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封疆-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之然心中微惊,原来王伯强急于和苦德和尚见面,还有这样的目的。他有些坐立不安起来,这似乎涉及到客人的隐私。
苦德和尚见到叶之然的神色,念了声佛,又做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问王伯强:“你现在觉得自己更爱这个女人,所以忍心抛妻弃子和她结婚,如果以后遇到了更好的人,岂不要再离婚结婚?”
王伯强想了想,回答道:“不会了,她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女人。”
苦德和尚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却问:“你怎么确定现在的那个女人就是你的最爱了?以后也不会遇到更爱的人了?”
王伯强挠了挠头,说道:“我的感觉就是如此。”
苦德和尚满怀慈悲地看他一眼,然后起身在厢房西南角的佛龛前,取过一个蜡烛盆,里面有三支点亮的蜡烛。
苦德和尚指着蜡烛盆问王伯强:“阿弥陀佛。王施主,你看看,这三根蜡烛那根最亮?”
王伯强一愣,道:“这三根蜡烛同样粗细,一齐点着,我怎么分辨得出哪根最亮?”
苦德和尚又念了声佛,道:“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好女子何止千万?你连眼前这三根蜡烛都分不出明暗,何以一口咬定这个女子就是你此生的最爱?”
王伯强道:“那她至少是我遇到过的女子中最让我爱惜的一个。”
苦德和尚摇了摇头,叹道:“错了,错了。”他从蜡烛盘中随意取出一根蜡烛,放到王伯强的面前,然后又问:“你再看看,这三根蜡烛中哪根最亮?”
王伯强愣了愣,道:“那当然是我面前的这根蜡烛最亮。”
苦德和尚把这个蜡烛放回原处,再问:“那现在呢?哪根蜡烛最亮?”
“现在当然又是同样亮了。”
苦德和尚就问:“你现在明白了吗?”
王伯强似有所悟,怔怔不语。
苦德和尚便解释道:“离得近了,你才发现它的明亮。同样的原因,这段时间那个女子经常在你的身边,你自然会感觉到她的好处。近则明,远则暗。”
这句话就像醍醐灌顶,让王伯强脸色大变的同时,豁然醒悟。他低下头再仔细一想,深深地点了点头,如释重负地对苦德和尚道:“谢谢二舅指点,这个问题搁在我心里很久了,始终无法作出抉择。要说我的妻子,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我的创业、守业,在家里相夫教子,非常地称职。二舅的这番话,让我有拨云见日的感觉,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伯强被苦德和尚三根蜡烛的比喻一下子点醒了过来,有顿悟的感觉。叶之然却突然间陷入迷茫之中。张念悦、黄瑜雯、马艳丽不就是这三根蜡烛吗?现在觉得念悦是自己的终生伴侣,那么,念悦是不是那根放在近处的蜡烛呢?
如今他在灵魂上爱着念悦,身体上和马艳丽亲密接触,思想上又对黄瑜雯怀有愧疚之意。她们三人就像这三根燃烧的蜡烛,日后是否也让他难以抉择的呢?
他陷入深深的迷惘中,以致后面苦德和尚和王伯强之间说了些什么,都不清楚了。直到王伯强招呼他,才回到现实中来。
“王总,您和苦德大师谈完了?”
王伯强这时候一反来时的烦恼,神色轻松地说道:“改天再来听二舅的教诲,我们再去别的地方走走吧。”
苦德和尚似乎看破了叶之然的心事,说道:“小叶施主,无需烦恼。船到桥头自然直,许多事多想无益,临到头自然万事顺利。”
叶之然便笑着站起身,对苦德和尚说道:“大师,我是一个凡夫俗子,终日被尘世间的俗事烦恼,哪能像你这样洒脱?”
