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胡雪岩2-红顶商人 >

第37章

胡雪岩2-红顶商人-第37章

小说: 胡雪岩2-红顶商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到了张家,张秀才对胡雪岩自然有一番尽释前嫌、推心置腹的话说。只是奉如上宾,只有在礼貌上尽心,没有什么酒食款待。而胡雪岩亦根本无心饮食,草草果腹以后,趁这一夜工夫,还有许多大事要交待,苦恨人手不足,只好拿小张也当作心腹了。

    胡雪岩没有工夫跟他们从容研商,只是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

    “第一件大事,请小张费心跟你老太爷商量,能找到几位地方上提得起的人物,大家谈一谈,想法子凑现银给蒋方伯送了去,作为我阜丰暂借。要请大家明白,这是救地方,也是救自己,十万银子的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将来大家肯分担最好,不然,也就是我一个人认了。不过,此刻没有办法从上海调款子过来,要请大家帮我的忙。”

    “好的。”小张连连点头,“这件事交给我们父子好了。胡先生仁至义尽,大家感激得很,只要有现银,一定肯借出来的。”

    “其次,阜康马上要复业,阜丰的牌子要挂出去。这件事我想请三爷主内,小张主外。”胡雪岩看看刘不才说,“先说内部,第一看看阜康原来的房子怎么样?如果能用,马上找人收拾,再写两张梅红笺,一张是‘早康不日复’,一张是‘阜丰代理藩库’,立刻贴了出去。”

    “藩司衙门的告示呢?”

    “到复业那天再贴。”胡雪岩又说,“第二,准备一两千现银,顶要紧的是,弄几十袋米摆在哪里。然后贴出一张红纸:”阜康旧友,即请回店‘。

    来了以后,每人先发十两银子五斗米。我们这台戏,就可以唱起来了。“

    “那么,”小张抢着说道,“胡先生,我有句话声明在先,您老看得起我,汤里来,火里去,唯命是从。不过,我也要估计估计我自己的力量,钱庄我是外行,工夫又怕抽不出来,不要误了胡先生的大事。那时候胡先生不肯责备我,我自己也交代不过去。”

    “不要紧。我晓得你很忙,只请你量力而为。”胡雪岩放低了声音说,“我为什么要代理藩库?为的是要做牌子。阜康是金字招牌,固然不错,可是只有老杭州才晓得。现在我要吸收一批新的存户,非要另外想个号召的办法不可。代理藩库,就是最好的号召,浙江全省的公款,都信托得过我,还有啥靠不住的?只要那批新存户有这样一个想法,阜丰的存款就会源源不绝而来,应该解蒋方伯的犒赏银两和代理藩库要垫的款子,就都有了。”

    看着事情都交代妥当了,刘不才有句话要跟胡雪岩私下谈,使个眼色,将他拉到一边,低声说道:“你跟蒋芗泉搞得很好,没有用,我今听到一个消息,颇为可靠,左制军要跟你算帐,已经发话下来了,弄得不好,会指名严参。”

    “你不要担心!”胡雪岩夷然不以为意,“我亦没有啥算不清的帐。外面的话听不得。”

    刘不才见他是极有把握的样子,也就放心了。小张却还有话问。

    “胡先生的算计真好。不过,说了半天,到底是怎么样的新存户呢?”

    “长毛!”胡雪岩说,“长毛败了,银子带不走,非要找个地方去存不可!”

    胡雪岩所要吸收的新存户,竟是太平军!小张和刘不才都觉得是做梦亦想不到的事,同时亦都觉得他的想法超人,但麻烦亦可能很多。

    那种目瞪口呆的带些困惑的表情,是说明了他们内心有些什么疑问,胡

    雪岩完全了解,但是,这时候不是从容辩理的时候,所以他只能用比较武断的态度:“事情决不会错!你们两位尽管照我的话去动脑筋。动啥脑筋,就是怎么样让他们死心塌地拿私蓄存到阜丰来?两位明白了吧?”

