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940章

大艺术家-第940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了格拉斯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拥有着可以让奴役全世界的香水,这瓶香水仅仅只使用了两滴而已,他可以去皇宫让国王亲吻他的脚,还可以写信给教皇让他宣布自己就是救世主。只要他想,这一切就都能做得到。他拥有比金钱更有威力、比死亡更可怕的能力,支配人的爱欲的能力。但是,只有一件事是这香水做不到的,就是让他拥有属于自己的味道,让他在这个世界里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1766年,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那片肮脏恶心的鱼市场,然后在所有贫民的面前,将整瓶香水从自己的头上倾泻而下。晶莹透亮的香水从那张消瘦、英俊的脸庞上滑落了下来,那双清澈的眸子映在火光之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平静。

生活在贫民窟的难民,他们对于食物的渴望,让他们全部疯了一般扑到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的身上,然后,分食了他。

最后,他就这样消失了,只剩下被揉进了泥泞之中的衣物,还有一个空瓶,如同他出生之时,一无所有。

电影最后的最后,那个平躺在泥地上的香水空瓶,上面还残留着一滴液体,晃晃悠悠地滴落了下来。没有人知道,这一滴香水又究竟制造出什么样的场景,因为,大屏幕暗了下来,电影,结束了。

第1326章 美轮美奂

热情似火的红色,鲜嫩欲滴的绿色,粉嫩朝气的黄色,华贵妖艳的紫色,清澈纯净的蓝色,苍白诡异的白色,深沉厚重的黑色……画面之上,埃文·贝尔彷佛把全世界所有的色彩都拼凑到了一起,饱满丰富的颜色宛若调色盘一般,轻而易举地构建出了一个美轮美奂而神乎其技的气味世界,让人瞠目结舌。

肮脏恶心的鱼市场,华美盛大的巴黎繁荣,残酷冰冷的谋杀过程,荒淫刺激的群交场面,精致细腻的香水工艺……屏幕之上,埃文·贝尔用各种各样的细节将情节填满,勾勒出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荒诞却传奇的一生,一缕缕无形的气味在每一个观众的心底袅袅升起,然后伴随着情节的推进,将所有人都包围,心底打翻的情感调味瓶,恐惧、残忍、可怕、恶心,欢愉、惊奇、向往、感叹,正负情绪全部都混杂在了一起,涌上心头,然后在气味构成的世界里互相缠绕,错杂而深刻,欲罢不能。

展现在所有观众面前的“香水”,以无以伦比、美轮美奂的视觉冲击,撞击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神和思绪。这明明是一个凶暴残忍的连环杀手故事,但却没有人能够张口将心底的谴责、咒骂吐露出来。

埃文·贝尔并没有站在批判或者赞美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他只是用了一个客观而真实的方式,将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短暂却神奇的一生呈现了出来。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就是一个冷血残酷的连环杀手,他毫无怜悯地谋杀了二十六位女子,还有一位误杀的妙龄少女,只是为了制作一瓶绝世香水,在整个过程里,他就像是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一般,手起刀落,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更不要说那些因为遗弃他而消逝的生命,让他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恶魔。但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眼中的纯粹和真挚,他就像是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样圣洁,他用纱布将一具具生命正在流逝的躯体包裹起来,再解开,再把所有油脂刮下来,他认真地像是一个孩子在玩他最挚爱的游戏时一样单纯。

所以,几乎每一个观众看完电影之后都处于一种挣扎的状态,他们到底是应该鄙视唾弃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呢?还是应该感叹甚至赞叹这个绝世香味天才。

但毫无疑问的,所有人都被埃文·贝尔用色彩构建的气味世界而震撼到了,而片尾那段盛大宏伟的群交场面更是宛若洪水猛兽一般,将所有人都瞬间吞噬!鸦雀无声的电影院现场里回荡着空灵而灵动的钢琴曲,琴键音宛若潺潺流水一般倾泻下来,那种安静而凄美的气氛缓缓流淌下来,就好像有一只芭蕾舞人偶在镜子上轻轻舞动的音乐盒一般,优雅诡异之中却带着一种无法遏制的悲悯。

