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银色诱惑 >

第37章

银色诱惑-第37章

小说: 银色诱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艾彬红小姐当年虽然芳龄30岁,但孜孜学业,仍侍字闺中,老人的爱情攻势与她漂洋过海,淘金觅宝的远大抱负原本相合,于是演化成一场如胶似漆般的传奇式爱情。当这位风度翩翩的德国绅士在溪城大饭店的豪华客房中与她的女翻译演绎完了那段神女巫山梦之后,提出要效仿范蠡大夫与当代西施泛舟莱茵河时,当时情迷神乱的大美人竟红着脸答应了。于是性格开放的德国佬大为高兴,立即取下手指上的白金钻戒戴到她手上以为信物。回国后不遗余力地为艾小姐办妥了留学德国的手续。艾彬红改名艾婷婷,

神不知鬼不觉地跨国越界去了德国。这一去6年,成了留学生中有名的洋情人、洋小妾。德国人叫作“性伴侣”。这名词有点像是咖啡中加的牛奶伴侣,使咖啡更加可口。这异国**、老少恋情描述起来自然也是十分动人的。

如今姐妹相见,格外激动,两人热泪盈眶,相拥而泣。姐姐把自己的同伴一一介绍给妹妹。

“婷婷,这是我们出版社的任总编辑,任铭书先生。他是我国H大学的著名教授,研究《***》的专家,也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性文学研究权威。他这次带来的《中国春宫画》CD—ROM光盘,荟萃我国历朝历代**数千幅,详加考证说明,相信赫伯先生一定会感兴趣。”

任铭书紫脸放光,小眼聚神,一双大手紧紧把艾婷婷小姐的纤纤玉手握住,脸上流露出倾慕已久的神态,很专注,很凝神,也很巴结。

“这位是我们音像部的主任李一帆先生。一帆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你恐怕知道。”说完对妹妹调皮地眨眨眼,双方心领神会。

艾莉莉继续说:“一帆先生是老练的VCD影碟制作人。他这次带来的《中国模特》一片是在中国大陆首次拍摄的中国裸体模特风光片,名模荟萃,很深刻,很有看头。类似赫伯先生这样的大作家一定会喜欢的。他还组织制作,《世界音乐家》CD—ROM,相信酷爱音乐的德国人民会喜欢的。”

艾婷婷小姐从很精致的手提包中,取出了汽车钥匙。他们向停车场走去。那里停着一辆崭新的浅蓝色“宝马”轿车,车身宽敞舒适。他们鱼贯钻进这豪华的轿车。满车淡淡的科隆香水味。这种气味刺激着长年生活在中国大陆各位客人敏感的鼻腔,很能激起人们的某种欲望。

67

轿车缓缓地在林荫大道上滑行,两旁高大的橡树、菩提树树叶已绿中泛黄,落叶纷呈,使古老而美丽的海德堡市展现出一派迷人的秋天景色。城市干净而整洁,虽是现代化的城市却不见高楼大厦,树荫丛中掩映着一幢幢设计精巧、古色古香的欧洲中世纪建筑。歌特式的尖顶教堂矗立在巴洛克式的精致建筑群中。红褐两色的楼群错落有致地出现在一丛丛绿色的杉树、橡树、松树林中。清澈的涅瓦河隔开两座绿树葱郁的山头。涅瓦河上整齐地排列着三座古色古香的灰砖桥,毫无现代色彩。轿车拐过步行街,避开如织的人流,穿过古老的砖桥,进入别墅区。这些外表古朴无华,却精致得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一律欧洲式的凸窗,门脸、窗棂上雕刻着精细的花纹,每座楼都是一座精美的艺术品。宝马车悄无声息地拐进一条石子铺成的斜街,带着中国来的客人停在山脚下一幢乳白色的菱形别墅前。

小别墅乳白色的墙面爬满了紫红色的藤萝。由墨绿、粉绿两色五针松植成的屏障,形成一道绿色围墙,围护着一方碧绿的草坪。宝马车就停靠在路边。路边的小楼门前停放着一辆辆德国造的名牌车,能叫出名字的就有奔驰、宝马、大众、奥迪,还有叫不出名字的种种式样古怪的中世纪老爷车。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环境幽静,行人稀少。显然是富人们的别墅区,与河对岸人来人任的步行街形成鲜明的对比。艾莉莉为自己的妹妹跻身于这样华贵清幽的氛围而称羡不已。

