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痛史-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猜蚀蠼迨嗝⑹蚓约叭掖蟠怠6杂诹踉笄逭庵秩耍宄比徊环判模羲胱竺胃黄鹪诒本皇谝桓鋈茸泳簦Υφ海岸餮保瓮斫!
郁郁之下,干啥事都不甘人后的刘泽清心动。他预感清朝可能要玩完,便派手下人到南方四处寻摸,和南明的鲁监国一部搭上联系。
七月间,刘泽清从前的手下将领李化鲸首先在曹州起事,拥立明朝一个宗室为王(据说是明宗室朱凤鸣的养子),以“天正”为年号,连陷曹州、定陶、城武、东明等地。
由于曹州和直隶大名府、河南归德府相接不远,造成三省震动,清廷大为紧张,立命大军进剿。战马嘶鸣,清军把曹州城围得密不透风。
李化鲸与刘泽清一样,极爱反复。见州城被围,水泼不进,心中又悔,就与清军谈判,表示说可以把“伪王”(明宗室)绑缚献出,但要清方退兵。
天下哪里有这等“好事”,清军不仅不退兵,还立刻把出城“谈判”的李化鲸逮住,然后大举进攻曹州。
当时曹州城内有不少真心复明的榆园军义军,他们拼死血战,死守不降。
曹州举义时机很不走运。十月间,恰巧赶上清朝王爷济尔哈朗率大军往湖广平灭江西、湖南的反正军和南明军,路过曹州,刚刚正好拿此地作为攻城练兵之地。
清军数十门红衣大炮猛轰,把曹州城墙轰得粉碎。攻入城后,清军又干老本行:屠城!
李化鲸被逮入京,招出刘泽清与自己通谋之事。清廷内院与六部会审,证据确凿,定为凌迟。于是,作了大半辈子军阀的反复小人刘泽清与子侄数人一起被押入市集,受剐而死。
折腾了大半世,最后押宝未押正,刘泽清连个好死也没得着。
除了曹州起义以外,山东大部分地区都活跃着声势浩大的榆园军。
榆园军一直以曹州为中心,在鲁西坚持抗清。至于其名称来历,清朝的《曹州方志》如此记载:“明末榆园贼起,以濮州、范县为窟穴,始因地荒不耕,榆钱落地,岁成皆成大树。贼首回任七、张七等啸聚其中,饥民归之,号百万。官军至,无经路可入。贼掘有地道,不时出入,屡败官军,蔓延朝城、观城、郓城、城武诸县,凡数百里,行旅裹足者,几二十年。”可见,最早这只义军,还是明末农民军出身。
北京朱明政权灭亡后,榆园军积极反清,吸引了不少士人加入,连阎尔梅这样的大文人也入军为谋士。弘光时,阎尔梅曾苦劝史可法不要舍弃徐州,联合榆园军抗清。出于“阶级”偏见,一直厌恶“流贼”的史可法不听,没能利用这只战斗经验老到的义军。
为了平灭山东义军,清廷下旨调派大汉奸张存仁为清总督,负责镇压榆园军。当时,张存仁正在浙江打击鲁监国政权的部队,他闻调即至,准备大干一场,为满清“肃平”山东。
这位汉奸有心机,他特意去河南,拜会降清的明朝大学士侯恂。老侯头一生致力于明朝平灭“流贼”(他是提拔左良玉的“恩公”),第一手经验丰富。但侯恂年已老迈,为报“圣朝”之恩,他立刻派儿了侯方域出面,弹精竭虑,自己口述,儿子持笔,就写成了《剿抚十议》,呈给张存仁。
这份汉奸文人的“大作品”意义深远,远非浮艳诗文可比,在二、三十年间,它成为清廷镇压各地义军的“战略性文件”。
《剿抚十议》,这份“文件”虽然阴毒,但文笔极好,流韵生动,叙理明白,现摘录如下,让读者看看汉奸们是如何为清廷新主子竭尽“忠诚”的:
某以草野书生(侯方域自称),荷明公引见督府,赐之曲坐,又数颁手札,询问今日弭盗方略。某诚感遇惭恩,虽自审碌碌,不容无言。
窃惟今日之盗,蔓延虽众,实无远图,不过求衣食,救死亡。其初守令激成之,而后乃更养之,必察知其致盗之原,然后可以收弭盗之效,不尽关系用兵。此须明公经纬东土毕,入观天子,痛陈利弊,一洗酷贪庸聩之习,得数十贤守令,天下太平可坐致。
南明的北风(2)
某今日书生,徒言无益,语云:“救病者,急则治其标。”谨择方略机宜,切于施行者,条具为剿议五,抚议五,惶恐塞命,伏候裁断。
剿议一曰:逼巢穴。窃见草窃偷生,敢抗戎索,实以去军府所屯,远者三百里,近者亦百余里。迩日兵出,鸟飞烟散,归又复蝇聚,我常为客,盗常为主。不若移一旅之师,宽其期会,互为犄角,使逼处傍近村落,随宜扑翦,联楼烧除。兔窟既破,鸟合焉楼,庶几十乘,不烦多驾。
