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家传宝典 >

第1章

家传宝典-第1章

小说: 家传宝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山人易之


关于本书

 故事是虚构的,但力求真实,力求让读者感觉到一种真切的现实!

也许您在城市角落里不经意遇到的一个满头汗水的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

也许您同样出生在农村,与主人公有着同样的经历!

也许您能在本文中不经意间找到自己的影子!

主人公身上被赋予了一些真实而又浪漫主义的能力,虽夸张,但决不过分!

希望本文能现实的让您喜欢!

希望您多多支持本文!多多指教!多多交流!

000 小说片段

 生活中不全是成功,奋斗失败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成功。

人们总喜欢看成功的故事,因为那样可以激发自己的斗志。

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每个人有不同的标准,别人眼中的成功,未必适用于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是真的成功。

现实总会有许许多多残酷的事实,然而无论它们是什么,我们都必须要去面对,谁也无法逃避。与其悲切隐忍,让残酷的事实压弯我们的脊梁,压垮我们的灵魂,不如挺胸抬头,勇敢面对,作好长期奋斗的准备,更能坚定我们的信念,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获得成功。

成绩和鼓励能让人们获得自信,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挫败和批评能让人们丧失勇气,从而落魄失意。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会把所有的挫折当作磨练,把所有的批评当作鼓励。他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只要满怀信心的去做,就有成功的可能。行动才有结果!

年少不知畏,天边几来回。忽从云端落,眼前一片黑。

欲哭已无泪,欲言该对谁。恒心成伟业,奋斗不知累。

曲直人生路,寒暑自相随。生死寻常事,谁见光阴回。

愁云随风去,笑伴佳人归。先人传宝典,方解此中味。

----山人易之

王易之,生于一个偏远农村的富庶农户之家。他自小学业出众,走上了一条与父辈完全不同的进城之路。然而这条路同样是充满挑战,困难重重。不同的奋斗之路,让他与父亲和那个偏僻的山村越走越远。

祖父临终之时,将一本《家传宝典》交给身为家族长孙的易之。当易之阅读这本《家传宝典》的时候,想起了自己这三十年来的成长和奋斗经历,理解了祖父、父亲和自己的不同奋斗路程。

《家传宝典》改变了王易之的人生,解决了他的人生困惑。读完这本宝典之后,王易之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三槐燕山宗。传家宝典

三槐先祖起于宋,族历百载累世兴

燕王出北从军走,吾之太祖王殿宏

祖父王俭父王荆,吾乃王寻号无踪

三槐往事皆故去,美谈留予后人评

携妻揽子遁山林,燕山余脉为藏身

尝遍世间多少事,传家宝典赠后人

出世纵情山水险,入世须当拜公卿

此生若许无为志,更是王家好儿孙

001 山村师生

 黄崖关长城,位于燕山山脉的余脉,始建于公元556年,东达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关,西接北京平谷的将军关,全长42公里,是京东军事险要之地。

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1984年9月至1987年七月军民协力共计修复边墙3025米,敌台20座,为中国修复长城工程中最长的一处。

1990年,黄崖关长城被列为天津市“津门十景”之一,这一年王易之整整十周岁。过完暑假,王易之就要上五年级了,对于王易之来说这是极不情愿的事情。

王易之所在的村子莲花岭远离乡镇中心,在长城南侧的半山坡上,因地形貌似莲花而得名。全村住户不足百户,人口三百多人。

村子里和王易之同龄的孩子有8个。村办小学只有一个高老师,从育红班开始,然后是一到四年级的课程全部由高老师一个人来“执鞭”教授。

王易之对于“执鞭”是有深刻的体会,每每想到老师的教鞭,就会不由得打冷战。

高老师的教鞭是自制的,每年春天柳树刚刚长出叶子的时候,高老师会亲自到村子上坎儿山坡的柳树林中选择成人拇指粗的枝条回来,去掉枝叶,会留下一个光溜溜,绿油油的长条鞭子出来。

高老师不喜欢软鞭,每次会将绿油油的长鞭子尾巴去掉,留下大约一米长的硬鞭。估计高老师非常崇拜隋唐演义中的英雄秦琼,对于“柳鞭”的制作相当讲究。

王易之非常佩服高老师的细致,他竟然能够在一米长的柳条上弄出许许多多的小方块出来。将柳条的皮轻轻的挖掉一个一个的方块,漏出里面白色的芯出来,在根部留好一个手柄之后。一条马赛克的“柳鞭”就完工了。

