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名流的情人们-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静静地坐着,雪妮把头埋在他的怀中,感受着他的气息,她真希望这一刻能永恒。
萧乾被这样的氛围感染了。他仔细地看着雪妮,感觉到她今天打扮的刻意和精心。那典雅中含着飘逸的紫色裙子,是她最喜欢的。平时和萧乾在一起的时候,她经常是穿这条裙子,今天是分别的日子,她特意换上了这条含有寓意的裙子。
时间快到了,萧乾起身打开箱子,然后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小镜框,里面嵌着雪妮的照片,她甜甜地笑着,无忧无虑,一双美丽的眼睛充满深情地注视着远方。萧乾对着镜框注视了好一会儿,然后将它放进箱内,它将跟他远涉重洋,在那寂寞、遥远的异域中慰藉那不尽的思念。
一会儿,杨刚来了。她和雪妮一起帮助萧乾拿着行李,三人默默地向码头走去。
萧乾随着混杂的人群登上了开往法国的客轮,他将由法国转到英国。马上要离别祖国,离别亲人,离别朋友,孤身一人前往一个陌生的充满危险的国度,他不禁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感。
船在移动,雪妮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猛地扑在杨刚身上,瘦削的肩膀抽搐着。杨刚一只手抚摸着她的头,一只手向渐渐远去的萧乾挥别。
汽笛高声尖叫着,不绝的余音袅袅飘来,融进了雪妮伤心的哭泣声里。
就在萧乾离港的这一天,德国军队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而这一切,萧乾并不知晓。
轮船以加快的速度,载着青年萧乾向战火中的欧洲驶去……
到达欧洲之后,西方的战事一天天紧张,德军已经逼近莫斯科,对英国的轰炸也未停息。萧乾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写稿,不知不觉就过去一年了。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何时能结束战争,英吉利海峡何时能变为和平的通道,瑞士何时能出现在他的脚下,雪妮何时能重现在他的面前……一连串的世界大事、个人小事,被战争这个奇特魔术师糅在一起,套在他的身上。他越来越焦急,深深感觉到个人与世界的联系是多么密不可分。
和雪妮失去联系已有一年多,但萧乾对她的思念仍未淡漠。她的照片陪伴着他,度过一段漫长的日子。
这种日子还要有多久呢?和“小树叶”也失去联系。来到英国后,萧乾给昆明写信,但一直没有回信,离婚之事仍处于“冻结”状态。
第四部分当代著名作家 萧乾(8)
离婚不成,雪妮也失去联系,萧乾孑然一身漂游在异域他乡。他隐隐感到,不存在的上帝,给他安排了注定一人漂游的命运。家庭的温暖,对他来说,毕竟是太遥远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
相思的折磨让萧乾病倒了,病中听到了“小树叶”结婚的消息,突然,他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是空虚,是恍惚,还是忧虑?他下意识地感觉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几年来,第一次这样留恋地想到了和“小树叶”在一起的情景。永远不会再见到她了!他不由的有点悲哀。继之而来的是一种困惑。“小树叶”的举止是多么难以思议,她的电报,她的再婚,与她的性格多么地不统一!然而,她这样做了。想到这里,萧乾不禁担忧起雪妮。战争纷乱,前途难卜。她难道不会另外嫁人吗?她会白白等我十年、二十年吗?不,她不会。
萧乾从英国到法国,走遍了欧洲各个战场,对战争形势进行了深度报道。他边工作边打听雪妮的下落,听说她已经去了瑞士。他挂念着她,不知她现在近况如何。
一个从瑞士回来的华人带给他的消息,似惊雷般在他耳边炸响。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不能相信:雪妮已在两年前结婚了。
