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历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即将决定安东尼命运的人物粉墨登场了,然而安东尼全然未把他放在眼里。
几个星期后屋大维便在罗马的东部悄悄登岸了。安东尼对于屋大维的到来毫不担心。他比屋大维年长20岁,富有军事统率之才,且深谙政治谋略,已是元老院功成名就的议员。事实上,安东尼的外貌就显露出一种高贵、显赫之态,他前额宽阔、鼻梁挺直,身上洋溢着勇武和阳刚之气。与之相比,年轻的、高鼻深目且略嫌瘦弱的屋大维简直就是一个毛头小子。
然而,屋大维绝不像他的外表所显示的那样简单。他以与其年纪不相符的冷静,不动声色地召集大批元老院议员,在庞培的花园中举办了一次集会。在这个集会上,屋大维见到了安东尼,他当着众多元老院议员的面,指出自己还在等待正式继承恺撒的名位。安东尼对屋大维不屑一顾,并尽可能羞辱他,言行举止中对他极为傲慢与轻视。
集会最后不欢而散。自然,安东尼也没有把权力移交给他。接下来的几周里,安东尼继续阻挠他获得正式继承权的行动,甚至阻止他前往办公地点。
愤怒的屋大维极力隐忍着,他开始游说罗马一些有权势的贵族,迅速得到了一批反对安东尼的议员的支持。
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姿态,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恺撒·屋大维。这个年轻人由于被恺撒收养,所以,依照罗马习俗,他的名字中应该有“恺撒”,这是他惟一的资本。并且“恺撒”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名字,当他使用这个名字时,众多恺撒的老部下以及驻军纷纷加入到他的麾下,以致他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于是他经常简称自己是“恺撒”,于是他也就从默默无闻的屋大维成为了恺撒·屋大维,恺撒的儿子。为了强调他和伟大的恺撒的联系,他甚至铸造了自己的硬币,把自己和恺撒的头像铸在一起,寓意神和神的儿子。
安东尼对罗马的控制,尤其是对军队的控制被一步步削弱。他显然低估了这个年轻的对手。
当安东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屋大维的势力已经成了气候。为了夺回主动权,安东尼决定率他的军团到意大利北部,讨伐窝藏在那里的刺杀恺撒的凶手。他希望以此挽回声望并扩大势力范围。然而,此时离开罗马对安东尼来说是极其不明智的。
许多元老院议员仍然认为刺杀恺撒是清除暴君的正义之举,而他们也多多少少曾因安东尼追查恺撒遇刺案受到过株连。屋大维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游说获得了这部分政治势力的支持。
他对这些议员说,安东尼的政治野心将继续削弱“共和”政体,并将危及他们的前途。罗马元老院于是授予他使用武力对抗安东尼的权力,并任其使用恺撒的巨大财富。屋大维于是果断地为自己组建了一支军队。
两派人马在意大利北部的莫德那相遇。战斗打响了。安东尼手下的士兵不愿与昔日的战友同室操戈,纷纷弃械溃逃,安东尼被击败了。
然而事情接下来又变得出人意料了。屋大维的胜利,给他带来的并不是荣誉,反而是元老院的排挤。
与此同时,安东尼退却后,很快又重新组织起庞大的军队准备返回罗马,他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此外,窝藏在北部的布鲁图和卡西乌等带领的集团也对罗马虎视眈眈。在危急关头,屋大维又一次证明了他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时的果断和坚决。他率大军迅速返回罗马,并以非常手段把持了罗马政坛。这时候,他和安东尼都是拥兵自重,可谓势均力敌。双方意识到,只有相互合作才能避免国家陷入战争。他们最终决定形成联盟,联合起来消灭反对他们的势力。
一夜之间,反对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四百余名元老院议员和两千多名地主全部上了黑名单。名单上所有的人都被处以死刑,无须审判,也不能上诉,死者的个人财产全部充公。那些有幸知道自己厄运当头的人飞奔回家,赶在被捕之前自我了断。因为根据罗马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孙后代保住财产。
罗马的局势安定了下来,现在,对新的统治者构成威胁的只剩下谋杀恺撒的那群人了。于是,安东尼和屋大维统领数十万军团开出城去,决心剿灭布鲁图和卡西乌集团。