一曰:绝径路。窃见盗贼所居,非有城池,不过深林密箐,暂为掩蔽,生聚不多,资蓄易匮,金帛器械之用,牛马之力,皆掠取周道,以延岁月。诚于四旁分布劲卒,扼其出没,防其窥伺,譬若押虎釜鱼,咆哮游沫,旬日可毙,牵制小导,岂必临戎。
一曰:困粮食。窃见岁在夏秋,麦菽满野,巢窟之下,固皆贼田,即东阡百陌,稍附近者,不为贼掠取,亦为协送,徒饱豺虎,何益盖藏。菲若及时兴师,声援土著,俾所至随地收获,七给民用,三济军需,群盗就哺无术,岂能持久,将见枭,日渐消沮。
一曰:鼓敌仇。窃见伏莽啸聚,党与虽多,不甘污染,亦自有人,贼皆累其妻子,荡析其前产。今吾遗民,团结远徒,衣草叶,食木屑,恨不一门。诚得一贤将率师助其夙愤,诸所贼之财物,仍他自取,则斩木持锄,皆为劲旅,既闲地利,又省如募,计一处可得步卒盈万。
一曰:散党援。窃见兵制罔赦,志在渠魁,兽穷则攫,良非得已。今兹饿寒之徒,弄兵潢池,军威一驱,情见势穷,不无内变。莫若设疑以间之,用间以离之,使群盗自生猜贰,互相屠灭,既示必死之期,又可开生之路,利害悬殊,事捷功倍,宣奉遐灵,邀全者多。
抚议一曰:固根本。窃见诸来降者,散处肘腋,蔡人吾人,推心甚善。然闻之指大于臂,则臂不能远指,操纵之势,自古而然。莫若厚集牙兵,以资弹压,无使威重转见轻玩,庶彼鸱音永变,鹰肯不存,未雨早防,可省后图。
一曰:照激劝。窃见降人立功,本求官位,虚数小慈,有文无实,雄心久郁,必至变生。班定远尝言“塞外戍卒,本非孝子顺孙”,何况乎会为盗渠。莫若于此中择一二人之可用者,量补军职,冀彼羡荣目前,望迁事后,从此归化心坚,风靡者广。
一曰:简精锐。窃见首领既降,部曲渐多,概遣恐鼓舞非宜;全留又刍栗难给。莫若十中选一,千中选百,择其超乘,按名补伍,仍付彼渠帅,自为部署,其余悉为安置归农,府帐可壮军实,彼亦不忧枵腹。
一曰:信号令。窃见刀笔之吏,不暇远虑,降人归乡,或挟其仇,或利其有,今日赦条不能行于郡县者,比比皆是,民诚畏死,不免求生。莫若严告且戒,间行破格大法一二事,示吾徙木,杜彼伤弓,庶使毛织栉疏之徒,不以文法挠我抚问。
一曰:责屯种。窃见降人无以为生,虽与其进,难保其往,昔以招降为盗贼退步,今日又以盗贼为招降逋薮,辗转滋蔓,底定载期。今如曹濮莘范之间,无主遗田,盈千累万。莫若责彼邑长,薄记姓名,劝耕桑,捐税役,量口授亩,仍以垦田之多寡,定邑上下,则是人无余时,官无弃地。无余时,则乱心息;无弃地,则生业饶;庶几卖剑之后,不滋隐忧。
以上剿抚十议,自相表里,亦有后先,剿能使见为盗者,必亡。不能使未有盗者,不起。抚可行于群盗未抚之时,不可恃于群盗既抚之后。杀运不除,水火可悯。
明公任兼将相,所愿深图本计,救济苍生,某且得歌诗以述太平,幸甚。
(《侯方域上三省督抚(张存仁)剿抚议》)
在《剿抚十议》的原则指导下,张存仁展犬马之力,掘河烧林,杀人焚屋,苦干了几年,最终才把山东的榆园军镇压下去。
以杀人如麻,流血灌地的代价,汉奸们把自己的红顶子染得红而又红。
至于那位“戏剧”人物侯方域(字朝宗),也该表一表。这位贵公子世家子弟,其祖乃明朝太常卿,其父户部尚书。他自小随父仕宦京师,深习朝中诸事,对“小人君子门户之见”尤为熟悉。明朝灭亡前,阮大铖在南京招摇演戏,送上优伶班子往侯方域家中读《燕子笺》。侯公子击节叹赏。誉之不已。阮大铖家仆伺立一边,奔告阮大胡子。阮大铖大喜,自以为可以凭新曲美剧博欢侯公子诸人。殊不料,曲终歌散,侯方域抗论天下事,极口肆骂阮大铖为阉党奴徒,与吴应箕等人抵掌大笑,斥骂不已。由此,阮大铖恨极这些公子哥儿。
侯方域与阮大铖无私怨,他之所以这样做,乃受侠妓李香君之劝,让他不要受阮大铖之谄而堕家世清望。弘光帝得立后,阮大铖掌政南京,寻仇于侯方域。这小伙子跑得快,连夜出城渡江,往依高杰得免。
日后,清军占南京,侯方域投降。回到河南老家。这位雄视一世的古文名家一直才不得展,只能侍父作文,屡次想明经及第报效新朝,但运气不好,青衫落第,无由进京为“大清”献力。
即使他为张存仁献上《剿抚十议》,计议得行,人未堪用。不久,他又后悔自己失节明朝,悒悒成疾,得病而死,时年才三十七岁。
翩翩佳公子,竟为浊世尘!