苦德和尚道:“只要镜台清明,何来烦恼之事?叶施主,你要时刻擦拭才好。”
叶之然想想也是,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何必纠结于此?他便点点头,合什向苦德道别。
下山路上,王伯强问:“小叶乡长,我听家父家母说,你和二舅很熟的。二舅现在年纪大了,我想请你多照看照看他,如果有什么事,及时和我们通报一声。”
叶之然见王伯强亲情流露,不禁说道:“王总请放心吧,即使没有你的嘱托,我也会关心苦德大师的。大师对我有活命之恩,我从不敢或忘。”
又道:“不过,苦德大师身体尚健,应该可以长寿的。”
“这倒也是。二舅的身体、情绪都很健康,寿元还很长。”
到了山脚,王伯强已经放开了苦德和尚之事,对叶之然说道:“小叶乡长,听家父说,现在的常嘉县中学,是我老家的一间私塾发展过来的,现在仍保存有许多老建筑,我想去看看。”
叶之然说道:“好的,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常嘉县中目前是常嘉境内最好的学校,是嘉南市重点中学。我也早想去见识一下。”
第180节 王氏私塾
车子到了常嘉县中,走进校门,王伯强看到橱窗前有常嘉县中的介绍,便停下脚步阅读起来。
这间学校叶之然也是第一次进来。所以进校门后,他就着意观察一下校园的面貌。
常嘉县中学位于马石镇的西南,学校正门开在健康路上,和常嘉县中心医院遥遥相望。正门进去是一条约四米宽的走道,校园被走道分隔成南北两个区域。南部主要由新建的教学楼构成;北部则是保存着许多木结构的老建筑,叶之然估计最早王氏的私塾就在那个区域。
这时候,课间休息铃声响过,一群低年级学生叽叽喳喳地从两人身边经过,一个女生低声对身边的女生说道:“哇,有大帅哥。”另一个女生偷偷打量一下叶之然,说道:“我看也平常。”先前说话的女生立即说道:“去你的,什么眼光啊?”“你说什么眼光?他是大叔啊。”说完,回过头对叶之然做个鬼脸。
叶之然自然不会和小女生较真,微微一笑,转头去看道路北侧两棵粗大的银杏树。见银杏树的四周被绳索和木桩围成一圈,树前有常嘉县政府所立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仔细看了看牌子,知道这个银杏树已有四百五十多年树龄。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成长周期很长,从树苗到结果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时间,所以又被称作“公孙树”,意指“公”种树“孙”才能吃果。他正对这两棵并排而立的银杏树发生兴趣,旁边突然有个惊喜的声音叫道:“叶哥哥,你怎么在这里?”
叶之然回过头一看,却见唐红惊喜地看着他。
“唐红?课间休息到校门口做什么?”
“转一圈呗。”唐红笑笑,反问:“叶哥哥,你来学校做什么?”
叶之然指了指王伯强,说道:“我陪客人来参观县中的。”
这时候,先前肆无忌惮的议论叶之然的两个小女生好奇地过来问:“唐红,这是你的什么人啊?”
“我的大哥哥呗。”唐红骄傲地扬扬脸说。
“大哥哥?那是什么亲戚啊?”
叶之然就想,这两个小女生长大后必然是“八婆”。
“大哥哥就是大的哥哥呗。”唐红扫她俩一眼,一扬小脸,说道:“叶哥哥就是击毙‘两李’的那个英雄。”
这话一说,旁边的许多学生围了过来,露出崇拜之色。
被小女生崇拜,叶之然感到浑身不对劲,忙对唐红说:“唐红,马上上课了,你们快回教室去。”
果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了起来。几个围过来的学生只得叹一口气离去,叶之然却是舒一口气庆幸。
王伯强这时候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叫道:“小叶乡长,你来看,学校的历史简介很客观啊。”
叶之然走到橱窗前一看,果然,学校的介绍中,开头一句就是:“常嘉县中学,前身是常嘉县名门望族王氏的私塾,民国十二年改名为常嘉县中学。”
这个介绍让王伯强对学校产生更多的好感,他指着路北的老房子,说道:“这里才是我们王家的老宅,去看看吧。”
虽然是老房子,但学校的园工收拾得非常干净,两人走过一条两边种植了冬青树的弯曲小道,来到一座木结构的小楼前。小楼走出一个人来,见叶之然后诧异道:“啊,叶乡长怎么来学校了?欢迎欢迎,请上楼坐一会吧。”
叶之然一看,是常嘉县中学的校长刘思成。这才醒悟这座小楼应该是校长办公楼,便笑道:“刘校长,我和王总来学校随便看看,没想到惊动你了,不好意思。”
刘校长笑道:“叶乡长客气了,这位王总不像是本地人吧?一起上楼坐坐。”
叶之然笑道:“刘校长,这次你看走眼了。王总不仅是本地人,还是你这所学校的原主人。”
刘校长惊讶地问:“啊?王总是王氏的后人?”
