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历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38师和新22师,每师辖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还有工兵、辎重、通讯营及配属分队。炮兵团36门105毫米榴弹炮;迫击炮团48门150毫米重迫击炮;汽车团400辆载重汽车。成为一支火力凶猛,机动性强的战役突击部队。
整编并不一帆风顺。史迪威了解旧军队中虚报冒领、克扣军饷'吃空额'等腐败。为杜绝弊端,他建立〃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的保障体制,坚持集体点名方式,直接把津贴发到士兵手中。这受到基层欢迎,一些军官却耿耿于怀。
罗副总指挥要求,由他来〃总领〃官兵45万卢比的军饷,遭到史严词拒绝。在史迪威坚持下,蒋调走了罗卓英。
虽然英国对于反攻缅甸的消极态度让人懊恼,但史迪威中将已经重新燃起收复缅甸的热望。
这期间他多次飞越驼峰航线,奔波往返于中印之间,希望促成中美英各方合作。他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所有人都说不可能,我更要努力把它办好!〃
这就是乔。就是他那顽固、执著而不可征服的意志。
(173)
这期间,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都足以影响战争进程:
10月23日,经过充分准备后的阿拉曼战役在埃及打响。
11月8日,盟军在北非成功登陆。
11月底,苏联红军对斯大林格勒的大反攻开始。
战局向不利于轴心国方向发展。
这期间东方也有几件不大不小的事,同样影响着战局。
11月1日,日本内阁设立〃大东亚省〃专司〃共荣圈〃建设。
11月中旬,日本在瓜岛危机中,为了充实关东军受损的航空兵力,无法向南洋派出更多飞机。
同期,度过危机的苏联,开始抢运太平洋沿岸积压物资。远东增开了数十对列车。并向华北再次提出劳工要求。
11月里,八路军第二次〃百团大战〃如火如荼。
(174)
东京。大本营。
日本诸多原定作战方案被打乱。大本营的最新认识是:敌人在华北!
为此匆忙取消了酝酿半年、大举进攻重庆的〃5号计划〃。日本国内报纸上一片〃报复罗刹国〃、〃严惩八路军〃之声。
冈村大将被迫作出辞职姿态,还没有获得批准。
东条英机首相召集了内阁会议,外务省向苏联提出严正抗议。但是各种针对苏联的作战计划,经研讨之后都被否决。最基本的理由是,现在缺乏空中掩护。
可行的方案是:围剿纳兰山根据地。
大本营决定,派出两个师团包头的第3战车师团、和关东军第25师团以及驻张家口的第2混成旅团,要求于11月底前在集宁和太仆寺两地集结完毕。
原准备加强南洋的3个师团,暂缓派出,转而参加〃北支那平乱〃。
同时,指示〃梅机关〃负责人、前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影佐祯昭少将,抓紧针对重庆政府劝降的〃桐工作〃。
南太平洋方面,日本争夺瓜达卡纳尔的努力,只能提前放弃。
澳大利亚再也没有被入侵的担忧了。
(175)
昆明。巫家坝机场。
11月上旬,史迪威做了一件事,为此埋下了他和蒋介石最终分裂的种子。
华北战局的热辣,和潜在的危险,引起史迪威每天关注。
两位老朋友某种意义上也是他十分赏识的下属卡尔迅和泰勒,在报告中传达的信息是:他作为中国战区的盟军参谋长,有必要亲赴华北来看一看。
于是史迪威向马歇尔发出电报。
马歇尔回电认为,为确保纳兰基地和初见成效的〃S&L〃运输线,同时也是确保对日作战的势头,肩负中国战区责任的史迪威,有权监管华北战场。
而总统因为忙于国会中期选举等事务,还没有明确授权他去。
史迪威受到鼓舞,在两次电报征询蒋委员长意见、而蒋未置可否的情况下,采取了独断独行的做法。
他直接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经西安,飞到了纳兰基地。但为避免敏感问题,他刻意没有选择降落延安,或者山西的八路军总部。
