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另一种历史 >

第119章

另一种历史-第119章

小说: 另一种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83)
  沈阳。601坦克工厂。
  接替古德里安的温克尔总工程师,正在紧张地忙于一件创造性工作:改装一批喷火坦克和〃步兵装甲冲锋车〃。
 (改装喷火坦克)
  从战场拉回的报废T34坦克,很多是炮塔虽然被击穿,但底盘和动力部分还基本完好。改换炮塔需要时日,但是战场产生了新的需求中国人希望,步兵能够伴随坦克部队,乘坐有防护的履带车辆,带着轻武器和火箭筒一起冲锋。
  一方面可以更加灵活地打击那些躲在坦克射击死角的敌方步兵,另方面可以更加便捷地肃清战壕里的残敌。
  这是强调步兵和坦克协同作战、提高战场效率的一种创举。温克尔对这种构想很是着迷。
  用〃啸天犬〃型底盘改装了第一批30辆以后,收到了不错的战场反映。苦于新底盘不能马上批量造出来,他打起了报废的T34坦克底盘的主意。
  麻烦的是T34的后置发动机,因为步兵需要从车体后方上下。他的办法是把车体掉过来,后方变成前方;装甲也转移过去,并改变了传动装置。同时把后部乘员厢拉长、配重,以求得车体重量平衡。
  样车试验成功后,他又给它们焊上30度倾斜装甲,还安装了两挺车载机枪。
  时间紧急,在克服原设计缺陷的减震方面,他只好采用了中国人主张的、最〃土〃的办法在内部防撞板和座凳上包裹多层厚厚的棉絮,再用容易搞到的猪皮革把它们固定。
  几十辆差强人意的步兵战斗车很快驶出601厂大门。
  除了车组乘员,它还能够搭乘10名士兵,抵挡大口径机枪的子弹和炮弹碎片,跟在坦克集群后面实施冲击和配合。
  忙完这一阵,成就感仍不高的温总工,站在小广场上清点他的作品。
  他给这批准备到战火中去横冲直撞的铁家伙们,取了个具有中等期望值的名字〃野猪〃步兵战车。
(784)
  贝加尔湖畔。西伯利亚大铁路。
  望着碧蓝、清澈的湖水,摩西·达扬一阵阵饥渴难耐。但列车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看看身边昏迷不醒的弟弟佐理克,他无奈地把军用水壶中所剩无多的存水,又往他焦灼干涸的嘴唇上滴了几滴。
  这一轮冒险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达扬心中追悔莫及。
  上个月,为了母亲的心愿,为了外祖父母的晚年,他和佐理克决心要把老人家接往安全地带。在两次向苏联外事机构申请都被拒绝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冒险入境。
  达扬对冒险并不陌生。十来年的训练和作战养成了他沉郁、机敏的性格。若不是眼下巴勒斯坦的沉寂,他也许仍然拼杀在战场上即使一只眼睛失明也罢。为了自己苦难深重的民族和安全难以保障的家庭,他准备付出生命。
  这次他们选择了远东。他要一路上看看那些使他感兴趣的情景。
  在海法,他们乘上了那条驶往海南岛的移民船。到达目的地的一路都顺利,充满了寄托和憧憬。
  那个阳光地带的祥和安宁,使他和弟弟商定,要把母亲和外祖父安置在这里,离开那些随时可能流血、受惊吓的环境,这样自己才能安心地回到巴勒斯坦,安心地为民族权利去战斗。
  换船到上海时,他们得到那里犹太居民极有价值的帮助。向他们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远东状况、战况和交通的信息,指点了方便的路径,资助了他们可能会用到的卢布,甚至帮助他们搞到了苏联人的身份证件尽管是伪造的,但是技巧高明,不辨真假。
  一位经商的朝鲜侨民,犹太人社团的老朋友,自告奋勇带领他们乘船在釜山上岸,又坐了两天火车来到朝鲜东北部边境城市罗津。一路上他们走马观花地感受了这个正在恢复秩序、摆脱贫困的、不很大的国家,再次感到,一个正常的民族拥有一块正当的国土的重要。
 罗津街道
 罗津口岸