南明的北风(3)
孤注一掷争意气——姜瓖的大同“反正”
姜瓖此人,应该是也明末清初的典型人物。一生如墙头草,左右摇摆不定。
明朝,对姜氏不薄。姜家一门兄弟济济,其中三个皆是明军高级将领。姜瓖之兄姜让,陕西榆林总兵;姜瓖本人,大同总兵;姜瓖之弟姜瑄,山西阳和副总兵。军侯世家,一门三将,应该尽忠报国才对,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明朝大大的不忠。
当初,李自成汹汹而来,见明朝天下大势已去,姜氏兄弟中的姜让首先在陕西向李自成投降。为表“忠心”,他潜至大同,为大顺军向弟弟劝降。哥俩一拍既和,但大同还有一个文官“政委”——巡抚卫景瑗。他一心事明,忠心不贰。姜瓖于是四处放风,散布说卫景瑗是李自成米脂老乡,一直想降贼,同时他把自己打扮成忠明的义士。
人心向背之下,大同守卫极尽归姜瓖。他不敢怠慢,立即大开城门迎降李自成。
大同坚城如此易得,深出李自成都市意料,他不喜反气,责骂姜瓖说:“朝廷以如此要害重镇委付于你,为什么你连抵抗都不做,立即投降?”怒恼之下,李自成拨剑要杀面前这个降将。多亏大顺的“制将军”张天琳劝说,好歹让闯王收起怒气,依旧以姜瓖留守大同,并留张天琳为主将,率少部分大顺军监军。
明朝的大同巡抚卫景瑗,虽为文臣,铮铮铁汉,任凭老乡李自成低声下气相劝,就是不降。最后,李自成叹气:“卫先生既然不归于我,我也不杀你,送你回老家养老吧。”卫景瑗趁看守的人松懈,上吊自杀,明白无误地为大明死节。由此,更反衬出姜瓖骑墙派的不义。
后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消息传至山西,姜瓖立刻行动。他联合早先和他一起归降大顺军的弟弟、阳和守将姜瑄,出奇不意攻入大同,杀掉了大顺军将领张天琳和为数不多的大顺士兵,占据大同,并攻下代州、宁武等地。
但降清之前,他行了一步臭棋:推立了明朝的枣强王为主,“奉明宗社”。这时候,他以为满洲军是“为明报仇”,迟早要退回山海关的老窝。
多尔衮大怒,“切责之”,吓得姜瓖心神不定。切责归切责,当时大顺军未灭,南明势力方炽,清廷还需要这些投献的鹰犬,多尔衮仍旧让姜瓖主持大同军务。美瓖送子入京为质后,以为自己已经和大清穿了连裆裤,上疏要求在山西“练兵十万”。他的初衷是为清朝效犬马之劳,殊不料此举让多尔衮更加生疑——当时“大清”总兵力才十多万,你姜瓖在山西要“练兵十万”,意欲为何?
姜瓖不知情,傻乎乎在山西、陕西卖死力为清军打仗,招抚诸邑之余,与满蒙联军一起合击大顺军高一功部,斩获无算,为清廷立下殊功。
进京入觐,姜瓖意骄志满,以为多尔衮肯定要好好表扬他。为了保险起见,他事前还给多尔衮的亲信、大汉奸冯铨送去大笔珍宝。不料,冯铨老混蛋出人意料地“拒腐蚀永不沾”,把珍宝立刻上交清廷,以摆脱私交前明旧将的干系。
结果,多尔衮没见着,姜瓖在北京遭到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