的宗旨告诉我们,我们学礼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叫人对我们讨厌,目的在此地。所以在这个书里面我们就选讲,的确对於处事待人接物就会很有受用,我们的举止言行懂得分寸,哪些话应该说的,哪些话不可以说的,言语之间就婉转,举止之间也祥和,不能说没有帮助。
佛法里面这些礼节,实在讲现在人真的不讲,基本的教学是《沙弥律仪》。我们在《戒律全书》里面读到,莲池大师编的《沙弥律仪注解》,这是我们学佛、学做人、学做佛弟子,不能少的一门功课,学这个就是学礼节、学做人;如果把这个东西舍掉,不想去学它,其他的你就全部落空了。你经教研究得再深入再广,你能说得天花乱坠,可是人家看你言行谈吐不像这么回事,与你所说的不相应,怎么能够令人生起信心?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决定不能够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去做。能把《沙弥律仪》十条戒律,二十四门威仪做到,你就是真正的庄严主。明朝末年蕅益大师,他知道比丘戒根本就不能够得到,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你怎么能得比丘戒?比丘戒至少要有五个比丘传授,你才能得到;南宋以后是名字比丘,没有真比丘。蕅益大师对於戒学很认真、很留意,他通达明了,所以他受形式的比丘戒之后,他退戒,一生守住菩萨戒沙弥。因为菩萨戒、沙弥戒不必要比丘传授,甚至於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发愿自己受,都可以得到。后人有从「占察轮相」里面修学,由占察轮相显示你有没有得戒,这个修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