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554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诙啻蟠拇澈较叩募馑鹗В恢蓝嗌伲仓挥心虾;嵘绾捅澈蟮哪虾6级礁庵秩战方鸬墓治铮抛橹钠鹄础�

  尽管如此,南海各羁縻州之间,还是出现了人力和运力的紧缺,以及由此带来的抛荒和库存积压现象,估计要到明年才能恢复正常。

  因此,也被寄予了美好的期望,特地取名天赐岛。待到几次补给,站稳脚跟后,以此为据点,寇掠安息乃至大食的海岸,乃至保护前往昆仑奴的发源地,传说中摩邻、海神诸国的航路,也不再是梦想。根据上头发给的寰宇图,那是一片物产丰饶,四季如春,被朝廷赐名为南部擅洲的广阔大地。



【长安篇】第四百九十七章 迷乱

  长安大内诏训门,已经完工的枢密院中,新上任不久的枢密副使李栖筠,也在发愁。

  他是河北赵郡人,少小就为人所赞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欢读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地方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而且他与阉党之祸中受牵连的倒霉宰相李枧,很早就已经是布衣之交,曾以名声被河西节度使封常清辟为判官,又先后当任过监察御史,河西行军司马等职。后来李岘拜为御史大夫,以三司按群臣陷贼者,表栖筠为详理判官,他在朝中开始发迹。

  因为这重赏识举荐之恩的关系,李枧被贬镝后,虽然没有追究,但是失势是不可避免的,按照这个轨迹,他顶着工部侍郎的头衔,熬到告老或者主动请退,或许还能得到加一级的追封,相对宽松优裕的过完剩下的岁月。

  直到李嗣业病退,迫切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人,来继续维持河西出身的将士,在新的军队利益分配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朝野中的语话权,举贤荐近于是就想到这位老部下,再加上朝廷中枢某些大人物,需要某些权利制衡的需要,才重新把他推上这个位置。

  因此他既不象仆固怀恩那样热切和激进,迫切的通过军功来经营出自己的班底和人望,也不想梁宰那样保守周全,只要维持现状就好,满足于站在那位内枢密大人的影子里,获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虽然他已经四十是过半,同样多少有着这个年龄阶段官员上进的欲望和诉求,当然更不可能不自量力的野心膨胀到,和那位年纪和权势都正当中天的强势内枢密大人争夺主导权。

  从另一个方面说,他在枢密使中,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却热衷参加每一件本职和本职有关的事物,表现相当怀若虚谷或者说好学,带着自己的幕僚班底,积极了解和认识任何看起来对将来有益的东西,好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位置。

  在枢密院的位置上,对这个体系内的东西了解的越多,就不免越发位置震撼和吸引,虽然很多东西是前人曾经出现过的雏形,但是把这个多前人的东西和优点创造性的统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运转自如,并看起来兼顾了相当有活力和效能的庞大军事机构。

  这位内枢密大人无疑是个奇才,要知道他几乎是在前任的烂摊子上,白手起色,凭空缔造了这么一个周密而细致的军国体制,从这一点说,他的无愧是治政军略的继往开来的人物。

  可惜他大部分的兴趣和精力,并不在这些军国大事上,而是那些诗歌文艺,博物杂学,不然成就不会比吴起、商鞅、历史上那些先贤名臣逊色多少。

  不过,他随即想想也就多少有些明白,他也不是当初只需要追逐胜利和功名的小小行军司马了,进入朝廷中枢的官场浸润,让他多少有所改变和触动。

  到了这个位置,能够像太宗和李卫公那样善始善终的君臣,毕竟只是麟毛凤角的罕见异数。连功高资重如萧何之流都要自污以避嫌。更何况手掌重兵的首要之臣,不务正业,总比诸葛武侯那样的事事鞠亲,更让天子安心啊。

  从这方面说,他忽然发现,似乎在很多年前,这位大人还是一名郎将的时候,就已经似乎很有先见之明的计划好了这方面的东西。

  由于天子移行东都,于是作为分管西北路的枢密使,成为了长安枢密院的留守。

  作为日常值守的枢密副使,他一上任,就遇到这个最大的挑战。吐蕃入寇河西。

  这个消息还是托近年日益发达的驿路和车运事业的福,作为前代肃宗皇帝留下来的少数政治遗产,为了满足战事输送的需要,西北到长安地道路被修的笔直畅通,再加上朝廷创收的事业,带动商旅发达,使来自边境上的紧急军情,能够第一时间在最短的延误下,被送到长安的朝廷中枢。

