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末-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袋8毛?你想钱想疯了吧?”刘大妈还没开口,旁边几个看热闹的人就起哄了。开玩笑,一斤猪肉才1块2,就一斤蔬菜,他还敢开口要8毛?这小伙子看起来蛮实诚的,怎么胃口这么大啊?还带着个小孩子,都不怕教坏了闺女。“而且谁知道你这菜口味怎么样啊?”
关成利索的从板车上拿下几根黄瓜,每个撇开几段,“好不好大家可以自己吃吃看。”
众人将信将疑,尝了几口,味道真的太好了,比平时在菜场买的黄瓜好吃多了。
刘大妈首先反应过来,“小伙子,给我每样都来一袋,不,黄瓜和番茄各来两袋。多少钱啊?”
“好嘞”关成忙把大妈要的菜拿出来给她,“大妈,一共是9斤,每斤8毛,7块2,零头去掉,您就给7块吧。”
刘大妈付完钱,拎着沉甸甸的篮子回家了。这么多菜可得好好放着。
也有几个吃过黄瓜之后彻底喜欢上那个味了,买了几斤黄瓜走了。贵是贵,不过真的好吃谁也不差那点钱。
其他人一看,板车上的菜已经卖了不少了,也都抢着上去买了。再不买,可就迟了啊。
看着板车上面的菜越来越少,关耳那个高兴啊。这可是好几百斤的菜啊,就这么一会儿就没了?
第十二章 卖菜记(下)
还没到8点菜一板车就卖完了,后来听别人说才赶过来的人见菜没了,就不干了,都围了上来。“小伙子啊,你这菜也太少了啊。明天还来吗?”
“是啊,小伙子,还有菜吗?”
关成粗着嗓子喊了半天,人群才安静下来,“我还要来3天吧,都是这个时候这个地方,这些都是家里试验弄的,怕赔钱弄得不是很多,就能卖3、4天的。今天的已经没了。大家都回吧。”
人群渐渐散去。不过都想着明天早点来。
关成父女两人这才松了口气,这人多也不是件好事啊。
连续几天,关成都借口厂里的同事喜欢小圆圆,都要把女儿带去厂里,然后带着女儿去菜场卖菜。倒也没人家里其他人起疑。反正现在厂里的效益不好,就算去了,也是坐那聊天。
这几天去菜场买他家菜的人以回头客为多,还有些也是第一次买的顾客回去宣传的。刘大妈也是每天不拉的准时报到,还在邻居面前帮他们宣传,买回去做出来的菜让一家人吃了都快把盘子也吞下去了,还一个劲的夸着自己说手艺上涨,就连以前喜欢挑食不肯吃蔬菜的小孙子也愿意吃些青菜什么的了。可把她高兴坏了。听说关成只卖几天,当然得多买点回去了。再说那个小丫头真的很聪明,而且跟自己的孙子是同年的,刘大妈每次来买菜都喜欢和她聊会。
每天来买菜的人都把关成的板车围的严严实实的,把菜场里面其他卖菜的人羡慕的心里痒痒啊。不过也没办法,谁让自己的菜比不上人家的呢。听说他们只卖几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暗地里放心了呢。【。52dzs。】要说这会儿人们还是很淳朴的,虽然眼红人家生意好,但也不会起什么坏心思。要是搁20多年后,那就不一定了。
等空间里的蔬菜全都卖光了,一家人都累的不轻了。即使是关耳,没做什么体力活,但是每天早上早起,晚上又要带爸妈去空间,还是瘫在床上没法动弹了。还是岁数太小了啊。
当天晚上,一家人到了空间里面,因为要经常去空间,所以第一天卖菜有了钱之后,关成就买了桌子凳子什么的放在空间里面。他把卖菜的钱倒在小桌子上,数了几次,才结结巴巴的说,“怎么可能,怎么这么多啊?”
钱兰沉不住气了,“你倒是说多少啊?”
就连关耳也很关心。
“有1200多呢。”
“你说多少?1200多?”钱兰吓住了。
倒是关耳很不在意,装作好奇的问,“1200多很多吗?”要知道20多年后最低工资标准都不止1200。
关成点点头,“那是当然啦,你爸我和你妈的工资都加起来一个月都没有200,你说多不多?”
“那我们卖菜挣钱吧!”关耳拍拍小手,“你们不是说这个来钱的吗?”