电影播放结束了,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因为他们不知道这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这样一部电影,但是随后,掌声就稀稀拉拉地响了起来。就算撇开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人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命题先不讨论,这部电影本身华丽到让人惊愕的画面,还是让所有人不得不发出感叹声。随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就被一点一点填充了起来,不到十秒之后,全场雷动的掌声都汇集了起来,并且观众陆陆续续开始站立了起来,一个接着一个,很快,全场的观众就都起立了,雷鸣般的掌声将大屏幕里的音乐声都淹没了。

戛纳电影节之上,虽然商业气息十分浓厚,但是观众的挑剔却一点都没有打折扣,不比多伦多观众对于任何电影都会送上掌声,戛纳电影节观众在电影播放中途就陆续离场的事情不多,但也没有少发生。要在电影放映结束之后,得到观众的掌声,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今天现场长达五分钟的起立鼓掌,就说明了,在这一刻,“香水”是成功的,大家将内心的反思和挣扎都压了下来,只是单纯地感叹于埃文·贝尔构建的这个神奇世界,然后惊叹于埃文·贝尔将原著小说里描绘的故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

伯纳德·艾辛格听着耳边的掌声,紧紧地拥抱着埃文·贝尔,“恭喜”,他只说了这一句话,他此时的表情里洋溢着难以控制的喜悦。这不是伯纳德·艾辛格第一次看到“香水”电影的成品,但这绝不会是他最后一次惊叹于埃文·贝尔镜头之下的气味世界。在他看来,埃文·贝尔这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将这个神奇、美好、瑰丽的气味世界魔法般地构建了起来,而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角色在他的勾勒之下,更是活脱脱地从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笔下走进了观众的视线里。

一百六十分钟的片长,虽然对于正常的电影来说略显冗长,但是却没有让人察觉这一点,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短暂而奇迹的一生在这段时间之内,紧紧地吸引着每一个人的视线,让所有人跟随着这位嗅觉天才一起经历了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而电影所散发出来的致命魅力,亦正亦邪,更是让所有人恍惚犹豫,甚至无法做出一个正常的判断。

“香水”这部电影延续了埃文·贝尔在导演位置上的一贯风格,采用一个客观冷静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故事,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埃文·贝尔独特的视角,但是观众却感觉不到来自于埃文·贝尔的说教或者煽情,只是跟随着故事的发展,然后延伸出属于每一位观众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延续了“神秘肌肤”电影之中那种引发人们久久回味、深思的主题,让每一个人都对电影产生了独特的看法。

面对着现场观众茫然而迷惑的表情,埃文·贝尔站在前面接受例行采访的时候,他说到,“我的本意并不是想批判或者赞美这个少年,我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堪称传奇精彩而诡异扭曲的故事。就好像当初我讲述了‘神秘肌肤’两个少年经历成长疼痛的故事一般,这是一个格雷诺耶苦苦追寻自我、证明存在的故事。至于这个故事、这段旅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观众带来了什么,我想,我不是上帝,我没有资格告诉你们应该如何思考。你们拥有独立的意识,你们拥有判断的权利。仅此而已。至少,希望这个故事能够给大家留下点什么,哪怕只是那绚丽到极致的色彩,也是我的成功。”

埃文·贝尔的一番讲话,算不上深刻,但却让每个观众的脸上都出现了沉思的表情。脑海之中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面,已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所有人都知道,“香水”这部电影,绝对不是大家看到的那么简单,这个故事里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大家去挖掘的东西,即使是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人到底是天使还是恶魔这个问题,都足以让所有人迷茫了。

而当看到现场的沉默,还有观众脸上思考的表情时,埃文·贝尔得意地笑了起来,“很好,看来,是到了我退场的时候了,我还是不打扰大家继续思考的时间了。”这句话才让现场观众都醒悟了过来,看着已经转身离开的埃文·贝尔,不由都失声笑了起来。这个少年,确实有点意思。