  但这只是最直观的消息,是更详细的消息就没有,对于吐蕃人入寇的规模和意向,究竟是例行的劫掠,还是有计划的攻城略地,他都没有一个详细的概念。

  这却要“感谢”前察事厅那群混蛋,这群小人在阉党的支持下,直接公器私用,将原本朝廷在西北路经营多年的军情网络,直接并为己用,结果阉党谋逆不成,连带这些为朝廷效力多年的探子和眼线,也不得不受到大规模的清洗和整顿,基本陷于瘫痪状态。

  坏消息并不只一个,新上任的那位河西都督马廪,也行文过来一个噩耗,这些新上任的都督,第一时间对河西境内的驻军进行检点,结果发现现实堪忧。

  由于历年年来朝廷平叛的不断追加投入,原本作为西北大镇的河西节度使名下的军队,不断的被拆分抽调走,以至于若大的河西道,只剩下节度使行营名下的万余机动兵力,其中有大半是刚入行伍不到三年没参加过战事的新军。

  而正是由于朝廷常年平乱,作为号称阡陌万里,牛羊漫地,盛产健儿的河西道内,已经出现了青壮劳力的青黄不接,作为兵源和预备兵员的中男和少男已经出现年龄断代,甚至部分地区的田垄上劳作的近半是妇女和老人。各州县都有不同程度的土地抛荒现象。

  而陇右就更糟糕了,鄯州油厂的失陷,暴露出陇右的空虚,偌大一道,只有王思礼旧部的行营兵可为机动,结果因为现任的治所渭州距离遥远,又正逢军改检点,结果静边胡乱一起,就不可收拾,直到朝廷的二路兵马平定边乱,陇右行营的兵马才完成初步的整编。

  总算早年乾元天子,多少听取了那位枢密大人的建议,把吐蕃边境上的那几镇兵力保留下来。再上上平定静边胡乱的招讨军三万多人,由检校枢密知事,左神策中郎卫伯玉正在当地筑城,可为呼应,多少让他心中有点底气。

  此外,

  关内道和京畿道,倒是有不少兵力,但是问题能够指挥他们的那位内枢密大人,正出使回纥在草原上做客,作为值守的枢密使,他固然可以枢密院的名义行文,要求这些军队协同作战,或是守卫某地要冲,但是要大规模调动他们离开自己的防区作战,那就不现实的逾越了。

  想来想去,只有在河西北路,防备草原的三受降城那里,还有些富余的兵力,毕竟是马廪经营多年的班底。他已经发出枢密院的协防令。

  ……

  摩勒湿漉漉的从河里爬上来,钻进栅寨中的时候,太阳也再次高升起来。

  因为作为游牧民族,回纥人都是典型的旱鸭子,要他们跑到河流中封锁,是在是勉为其难了,所以营地靠水的这一面,变成秘密出入的坦途。曾经有回纥人试图从沿岸浅滩涉水,绕道营地背后发动夜袭,结果这种冒死的行为,很快变成一场典型的悲剧。

  能够涉水的河滩就那么点宽,再深一点站稳脚跟都很勉强,一大堆奇兵连人带马的在夜晚行动的起来,声音和目标都太明显了,虽然有来自营地三面的进攻为掩护,但是他们还是触动了埋在水里的响铃线,把偷袭变成一场强攻,人体在水里的阻力,让那些偷袭者变成秤砣一样的缓慢,而那些战马更悲剧了,虽然有泅渡河流的经验,但是一被火光和燃烧物所惊吓,马上在河水里乱闯起来。

  结果最勇敢的前锋用同伴的尸体做盾牌已经冲上岸,而后续的士兵却被燃烧的漂流物截断在河水里,又被自己的战马纷纷挤到深水里去,结果营地的守卫把先上岸的偷袭者射成刺猬后,发现河水里全是下饺子一样,飘满挣扎翻滚的人和尸体。

  作为我身边的亲随中水性最好的人,于是摩勒成为外出侦查和联络的首选。

  “辛苦了……”