公元前42年,联合大军来到了希腊北部的一片橄榄林,林外是一个叫腓利比的小城。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大军就在这里,同布鲁图和卡西乌集团的军队进行决战。一场艰苦的近距离的肉搏战之后,安东尼指挥军队将旧共和政体的支持者们一举歼灭。
此后,这个基础并不稳固的联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屋大维和安东尼将罗马共和国一分为二。安东尼控制东部各省,他把自己的首都定在雅典。屋大维则控制西部以及罗马城。
第二章 亚克兴之战第6节 当安东尼遇上埃及艳后
屋大维开始统治罗马。市民们以为,和平的曙光已经到来,一个可以将恺撒之死抛于生活以外的时代已经到来。但事实上,自从恺撒遗嘱被宣读以后,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一场决战风暴就已经注定。爆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开始,安东尼在罗马东部诸行省的所作所为完全无愧于他的荣誉与声望。他驱逐暴君、重建城市、免除赋税、赦免敌人(不包括杀害恺撒的凶手),把治下的各行省治理得井井有条,直到有一天,他见到了美艳聪明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
克娄巴特拉曾经是恺撒的情人,正是在恺撒的帮助下,她成为了大权在握的一国之君。
克娄巴特拉治下的埃及,其兴衰关系到罗马的命运。几个世纪以前,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相当完善的灌溉系统,他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的粮仓”,尼罗河每年泛滥所形成的肥沃三角洲滋养着不断扩张的罗马省份。而今,克娄巴特拉想利用安东尼,为她与恺撒生养的儿子讨回“恺撒”的名分与神权。对安东尼来说,埃及的重要性固然不能忽视,而只要克娄巴特拉和小恺撒还活着,他在雅典的政权的根基就无法根深蒂固,他决定见一见埃及女王。两人在一条游船上相会了。这次相会改变了整个罗马世界的轨迹。
一见面,安东尼故作威严地指责她在为恺撒复仇的战争中没有尽力,这位女王非但没有恐惧,反而慷慨陈述自己为帮助恺撒党人所做的努力和经历的危险。这番话起了意想不到的奇妙作用,令安东尼明白了为什么恺撒会一直迷恋着她,并把她推为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又一次以她的美艳、聪颖俘虏了一位叱咤风云的罗马将军。
安东尼荒废了政务,除了那些能令女王感到高兴的事,他什么也不做。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穿着传统的东方服饰,和女王出双入对,习性也变得渐渐东方化。他常常身着希腊长袍和埃及式鞋子,不带任何警卫地出入于神庙和学校,完全像女王治下的一个普通人。
克娄巴特拉是希腊征服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的后人,她的血管中燃烧着先祖亚历山大大帝的熊熊火焰。她觉得她可以借助安东尼的才干和势力建立一个新型的希腊—罗马王朝,重建亚历山大大帝和旧时法老的辉煌帝国。而安东尼也相信,他与克娄巴特拉的情感纽带将使他得到埃及的资源,帮助他最终获得伟大的恺撒王朝的统治权。
当安东尼在埃及堕入爱河的时候,屋大维正在罗马城里虎视眈眈。安东尼与埃及女王缔结的新联盟给了屋大维发动战争的口实。他四处游说,以险恶的宣传攻势破坏罗马贵族对安东尼的支持。他四处传扬有关堕落的东方的故事,贬低安东尼的形象。安东尼被描绘成堕落的海格拉斯,一位向女巫屈膝称臣,并放弃了尊严与灵魂的英雄。从屋大维的宣传中,罗马人看到了一个充斥着巫师、妖术、祭献和各种可怕行为的埃及,在那里,一半的人间恶魔得到祭拜,面皮皱折的宦官将统领部队攻打罗马。
利用舆论的支持,屋大维不失时机地驱逐了罗马元老院中占有半数以上席位的安东尼支持者。随后,他向全体罗马市民公布了从神庙中抢到的安东尼的遗嘱。在这份遗嘱中,安东尼将治下的罗马帝国领土亚细亚诸行省赠予克娄巴特拉女王以及女王与安东尼、与恺撒的子嗣。在罗马人看来,安东尼这是要把罗马的国土送给克娄巴特拉,这当然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屋大维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治宣传运动之一了。几个星期后,群情激愤的罗马人纷纷要求屋大维对埃及和安东尼宣战。安东尼也被宣布为罗马公敌。
