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风花·雪月 >

第6章

风花·雪月-第6章

小说: 风花·雪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以此为傲,偶又在这里埋怨什么呢?晕。  -----------

  第二个故事:眇娼

  娼有眇一目者,贫不能自养,乃计谋与母西游京师。或止之曰:“京师,天下之色府也。若两目,犹恐往而不售,况眇一目焉?”(不售……啧啧,什么用词。)

  娼曰:“谚有云:心相怜,马首圆(晕,有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谚语?)。以京师之大,岂无我俪者?”(哦,知道用伉俪这个词,看来这个妓女读过一些书)。

  遂行。抵梁,舍滨河逆旅。居一月,有少年从数骑出河上,见而悦之,为留宴饮,明日复来。因宠极,取置别第中。谢绝姻党,身执…(哭,不会打这个字。大约是饮食器皿的意思)以奉之。娼饭,少年亦饭。娼疾不食,少年亦不食。嗫嚅伺候,曲得其意,唯恐或不当也(哗,二十四孝也不过如此啊)。

  有书生嘲之,少年愤然曰:“自余得此人,还视世间之女子,无不余一目者。夫佳目,得一足矣,又奚以多为!”

  ……………………

  真是无话可说。这个故事其实很早前在不知何处看过的,再次于情史里看见依然觉得震动。《情痴》一篇里,多收录一些所谓的历代昏君故事——笑话,所谓的痴情难道就仅只与此?只有这个眇娼的故事和另一个马守真的故事感人。

  自余得此人,还视世间之女子,无不余一目者……真真服了。因为所爱的女子只有一只眼睛,便觉得世上所以其余女子都多长了一只眼,华服少年出场时候是一副五陵公子的打扮,没有想到会说出这种话来——或许只能说是夙缘?命中注定的克星罢了。

  夫佳目,得一足矣,又奚以多为!

  笑死……这句倒是大实话。那个嘲笑的书生只怕是一辈子也没有遇见过真爱——美丽的眼睛只要一只就够了,又不是越多越好,要不然是不是满身长眼的妖怪最可爱?其实不是说什么眼睛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这扇心灵之窗后面的那个灵魂吧?

  第三个故事:荥阳郑生

  这个故事如果换个题目所大约很多人都听过——就是唐传奇里白行简写的《李娃传》。很有名的故事,太长,懒得复述了,有兴趣的自己去找来看了:绝对是值得一看。

  一日和璎璎闲谈起古书杂记,说起各自最推崇的,我想也不想的就说是李娃传,璎璎似乎说的是《剪烛丛话》(?)里面的某一篇什么什么……(抱头,璎璎不要打偶)。此话不假,中学时候看李娃传就觉得被震动,然后一直不忘——前面的故事不过如此,游冶郎遇到娼家绝色女子,耗尽钱财然后被当作累赘甩掉。看的多了这类故事就显得滥了。

  但是后面荥阳生的遭遇写的非常凄惨动人——唱《薤露》那一段真令人看了心酸。浪荡子终于遇到父亲,却被严厉的父亲活活打死,更是看了心寒。所以当看到荥阳生乞讨至门前,呼“饥冻之甚”,娃冲出问“岂非某郎也”,抱颈痛哭——那一段很是震撼。

  记得后来香港拍过改编的电影,周星驰和张敏分演男女主角,虽然也是搞笑片,但是演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正经的悲剧氛围,挺感人的。

  李娃这个人物塑造的很好,起码是我喜欢的那种女子,聪明有见识,也知进退。可惜最后白行简写来,也逃不过那种传统的封妻荫子大结局——不过这样也好,看起来总算是比较舒服啊。

  顺便骂一句那个荥阳生他老爸,MMD,什么东西!儿子就是不成材,落魄归来也不该下如此狠手往死里打,就怕儿子的事情传出去丢了他为官的颜面。后来荥阳生在李娃资助下重新考取了功名,那老儿才巴巴的跑过来老泪纵横,说什么“为父子如初”。怒。

