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侯-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是被人所迫的嘛!可耻的是,为昔日的屠夫,鼓吹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为这些屠夫的屠杀行为,进行辩护。
这种人,是这个时代士族最看不起的人,要不然身为李福生一听见有人为鞑子辩护,怎么能发飙呢!
可怜被拖吸取的范文程,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宽大的褂子官服,也被李从年印上了几脚印。,右耳血肉模糊,浑身无力被李从年的亲卫拖了下去。
〃福生息怒,像这种出卖自己祖先的人,根本就不值得你大动肝火,咱们还是把他交给皇上,让皇上处理吧!〃王彪劝慰着李福生道。
看着被拖下去的范文程,王大虎朝地上吐了口唾沫,骂道:〃这些狗汉奸投降,还投降得理直气壮的。真是不知羞耻。〃这种让人厌恶的人,一定得死。
在通往京师的路上,尘土飞扬,空旷的官道上,缓慢走来支支五六千人的队伍,人影憧憧,威风凛凛,这支冲战场上存活下的百战勇士,一步步打得坯实官道上,挥洒着他们应得的荣誉。
一面面迎风的军旗,代表着他们的身份。而且在前面开路的三十多骑穿着飞鱼服,腰挂秀春刀的锦衣卫,一股威严的气息从他们身上弥漫出来,从他们高昂的鼻梁上,路边的行人都知道这群人来头不小。
官道上来往路人商贾,望着旗子上飘荡的李字和吴字大旗,纷纷指指点点的,有些消息灵通的行商们更是满脸激动。
只是前面带路的锦衣卫,让这些商人和路人们纷纷停在路旁不敢逾越,虽然崇祯时期的特务力量已经被削弱了许多。
可是百年来锦衣卫立下的赫赫威名,还是让普通的百姓无不胆战心惊的。
说起锦衣卫,大多数都会认为,锦衣卫就是皇帝专门用来搜刮民脂民膏,残害百姓的,其实这是大多数人对锦衣卫的误解,要知道凡是都有利和弊。
大明开国的皇帝朱元璋在大明洪武十五年,设置了锦衣卫,用来见监视百官的贪污行为,原本锦衣卫的职责是护卫皇宫的亲卫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
而后来明太祖稳固自己的统治,使锦衣卫的权力不断扩大,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一时间锦衣卫权利滔天,无人能及。
☆、第六十三章 进京(1)
第六十三章 进京
锦衣卫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佥事等官职,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
而且锦衣卫所属之镇抚司分南北两部,南镇抚司理全国军匠之刑狱。
北镇抚司专及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锦衣卫屠杀文武大臣,□□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
其实锦衣卫的〃职业历史〃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汉朝汉武帝时设置〃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之众的〃司隶校尉〃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个职业的雏。
,到魏晋时期曹操因为生性多疑恐〃中丞,司隶不为己用。〃进而设立了规模更为庞大的〃校事〃、〃典校〃及其附属机构,正式确定了这个神秘的特务机构在中国历朝政府中的地位。
再到后来南北朝时的〃侯官〃、唐时的〃内卫〃一直到明朝的〃锦衣卫〃实际上都是一回事。
只不过到了明代,把汉武帝时的司隶校尉、绣衣直指御史这类专设监察官职正式化了。
锦衣卫〃私查舞弊,拱卫京师,独捍皇权,察录妖异〃的特务性质最终连同组织形式终于正式被〃确认〃下来,并得到了他正式的名分而已。
可是到了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却发现锦衣卫的权利太过于庞大,已经到了无人能制的地步,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正式废除锦衣卫。