原本期待中热闹非凡的提问环节,只是草草进行了不到十分钟就结束了,这让守在场外的记者们都有些疑惑。毕竟,不管电影是好是坏,观众的提问是绝对不会少的,大家会把内心的所有想法都朝主创人员倾泻出来,所以,提问环节持续四十分钟是正常时间,一个小时都是常有的事。但今天,早早就看到了观众的退场,记者们都在猜测,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记者们体内的八卦血液还没有来得及沸腾,就被观众们浇熄了。“我想我没有看懂”,这句回答是观众们最多的回答,大家脸上都是一副迷茫的表情;“我觉得我应该再看一遍,我不确定我现在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的回答也不绝于耳,显然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着;当然,类似于“画面真的是太漂亮了”、“色彩精致得让人屏住呼吸”、“配乐、服装、情节,我到现在还处于电影之中”的回答更是不胜枚举。

从此可见,“香水”这部电影是华丽的,是精致的,是精彩的,但同时也是让人深思的,让人迷惘的,让人回味的。那么,守在外场的记者的问题就都演变成为: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香水”的原著是如此的博大精深、精彩绝伦,那么埃文·贝尔改编的“香水”又是什么样的,居然让观众产生了如此复杂的思考。

于是,守在外场的记者都后悔了,后悔他们没有能够取得进入场内观看的资格。要知道,埃文·贝尔导演的“香水”本来就是炙手可热,让所有人期待不已,所有人都在期待这“香水”这样传奇性的小说与埃文·贝尔这样堪称奇迹式的导演相撞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所以入场的记者资格竞争十分激烈。而现在,没有取得资格、只能待在外面的记者们更是羡慕得眼睛发红。

不过,无论是记者还是观众都无需等待太久,因为关于“香水”的评论当天晚上就如同潮水一般,瞬间把戛纳电影节淹没了,其讨论热度不仅超越了“通天塔”、“回归”两部热门影响,甚至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都吸引了非凡的目光。

第1327章 争论不休

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这成为了当天“香水”首映之后,争论最为炙热的一个焦点,而这个话题也成为了各大媒体对于“香水”这部定义的主旋律。不仅是观众在疑惑这一点,媒体也在争论着这一点,这个核心命题也基本左右了专业媒体和观众对于这部电影的感官。

英国的“视与听”站在了正方观点上,他们认为,“这部电影忠实地遵循了原著,并且呈现出了一个让人惊叹的世界,这是埃文·贝尔迄今而至最出色的作品。”

在评论之中,“视与听”说,“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孩子,就像仅仅攀附在树上的扁虱一样,除了永远的冬眠之外,生命什么都没有提供给他,他严严实实地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静静得等待着最后最佳的时机。而他回馈给这个世界的,没有任何东西,没有一个微笑,没有一声尖叫,没有一个发亮的眼神,甚至就连一丝丝气味都不愿意提供,他就是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一个存在。没有味道,但却对于气味有着天生敏感的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了超脱这个世界的存在,但成为奇迹存在的另一面却是孤独,孤独到他自己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显得恐惧。所以,他回到了山顶生活了七年之后,又再次回到了世俗里,他希望能够从神化回归人化,从本质回归自然,他希望能够在这个世界里证明自己确实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观众可以看到一个个谋杀的现场,但却无法从谋杀之中感受到恐惧,只能被动地用自己的双眼去感受那华丽的尸体现场,纯洁的肢体美丽地扭曲着,和教堂、石墙这些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值得定格静静地欣赏,而不会让观众联想到任何不好的东西。谋杀,不再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的邪恶存在,只是他努力追逐一个存在的最后手段,这种单纯到极致的纯粹,让我们无法厌恶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让我们无法厌恶那双清澈到纯净的眸子。

当电影的最后,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站在行刑台上,看着所有人臣服于自己的欲望,在那一刻,他是哀伤的。他可以通过香水控制这个世界,却无法证明他的存在,他就是一个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