  (785)
  夜间越境,对于两个久经训练的战士不是难题。从小在家庭的俄语环境里长大,使他们在对话上也没有障碍。
  在受到轰炸的海参崴搭上苏联列车,开往目的地比罗比詹的时候,兄弟俩兴奋得脸都红了,对着西侧的车窗虔诚地作了祷告。
  麻烦恰恰在到达目的地时开始。
    
  在比罗比詹小站下车的人寥寥无几。出站口上站着的几个拿枪的苏联安全内务人员,使他们感到来者不善。
  那些人对年轻的佐理克发生了兴趣。反复核查他的公民证件,最后认定他是一名逃兵因为确实当过兵的佐理克身上的军人气息很难掩盖,而此刻在兵源奇缺的苏联远东,这样的年轻人却没有应征入伍,实在是件奇怪的事情。
  安全内务人员对缺少一只眼睛的摩西·达扬没有特殊兴趣,但不由分说就把化名〃格罗科维特斯基〃的佐理克扣留,当场向他宣布:要么进入军队服兵役,要么作为逃兵进入劳改营或者枪毙。
  这个意外打乱了他们的全部计划。在达扬暗示下,佐理克接受了第一种选择,当即被押往新兵训练营。达扬暗地跟随,找到了新兵营地址,并了解到几天内新兵就将开拔,送往前线补充兵员缺额。
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
  费尽周折,达扬终于找到了外祖父。
  在意外和惊喜之后,老人潦倒的生活使他震惊不已。外祖母前不久已在贫病交加中过世。孤苦伶仃的外祖父对达扬要再次冒险把他带出境外的计划深表疑虑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很难坚持边境夜间的长途跋涉。商讨的结果还是要等到这场该死的战争平息下来,再作打算。
  老人念叨和担心的是他多年心血的书稿和资料强制搬迁时寄放在家乡乌克兰小镇的图书馆里。还有另一个女儿达扬的姨妈一家,也是列入搬迁名单,却始终未见音讯……
  安顿一天之后,达扬抓机会到新兵营给佐理克通了信息。
  悲剧也随后发生。
  (786)
  两天后的晚上,佐理克逃离兵营,按照达扬给他的路线图摸到外祖父家里。但是身上带着四处枪伤!
  征兵营管理者还在对他进行搜捕。
  第二天一早达扬外出,为佐理克寻找药物和包扎品。就在此时,两名士兵带着一条狼狗追循昨夜的血迹,找到了外祖父的残破木屋。
  眼看佐理克危在旦夕,绝望中奋力阻拦和解释的老人,被扑上来的狼狗惊吓而心脏病发作,以至于当场一命呜呼。
  正当士兵们要对佐理克执行战场纪律枪决这名逃兵时,达扬赶来了。
  他冷静地假装不明真相的邻居,好奇地前来探问原因。瞅准时机,一脚踢中了一名士兵的命根,又用双手扭断了另一名士兵的颈骨。
  最难对付的警犬迫使他不得已使用了匕首。
  在万分紧张和沉痛中,达扬沉着、清醒地安葬了外祖父,并为他作祷告。又包扎了弟弟的伤口,然后换上一套毙命中士的军服,带上他的证件和冲锋枪,背着佐理克来到镇口公路,拦到一辆卡车,用枪逼迫司机把他们拉到200公里外的哈巴罗夫斯克,住进了野战医院。
  稀里糊涂的医生对这两个负伤的〃边境巡逻兵〃进行了处置伤重的佐理克在手术后被确认需要送往后方,而〃轻伤〃的达扬则被警告:包扎后,应该尽快回到前线。但他扯开眼罩告诉医生,他现在头痛难忍。医生惊恐地看着这个口音不纯粹的独眼龙,同意他留医观察。
  急于离开这个危险的、可能被追查的是非之地的达扬兄弟,两天后幸运地赶上了一班飞往赤塔、运送伤员的飞机。达扬毫不犹豫地护送着担架上的佐理克登了上去,并把身上大部分卢布塞给了那位监管登机的军医上尉。于是当天傍晚他们飞到赤塔,又换上这列缓慢、但不停顿地向西行驶的伤兵列车。
(787)
  扬子江下游。芜湖段。总裁长江座舰〃金陵〃号。
  新命名的这艘金陵舰,是使用缴获日本未完工驱逐舰〃宵月号〃舰体专门改装的。拆除了火炮、鱼雷等大型武器,只保留必要的防空火力。
  舰上设置了若干套高档舱室,以及两个风格不同、一中一西的会议室和典雅的餐厅。总之,它是一条武装的豪华游艇,航线确定在长江水道,负责接送委员长和党国要员,往来于长江流域的紧急公务。
  下得庐山,一袭人等决定乘坐〃金陵舰〃同回南京。
  在那里将举行新闻发布会。于是马歇尔国务卿自不待说,就连毛泽东也大大方方上了船,不存戒虑。