可后来的靖难成功,却又让锦衣卫死灰复燃,明成祖在登基之后重新启用了锦衣卫,使锦衣卫的特务性质进一步加强。
纵观明朝特务统治和文官集团以及宦官集团弥漫至明朝灭亡。除了宦官和特务的权利都来至皇帝之外,文官集团已经伴随着科技制度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了大明统治下一个庞大的权利怪物。
为了压制文官集团势力,历代的明朝皇帝不得不启用特务和宦官刀盾来和文官集团相抗衡。
后来的东厂、西厂以及正德皇帝一朝设立的内厂,特务势力和宦官集团仗着皇帝赋予的权利,不断和文官集团互相抗衡着。
这种权利的抗衡一直到了崇祯上台之后,就被打破了,由于崇祯皇帝是文官集团捧上去的,所以上台之后,他废除了特务特权,削弱了厂卫的力量。
可是后来崇祯皇帝却发现,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依仗的力量,事事都得听文官集团的,重大的事情如果没有文官集团的支持,他发出的政令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渐渐的崇祯知道了文官势力的强大,没有办法之下,崇祯不得不启用权利已经大为削弱的锦衣卫。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10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9处。
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纵观有明一朝的锦衣卫,既出过袁彬,牟斌这样比较正直的指挥使,也出过马顺,纪纲一类的走狗,酷吏。
☆、第六十三章 进京(2)
既有过对万历中日战争中出色的情报战,及其对蒙古贵族策反等表现,也有过依附东厂,妄杀忠臣的卑劣行径。
但总的来说其职能主要还是为明朝皇帝监视臣民,起到了制裁士大夫阶层的不轨行为和预防可能的叛乱,同时负担相当部分国防及情报工作。
明朝的皇帝有了锦衣卫这样血腥的统治工具,监督士大夫阶层行径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有明一代的锦衣卫,基本是文官,宦官两大政治集团的□□工具。。
。
而崇祯朝启用的锦衣卫使,就是万历朝后期指挥使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
行军路上,有锦衣百户林田富的陪伴,李从年和吴三桂们在路上也不寂寞。
当大凌城之战的结果传到京师,整个京城顿时沸腾了起来,满怀激动的崇祯皇帝,当晚就到大明皇家祠堂祭奠祖先。
而后,除了张春和李从年吴三桂等人外,其余各将返回驻地,平定地方的的叛乱,对于他们的封赏稍后朝廷会派遣使者前往的。
而祖大寿却被崇祯升为辽东总兵,修筑大凌城防线,防止鞑子的再次反攻,李从年也把王彪的黑旗军交给祖大寿,和他一起进行防备,破虏军返回永城休整,守卫基地。
在大凌城之战种,一万多的关宁精兵被李从年救了出来,在加上黑旗军五千将士,还有缴获分给祖大寿的五千匹军马,李从年相信,就算鞑子在来攻打大凌城,也别想攻下来了。
在七八万人十几天的抢修筑后,大凌城已经成为了辽东的坚城,它锋利的獠牙正期待着鞑子的到来。
可惜这次大战,按照李从年的估计,皇太极恐怕要休养两三年才恢复得了元气了,到时候自己手我大权,底下军马也应该达到六七万,那时整个天下,他李从年还有何惧。
李从年相信只要有王师明和徐明山的照看,永城没有什么问题,根据信使传来的消息,永城现在的新招募的军士已经在加紧训练了。
〃哈哈哈!没想到锦衣卫竟然如此威风!〃旁边的吴三桂听见林田富的话,脸上有些羡慕道:〃男儿就威风就该如此。〃
而对于吴三桂的话,林田富面上满是骄傲,这是他们锦衣卫的荣耀,也是林元富心里那小小的虚荣心吧。
通过他的讲解,李从年对锦衣卫有了大概的认识,看来锦衣卫并不是一无是处,凡是要看人怎么去操作。
而在李从年旁边的林起,却是对锦衣卫这种特务组织情有独钟飞,一路上拉着林田富说着话,探寻锦衣卫的种种刑罚和办事章程。
而对于李从年和吴三桂等人,林田富十分的恭敬和奉承,用他们指挥使骆养性话说,锦衣卫为什么不如圣目,就是因为锦衣卫没能在朝廷中找到自己的代言人。
而现在大明军界崛起两员大将,和李从年、吴三桂交好,这种一本万利的机会,他又怎么会错过呢!