高老师每年春天会做三条柳鞭:第一条由春天用到暑假后至少一个月,高老师称之为“春鞭”;

第二条放的时间长一些,水分基本上已经干了,所以用起来不如“春鞭”顺手,用的时间也就短一些,往往还没到用寒假就断了,由于这条鞭基本上是在秋天使用,高老师称之为“秋鞭”;

第三条是作为备用的,平常的候很少用到,每次用到它的时候,必定是“秋鞭”已断的时候,而秋鞭的折断往往伴随着高老师的怒火,为了不让自己发怒,高老师将备用鞭称之为“省鞭”。

从育红班到四年级毕业,王易之没少挨高老师的柳鞭暴打。他最怕“春鞭”,那玩意结实,不容易断,打起来力气大,格外的疼。

有两条“秋鞭”是在王易之屁股上断掉的,在王易之最好的伙伴李建勇身上断过两条“秋鞭”和一条“省鞭”,在苏宇新身上断过一条“秋鞭”。

002 第一桶金

 李建勇比王易之大一岁,高一个年级,现在已经到第三中心小学去上五年级了,俩人住在一条街上,从小就一起玩。

苏宇新和王易之同龄,在同一个年级,俩人虽然不是从小一起玩,但因为他俩的父亲是兄弟,所以王易之也经常带着苏宇新一起去李建勇家里玩。

王易之的父亲王天佑28岁的时候,王易之出生。孩子刚生下来不久,王天佑就去了天津市里的建筑工地做木工。

工地在一个中学旁边,学校的出口就挨着王天佑干活的木工区。学校的门卫张大爷经常溜达到工地上看王天佑干活,见他为人老实,没事的时候就和王天佑逗逗乐。

王天佑也乐意有人在自己干活的时候陪着自己聊聊天,说说话。时间长了就和张大爷熟悉了。

在王天佑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工地上的活快完工了。有一天晚上,张大爷找到王天佑,问他愿不愿意给学校里干点活。

中学要办一个校办加工厂,准备在操场的南墙一侧,建一排的厂房。张大爷的儿子是学校教务处的主任,听儿子说学校要盖厂房,他就想起王天佑来了。

于是张大爷就向儿子问了问情况,张主任说活不多,也不复杂,找几个人一两个月就能干完,学校投资5万块钱办厂,准备拿2万块钱用来盖厂房,2万块钱用来买设备和材料,1万块钱作为流动资金。

张大爷说“我给你找几个人吧,农村来的,人老实又能干。”张主任听老子这么说,没说什么话,就算是默认了。

王天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就回到村里和苏宇新的父亲苏大河商量一起干。苏大河做事比较果断,立刻同意,俩人从本村找了几个年轻人,又找了几个亲戚,一行人就到张大爷所在的中学去干活了。

这是王天佑和苏大河合作承包的第一个工程,一个月就完工了,张主任给了王天佑5000块钱作为工钱,并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表示了赞许。给工人们每个人发了200块钱,还剩下3000块钱,苏大河和王天佑看着这剩下的3000块钱,非常激动,也非常开心。以前要干两年才能赚到3000块钱,一个月的功夫就到手了。

003 百万富翁

 王天佑和苏大河拿出了1000块钱给给张大爷送去,张大爷说什么也不要。俩人就买了点点心和水果送到了张大爷家里。

看到张主任,俩人大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平时总是绷着脸的张主任是张大爷的儿子。俩人一看,主任家并不是很大,两个小房间都很挤。客厅放了一张圆桌,俩人一进来显得空间更小了。

苏大河说“主任,您看我们的活也干完了,钱也结完了,我们想请您吃顿饭,表示下我们的感谢,您看中不中啊。”

张主任看看自家拥挤的房子,实在是无法待客,就说“咱们去外面吃可以,但必须是我请你们,否则我就不去了!”

“主任阿,您就让我们请您吧,还有张大爷!要是没有你们,我们一年也赚不到这么多钱啊,必须我们请客”王天佑立刻接过了张主任的话茬。

张大爷看着王天佑极其认真的样子,乐呵呵的说“行,今天就让小王请客!你们请吃饭,我请你们喝酒,你看行么?”