第二章 亚克兴之战第7节 决战于风云之间
罗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战即将爆发。
凭借宣传战的巨大胜利,屋大维赢得了罗马的民心,同时掌握了政治导向的主动权,帝国东方与西方的对峙已经势成水火。但是经过十多年磨炼,早已是老谋深算的屋大维并不急于开战,更不想冒险将战火引向罗马帝国本土。他要寻找另一个地方,与安东尼进行最后的决战。
屋大维首先必须组建一支舰队,因为多年的国内战争和海盗袭击已使罗马的海军岌岌可危。他看中了那不勒斯城外一个不会受到攻击的火山湖,他要在这里组建一支属于他的强大舰队。此后,斧凿敲打声与士兵操练声此起彼伏,造好的军舰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半英里外的海域。
与此同时,在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城,数千名工人正挥汗如雨地工作着,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也在组建自己的舰队。托勒密王朝的船只建造业非常发达,建造的舰船比罗马船更大。最后,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联盟的陆、海大军会聚了9万之众,他们期待着决战时刻。
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认为,胜利是唾手可得的。不过他们不知道,从真正的实力来看,屋大维要更胜一筹。帝国的西部行省都已向屋大维宣誓效忠,他的军队人数虽然略少,但装备精良,组织严密,战斗力更强。整个帝国的军队和资源都被调动起来,包括那不可忽略的埃及的资源。一场地动山摇的决战就要展开。
两大军团开始像两位决斗的勇士那样寻找彼此的弱点。安东尼在小城亚克兴的附近建立了军事基地。深谙谋略的屋大维很快便从奸细那里获得了情报,于是他率领军队从亚克兴以北的海岸地区登陆,并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使安东尼陷入包围。
当安东尼的舰队拼命向亚克兴运送军需用品时,僵局终于被打破了:屋大维的海军袭击了安东尼的舰队,许多战舰被击沉。
屋大维的海上突袭使安东尼元气大伤。公元前31年9月1日的傍晚,夜幕将至。由于缺少驱动舰船的人手,安东尼只得派人将自己的一部分战舰付之一炬,以防落入屋大维的手中。面对经久不息的熊熊大火,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相对无语。他们面临艰难的抉择。他们的海、陆军都已陷入屋大维的包围,出路只有两条。一是依靠安东尼丰富的作战经验发动陆地进攻;二是从海上封锁线突围出去,并尽可能保存兵力和军用物资。
安东尼的士兵们吵着要进行陆地战斗,依靠实力将敌军一举击溃。但是克娄巴特拉坚持认为他们的希望之路在海上。此时的安东尼已经偏离了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理智,他对克娄巴特拉言听计从,最后的决定在她的帐篷中作出了。
第二天清晨,安东尼下令剩余的230条战舰进入了战备状态。虽然数量少了一半,但是安东尼的战舰体积庞大,他希望能从屋大维的封锁圈中杀出一条血路。
屋大维和他的副手阿格里帕不愧是精通韬略的军事家。安东尼很快就被围困了。这是罗马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海战。700多艘战舰在数平方英里的区域内血腥拼杀。很快,屋大维的舰队就以灵巧、快速的优势使安东尼的大型战舰纷纷遭受重创。
此时风向突然转变,埃及女王看到了一线生机,决定率她的舰队逃走。酣战中的安东尼察觉到女王的行动后顿时丧失了理智,或许他认为克娄巴特拉关键时刻背叛了他,或许是想保卫女王的安全,总之,他命令自己的座舰去追赶女王的舰队。这一决定过于草率,安东尼完全忘记了自己一军统帅的身份。在他的士兵们看来,他的举动无疑是临阵脱逃。
安东尼将苦战的士兵扔在了一边。指挥官的缺席使安东尼的舰队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时间慢慢过去,凄厉的喊叫声不绝于耳。黄昏时分,海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士兵的尸体和舰船的残骸。
安东尼的大批陆军只能在岸上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悲剧发生。安东尼与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