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

第19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第19章

小说: 影响世界历史的100件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是鸟的平衡方法之一。为了验证他们的理论和设计,取得改进飞机的资料,他们制造了翼端卷曲、装有活动方向舵的滑行机。从1900年到1902年,他们先后进行了1000多次滑翔飞行实验,获得了大量的宝贵数据。    
    1903年,莱特兄弟在取得了大量滑翔飞行经验之后,计划往滑翔机上安装当时最先进的汽油活塞发动机,接着又试制了螺旋桨。一架以轻质木材为骨架,帆布为基本材料的双翼飞机制造成功。兄弟俩将其命名为“飞行者”号。该机的双层机翼能提供升力,活动方向舵可以操纵升降和左右盘旋,发动机推动螺旋桨,驾驶者俯卧在下层主翼正中操纵飞机。    
    1903年12月17日,一个寒冷的冬日,浓厚的冬云把整个天空遮蔽得严严实实。在美国北卡罗莱那州基蒂霍克的一片荒沙丘上,莱特兄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试验飞行。弟弟奥威尔坐上飞机开始发动,“飞行者”号徐徐离开沙丘。1米、2米、3米……“飞行者”号在12秒内飞行了约35米。“成功了!”“飞行者”刚刚落地,沙丘上的5名观众和莱特兄弟就欢呼起来。虽然这次试飞时间很短,飞行距离很近,但它用事实打破了比空气重的机器不能飞行的断言,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行,开辟了人类航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飞行者”号被人们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这次试飞成功,极大地鼓舞了莱特兄弟。1908年,他们又创造出连续飞行2小时20分23秒的新纪录,使飞机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莱特兄弟的成功,立即引起了世界科学界和军事界的极大注意。从那时起,航空事业的发展速度惊人。1910年,德国人尤卡斯制出了金属飞机;1914年,飞机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1941年,英国人怀特制成了喷汽机;1947年,飞机突破了声障;1960年,又突破了热障,飞行速度达到了音速的3倍。飞机成了人们又一种先进的运输工具。    
    今天,在世界各地机场起降的飞机,运用的仍然是由莱特兄弟发现并确立的基础飞行理论。然而,莱特兄弟当初没有想到的是,由他们起步的航空业,已经发展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全球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由于飞机的出现,人类开始全面进入水、陆、空三栖时代。飞机让人类的生存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也为探索辽阔的宇宙空间提供了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的发明