  我递给他一块棉布,搽干身上的水迹,其他人也眼巴巴的望着他。

  “外面情形如何……”

  “回大人,还是很乱,不过可以确认,九种回纥中至少有葛萨、斛嗢素、奚耶勿三种的贵人参加了叛乱,他们已经联手压制了外围的十箭部落和附从王姓的部众……”

  “他们是怎么冒出来……会盟之后不是已经离开王帐了,他们的领地可是远在北边”

  “显然是王姓中有人为内应,直接将他们的部兵引入河水上游接应,一会合立即返身杀回来……”

  “现在的王帐城中,是王姓出身的金河王大都督合胡禄兼左杀,在以可汗的命义发号施令,外围又有静漠王拔览将军为呼应,那些平日与可汗亲近的部众,根本无法靠近……”

  “这么说牟羽可汗还在……只是无法视事了?……”

  我托着下巴,若有所思道。

  “那现在的,是谁在守卫王帐……“

  “驻守王帐的是合胡禄亲帐的契密部和拓揭军……”

  “王帐的护军呢……”

  “中护军在变乱中逃散不知所踪,左护军被调出去监视拔骨野人最近的部落……目前归于拔揽的帐下”

  “眼前围困我们的,主要是是来自外九族的浑人和契苾人的军队……浑人大概有八千帐,契苾人有七千帐……那些杂姓小部也有三千多帐”

  摩勒喝了口滚烫的姜茶,又在一张简陋的地图上比划道。

  “昨天又增加了五百帐……主要在我们和王帐之间……”

  我微微挑起眉毛。

  草原民族以帐为计量单位,相当于汉族的户。基本上有多少帐,就有多少常备军。最大的帐有上百人口,最小帐也有五六口。因此军政管理体制也相当简单,以有亲缘姻亲关系的若干帐,构成一个落。

  因此,落是草原民族最基本的军事单位,等于汉族的村、寨,这种按照人口聚居流动性很大,一落从十多帐到上千帐不等,若干落构成了一个小部,头人、部首,若干小部构成一个中部,头领,若干中部外加若干别支小部构成一个大部,酋长,若干以学院为纽带的大部,外加若干附属的中部,构成一个最基本的氏族大姓。可以自称做小汗。

  五百帐接近一个规模略小的中等部落了,按照正常青壮的比例,大概可以提供五百到一千多名控弦之士,以及一到两倍的辅助人员。

  “此外,我还在看见了捕马队和打草队留下的印记,他们已经随那些聚集到王帐的杂部,一同潜进来了……只是还没能联系上,数量和情况都不明……”

  突然杀声四起,显然回纥人每天早晨的例行攻击又开始了。我也移步到往可以俯瞰战场的望楼上。

  可以看到回纥人这些天态度的变化,前几天那些部众还有些迷茫和混乱,随后见识到唐人可怕的防守,变得有些懈怠和出工不出力,但是到了昨天开始,变得坚决而凶狠,

  一些身上着火的回纥士兵,突然把身上衣物一掀,翻盖在地上,转眼就将火扑灭。一跃撞入守军当中,掀翻数人,随即寡不敌众的被杀死,但已经造成不小的损失。乘势突入的回纥人,重新被驱杀出去后。

  安息人玛格脸色大变,冲进从尸体上抢了一件东西回来,丢在我身前

  “该死的,居然是圣教的法袍……”

  他皱的眉头说,

  “草原上的这些教长都疯了么,把这东西发给满手沾血的人……这是在亵渎啊”

  原来拜火教的大小祭祀和知火郎,终日侍奉圣火不灭,为了防止烧伤等意外,都有这么一件可以避火的法袍,说神奇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是用了石棉纤维的织物。

  “抓到了抓到了……”

  突然一阵欢呼,却是南八乘太阳升起,回纥人新旧接续不力的那一霎那,再次突出去杀死数名措手不及的回纥将,顺手抓了一名看起来像重要人物的家伙回来,象死狗一样五花大绑的丢在我面前。满脸激动瞪着我大喊着什么听不懂的语言。

  “他在叫什么……”

  我转左右问道。

  “这是栗末话……”

  却是玛格回答道,他同样也通晓栗末话。

  “他在喊我们窃据了他们的圣火……是所有虔诚之徒,必须用血来洗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