会是真的吗?真的,确凿无疑的事实。他记不得自己是怎样回家,是步行,还是坐车,也许是被送回来的吧?他的心痛苦极了,就像有人在上面捅了一刀,又撒一把盐似的疼痛。靠在沙发上,他使劲用拳头捶着胸膛,脑袋。五年,整整五年呵,他等着、盼着,在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在瓦砾成堆、硝烟弥漫的废墟里,在炮声隆隆的前线,他何曾熄灭过心中的希望,何曾冲淡过强烈的思念?他在寂寞孤独的心上,供奉着一个神圣的形象,用她安慰自己,熨平揪紧得发皱似的心。为了她,他无意之中,冷淡了一个又一个向他伸出爱情之手的英国姑娘;更是为了她,他狠心抛弃了另一个可爱的、无辜的姑娘。而在战争过后的今天,回答他的是什么,是晴天一声霹雳,黑夜里一道闪电。过去充满幻想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大雨过后的天边彩虹,转瞬即逝。
报应,这难道真是报应吗?从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宗教迷信的他,此刻也不能不强烈感受到冥冥之中的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他的命运,操纵着、安排着他的生活。
想着这几年个人生活的戏剧性变化,他真有说不尽的痛苦。不愿意和他离婚的,最终又和别人结了婚,有了孩子;答应和他结婚的,最终也离他而去和别人结了婚。他得到的是什么?镜中花,水中月。多年痛苦思念的补偿是什么,一次更甚的痛苦。
你为什么不等我?你为什么欺骗了我,害了我?他怒了,抱怨起雪妮。他走到壁炉支架旁,一把抓过那个陪伴他多年的镜框,用力摔在地上,玻璃破碎,就像撕裂的心。他又走到茶几旁,抓起那包本是带给她的糖果用力扔在地上,纸破了,糖果散得四处都是。
做完这一切,他似乎得到稍许的满足,无力地靠在沙发上,痛苦地闭上眼睛。渐渐,他的心趋于平静。他的耳边仿佛响起另一种声音:你有什么资格气愤、发火,你不是也绝情地抛弃了你的妻子吗?你怎么不想你对她带来的痛苦?你以为她是那么轻松地和别人再结婚吗?他睁开眼睛看看四周,像在寻找那个声音的来处,一会儿,又闭上眼睛。那个声音又在他的耳边响起:雪妮她有什么错?一个姑娘,在战争中,不能寻找你的下落,也不知你是否还在人间,她能等你一辈子吗?她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你凭什么指责她,恼恨她?不!你应该理解她,体谅她。萧乾呵萧乾,你一个男子汉,难道不看看自己吗,你难道不能振作起来,朝前走下去啊!
然而,他还不能让自己轻松起来,许多天里,他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脑子不时闪出雪妮可爱的样子。他不能再抱怨她,恼恨她,但也不能忘记她。这种心理状态大概只有等生活发生新的变化时,才能改变。
1945年8月10日,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啊,广播里播到,日本内阁9号宣布投降,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萧乾此时的心情?一切的形容都是贫乏的,惟有他的眼眶里溢满幸福的泪水,最能表达他的心情。
很快,办事处涌来一批批前来庆贺的英国人,相识的,陌生的。萧乾很少和不曾相识的人热情拥抱、交谈,但今天,他一边擦着流出的泪水,一边和前来祝贺的不相识的人热情拥抱。
他走出办事处,在热闹的人群中,他成了注意的中心,走到哪里,都会引起一阵欢呼。他买到一份刚刚印出的晚报,欣赏着日本投降的消息。他走在街边的人行道上,沿街的窗户彩纸纷纷掷出,落在他的身上。
他突然想到什么,卷起手中的报纸,就往办事处跑去。回到办公室,他拿出中国国旗,连忙挂在办事处的房顶上。夜风里,旗声猎猎,萧乾仰望它,心绪飞到祖国。祖国的人民知道了这一消息,不知道该怎样高兴呵!他想。
一个漂亮的姑娘走进办事处,她手拿一束鲜花,高兴地递给萧乾:“祝贺你!”萧乾看着她,脸上溢出兴奋、幸福的神情。他感激地接过花束,把它放在办公桌上的杯子里。姑娘格温是萧乾上年冬天认识的。她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英国人。她在上海出生,一岁时就来到英国,在伦敦长大。中国对她一直是个神秘的地方,她没有跟父亲学汉语,不会讲。和萧乾认识后,这位从牛津大学毕业的二十三四岁的姑娘常常来到舰队街,成为萧乾的好友。萧乾对她讲中国,讲北平故宫的雄伟、壮丽,杭州西湖美丽的景致……在她的心目中,萧乾勾画出一个可爱的祖国形象,浪漫而富有诗意。渐渐,她喜欢上萧乾,爱上了萧乾。自得知雪妮已经结婚的消息后,萧乾也排除了心中的障碍,接受了她的爱。两人走上街道。入夜的伦敦,灯火辉煌。街上庆祝的人们,比下午还要多。许多成年人,头上戴着纸帽子,在街上挤来挤去。有的贵妇人,一反昔日的高雅,手牵气球在广场上嬉闹。两人沉浸在节日般的欢乐之中。在这胜利的时刻,漫步在泰晤士河畔,瞧着河水缓缓流淌,两人谈论着中国的时局,筹划着他们的未来。