艾婷婷步履轻盈地步上台阶揿响门铃。来开门的是一位彬彬有礼、衣衫整洁的德国绅士。他的满头银发修饰得一丝不苟,伏伏贴贴地覆盖在脑门上,白皙的皮肤透出健康的红润,宽下巴,大鼻子,眉穹极高,小眼睛极有神采,像是一池碧蓝的湖水泛着智慧的光,这是一副典型的日耳曼人的面孔。这就是德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赫伯冯海德里希先生。

赫伯先生在其事业的鼎盛时期曾拥有一家相当规模的出版社。为了与艾婷婷小姐同居,不惜与夫人闹离婚,一时成为德国小报的热门话题,他成了记者的跟踪对象。那些像是苍蝇一样令人厌恶的小报记者,加上追随记者的“狗仔队”,无孔不入地频频报道他和艾婷婷小姐幽会、出入公众场合的新闻,并配有引人人胜的图片,加上香艳刺激的标题,什么“著名作家和他的中国‘樱花小姐’的婚外恋”、“樱花小姐情场兴风,赫伯夫人醋海翻波”等等。在当地的留学生和作家群一时传为绯闻,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和佐餐之料。好在赫伯先生并不在意,他每年仍然是有规律地生活、度假、写作。每年3个月写作、3个月度假、3个月阅读、3个月处理商务,周而复始,体现了德国人办事的刻板和有规律。他和艾婷婷小姐同居,可以说他是不花钱带回了一个保姆兼秘书。他的两个子女和他关系疏远,只是艾婷婷小姐的姐姐艾莉莉给他们接上了李一帆的关系后,父子的关系才有所缓和。那是因为商业上利益驱使,使他们对中国的光盘市场乃至生产线的兴旺有了新的视野,这视野自然要借助父亲外室小妾的社会关系和她对中国国情的了解。而这种密切的关系也使婷婷小姐获利颇丰。

在西方人眼中,子女大了脱离父母是正常的。赫伯先生只要拥有来自中国的樱花小姐也就足够了。小姐聪明伶俐,秀外慧中,不仅是他文学事业上的助手,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一本本成系列地出版,而她是他出版商务上的参谋。和中国人做生意,没有懂得中国国情的人士做参谋,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中国这块东方大陆是一块神秘的土地。他们的风俗,乃至道德观、价值观都与西方是两码事。而这些文化上的因素渗透于商务活动的环环节节,

与经济行为密切相关。婷婷小姐不啻也是谙熟行情的专家。在生活上艾婷婷小姐给他最精心的照料,使他每天精神焕发地工作,他像是老树发芽那样迎来了第二个青春期,不能不归功于不是夫人又胜似夫人的这位东方小美人。

然而,赫伯夫人却对他们的同居忍无可忍。这位体面的海德堡大学艺术系教授,原来赫伯出版社的社长,对于小报上经常出现的关于他丈夫和这位中国樱花小姐的绯闻,终于失去了耐心。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断然地与这位“老花花公子”离了婚。

离婚的结果,使赫伯失去了一大笔财产,他们夫妻合伙经营的出版社倒闭,而他却赢得了安静的蜜月。但是他们没有结婚,仅仅成了年龄悬殊的“性伴侣”。老赫伯心中清楚,他的财产是有着贵族血统的赫伯家族的。那是威廉二世时代,他的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血汗换来的男爵爵位所奠定的雄厚财力。那位能力平庸却刚愎自用的末代君主野心勃勃地企图称霸欧洲,挑起了世界大战。当他驱逐了三朝元老,那位忠心耿耿的首相俾斯麦侯爵,其本人立即陷入佞臣的诌媚和吹捧之中,他昏昏然而又感觉良好地陷入战火之中,不可自拔,战争以失败而告终。皇帝本人在战败后的1918年的11月**中被驱逐到了荷兰。但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下的容克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毕竟还是德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帝国的基石,其影响仍在。帝国的荣耀象征着德意志的传统,爵位是血脉的象征,这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能拥有的。尽管他的家族已不拥有庄园,贵族只是一个世袭的空衔而已。

