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另一个中国-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正面和反面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中给读者印象最深、也最有争议的大概就是《鹿鼎记》的主人公韦小宝了。
一
《鹿鼎记》中主人公韦小宝是个既不“武”也不“侠”的小流氓,他是自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所塑造的阿Q之后又一个游民的典型。他确实是一个不打折扣的游民,他的妈妈是扬州丽春院的妓女,不知其父为谁。当韦小宝向他娘问及这个问题时,娘颇有点自豪地告诉他说:“那时你娘标致得很,每天有好几个客人,我怎么记得这许多?”而且,不局限于汉人,汉、满、蒙、回、藏都有,真是有些“五族共和”之意。只是其娘颇有些气节,从不接待外国鬼子,因此,韦小宝为纯粹之“中华种”,这是绝无疑义的。
韦小宝生活的社会是宗法社会,他本应受到那个社会思想意识的规范;然而,与其同龄人不同的是:自幼他不是生活在宗法网络之中,而是在扬州妓院里长大成人。妓院是当时罪恶的渊薮,妓女是游民的一部分。毛泽东在其早年著作《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中分析五种游民的谋生方法时说:“兵为‘打’,匪为‘抢’,盗为‘偷’,丐为‘讨’,娼为‘媚’,”也就是自觉自愿地取悦于人、没有自尊心、奴性,并藉此获得生活资料。这种天生的“讨好狂”是封建专制主义社会最为需要的性格;如果说兵匪盗丐等游民以其进击性的性格还令封建统治者感到恐惧的话,而“媚”则是绝对受欢迎的。
韦小宝是个游民,除了具备游民性格的四大特征——反社会性、主动进击精神、强烈的帮派意识和不加任何掩饰的反文明的个性之外——他是在一片媚气中长大成人,因而,他更加没有自尊、习惯于吃残羹剩饭;他能逆来顺受、善于唾面自干;他没有文化、不识字、不学无术,但却擅长歌功颂德,溜须拍马,工于说谎,几乎没有实话,在这方面仿佛是个不学而能的天才;他混迹于扬州市井,直接目睹三教九流,乃至流氓无赖种种的下三滥的手段,所接受的精神文化也是评书场、戏院里江湖艺人所传播的游民意识。除了求生本能和个人的短浅利益之外,在韦小宝的灵魂深处没有任何精神性约束和规范。从江湖艺人那里学来的似懂非懂的江湖“义气”偶尔还会在他的头脑里闪现一下,但是他决不会去认真遵守,除非通过反复权衡之后觉得“遵守”对他有利。具备了这些性格便有了最富于打击力的进攻手段,并消除了妨碍“进取”的种种心理障碍。于是,他便能无往而不胜,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攀上人生“事业”的高峰。有的评论者说他不是英雄,其实他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英雄”,他是英雄中的“英雄”。
二
由于偶然机遇,韦小宝被任命为天地会青木堂香主,成为游民秘密组织的第二级领导。他是一个福将,一生无往而不通。他打入清宫,受到康熙小皇帝的青睐,被封为一等公;被掳到邪教——神龙教的巢穴,反而被拔擢为地位仅次于教主与第一夫人的白龙使;后来到少林寺出家,又成为辈分最高的长老。这个单枪匹马的小流氓因为没有任何内在的约束和外在的规范,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干,也可以随着机缘而变,因此,他的成功率极高(他的偶然失手多是因为好色和贪心)。韦小宝独自办成功过许多大事,仅对老百姓有利的就有:手刃满州第一勇士鳌拜;参与平定吴三桂的叛乱;打败罗刹入侵者;多次帮助江湖好汉摆脱困境等等。他还为康熙皇帝建立了许多功勋,而那些严谨遵守儒家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江湖组织道义的人们却一事无成,哪怕他们有出众的武功和严密的组织团体。历史上所表彰的一切具有模范性的,如顾炎武的民族气节、满腹经纶,陈近南的赤胆忠心、文武双绝,前明公主九难师太的卧薪尝胆、锲而不舍……都在强大的清朝统治机器和自己内部你争我夺面前败绩了下来。这是对汉民族奉行了近两千年的价值理想的否定。它也具有象征意义,说明在封建主义体系内部与封建制度和封建专制对抗,不能采取任何有原则的立场与手段。原则与规范只能带来失败。