叶之然点头道:“正是,王总是tw台东科技的总经理,这次来常嘉是来投资实业的,顺便来一游故土。”
刘校长听说来人是王氏后人,又是tw的大老板,登时热情起来,上前紧紧握住王伯强的手,连声说道:“欢迎欢迎,王总这是故地重游,我亲自给王总介绍一下学校的情况。”
这些年,经常听到hk、tw商人捐助大陆的教育事业,兴建了许多设施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现在刘校长见来人不仅与学校有旧,而且是有身份的大老板,心立时热了起来。
两人却不过刘校长的热情,进校长办公室小坐。刘校长三步并作两步,叫隔壁办公室的老师送来热茶,说道:“王总,叶乡长,请喝杯茶吧。”不知不觉中,他将王总的名字排在叶之然前面。
王伯强既是成功的商人,又是知识分子一员,向来尊师重教,忙躬身感谢,说道:“刘校长,我和小叶乡长是来看看校园的。这个校园以前是我们王家的私塾,民国时期将私塾改为学校时,我的曾祖父就是第一任校长,此次前来,主要是怀旧。”
刘校长不露声色地拍他一马,道:“常嘉县中首任校长王崇光先生奠定了本校的教育宗旨,就是为常嘉的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常嘉县中的后任校长都是按照这个宗旨在教书育人。可以说,我们学校的历任校长都对王校长怀有敬意。学校每次有庆典活动或大型活动都会介绍王校长的事迹。”
以王伯强的精明和阅历,自然明白刘校长如此不吝颂扬之词可能另有用意,但当面听闻一校之长对他祖先如此溢美,心中仍旧感到高兴。
他问道:“刘校长,学校这些年取得过什么成就?”
刘校长说道:“常嘉县中是常嘉境内最好的中学,每年考取大学的比例非常高,在嘉南市范围内都首屈一指。培养了大批人才,毕业的学生中,有政府官员,有科技精英,有文化界名人。多次获得长江省优秀中学的称号。”
王伯强连说三个“好”字,转脸欣喜地望着叶之然,露出与荣共焉的表情。
然后又问:“刘校长,学校现在有什么困难?”
这话问得刘校长信心一振。尽管如此,他表现出一种知识分子的含蓄与矜持,让叶之然暗暗赞许。
刘校长道:“要说困难,每个学校大致相同,都是教育经费问题。这些年,常嘉县中通过兴办校办工厂、企业赞助等方式,也增加了一些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条件。但是,学校最近有意对校园北部的老房子进行加固修缮,在南部兴建一个集食堂、洗浴、后勤、会议于一体的综合楼,向教育局申请了多次,都说没有经费。”
王伯强点点头,不对经费问题发表看法,说道:“刘校长,我和小叶乡长先看看这些老建筑的情况。”
刘校长立即说道:“好,我给两位做向导。”
校长办公楼是个二层的小楼,位处校园北部老式建筑群的中部,其余建筑都是一层的平房,形成二幢南北方向排列,一幢东西方向排列的大院。在它们的中部,还有两座小亭,造型小巧别致。
走进一看,却是不敢苟同。
王伯强皱皱眉,问道:“刘校长,这三幢连体的平房,现在都空关着吗?”
刘校长道:“这三幢房子都是年久失修,学校只有能力每年一次修补瓦片,避免漏水。但无力修缮墙面及内部。现在都无法做教学、办公的场所,基本空关着,少数的房屋作仓库使用。”
王伯强道:“刘校长,房子没人住,会坏得更快。”
刘校长点头道:“是的,所以学校现在有点进退两难。”
王伯强沿着三幢连体老建筑走了一圈,道:“其实,这三幢房子修缮一下,可以用作教师阅览室、学校成果展览室、学生课外活动室、家长或外校领导的招待场所等。常嘉县中有这些老式建筑的存在更能反映其历史和文化底蕴。”
刘校长转头对叶之然说道:“叶乡长,你看,王总对常嘉县中这么关怀,你能不能向县委领导反映一下学校的困难?县委领导关心了,教育局就会找钱来给学校改善教育环境。”
这句话使得叶之然对他改变了看法。刘校长虽然对王伯强表现得过于热衷,但他作为校长,一心想改善学校教育环境的思想确实很执着。他是个想做事、会做事的校长。
叶之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