  说起来打动我的似乎也不止这么一篇,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

  比如孔雀东南飞,一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早读课上第一次念完这首长诗歌时、心里特别特别的难过——好多句子现在都还能背出来,特别是焦仲卿得知刘兰芝改嫁的消息,不分青红皂白辟头就说“贺卿得高迁!”——当时念到这一句的时候心里就是一痛,心想这种话说起来该有多伤人?亏得刘兰芝还那样哀怨的回答:“君何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不过也罢了,能生死相从,虽然是懦弱的行为,但也绝对不容易了……

  当时只觉得那个恶婆婆罪该万死,后来还写了一篇读后感一样的文章,把孔雀东南飞和陆游的钗头凤做了一个比较。:P还有就是那个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的绝笔《与妻书》——记得当时是风靡全班,无论男女生都会背,那些男生一开口就是“意映卿卿如晤”……ft!不过真是好文章,侠骨柔肠剑胆琴心莫过与此,看的偶当时心酸酸。课文上完了,大家还拉着语文老师一个劲的问最后那个孩子生下来是男是女,老师回答说是个男孩,林觉民的妻子最终也没有如丈夫所言抚育儿子长大,悒郁的她仅仅过了一年就病逝了。于是全班叹息。当时这一篇在心里倒背如流,多年过去后,居然大部分还是能背诵出来。

  第四个故事:严蕊

  还是有所偏心,笑,这一篇来说说偶家老乡严蕊MM。

  其实一直想说说关于这个女子的感慨。世传台州之民多为靖康之后由中原迁入,所以虽然位于江南水乡,却民风以刚烈著称,有所谓的“台州式的硬气”。而其中最有名的,除了赫赫有名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儒老师,只怕便是这一位严蕊MM了。

  忠臣对名妓,虽然乍看起来有些荒谬,转念却想想也是相配的……笑。不闻历代诗人在杭州题诗,还经常把岳飞和近在咫尺的苏小小嵌入同一联中?且不论在古时,女子读书识字机会本来极少,有见识、能名留青史(情史?:)者除了少数名门大家闺秀,如谢道蕴上官婉儿,其余的无不以风尘者居多。而且说起来,那些女子的气节心怀,未必就比那些名臣烈士差了——翻翻明末清初历史好了,那种乱世里的,男子为臣为将的、多做了软骨头墙头草,论起来,还是秦淮河上的脂粉里每多高风亮节。

  扯远了,不说。还是说说偶家的严蕊MM吧。其实二拍里面单独有一篇《甘受刑、侠女著芳名》,专门讲述严蕊的故事,也算是广为人所知:

  “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唐与正仲友守台州,于其善,常招之侍宴。朱晦庵以使节行部至台,欲謶仲友罪,遂指其与蕊为滥,系狱月余。

  “蕊虽备受捶楚,而一语不及唐。狱吏诱使早认,劝曰:‘汝娼家,此罪不过杖数十,何苦桀骜徒遭牢狱?’蕊答曰:‘身为贱妓,纵与太守有滥,自知罪不至死。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污也。’于是再痛杖之,仍系于狱。两月间,一再受杖,委顿几死。然身价愈腾,至彻埠陵之听。”

  (晕,是不是偶一口气掉书袋掉太多了?古文太长了恐怕看的头晕吧?)

  “未几,朱改除,而岳霖商卿为宪。怜之,命做词自陈。蕊口占《卜算子》云:‘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喜,即日判令从良。而宗室纳为小妇,以终生焉。” ………………

  朱熹……朱熹,说实话,我对于这个开创宋明理学的大学者最深的印象就是“伪道学”——就是从严蕊一事而来。

  事起不过是文人相轻,钩心斗角,而身为下贱的严蕊、却不幸做了士大夫之间争斗的炮灰。当时,朱为大儒,为权臣,号召天下人“存天理、灭人欲”,而严蕊不过是一个区区营妓,朱若诬陷严,无异是泰山压卵。却不料、“然是非真伪,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这样的话,却是出自于风尘妓女之口,入当世圣贤大学士之耳!可笑还是可悲?