    毫无疑问,汽车对于现代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就连它的发明者也是始料不及的。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所使用的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蒸汽机的出现,欧洲有人设想制造出一种能自动在路上行驶的“不用马拉的马车”。    
    1769年,世界上最早的一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车”出现在法国。它的时速只有5公里,而且每过15分钟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尽管当时的试验并未完全成功,但却迈开了人类研制汽车的第一步,为后来实用型汽车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后来,瓦特对蒸汽机的成功改进和伏特发明了电池,促进了实用型蒸汽汽车和电动汽车在19世纪初的出现。1802年,英国人理查德·特利韦切克又制造出了一种时速为10公里的蒸汽汽车。接着,各种各样的蒸汽汽车不断制造出来。    
    19世纪末,汽油机的发明促进了新型动力汽车的研制。现代意义上的汽车的发明者实际上是德国的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卡尔·本茨。戴姆勒为了给各种交通工具提供动力,设计了一种快速运转的发动机,并运用了新的热管燃烧装置。燃料由传统的煤气燃料改为液体燃料(汽油)。与此同时,本茨也制成了四冲程内燃发动机,不同的是,他运用电子打火装置,利用火花塞使发动机获得了令人惊叹的速度。1886年7月,本茨首次试开他的三轮汽车。车子由金属管构架,漂亮而又轻巧。它其实是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汽车。此后,汽车制造作为一种工业,迅速在欧洲和美洲国家兴起。1892年,杜利亚兄弟制造出了美国最早的汽油汽车。1903年,美国制造出后来以完成横穿美洲大陆而闻名的帕卡特汽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05年制造出凯迪拉克牌汽车。设计者将发动机装在座椅下,使汽车像自行车那样靠链条传动后轮。1907年,意大利生产出了以车速快而著称的菲亚特汽车。1907年,英国制造出了噪音小、故障率低的劳斯莱斯汽车。从此,汽车作为一种崭新的交通工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汽车的数量毕竟还很少。一方面,这种昂贵的时髦玩意儿,只有阔佬才买得起。一般的平民百姓,只能在报纸上看看一些有关汽车的报道。另一方面,当时的汽车不管是蒸汽汽车还是汽油汽车,操作上都极为复杂,使得汽车不容易得到普及。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技术人员利用自己有限的场地和资金,对汽油、汽车机械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进,试图制造出更加实用、便于普及的汽车来。在这些技术人员中,亨利·福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引进流水线来生产“T”型车,效果十分显著。各个部件在不同车间里生产出来,然后以精确的时间被送到连续运转的主传送带上。一辆汽车从开始到完成最后的拼装只需93分钟。福特的流水线生产使汽车更加便宜,因而销量大增,拥有一部汽车再也不是贵族们的专利了。1908年,福特推出了操作简易、经久耐用的大众型汽车,由此揭开了大众型汽车生产的序幕,并促进了汽车的普及。    
    汽车普及后,它的技术不断走向现代化。20世纪50年代,汽车的整体结构代替了框架结构,车身的某些部件被设计成支撑结构。这样,发动机和底盘就可以直接与车身相联。从那时起,成千上万的汽车都采用了这种制造方法。    
    汽车的大众化时代开始了,它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汽车驾驶者的安全成了设计师考虑的重要课题之一。最新的安全设计是气囊。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它会瞬间弹出以保护前座乘客。就像刹车时防止车轮阻滞的ABS系统一样,气囊的设计也得依赖现代电子系统。电子系统还控制着催化式排汽净化器内废气的净化,以及发动机里的燃烧过程,以确保汽车尽可能无污染地运行。    
    汽车的普及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促进了交通的发展,缩短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    
    汽车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又有谁能知道,未来的汽车将会把我们带到何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垄断资本的统治而发动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争历时4年零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波及38个国家,受牵连的人口达15亿以上,占当时世界人口75%。战场上的士兵伤亡达2000多万人,平民伤亡也在千万以上。战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这次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浩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空前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受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一直被奥匈认为是在巴尔干扩张的主要障碍。为了对塞尔维亚进行军事恫吓,奥匈决定于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1386年6月28日)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举行军事演习,以示其侵略野心。这一消息,已于当年4月传出。塞尔维亚的秘密民族主义组织——民卫社和黑手党,决定派人去暗杀指挥这次演习的好战分子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    
    5月,黑手党7名成员分头潜入萨拉热窝,为暗杀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准备。6月28日上午10时,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敞篷汽车进入萨拉热窝市区巡视。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黑手党成员查卜林诺维奇突然冲到车前,向斐迪南投掷了一枚炸弹。司机见此情景,加足马力,汽车冲向前方。炸弹落到随后的汽车上,炸死一名军官和几名群众。查卜林诺维奇当场被捕。斐迪南故作镇静,挥手示意“继续前进”。到市政厅出席了欢迎仪式,稍作休息之后,他又乘车上街,招摇过市。当汽车途经一拐角处时,17岁的中学生加·普林西波冲上前去用枪打死了斐迪南夫妇。    
    德奥集团在暗杀事件发生后,欣喜若狂地叫嚣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1914年7月28日,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8月初,世界大战全面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争具有决定作用。这次大战可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为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军队的顽抗和俄军在东线的进攻,使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西线的交战双方接着就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至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交战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决定性的一年。在这一年双方出现了三次大交战: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战场,日德兰海战后,英国人牢牢控制了制海权。这一阶段的末期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1917年至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战争;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使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战争的代价

    一战给人类的代价是难以估量的。15亿人被卷入战争的漩涡。6500万人参战,大半数人非死即伤——800万人当场死亡,200万人死于疾病,2120万人受伤,780万人被投入监狱或失踪。另外,大约有660万平民死亡。除美国外,参战国平均每个家庭失去一名男性成员,有的家庭甚至失去了所有男性成员。许多村镇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一战使整个欧洲的经济遭受重创。战前,参战各国都为战争作了巨大的经济投入。1879年德国的军备拨款为4。28亿马克,到1899年达到9。26亿马克,而1913年用于这一目的的开支超过了20亿马克,占全部国家预算的一半。奥匈的军费增长了70%强,1913年达到5。83亿克郎。意大利的军事预算也过于庞大。1907至1908年意大利为军事拨款3。08亿里拉,两年后为3。3亿里拉,而1911至1912年的军费预算高达3。961亿里拉。法国在1914年以前的军费开支达到15亿法郎这个巨大数目。俄国陆军部和海军部在1907至1913年这一时期的预算总额增加了67%。经过四年的战乱,肥沃的农田变成贫瘠的荒原,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倒退了好些年。而美国却乘机成为世界经济头号强国。    
    1918年年底,虽然战火已经熄灭,但前四年兵荒马乱的日子仍然是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第二次工业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各族人民掀起了反战争、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1917年3月15日(俄历2月27日),工人和革命士兵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政府,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垮台了。这次革命史称“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掌握着各级权力机构;另一个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它得到工农的支持,拥有实权,但它只是辅助性政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一个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