  这个不寻常的举动马上就被等在山下的报界和媒体敏感地捕捉住,九江港的电话站和电报局,一时被记者团体挤了个水泄不通。
  顺风顺水,快船轻舟。一夜之间,〃金陵舰〃驶近国都南京。
  (788)
  一向作息守时、黎明即起的蒋介石,照例五时半起床洗漱,六时整在案头整理日记。随后他走出舱室,到甲板上透透风。
  远远看见毛泽东的住舱区门口,两个警卫如泥塑般靠墙而立,辛苦一夜;委员长不禁暗自好笑。
  刚刚信步踱到后甲板,下弦月挂在西天。
  还没看到船尾的浪花,却看见毛泽东正立在船尾栏杆旁,大口地吸烟,身旁的叶剑英说着什么。
  不期而遇。委员长于是打了招呼:
  〃润芝,兴致不错啊。临江慨叹,是否有即兴之作?〃
  〃呵呵,委员长早。我们听说这是当年为阻击日寇进犯长江,水师将士沉船堵口之地,特地早起,凭吊一下。〃
  〃哦哦。原来如此。〃
  蒋介石也想起往事,若有所思地凝视着江面。
  〃金陵号〃正驶过芜湖江段,马当要塞过去很远了。
   〃明月当空,晚潮汹汹;国事混蒙,忧思忡忡。安得乘宗悫之长风,破万里浪以斩蛟龙!〃叶剑英在旁吟诵,并笑问道:〃委员长尚有记忆否?〃
  蒋介石怔了一会:
  〃噢?剑英,你怎会记得?这是,这是我二十七年前追随中山先生而不得,在厦门泛舟时节,因苦闷有感而发!剑英你,又怎会记得?〃
  〃此句当年见报,在下曾有剪贴。那时委员长风华正茂,而国事步履维艰。慷慨书怀之句,令寒窗之下的弱冠书生叶剑英颇有同感。〃
  〃少年壮志,海阔天空啊!〃毛泽东和声道。〃委员长矢志报国,耳顺之年,大业在望,终不能忍将一腔夙愿付东流吧?〃
  蒋公来了谈兴。清清嗓子:
  〃咳咳,这个,润芝啊,我正有一事不明你们说是土改计划,却交来一份作战方案。这里面藏的什么玄机?〃
  (789)
  毛、叶对望一眼,朗声解释:
  〃以委员长之见,中国千年以来,农民对于土地,是何种基本要求呢?〃
  蒋公轻描淡写,一语中的:〃无非耕者有其田嘛。〃
  〃着哇!种田人因为无田可种,被逼无路,这才起来造反……〃
  〃润芝。只说计划,不可以离题,更不必借题发挥……〃
  〃正是题中之意。委员长试想,如果反过来有田无人耕!会怎么样哩?〃
  蒋介石翻翻眼睛:
  〃笑谈啦,润芝。中国一向是地少人多。呃,我说你们是否,有时把不准国家脉搏呀?〃
  〃委员长,远的不说,就在东北,万顷良田,闲置搁荒。黑油油的沃土,无人耕种。我们把内地缺吃少地的农户,组织个千把百万户,发给种子农具,开赴满洲边疆,屯垦戍边,一举两得既做到'耕者有其田',又缓解内地人口过剩,避免阶级矛盾蓄势待发。〃
  〃噢?你们这么想?〃蒋介石倒有点意外。〃呃呃,说下去……〃
  〃可以实行鼓励政策。譬如说,划定耕作地块,每户20亩;先到者可以择优挑选;这就不怕无田农家不蜂拥而至。此外,确定年限,例如耕作十年之后,土地可长期享有,向国家纳税便是。这一来,众多农民可以安居乐业,内地土改要求也将不再迫切;人口分布大大改善,立国基石因而日益牢固。〃
  〃唔。不错,〃蒋介石沉吟。〃那么依润芝之见,满洲可以容纳多少农户?〃
  〃满洲中国东北目前3300万人口,不到中国十二分之一。地广人稀,我看翻个两番,也不会吃不消。〃
  〃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和你的'长臂猿'有何联系?〃
   (790)
  〃委员长噢,眼下这些土地还要用战斗和鲜血才能夺回来哟。作战方案报给你,是表明我们决心武力收复国土,这也需要委员长关怀与支持咧。〃
  蒋介石闻言,面有得色。招手让王世和叫人搬来几把藤圈椅,招呼各位坐下。侍卫官给委员长取来斗篷披上的时候,还顺手给毛主席准备了烟灰缸。
  〃润芝啊。收复国土好。可免不了流血牺牲地~。这点如何考量?〃
  毛泽东燃着一支烟。
  〃人力方面,我们自己解决。物力方面,有劳委员长有所补充。当务之急是把空军救活、用好。特别那些大家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