第四部分当代著名作家 萧乾(9)
萧乾站在河边,任晚风吹拂他的头发。慢慢的,他从喜悦狂热中清醒过来。他知道,现在远不是庆贺的时候。日军还没从中国的土地上滚出去,国民党和共产党能否在战后合作,也难以推测。他依然心事重重地回到住处,格温的询问和宽慰,也不能使他放下悬在心中的这块石头。
在英国漂泊了整整七年,萧乾终于站在了开往上海的轮船上。上海到了!萧乾兴奋地在甲板上张望黄浦江,故国的气息又扑面而来。他将近九年没有到过上海,上次离开这里的情景,他终生难忘。那时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正隆,他和妻子“小树叶”躲在船舱里,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是在炮声中逃亡的。
九年过去,从昆明到香港,再到伦敦,远离祖国的孤独寂寞,爱情婚姻生活的风波,跌宕起伏,使萧乾多了几分忧郁和深沉。浪漫和朝气,渐渐淡去。
如今,站在甲板上,他不由陡生感慨。江水依旧,外滩依旧,但物是人非。当年在香港因他而卷起的那阵风,早已将“小树叶”吹向远方,那些快乐与苦恼交糅一起的日子,对于他,已成为一段终结的历史。
现在,站在身旁的是格温,她已决定和萧乾结婚,离开英国,跟随他来中国生活。在英国,格温的出现,曾使萧乾获得情感上的慰藉。他希望这一次婚姻,会带来安定和谐。
欧洲的战事已经结束,开始了经济重建,从那里归来,萧乾对祖国的重建,同样充满希望。然而,回国途中,得知国内又爆发了内战。心底又感觉到袭人的寒意。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热情和悲凉,萧乾踏上熟悉而亲切的土地。他继续留在《大公报》工作,不仅负责“文艺”副刊,还从事国际问题研究,成为社论撰稿人之一。同时,他还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
萧乾很快失望了。旷日持久的内战,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专制,把他曾有的梦想,化为乌有。深夜,不期而至的警察搜查,又时常使他和格温感到一阵恐怖,一种在英国从未经历过的恐怖。
再一次的婚变突然来临了!
萧乾没有想到刚刚建立的家庭会顷刻之间破裂成碎片。孩子刚刚几个月,安定和谐的愿望刚刚过去两年!
他说他恨破坏自己幸福的那个“歹人”,他也深深理解格温。他知道,格温离他而去,不仅仅因为某种突发事件,也因为在英国生活成长起来的她,根本不适应这里的一切。未到中国之前,她曾根据古典作品,想像东方一个文明的古国多么朴实、恬静。而来到这里,种种黑暗、恐怖,使她失望,使她时时感到恐惧。她必须离开他,必须离开上海。
格温走了,留下啼哭的孩子伴随萧乾。虽然萧乾很快又一次安家,但与格温的破裂,毕竟使他的心上,又留下深深伤痕。
但是后来快速婚姻还是以失败告终。直至遇到文洁若,萧乾才真正找到了一个避风的港湾。没有早年婚姻爱情生活中的浪漫。这一次爱情,来得平静,舒缓。汩汩流淌的溪水,却比过去更深地潜入他的心灵。这个浪子终于寻觅到了另一半。
第四部分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1)
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硖石人。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极一时的“新月派”主将。他的诗,风格欧化,流动着内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徐志摩留学英美,交游广阔:胡适、梁启超、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泰戈尔、曼殊斐儿……无一不是社会名流兼文化名人。长辈与他亦师亦友,同辈与他亲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