但是蒋委员长仍然极为不悦。只是由于史迪威近日印度练兵有成,在记录影片中,大元帅看到自己的部队几个月来,确已得到空前的装备和训练,这份功劳,实在不好马上抹煞;因而他只得略加克制,隐忍不发。
罗斯福总统专门写信,向蒋说明:华北战场那里,毕竟也有美国利益。
11月14日,蒋宋美龄出访美国,罗斯福还从万里之外派来专机。 ※史实。
(176)
草原。纳兰香格里拉基地。
11月10日史迪威到达时就得到情报:日本装甲部队正向察哈尔集结。
此前,卡尔迅带领一支小队,已于11月上旬空降苏北和沂蒙山地区,以便开发那里的作战潜力,研究考察如何对这一地区进行空运支援。
接替卡尔迅的泰勒上校,得到了马歇尔将军关于〃尽快加大这条高效率线路的运量!并做好反装甲作战准备〃的指示,随即着手,在纳兰基地囤积装甲力量。
为此组建了装甲大队,并多方筹集装备。10月从美国启运的几船坦克、装甲车于月底到岸。
但其中30辆有威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又被苏联截留。理由是:中国战场,轻型坦克已足够;而对血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来讲,这些〃谢尔曼〃会有帮助。
争执、抗议是无效的。
笑嘻嘻的苏联人送来一批远东军区淘汰的老式〃波特(BT-7)〃坦克和反坦克枪,说它们参加过哈勒欣河战役,打败过日本人。为显示公平,苏联人还给予了一定数量补偿。
泰勒上校考虑到日军装甲战力近年没有明显改进,无奈接受了这种交换。
〃波特〃坦克的一个优点是速度快。但乘坐条件…以美国眼光看,极为恶劣。没有无线电通讯,座舱狭小闷热、减震不良、颠簸剧烈。……好在中国士兵没人提出意见,毫无怨言地用它们开始了训练。第一次接触坦克的八路军,坦然认为这已是先进武器。
泰勒没作过多解释,但心里有种内疚。据装甲兵教官杰克报告:操作简单的苏联旧式坦克反而能让中国新坦克手较快地熟悉掌握,也便于自己动手维修,泰勒的负疚感多少减轻一些。
装甲大队1100人,包括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28辆、M-8〃灵提〃(也叫灰狗)轮式装甲车40辆、和苏联〃替换〃来的旧式装备BT-7野战坦克36辆,和十几辆安装了57毫米反坦克炮的美式〃T48〃(Su…57)半履带歼击车等。等。
共编为五个中队,另有反坦克炮兵和工兵中队。史密斯中校任大队长,八路军方面许光达上校任政委。
(177)
纳兰基地专门为史迪威中将组织了一次演习。
观察了装甲兵的训练和装备后,史迪威实话实说: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火箭筒操作还基本合格,但坦克战术使用上完全没有章法,协同有问题,射击不准确,整体力量的准备也远远不够。
泰勒也不含糊,当即明确向史迪威请示:敌情严重,请求增援。并提出一项〃特别〃建议,两人一拍即合。
史迪威随即向留在印度的参谋长赫恩准将发电,要他火速分批空运那里的美军装甲兵300人、60个车组赶到纳兰基地。并投入战前紧急训练。
史迪威还与泰勒亲自飞赴赤塔,与苏联人交涉。
他用增运20架苏联人最喜欢的P-39〃飞蛇〃战斗攻击机的承诺,交换了积压在赤塔的16辆〃格兰特〃中型坦克。
苏联人不喜欢〃格兰特〃这种难以对抗德国战车的高大笨重的美式坦克。因为它有6名乘员,所以给它起了个绰号〃六兄弟的坟墓〃。
但泰勒认为,多炮塔的〃格兰特〃在北非表现还不错。在这里,它足以对抗日本的薄皮坦克了。
在这时期美苏中三方物资援助及运输活动中,这是一次典型的〃互利互惠〃式交易苏联享有着优先选择权,但也作出必要妥协。
这一模式持续了相当时日。
史迪威还提出一项重要建议:
向驻在内蒙河套五原地区的傅作义部第7集团军※、陕北榆林地区的邓宝珊部第21集团军,以及山西新军续范亭等部,提供装备援助,以争取他们对〃纳兰保卫战〃的支持,从侧后对日军予以牵制。
※为方便读者,此处取1938年番号。
了解中国情况的史迪威,早在1935年就对傅作义发起的〃绥远抗战〃记忆犹新。那时他就认为傅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既有胆量抗日、作战又有章法的优秀将领之一。原籍山西的傅,又让史迪威增加一份亲切感自己的汉语就在山西省练就。把他们这些抗日力量纳入〃租借法案〃的受援对象,一直是他的愿望。