“喝酒?”王天佑一下子没明白过来。

只见张大爷从客厅的柜子里鼓捣出一瓶白酒来,对儿子摆摆手说“走,咱们下馆子去,让他们请客!”

这顿酒喝得王天佑和苏大河非常开心,因为张主任告诉他们学校盖完厂房还要装修,还要建一间仓库,还要在暑假的时候建维修一下学校的教室,还要维修学校的院墙,还要建一个游泳池,还要建学生宿舍,建体育馆…。。

张主任用一口纯正的天津味的酒后普通话,嘟嘟囔囔的把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给王天佑和苏大河作了一个描述,俩人虽然很多时候并不知道主任口中的发展前景,但有一件事他们听懂了,那就是会以后有很多钱可以赚。

王天佑和苏大河一起从信用社借了2万块钱的贷款,注册了一个建筑公司。张主任所在的学校一直有活给两个人干。经张主任的推荐,在其他的学校也接了不少的工程。

虽然干得活都不大,第一年下来,俩人就成了“万元户”,这在全乡也没有几个。又过了几年,两个人赚的钱对于附近村民来说,已经成为传说了,而且越传越邪乎,有的说怎么也得有几十万,有的说早就超过100万了,但到底两个人赚了多少钱,谁也不知道。

能看到的是王天佑和苏大河,给村里的小学捐了钱,盖了四五间教室,请乡教委给村里派来一位老师,就是高老师,工资由王天佑和苏大河支付。

004 小王八蛋

 按说高老师应该更加照顾王易之这个孩子,但王天佑再三请求高老师一定要严加管教。因为王天佑自己常年不在家,老婆又没上过学,还要照顾老人和家里的几亩果园,根本没时间管孩子。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王天佑的一次疏忽,让王易之根本就不听王天佑的话。

王易之还在上育红班的时候,王天佑回家盖房,当时是村里最前卫最大的房子。以前的房子都是分东西两屋,中间一个堂屋,堂屋有两个灶台,连着东西屋的火炕。

王天佑改变了房子的格局,正房仍然分东西两屋和堂屋,但只保留了东屋一个火炕,西屋放了一张双人床,做了一个衣柜,从城里买了一张圆桌面和几把椅子。在正房后面又加上了一段,多出了两个房间,东屋后面多出的房间用作厨房,西屋后面多出的部分分为储物间和洗澡间。

除此之外还为房子设计了上下水系统。在房子后面挖了一个不大的水池用作排水系统。

王易之是所有同学中最自由的一个,放学后从来直接不回家。要么就去同伴家里蹭饭吃,要么和李建勇、苏宇新一起瞎玩,等玩累了再回家吃饭。

这一天放学铃刚想,一年级的李建勇到育红班门口喊“王易之,我要去我二姨家玩,你去不去,她家的葱花肉饼可好吃了,你跟我一块去,我让我二姨给你烙葱花饼吃。”这一喊不要紧,育红班的十来个娃娃都嚷嚷着要一起去吃葱花饼。

李建勇一看这么多人非常高兴,其实他是因为害怕不敢去,他妈前些日子带着他去过一次,吃了一次葱花饼,好吃的不得了。

这两天家里天天吃棒子面饽饽就咸菜,想起葱花饼就流口水,所以就想自己去二姨家蹭饭吃。可二姨家在邻村,自己不敢去,就来找王易之。这一喊,见这么多人嚷嚷,立刻就不害怕了。

一帮孩子跟着李建勇出了学校大门,高老师正在给四年级的孩子留作业,听见一年级的李建勇领着育红班的几个孩子边走边嚷嚷,就从窗户喊了一声“李建勇,你们别闹了,安静点!”

听见高老师的喊声,孩子们立马压低了声音,苏宇新害怕,先家走了。孩子们看苏宇新回家了,也陆续找借口回家了,还没出村口,就剩下王易之,李建勇和另外三个胆大的孩子了。

孩子们路过王天佑盖新房的工地的时候,王天佑和几个干活的人正在卸马车上的砖,看见儿子放学没回家,和另外几个孩子一起往村外走,就喊了一声,“小子,你去哪,咋不回家呢?”

可能是离的有点远,几个孩子注意力也没在这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