关成和钱兰都沉默了,两人都是有工作的人,即使不排斥做小生意的人,可是辞了工作去卖菜?那还不得给妈骂死,给村上的人说闲话?已经有1200多了,已经够用很久了。还是算了吧。
半晌,钱兰提议,“这次我们在空间里面种点麦子吧,还能磨点面粉,现在外面好的面粉越来越少,买起来也贵呢。”钱兰可是标准的北方人,嫁过来几年了,还是不怎么习惯每天吃米饭,即使偶尔能吃点面条,也比在家当姑娘吃的米饭次数多多了。她想吃面食呢。
关成当然不会反对,老婆一个人从北方嫁过来,他和爸妈也不是很喜欢吃面食,家里吃面食的机会也不多,有点委屈她了。“菜也种点吧,还是空间里面种出来的菜味道比较好。”
“嗯,那你明天下班的时候从市里带点麦种回来吧。”
刚才不是还在说卖菜的事吗?怎么转到种麦子上了啊?关耳傻眼了。
爸妈怎么这么不开窍呢?卖菜不是很好吗?怎么都不愿意干了呢?关耳很郁闷,她很不明白爸妈为什么不肯辞了工作去卖菜,她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说卖菜以后不要太红火。所以她纠结了,就像霜打的黄瓜一样,蔫了。
家里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关成和钱兰以为她是那几天卖菜累到了,郑英则是认为她去厂里玩的累了,所以才这么没精神。
“关成,这次祭祖要轮到我们家了,你和老大好好商量下怎么办怎么来。再去挨家挨户通知去。”这天吃完饭的时候,奶奶的一句话又让关耳复活了。
祭祖?又到祭祖的时候了吗?这次还轮到她家主办了吗?真是太兴奋了。她还是很小的时候爸爸带她去过一两次祭祖,后来上了小学之后人家说祭祖都要男子去,她就没法去了。就那一两次也没能给她留下多少映象。昏暗的房间、大大长长的族谱、浓重的檀香味,是她对祭祖的唯一映象。
关家村基本上都是姓关的,即使不是,也是有亲戚关系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个宗族的。他们这里祭祖和别的地方有点不一样,既不是在清明,也不是在冬至,而是在这其中选一天吉日。祭祖的主家也不固定,每家轮流坐庄,其他人家就交点份子钱。买些元宝、纸钱什么的,剩下的就买食材。毕竟祭祖的时候生活在各地的关家人都要回来的,总得给他们准备点吃食。
到祭祖的时候,把供品、祖先像和族谱供于家中上厅,族里的男子按着辈分依次向祖宗画像和族谱跪拜。然后就可以上桌吃祭祖饭了,但是关家的媳妇则是没机会上桌的,你要跪拜先人可以,上桌吃饭就不可能了。
以前她可是对祭祖嗤之以鼻的,总觉得是封建陋习,特别是邻居家的老爷爷告诉她,族谱早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就被烧了,现在的族谱是族里的老人自己根据记忆修改的。而且每次快要祭祖的时候村上的那些男孩子总是喜欢跑到她面前来炫耀。真过分!
“那方伯伯也会来吗?”关耳想起方伯伯,她最喜欢方伯伯的,因为他每年来祭祖的时候都会带很多好吃的来她。这对于从小几乎很少迟到零食的她来说,是很重要的事。
“你方伯伯哪年祭祖的时候不来呢。”郑英看着孙女仰着头、亮亮的眼睛,轻笑出来。估计小丫头又想到她方伯伯的吃的了。
第十三章 祭祖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关耳掐着手指头算着祭祖还剩多久才能到来、全家都在为祭祖忙碌的时候,它已经不经意的到来了。
还不到6点,郑英他们就起来了。虽然这些天该置办的东西已经买的七七八八了,但是还是有些东西要一大早去镇上买,还得去借桌子、凳子。关成还特意跟厂里请了一天的假。祭祖饭可得准备好,这可是关系到一家人脸面的问题,他们可不能让族里的人戳脊梁骨。祭祖饭还得准备多些,要知道基本上村上的人都会过来吃饭的。这年头,解决温饱还是能的,可是谁家也不会有钱到隔三差五的买荤菜,像祭祖这种大日子能打牙祭,大家都会选择全家出动的。
就连族里的一个长辈都过来了忙活好几天了。他就相当于主事的,张罗着各家各户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分派人手,谁负责烧火,谁负责倒酒,谁端菜谁盛饭,都井井有条。
等厨子把菜买回来了,那些来帮忙的大妈们也都吃过早饭忙完家里的家务领着还小的孙子孙女过来了,也不去厨房,都搬着个小板凳坐在房前的水泥场上,有的理菜、有的洗碗,边做活边聊些村里的八卦。什么邻村的张三的老婆跟人跑了啊,什么村上的小伙子要娶媳妇啦。小孩子们就在旁边玩着打闹着。
关耳看她们聊得起劲,就也搬个小凳子过去凑着正在洗菜的妈妈身边坐着。她还蛮想去帮妈妈洗菜的,不过估计其他人都不会同意的。
洗菜的秦奶奶看她不去跟小孩子们玩,反而安静的坐在那儿、津津有味的听着他们聊家长里短,那样子特别小大人,就开口逗弄她,“小圆圆,你怎么不去和童童他们去玩啊?”