纳兰基地随即分别与之联系后,傅、邓、续等各部纷纷作出响应;并统一由泰勒和徐向前拟订了联合作战计划。
当月,运输机就开始向上述各部空投枪支弹药。
这是史迪威此行作出的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显示了这位老将军的战略眼光,并为日后华北抗日力量的大规模整合,作出了良好铺垫。
同时,史迪威还向陆军部和参谋长发出一项紧急建议:
〃鉴于目前美军和八路军都严重缺乏装甲实战经验,为此,可能的话,我们这次必须调去最好的坦克手--为了中国,也为了我们自己。〃
他是有所指的。
视察持续一周。11月17日,敲定一系列作战方针后,史迪威乘坐李梅上校亲自驾驶的轰炸机,返回印度。
(178)
东京。千代田,总理府。
东条首相还在考虑封锁千岛地区航线,或者破坏苏联远东的铁路枢纽。
但反对意见是:这样是徒劳的。
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表示:
〃时值冬季,由于结冰原因,苏联航运和铁路运输已大大缩减。而在日本南洋吃紧、德军进攻苏联受阻之时,我看关东军短期内无法实现'北进'的兵力需求!〃
陆军军务局长、东条首相的顾问兼好友佐藤贤了中将附和地点头:
〃既然如此,那么既要作出对苏联威胁的姿态、又不发动实际打击,这是一种愚蠢的选择。只能使对方更加警惕和防范。苏联甚至无须参战,只要给米国提供空军基地,日本就难以承受。〃
于是大本营再次明确:尽快发动对察哈尔八路军纳兰基地的剿灭作战,是当前唯一可行的方案。
为此,参谋总长杉山元建议,将在缅甸作战有功、刚刚升为大将的饭田祥二郎调来察蒙,担任临时组建的攻击部队第13军团司令长官。参战的25师团正好是饭田曾担任过师长的老部队。
东条英机鉴于自己所器重的冈村宁次目前倍受指责的狼狈状态,顾虑各方压力,只得同意。
大本营命令:三周后,12月上旬,察哈尔边境〃肃正〃部队两师一旅3万余人,完成集结,兵分两路从集宁和太仆寺出动。作战代号〃铁钳〃。
(179)
北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完成了〃火炬〃计划、占领并降伏这个海港城市之后的小乔治·巴顿少将,此时正在度过〃一生中最无聊、无所事事的阶段〃※。
他所渴望的、围剿隆美尔的战斗远在1000英里之外,轮不到他参与。
作为占领军司令官,他每天不得不出席各种仪式、酒宴、舞会和游猎,在战火纷飞的世界里极不相称地享受着灯红酒绿。令他忿忿不平、妒火中烧的事情刚刚发生:比他小10岁、晚8届的马克·克拉克已经晋升为三星中将。而且还被委任为新组建的第五集团军司令。而那,曾是巴顿看中的岗位。※
〃真是该死。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我却不得不整天呆在交际所司令部里,品尝那些狗屁法国烹调、阿拉伯菜肴和当地野味!〃有一天他愤愤地说。
这种虚度年华的荒诞和不能走上重要战斗岗位的失落感,使他认为自己成为一个伟大军人的梦想完全破灭了。57岁的自己已被这个世界遗忘。
他在日记里表示:恨不得干脆在某次飞机失事中〃痛快地死去了事〃。※
※同期史实,见于《巴顿日记》。
11月下旬某日,忽然收到来自印度的一封急件。
这急件用法语写成。原来是乔!
乔,这个与自己一同曾在〃铁锤〃潘兴将军手下、在法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熟人史迪威中校(喔,现在是中将了),用彼此都熟悉的、流利的法语,邀请他这个〃美军第一坦克手〃去东方、去中国,去〃指导一次坦克作战〃!并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较低级别的指挥权?
上帝啊!没问题,这是对我的恩典!
何等的令人渴望啊!
一小时后,巴顿的复信和向华盛顿的请战书已经发出。他才不在乎〃只能指挥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呢。
让那些本来就该见鬼的级别、军衔之类,统统见鬼去吧!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