  不知道朱大学士的脸皮为何如此之厚,得不到要的口供,就反复酷刑逼供,“两月间,一再受杖,委顿几死”——如果不是后来调任,悻悻离去,只怕严蕊不免要生生死于牢狱。严蕊虽是营妓,但是想来也是娇贵惯了的,“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的身子,如何能禁得起数月的酷刑而终不吐一字?只怕柔婉的外貌下、也有钢铁一般的性子啊。

  台州民风尚武,女子烈性者多,幼年时还常见老妇人头上多有长长银簪,尖利非常。问母亲,母亲回答说那是因为昔年倭寇经常掳掠,当地女子若受侵犯便拔簪为匕首拼命,久而久之,首饰的形状便流传至今。于是在街上走着,看着江南烟雨里走过的那些老婆婆,在江南人温婉的外表下,自古传下来的悍勇应该在血液中沉睡吧。

  有时候我想,世上总该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弃、不能妥协的,而严蕊就是守住了这一点。

  仅仅就这一点,已经足够让人记住她的名字……何况还有她的才容,还有她的“善琴奕歌舞丝竹书画”,还有她后来的那首《卜算子》。

  一直也不清楚岳霖是如何的人,好像有记载他是岳飞的第几子——不知是不是附会,而且一般世人对于岳飞之子只怕只有同死于风波亭的长子岳云了罢。

  然而这个岳霖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试想一下、要推翻朱大学士前面定下的铁案,在官场上应该是需要一定勇气和代价的,而区区一个妓女的死活在官家的眼里又何足道?然而,岳霖只是令严蕊“做词自陈”,一首《卜算子》之后,不但为她平反昭雪,更加好人做到底,“即日判令从良”——要知道,按史籍记载,官妓从良、该是非常难的一件事。

  这个将门之子,似乎也当得起“剑胆琴心”四个字了。

  至于最后什么的“而宗室纳为小妇,以终生焉”,不知道真伪,多半也是附会——不过即使如此女子,因为出身、充其量最好的结果也是给人当小妾罢了,至于“终生”,更真是让人不相信的很。

  此外还有和严蕊同时在天台的另一位营妓,似乎也有个故事……但是……懒腰。

  实在太晚了,撑不住,睡了先…_…||。 
 
   雪茗抄·白玉兰 
   
    每年这个时候,是我觉得校园最美的时候,因为走出去就随处可见的一树树白玉兰,点缀在冬后香樟苍翠的枝叶里,显得分外出挑醒目。笔直的干,疏疏朗朗的花朵,风吹来的时候有说不出的韵致。

  一直都觉得,“玉树临风”里的“玉树”,就该是满树白玉兰开放时的样子,白玉妆成一树高。

  曾经很煞有介事的对母亲说:现在都是火葬,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们就把我的骨灰埋在山里,然后在上面种一棵白玉兰。把我的骨肉和灵魂都汲取到树里面,然后每年花开的时候老妈你都能看见我对你笑……胡言乱语没说完,已经挨了老妈一个爆栗子。

  对白玉兰的偏爱一至与此。其实论起对这种花树的偏爱,是很久以前就有的事儿了,属于一见惊艳类型。那个故事很遥远了——还得从高中一年级说起。

  

  那时候……不过十六岁吧?已经是张开心里的一只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了,不过虽然年少轻狂眼高于顶,还是有些懵懂的。就是那时偶尔的涂鸦写作,也是如今看了起鸡皮疙瘩的水准:)。

  开学第一天的课堂上,语文老师教《雨中登泰山》,问谁会背《望岳》全诗——刚入学,喜欢出风头,大家默然的时候昂然站起,朗声背完全篇,全班侧目,老师点头,却只是说:“这位同学看来预习的很全面。”——怒,切,我半岁多就开始背唐诗三百,这种诗还用预习?于是以后消极怠课,喜欢在课堂上涂鸦写小说,懒得再去领“复习用功”的名头。

  有一堂课,语文老师指着课文中一个句子里的“雾失楼台”四个字,问我们谁知道这个词的出处,又是一堂的默然,正在私下写听雪楼起劲的我感觉到气氛的变化,低声问同座老师提了什么问题。问明白了,忍不住在台下嘟哝了一句:不就是秦少游《踏莎行》的第一句么?寂静中被老师听见了,把我提溜起来,这回他不再说什么我预习充分了,饶有兴趣的问了几句诗词,从滕王阁到圆圆曲,也是运气,全是我知道的,无不对答如流。那场景就像后来我看的《唐伯虎点秋香》里对穿肠和华安……爆~~~~屏声静气里全班听了十分钟的上下句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