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重生-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侯、老侯!”刘侃一看这阵势。就知道一准是这小子又在侃大山了,只好扯脖子喊道:“侯景,快过来,方总有事儿找你!”
“方总?哪个方总?”侯景寻思了一遍,也没从供应商名单里找到一个姓方的。
刘侃一跺脚,怒道:“还能是哪个,咱们华晶集团的方总!”
“哎呦,我这就去!”侯景一听说是大老板要找自己,连忙从桌子上刺溜下来。放下茶缸就跑了出去。
“嘿,慢点,不等我你知道去哪找方总?”刘侃拍了拍额头,连忙从后面追了上去。
方剑阁此时正在视察华晶为上0。8微米线。专门建设的生产车间。边看就是边摇头,明明应该1k级别的洁净室,水平却只有a级。只大约和泛翰晶圆厂生产单晶硅的车间洁净度差不多而已。
早年的1。2微米线,一部分设备已经进场。但线路就那么裸着,机器保养显然也不尽如人意。车间设备摆放、生产工序设计也明显不合理。即使以他不多的生产组织水平来看,仍然能够找出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情况虽然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复杂,方剑阁却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华晶0。5微米线的生产要求和目前1。2微米线技术等级完全不同,这条1。2微米线虽然可以保留下来继续生产,但未来的主要生产力量肯定不会是这些。只要工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技术水平还在,完全可以另起炉灶。
侯景连跑带颠的找了过来,正巧碰上他从无尘车间里出来。脱掉了防尘服的方剑阁,丝毫不见意思疲态,招了招手将他叫了过来。
“你就是侯景吧?”方剑阁早就已经在内部档案里查看过他的资料,虽然国企档案并不能完全概况一个人的情况,但也足以使他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这个侯景在采购处里,算是比较难得的一个人才了。技术水平过硬,而且善于攻克难关。华晶很多设备都是需要向国内科研院所定制的,这年头的国内商业环境大家都清楚。三角债清理过还没几年时间,不论买还是卖大家都提心吊胆的。
你质保金扣下了10%,我就在成本里多10%。你拖延发货,我就拖延回款……
像这种烂事儿,这个时期却是国内的常态。而侯景在这种环境下,却能混的如鱼得水,可见自有其不凡的地方。方剑阁要用的,也是他能打敢拼的这股闯劲儿。
“方总你好!”侯景见到大老板竟然会认得自己,不由振奋的挺了挺胸,神完气足的打招呼道:“采购处的采购员侯景,向你报道。”
方剑阁笑了笑,摆手说道:“好,不要这么严肃,咱们边走边说。”
侯景连忙低眉顺眼的跟在他的后面,听方剑阁问道:“听说你会日语?去过日本吗?”
侯景点着头,亦步亦趋的说道:“日语读写没有问题,为了单晶炉的事情去过两次日本。可惜日本人规矩太大,当时国内和国际上的关系也紧张,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哦,日本人确实不好打交道。”方剑阁深以为然的笑了笑,转头看向他问道:“公司有一项设备,需要从日本进口,你愿不愿意去一趟?”
侯景想也不想,当即点头道:“没问题,方总尽管吩咐就是了!”