而这个空衔却是家庭辉煌的象征,有如当代社会的古董越少就越是值钱。霍亨索伦王朝毕竟只有47年历史,太短暂了,这短暂的历史又有多少人能够封侯拜爵呢?显然物以稀为贵。这一血统使“第三帝国”时代的老海德里希在元首的感召下,在“德国、德国,至高无上”的《皇帝颂》声中,把年仅15岁的赫伯送进了少年冲锋队,有如他的父亲当年参加瓦德西元帅的八国联军侵入了中国首都北京那样。那时是妄图实现元首征服欧洲进而征服世界的梦想。这一仗虽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打败了,但是为军队后勤装备服务的海德里希家的产业为老海德里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这利润成为赫伯家族拥有机械、光学产业的基础,改成民用也一样能获取利润。老赫伯精明地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了儿女的名下。他只是想在晚年安安心心地写作,他身边的这位外来妹,只是伴侣,而要成为赫伯夫人,这需要看她对神圣的冯。海德里希家族所作出的贡献而定。

这位年轻美貌的忠实伴侣,当然格外精心地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赫伯的生活,利用赫伯在作家圈中的声誉,成了中国国内某种势力的德国代理。代理当然是双向的,中国国内的某些人又成了赫伯儿子所开的公司AMB公司在中国国内的代理。这种代理当然横跨黑白两道,类似黑道人物的李一帆先生及类似白道人物的邬历先生。有时黑白两道也联手进行一些交易,黑道要借助白道的权势,白道要借助黑道的金钱,这样就形成了内外勾结、上下联手的趋势,共同制造着“扫黄、打非”的复杂态势,也才有了南风同志所言的“扫黄、打非”要同“反渗透、反黑社会、反走私、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的著名论断。

这次姐姐及其同事们借助每年一度的国际书展风尘仆仆从中国大陆飞来,使她这个两头的代理终于看到金钱闪烁出的眩目之光。她暂时还无能力觊觎老赫伯丰厚的财产,且留在他名下的家财也确实有限,他的不动产大部分都通过法院归到了他的前夫人和两名子女的名下。婷婷看中的是未来,老赫伯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还丰厚,那就是知识产业。比如他手中的百多本畅销小说的手稿及版权,以及和赫伯子女之问的光盘生产线的生意所带来的佣金等等,转化成金钱的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她甘愿充当这名不正言不顺的情人兼姘妇,这在西方司空见惯,并不丢人。

眼前这位风度翩翩的、高贵的日耳曼人,其祖先是威廉皇帝的麾下,他本人又参加过帝国元首的童子军。虽然帝国已臭名昭著,连正直的德国人都羞于提起,作为著名作家的他当然也是有良知的。在全民族对二战的反省中,他不可能没有自愧。但传统习惯却是深入血脉的基因,这基因导致了日耳曼人不自觉地流露优越感,这优越感常常体现在他客厅里骄傲地展示的当年父亲从中国首都宫殿内掠夺来的精美瓷器上。那都是景德镇官窑一一郎窑和唐窑的产品。还有那稀有的鼻烟壶。他时不时地以轻蔑的口吻谈起中国的落后,有时看上去是赞美而实质却是一种轻辱,如同他赞美大清朝男人的发辫、女人的小脚那样,是一种故意把浓血当成桃花来欣赏的病态。这病态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而他对第三帝国时期的德意志全民总动员投入战争的场面却发自肺腑地予以夸耀。比如那建立在海德堡山头上的万人体育馆,就是为了展示第三帝国雄风而为元首建造的,动用了多少人力财力,海德堡人自己也说不清。随着战争的结束,这个未建成的山顶奇迹也失去r吸引力。但是每到两德统一的国庆日,每年的10月3日,这里却要举行大型音乐演奏会。今天离国庆日还有4天,在万人体育场保存完好的废墟上,将再现德意志民族的风采,举行音乐会的彩排。老赫伯希望中国客人去看看那令人激动的场面。而中国客人也希望在这种场合推销一点自己夹带进来的产品《世界音乐家——德国音乐家专辑》的CD—ROM电脑光盘。这与音乐会的主题肯定是相吻合的。主人和客人的意图就是这样出人意表地惊人暗合,这岂不是天意?李一帆和赫伯先生都意味深长地对视了一眼,最终目光共同落在了一帆先生的大旅行箱上面。那是装着中国的垃圾和德国之精华的所在。中国的垃圾是为了满足类似赫伯这类德意志人的好奇和对中国政权的敌意,德国的精华是为了取悦于德国人而获得他们金钱的恩赐。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某种卑劣的欲望。尽管这种欲望有时遮遮掩掩,有时又冠冕堂皇。而这种心照不宣的惊人默契,骨子里仍然是希特勒“民族优秀”理论和中国传统的“崇洋媚外的洋奴和汉奸”情结在内涵上的一脉相承,前者是为了占有,后者是为了出卖,其焊接点都是为了金钱和财富。

68

赫伯先生的脸上始终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