关耳揉揉鼻子,“他们是小屁孩,我才不跟小屁孩们玩呢。”都4、5岁了还穿开裆裤,不是小屁孩是什么啊?
“哟,小圆圆,你就不是小屁孩啦?”大妈、婶子们一听乐了,这丫头才多大啊,自己还是小屁孩一个,居然还说童童他们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是小屁孩?
关耳真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解释,急了,“我才不是呢。反正我不想和他们玩。”明明自己已经20多岁了啊,怎么还被人家说是小屁孩的呢?
“哈哈哈。。。”在场的都笑了,就连原本在玩的小孩子们看着,虽然不知道大人在笑些什么,也跟着呵呵傻笑两声。
还是妈妈钱兰知道心疼女儿,怕女儿尴尬,笑了几声,就转移话题了,“秦婶,今晚来祭祖的人估计有多少啊?”。。。
秦奶奶在心里算了下,“应该和去年差不多,40多家吧。”
“那算起来得有不少人呢啊。”刚嫁过来的小媳妇咂舌。
秦奶奶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啊,老关家可不只这么多人,只是有些离的实在太远,没法知会到罢了。”
理菜、洗菜、借桌子板凳、布置房厅,不知不觉已经快傍晚了,厨房里忙的热火朝天,族里的老人早早的在厅上坐着喝茶聊天,方伯伯也已经来了,顺便给他们这群孩子带来了不少糖、水果什么的。白天上班的年轻人也已经回来了,回过家换过干净整洁的衣服,拿着一袋前几天发到各家的冥币就过来。什么?你问小孩子?他们早就过来,正满场乱窜瞎闹呢。
到了吉时,族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主持着族里的人按照辈分大小,依次敬香、叩头。关耳的辈分在同年的人中是很大的,基本上很多比她年纪大的成年人还得喊她姑,甚至还有些得喊她姑奶奶。她跟在爸爸后面,学着爸爸的样子,向祖先像和族谱磕了三个头。抬起头,族谱上已经有不少名字了,很多人基本上是不认识也没有听过的,倒是有一个,关良生,她是知道的。
这是她的大伯的名字,他是奶奶孩子中的老大。同毛主席、周总理一年去世的。去世的时候还没有20岁,没有成家也就没有孩子。据说大伯去世的时候已经和隔壁村的一个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的女子订过婚了,再过半年就要结婚了。据说大伯是铁道上的工人,也是因为火车事故死在铁道上的。据说那天本不是他值班,是别人央着他帮忙代班,偏巧遇上了事故。
每年大伯忌日或者清明冬至的时候,奶奶总不忘给他烧点纸钱。每到那时候,奶奶总喜欢和他们这些孙子孙女唠叨这个从未蒙面的大伯。想来如果他还活着,定会生儿育女,定会疼爱她的吧。
“坐啊,快开席了。”爷爷、伯伯和爸爸招呼着大家上桌。因为人比较多,家里的地方不够大,就在大门口搭了个棚子,开了几桌在外面。
大妈小媳妇得到开席上菜的指示,忙往桌上端菜碟子。还有一两个满场绕着负责添饭。这盛饭还有讲究,不能问人家“要不要饭”,否则非得被人家骂死不可。
闻着空气里飘散着的菜香,小家伙们坐不住了,都跑到爸爸爷爷跟前,死活要上桌。宠孩子的就笑嘻嘻的答应,同一条板凳上的说声,就带着小孩子挤挤坐;严些的就不会同意小孩子上桌,最多问问喜欢吃什么,夹几筷子。
关成看女儿在旁边看着族谱发呆,以为她也想上桌,就拉着她的小手,想带着她上桌,“小圆圆,来,爸爸带你坐这儿。”
关耳摇摇头,挣开爸爸的手,“爸爸,我不上桌,我去找妈妈。” 忙活了半天的大妈婶子们就在厨房吃了,那里厨子会特意留些好菜。她才不要在桌上吸二手烟呢。这桌上都是老烟枪,抽起烟来一支接一支,都不会停的。说完,一溜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