从历史真实的角度来说,天地会也不过是个游民的秘密组织,既然形成了组织必然会有规范,如果我们从天地会所遗留下来的内部文件来考察,其规范还特别严格与琐细;但是从天地会产生以后二百余年的作为和他们屡起屡败的现实来看,由于其会众多是游民,他们在遵守规范方面不会多么严格。《鹿鼎记》中的天地会是经过作者美化的,作者赋予它许多文人士大夫色彩。其总舵主陈近南受到许多原则的束缚,既有儒家伦理,也有江湖道义。他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这种戴着镣铐的奋斗最终不免要以失败的命运告终;韦小宝生在妓院,长在皇宫,用作者的话说:
妓院皇宫两处,更是天下最虚伪、最奸诈的所在。韦小宝浸身于两地之中,其机巧狡狯早已远胜寻常大人。
脱离了宗法网络的游民要生存必须有超常的生存技巧,这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连父亲也不知道是谁、自小就生活在江湖底层,长而混迹于宫廷斗争、秘密会社的奋争、秘密教门的活动中的韦小宝,把游民的生存技巧用于政治斗争。他的毫无自尊的个性使他成为一把“无厚”(没有厚度)的刀刃,在“有间”的封建专制的人际关系和政治体制中游刃有余。我们在《鹿鼎记》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政治斗争中,还是人情世故中,韦小宝早已熟悉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说的,什么是不应该说的;什么是做了,要加以宣扬,什么是做了,要加以隐密的;什么是要大肆宣扬的而不必去做的,什么是大肆宣扬了而必须去做的。这些类似事情的“度”是很难把握的。有些则是失之厘毫,谬以千里的,而韦小宝能掌握得恰到好处,应付裕如。
当然,这些技巧的运用是建立在对封建社会、官场黑幕和人主心态的深入了解上的,可是这些都是处在黑箱操作状态,要了解主要靠自己根据种种迹象来揣摩。韦小宝还擅长揣摩术,这是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关系的一门艺术。
揣摩术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它是封建主义政治学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韦小宝对此无师自通。他对康熙皇帝、皇太后、洪教主、洪夫人乃至他的恩师陈近南、九难等人的喜怒好恶,都揣摩得特别透彻,因此,他根据所揣摩到的对方心态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往往是十拿九稳、万无一失的。
先秦诸子里的韩非子就感慨过说动君主的难度之大,并为此写了《说难》和《难言》。为什么难?难就难在君主的内心很难揣摩,如其所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不知对方的心,便很难采取恰当的“说”(学理)以应付。那样重视揣摩术的韩非,实际上,也是纸上谈兵,其术赶不上“大人虎变”,最终也因对秦始皇和他周围权臣的内心揣摩得不够到家,而惨死在监狱之中。
说韦小宝(2)
毫无学问的韦小宝却能一路成功。其关键在于他的揣摩术没有确定的路数。他抛弃了羞耻之心,从而杜绝了羞耻可能给他在使用某些方法上造成的障碍。他能随机应变,并善于利用他人的弱点和对方罅隙,反败为胜。这些写得最精彩的是第三十五回《曾随东西南北路,独结冰霜雨雪缘》。此回写韦小宝带领清军去神龙岛剿灭神龙教,被洪教主发现并将其诱捕。陆高轩、胖头陀这些被派到韦小宝身边去监视他的人们已经发现韦不是神龙教的人,可是他们在洪教主面前与小宝对质时,韦小宝利用洪教主及其夫人的极端专制手段和极爱听奉承而听不得一点非议的性格,使得陆高轩等人明明掌握着真实情况而不得尽言,甚至因此而得罪。韦顺口编了许多谎话,每编出一段就要察看一下洪教主和夫人的态度,如果前一段谎话有了正面效果则继续编下去,否则马上随风转舵。陆高轩等人只知道向洪教主汇报真实情况,不管这些情况是否为洪教主等所喜闻乐见。尽管了解这些真实情况有利于洪教主对现实作出准确判断,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神龙教和发展神龙教。然而洪教主也是普通人,甚至可以说专制独裁者往往比普通人有着更多的弱点,他们更容不得耳目之前的任何拂逆行为,哪怕这些符合他们的长远或根本的利益。他们更关心的还是眼前的耳目的愉悦。如隋炀帝那种“其辩足以拒谏,其才足以饰非”的皇帝,难道不懂得他那种穷奢极欲的种种享乐活动是亡国的根本?难道他不知道拒绝高颖那些忠臣的诤谏又杀戮他们是不利于隋朝稳定的?以杨广的智力水平来看,他是完全懂得的。促使他们干出荒唐行为的只是眼前利益和个人面子。因而,在封建专制制度下韦小宝们是无往而不胜的。那些认为自己是一片忠诚,就拼命纠缠着“反映真实”,而不顾人主面子的人们大多数是悲剧下场的。