    “我明白。不过……”刘不才没有再说下去。

    “我也明白。杭州的情形我比较熟,找几个人去拉这些存户,一定不会空手而回。不过,在拉这些客户以前,人家一定要问,钱存到阜丰会不会泡汤?这话我该怎么说?”小张这样问说。

    “你告诉他:决不会泡汤。不过朝廷的王法,也是要紧的,如果他自己觉得这笔存款可能有一天会让官方查扣,那就请他自己考虑。”胡雪岩停一下又说:“总而言之一句话:通融方便可以,违犯法条不可以。户头我们不必强求,我们要做气派,做信用。信用有了,哪怕连存折不给人家,只凭一句话,照样会有人上门。”

    刘不才和小张都觉得他的话一时还想不透,好象有点前后不付。不过此刻无法细问,而且也不是很急的事,无须在这时候追根究底去辨清楚。因此,两人对看了一眼,取得默契,决定稍后再谈。

    “做事容易做人难!”胡雪岩在片刻沉默以后,突如其来地以这么一句牢骚之语发端,作了很重要的一个提示,也是一个警告:“从今天起,我们有许多很辛苦、不过也很划算的事要做,做起来顺利不顺利,全看我们做人怎么样?小张,你倒说说看,现在做人要怎么样做?”

    小张想了一会,微微笑道,“做人无非讲个信义。现在既然是帮左制军,就要咬定牙关帮到底。”

    “我们现在帮左制军,既然打算帮忙到底,就要堂堂正正站出来。不过这一下得罪的人会很多。”刘不才说。

    “面面讨好,面面不讨好!唯有摸摸胸口,如果觉得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大家,问心无愧,那就什么都不必伯。时候不早了,上床吧!”

    这一夜大家都睡不着,因为可想的事太多。除此以外,更多的是情绪上的激动。上海、杭州都已拿下来,金陵之围的收缘结果,也就不远了。那时是怎样的一种局面?散兵游勇该怎么料理?遣散还是留用?在在都是疑问,实在令人因惑之至!

    忽然,胡雪岩发觉墙外有人在敲锣打梆子,这是在打更。久困之城,刚刚夺下,一切还都是兵荒马乱的景象,居然而有巡夜的更伕。听着那自远而近“笃、笃、嘡,笃、笃、嘡”的梆锣之声,胡雪岩有着空谷足音的喜悦和感激,而心境也就变过了,眼前的一切都抛在九霄云外,回忆着少年时候,寒夜拥衾,遥听由西北风中传来的“寒冬腊月,火烛小心”的吆喝,真有无比恬适之感。

    那是太平时世的声音。如今又听到了!胡雪岩陡觉精神一振,再也无法留在床上。三个人是睡一房,他怕惊扰了刘不才和小张。悄悄下地,可是小张已经发觉了。

    “胡先生,你要作啥?”

    “你没有睡着?”

    “没有。”小张问道,“胡先生呢?”

    “我也没有。”

    “彼此一样。”刘不才在帐子中接口,“我一直在听,外面倒还安静,蒋藩司言而有信,约束部下,已经有所效验了。”

    “这是胡先生积的阴德。”小张也突然受了鼓舞,一跃下床,“这两天的事情做不完,哪里有睡觉的工夫?”

    等他们一起床,张家的厨房里也就有灯光了。洗完脸,先喝茶,小张以为胡雪岩会谈未曾谈完的正事,而他却好整以暇地问道:“刚才你们听到打更的梆子没有?”

    “听到了。”小张答道:“杭州城什么都变过了,只有这个更伕老周没有变,每夜打更,从没有断过一天。”

    胡雪岩肃然动容,“难得!真难得!”他问,“这老局多大年纪?”

    “六十多岁了。身子倒还健旺,不过,现在不晓得怎么样了。”

    “他没有饿死,而且每天能打更,看来这个人的禀赋,倒是得天独厚。

    可惜,“刘不才说, ”只是打更!“

    “三爷,话不是这么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本来是用不着才干的,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去做?能够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胡雪岩说,“小张,我托你,问问那老周看,愿意不愿意改行?”

    “改行?”小张问道,“胡先生,你是不是要提拔他?”