而有了林田富对京师的讲解,却是让李从年和吴三桂等人心里顿时对京师的情况有了细致的了解,不会因为某些小事犯了忌讳而不自知。
☆、第六十三章 进京(3)
现在崇祯登基后的第六个年头,自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就陷入不段纷扰的境地。
不是后金入侵,就是因为天灾发生了流民起义,不断牵制大明的军事力量,这时候的大明正处在一个大变的时机,如果不是鞑子入侵的话,大明在崇祯的带领下一定会率先渡过资本主义,成为世界的大国,而不是像后世的鞑子。
用屠刀和文字狱勒华夏这条巨龙,把华夏拖入黑暗麻木的深渊,被整个世界耻笑了五百年。
这时候的崇祯皇帝,就犹如一支救火的消防队,不停堵着到处露着风的大明朝,妄图改变华夏和大明的命运,只是最后却因为手段和策略失败,最终没能篡改覆灭的命运。
可是现在李从年的出现,却让原本早已注定的命运巨轮发生一丝的偏差,对于这次的京师之行,在李从年心里是不报任何希望的,就算他现在有了拯救大凌城,打退皇太极的破天大功。
可是在李从年看来,自己虽然有了巨大的声望,可是说到底,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而已,要不是当初张春的胆大妄为,李从年也不可能打败皇太极,救出了祖大寿以及关宁铁骑。
临行之前,李从年把王彪和赖德的黑旗军派到了祖大寿麾下,帮助祖大寿修筑大小凌城,而王大虎和岳澜的破虏军回军永城,进行新军的训练。
就算皇太极心里知道一旦大凌城修筑成功,明朝就能把关宁城和锦州还有大凌城之间,形成一条新的防线,成为抵抗鞑子的险要关卡,可由于损失太过惨重了,皇太极就算知道明军占领大凌城的后果,他也无力去阻止。
这是实力的对比,明军可以屡败屡战,可是后金却经不起一次惨烈的大败,这是国家实力所决定的。
而由于时间紧迫,李从年也没有道永城去看望杨娇蓉和刘秀兰她们,反正只要到了京师请功之后,凭借这次的功劳。
李从年心想自己最少能混个地方守备的官职,到时候手里握军队大权,安置屯田,积蓄力量,李从年相信,凭借自己就能改变历史。
〃少爷,您说怎么这次去京师,皇上能给咱们什么封赏?〃行军的路上,李从年对旁边的吴三桂问道,眼下李从年最关心的就是他日后的官职问题。
这次进进京面圣,吴三桂也在其中,根据崇祯皇帝的旨意,他让这次作战有功的吴三桂和李从年进京面圣,其余人等都有赏赐驻守辽东抓紧巩固大凌河防线。
听见李从年的的话,吴三桂面上大笑道:〃国忠,咱们都是年轻,自然以兄弟相称,虽然出身吴家,可是我吴三桂也却们从来没有把你当着下人看待。〃
对于已经崛起的李从年,吴襄和吴三桂知道李从年已经和他们坐在一条船上了。
而且吴三桂能立下大功,也是李从年周旋的结果,这次进京面省,他代表的就是辽东武将派系的利益,也算他们的代言人。
而且现在他们将要上京面圣,只要李从年能在崇祯皇帝面前多说说话,对他们那可是受用无穷的。
☆、第六十四章 接旨(1)
第六十四章接旨
〃哈哈哈!那小弟就认你这个大哥了。〃对于吴三桂脸上那份豪爽的态度,李从年也不在勉强,嘴里称呼起吴三桂为大哥来。
他也不想整天把小的挂在嘴边,这种低人一等的称呼,李从年早就想放弃,只是那时候李从年还得仰仗吴家,他不得不虚与委蛇。
而且吴三桂在年纪上,确实比李从年大,只要能他和吴三桂拉上关系,李从年就能借用辽东将门的势力,为将来的计划做打算。
〃对于这次的封赏,我想陛下一定不会吝啬的。毕竟咱们为国效力,救援了大凌城,还把鞑子围堵在辽东地界。〃提到那日的大战,吴三桂年轻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之色。
这是辽东将士用命换来的大胜利,如果崇祯立功而不赏,那以后谁还会为大明卖力?谁还能为国杀敌。
对于这点,见过世面的吴三桂心里却是有些见识的,想到自己和李从年将要在金銮殿受到满朝文武的朝贺,那种风光的场面不由得让吴三桂心生向往之色。
男儿战场上厮杀不就是为了这一天,扬名立万,青史留名吗?走在前面的张春和吴襄回头,看到吴三桂和李从年的时而大笑,时而手里比划的摸样,脸上也是一片微笑。
谁都年轻过,李从年们的这般气势,他们也经历过。
就这样,李从年率领的亲卫军五千余人,加上吴襄和吴三桂带来的一千关宁铁骑,还有张春的亲卫,一共八千多人,经过十天的行军终于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