韦小宝还抓住洪教主宠爱年轻貌美娇妻的弱点,在敬祝洪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时,加上了“和夫人”三个字。陆高轩等人“虽然也想讨好洪夫人,但这一句话向来说惯了的,毕竟老不起脸皮,加上‘和夫人’三字”。这就是说陆等人还有一点点普通人的羞耻之心,也就不免有心理障碍,而韦小宝是彻底打碎了羞耻之心的,没有了耻辱感。无耻是专制高压最顺畅的承受面,使其产生如水之就下的顺畅感;而有耻者对于高压就不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抗,使施压者感到阻力,从而产生不愉快感。因此,在洪教主面前,韦小宝必胜是没有什么疑义的。清初学者阎若璩在评论西汉丞相公孙弘布衣蔬食时,就说过“勤俭易,有耻难”。因为“有耻”就要敢于抵制高压,这往往要以生命为代价。
游民一无所有,韦小宝也是如此。因而,他性格上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包括他人的武功,为自己创造一切。这些包括皇帝的权威(这种权威只通行于主流社会)和金钱;天地会盟主陈近南的权威(这种权威通行于秘密社会)和武功;神龙教洪教主的权威(这种权威只风行于邪教)和咒语等等。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从而攫取游民朝思暮想的人间种种乐事,如功名富贵、娇妻美妾、放纵自恣的生活,而又不失江湖道义和朋友们的信任。
金庸先生还设计了一套只属于韦小宝的武功——“神行百变”,这是逃跑功,也是他的处世术。虽然书中说他还没有学精、学好,这可能是因为他还存在一份良知的缘故。
《鹿鼎记》的结尾有点令人扫兴,韦小宝没有爬上权力的巅峰,而是“一家人同去云南,自此隐姓埋名,在大理城过那逍遥自在的日子”。这种向往是离游民太远了,真有点士大夫气了。书中曾写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劝韦小宝抛开清统治者,自己做皇帝,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韦小宝听了黄、顾等人的劝告之后,大吃一惊说:
我是小流氓出身,拿手的本事只是骂人赌钱,做了将军大官,别人心里已然不服,哪里能做皇帝?这真命天子,是要大福气的。
这也许是韦小宝最初听到此议时所引起的心理震动。实际上自汉代以来,许多朝代的开国创业之君都是游民出身的。刘邦、朱元璋的出身人所共知,他们都属于带有流氓气的游民。我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介绍了,自秦朝以后的在中国疆域内所建立的三十余个朝代与国家中。开国之君出身游民和社会下层的约占了一半左右。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无赖、流浪汉。作者没有以韦小宝登上皇帝宝座来作为小说的结局,也许是受到历史真实的限制,因为在清代康熙皇帝之后,很难嵌入一个“韦氏王朝”;也许这也正是韦小宝性格发展的结果。与一般不了解帝王生活而想过一下皇帝瘾的游民不同,他出入皇宫数载,又与皇帝十分接近,一度甚至不分彼此,从生活实践他感受到“皇上时时不快活。皇帝虽然威风厉害,当真做上了也没有什么好玩”。除了没做成皇帝外,韦小宝确实实现了游民的最高理想。物质上的只有皇帝才可比拟的享受(如七个老婆之类),精神上做到显性社会的最高爵位(韦小宝封“鹿鼎公”,在封爵中属于第一级),隐性社会天地会的总舵主;正教——少林寺中辈分极高的长老,邪教——神龙教中地位仅次于教主和教主夫人的白龙使(后来还把教主夫人掳为自己的老婆)。这些许多是做了皇帝也达不到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