九十年代国内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过热却被通缩刹了车。于是就面临着一边是终端产品热销,另一边基础原料却产出不足。各单位的采购科,可不仅仅是用来给采购员收取好处的。既有供应商来巴结采购员,自然也就有采购员要装孙子才能买到的东西。
侯景吃的就是这碗饭,难道还能说光吃供应商的糖衣,把老板的炮弹打回去?他自己就是个炮弹,还不是上面指哪就得打哪。
“那就好!”方剑阁显然很满意侯景的态度,看起来华晶虽然摊上泉辞纺这么一个领导,但国企的制度仍然让这个公司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起码面对困难,有迎难而上的勇气。
“这是采购的计划,你先拿回去看一看。这次去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拜访尼康和佳能这两家公司,让他们能够出席我们的招标会。”
方剑阁将手里的资料交给他,侯景若有所思的翻开文件,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家晶圆厂向尼康和佳能送招标文件,还能采购什么?肯定是光刻机啊!哦,还有可能是厂宣传科,需要采购照相机……
但显然,重要到需要让一家集团老总亲自吩咐的事情,肯定不会是几部相机那么简单。尼康和佳能是日本唯二能够生产光刻机的厂商,从数量上就能看出来,这肯定不是供应商给采购装孙子,而是需要采购装孙子的地方了。
然而只看了几眼,侯景就深深的皱起了眉毛。虽然早有预感,但他确实没想到采购0。5微米光刻机的任务,竟然真的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日本人的技术和设备,侯景也是早有领教。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内企业厂商也都已经摸清了他们的门路。所谓国际友人、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就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日本设备价格便宜、技术高,但同样日本厂商的心肝也黑的要命。
商业合作里,不知道多少八十年代淳朴的国内企业,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买回来的设备表面上便宜,但售后和附件却叫价叫到天上去。
这还算好的,比起在合同上耍诈,用离岸价和到岸价、或者到货时间、到货数量这样的条件,绕晕了中国企业,然后收取巨额违约金,还得逼着你继续供货、越供越赔……
还好,总算交过学费之后,国内企业多少涨了点记性。但是一说要和日本企业合作,侯景就免不了头大。国内商业环境虽然乱,但总归还是知根知底。可日企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里面的说道和条条框框,总归让人免不了提心吊胆。后续真要是出点什么事情,他这个负责采购的肯定是要吃挂落的。
侯景为难的说道:“方总,据我所知,0。5微米线日本国内对我们是封锁的吧?尼康和佳能,未必能拿到参加我们招标的许可。”
方剑阁摆了摆手,风轻云淡的说道:“这个你不用担心,到了日本自然会有人协助你的。到时候只要听他的安排,日本政府的禁令不是问题。”
侯景见领导已经有了安排,当即也就不再多说什么,略微点了点头应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九章 接头
侯景得了方剑阁的指示,哪里敢耽搁。当即拜别了家里、收拾好衣物细软,打了飞的就直往那东京成田机场去了。
他一个底下办事的,又哪里会有什么人来迎接,幸亏他几年前也曾到过日本,当即便熟门熟路的到了东京市内,先找了个小旅店住了下来。
方剑阁虽说家大业大,但从来都是精打细算。都说国内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是从牙缝、手头攥出来的辛苦钱,侯景显然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找的旅店又小又破,总算东京这时候已经非常繁华,不然他能找出个大通铺来。
从国内出来的时候,单位给他换了五千日元,原则上是多退少补,但省得多点多少能落下些好处。比如说从日本买些电器、奢侈品,转手到了国内就能大赚一笔。虽然拿出来的是日元,但回去的时候还日元还是人民币那是无所谓的。只要价值不变、账目清晰,出国人员的一点小福利,是没人会不开眼去追的那么严的。
转过天来,侯景便先按照方剑阁的要求,联系了日本这边的接头人。按他的理解,大概也就是个日本留学生之类的人物。当然能有个地头蛇帮忙找尼康、佳能的总部,确实是比自己没头苍蝇一样乱闯的好。但要说能有更多的用处,他可不敢抱有什么期待。这年头海外关系,可是比家里出个领导、大款还要难得的事情。
1995年正是著名的《北京人在纽约》热播的时候,也是内地人第一次这么明显的感觉到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原来即使是在美国刷盘子。也能比在国内当官赚的多。也是这个时候起,人们才真的开始羡慕起那些能够出国的人。甚至有些人绘声绘色的描绘,某个家族里早年去了美国的亲戚,改革开放之后回来了。原本只是在美国捡破烂的穷光蛋,回国后却硬是成了大富翁……