    “是啊!我要提拔他,也可以说是借重他。现在我们人手不够,象这种尽忠职守的人,不可以放过。我打算邀他来帮忙。”

    “我想他一定肯的,就怕他做不来啥。”

    “我派他管仓库。他做不来,再派人帮他的忙,只要他象打更那样,到时候去巡查就是。”

    说到这里,张家的男佣来摆桌子开早饭。只不过拿剩下的饭煮一锅饭泡粥,佐粥的只有一样盐菜,可是“饥者易为食”,尤其是在半夜休息以后,胃口大开,吃得格外香甜。

    “我多少天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东西了!”胡雪岩很满意地说,“刘三爷说得不错,‘用得着就好’!泡饭盐菜,今日之下比山珍海味还要贵重。”

    这使得小张又深有领悟,用人之道,不拘一格,能因时因地制宜,就是用人的诀窍。他深深点头,知道从什么地方去为胡雪岩物色人才了。

    * * *何都司是天亮来到张家的,带来两个马弁,另外带了一匹马来,提起此马来头大,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所送,蒋益澧派人细心喂养,专为左宗棠预备的坐骑,瑞在特借给胡雪岩乘用。

    何都司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消息,余杭城内的太平军,亦在昨天弃城向湖州一带退去,左宗棠亲自领兵追击,如今是在瓶窑以北的安溪关前驻扎。要去看他,得冒锋镝之危,问胡雪岩的意思如何?

    “死生有命,左大帅能去,我当然也能去。用不着怕!”

    “不过,路很远,一天赶不到,中途没有住宿的地方,也很麻烦。”

    “尽力赶!赶不到也没有办法,好在有你老兄在,我放心得很。”

    这本是随口一句对答之词,而在何都司听来,是极其恳切的信任。因而很用心地为他筹划,好一会方始问道:“胡大人,你能不能骑快马?”

    “勉强可以。”

    “贵管家呢?”

    “他恐怕不行。”

    “那就不必带贵管家一起走了。现成四个弟兄在这里,有什么差遣,尽管让他们去做。”何都司又说,“我们可以用驿递的办法,换马走,反而来得快。”

    紧急驿递的办法是到一站换一匹马,由于一匹马只走一站路,不妨尽全力驰驱,因而比一匹马到底要快得多。僧王的这匹名驹虽好,也只得走一站,换马时如果错失了找不回来,反是个麻烦,因此胡雪岩表示另外找一匹马。

    “这容易,我们先到马号去换就是。”

    于是胡雪岩辞别张家,临走时交代,第三天早晨一定赶回来。然后与何都司同行,先到藩司行台的马号里换了马,出武林门,疾驰到拱袁桥。何都司找着相熟的军营,换了好马,再往西北方向进行。

    一路当然有盘查,有阻碍,也有惊险,但都安然而行。下午三点钟到了瓶窑,方始打尖休息,同时探听左宗棠的行踪,是在往北十八里外的安溪关。

    “这是条山路,很不好走。”何都司恳切相劝。“胡大人,我说实话,你老是南边人,‘南人行船,北人骑马’。你的马骑得不怎么好。力求稳当,还是歇一夜再走。你看怎么样?”

    胡雪岩心想,人地生疏,勉强不得,就算赶到安溪,当夜也无法谒见左宗棠,因而点头同意,不过提出要求:“明天天一亮就要走。”

    “当然。不会耽误你者的工夫。”

    既然如此,不妨从容休息,瓶窑由于久无争战,市面相当兴盛,饭摊子更多,胡雪岩向来不摆官架子,亲邀四名马弁,一起喝酒,而那四名弟兄却深感局促,最后还是让他们另桌而坐。他自己便跟何都司对酌,听他谈左宗棠的一切。

    “我们这位大帅,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不过,他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能怕,越怕越糟糕。”

    “这是吃硬不吃软的脾气。”胡雪岩说:“这样的人,反而好相处。”

    “是的。可也不能硬过他头!最好是不理他,听他骂完、说完,再讲自己的道理,他就另眼相看了。”

    胡雪岩觉得这两句话,受益不浅,便举杯相敬,同时问说:“老兄,你跟蒋方伯多少年了?”

    “我们至亲,我一直跟他。”

    “我有句冒昧的话要请教,左大帅对蒋方伯怎么样?是不是当他是自己的替手?”

    “不见得!”何都司答说,“左大帅是何等样人?当自己诸葛亮,哪个能替代他?”

    这两句闲谈,在旁人听来,不关紧要,而在胡雪岩却由此而作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他对于自己今后的出处,以及重整旗鼓,再创事业的倚傍奥援,一直索回脑际,本来觉得蒋益澧为人倒还憨厚,如果结交得深了,便是第二个王有龄,将来言听计从,亲如手足,那就比伺候脾气大得出名的左宗棠,痛快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