这个时代里,中国公司连国内市场都站不住脚,何况是要杀出国去?绝大多数人哪怕真的出了国,也不过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而已。
侯景先是拨打了电话,对面出乎意料的似乎是个中年男人。声音低沉、文雅,显然不太可能是个正在读书的留学生。
可能是个打工的吧?不太像台湾人。口音不对啊!侯景咂了咂嘴。心里暗自思量着。对方年纪不小,显然不会是工读生,大概是老板早年出国的朋友吧?大概在日本站住了脚跟,多少能提供一点帮助也好。
放下了电话。他按照对方的吩咐。坐上地铁一路换车到了千代田区。这里是东京的核心城区。和他住的郊区小旅店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地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四周环境干净整洁。确实是让极少见世面的侯景感到羡慕不已。
按照电话里的指点,侯景很快就找到了地方。
“图书馆大厦?好奇怪的名字。”侯景抬头看着这栋二十多层高的大楼,有些踌躇的走了进去。刚走没几步,他就被人拦了下来。
“先生,请问你有什么事情?我能提供什么帮助吗?”一个穿着干净利落保安制服的年轻人,礼貌的挡在了侯景的面前。
侯景毕竟几年都没讲过日语,口语难免有些结结巴巴。当然如果口语没问题的话,他早就去深圳当翻译了,1995年的日语翻译一个月少说也能赚三千多块钱呢。
“你好,我找db软件公司的汤军先生。”侯景拿着手里的纸条,照着上面一字一字的念道。
大概是在日本软件公司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吧,希望自己就这么找到单位来,不会给他添什么麻烦,侯景有些忐忑的想着。
“汤军先生?”保安愣了愣,重复的确认道:“您说的是db公司的汤军先生吗?”
侯景敏锐的察觉到保安的态度似乎立刻变得不同了,不由点头道:“没错,就是db公司的汤军。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
“嗨!”保安立刻打了个立正,伸手一指道:“您请这边来,我替您联络一下,麻烦您稍等!”
“啊,哦!好的,非常感谢!”侯景被保安的态度吓了一大跳,不明白之前还对自己颇为戒备的保安,怎么突然之间就变的恭敬起来。
侯景被保安带到了大厅的一侧,被安排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很快就有officelady过来,竟然为他端上了一杯茶,还冲他笑了笑。
这对侯景来说可是个新奇的体验了,以他和日本人交往的经验来看,这些人表面上虽然对你彬彬有礼,但骨子里其实非常瞧不起人。但是从这个ol的表现来看,似乎竟然对自己有一丝钦佩的意思。
过不多时,刚倒的茶水还没有喝过一口,侯景就得到了见面的确认。之前的保安,竟然亲自将他送到了电梯的位置,站在电梯口目送着他上了电梯。
里面的电梯小姐微笑的把他请了进来,然后不待侯景吩咐,便按下了十五层的按钮。电梯发出低沉的呜呜声,很快就到了指定的楼层。
在电梯小姐的欢送下,侯景简直有些晕头转向的迈进了十五层的地面。这里的感觉让他觉得不像是在日本,或者一准以为自己是美国人?不管怎么说,这些日本人的态度太奇怪了!日本人可以面无表情,可以虚情假意,可以刻薄寡恩,但什么时候日本人也开始对中国人恭敬有加了?
这不科学呀!
十五楼刚出电梯门,前面是一个宽大的前台。两名前台接待小姐见到侯景,竟然也齐齐站起身来,躬身喊道:“侯君,您辛苦了!”
“哪里,你……你们也辛苦了!”侯景手忙脚乱的鞠躬回礼,看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是公司里的领导呢。
其实,他这话倒也没错。汤军虽然知道侯景是为什么来的,但具体的计划并不清楚,而且即使是他已经知道的部分,也不可能向日本人属下透露。虽然表现的有些模棱两可,但他的**态度,反而让下面人产生了一些误会。
在搞不清侯景具体身份的情况下,最稳妥的就是把他当成中国国内总公司派来的人员。不论是管理层、还是技术人员,对向来尊重强者和遵从上级文化熏陶出来的日本人来说,适当的恭敬和尊重,确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如今db软件公司在图书馆大厦里面,业绩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图书馆集团虽然在《合金弹头》上面赚了一笔,但整体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好转。在整栋大厦里面,反倒是db软件凭借erp系统在日本的推广,活的却是最为滋润。
原本对在中国人手下工作还颇为抵触的db软件公司职员,在现实的对比之下,总算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毕竟日本软件业本来就不是非常强大,从九十年代中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