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艺术家 >

第290章

大艺术家-第290章

小说: 大艺术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托·艾柯认为,写作时有模范作者、经验作者、叙事者三个概念。简单来说,叙事者就是小说中的第一当事人,通常的“我”;模范作者则是那个隐藏在文本后面讲述故事的人,比如说“福尔摩斯侦探全集”里负责叙事的华生;经验作者就是小说家本人,就是那个署名的人,比如说“福尔摩斯侦探全集”的作者柯南·道尔。

在许多小说之中,模范作者、经验作者、叙事者的位置经常被打乱,互相重叠又互相独立,使得小说变得非常奇妙。比如说中国那个和尚在庙里说故事的小说,和尚就同时是模范作者和叙事者,甚至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经验作者。这就是安伯托·艾柯理论的奇妙之处了。

“改编剧本”,也是在安伯托·艾柯理论上发展出来的一部作品。但重点就在于,查理·考夫曼用很巧妙的方法,将模范作者、经验作者、叙事者的位置不断调换,导致尼尔·达西这个专业人士也被绕进去了,不得不接二连三坐在电影院里仔细解读。

故事开头是一大段独白,然后出现一部叫做“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的电影的片场。尼尔·达西不由笑了笑,“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就是现实中查理·考夫曼和斯派克·琼斯的作品,这一个开头其实就是查理·考夫曼故意混淆观众视线的伏笔了。而电影之中主角的名字也叫做查理·考夫曼,就是编剧捉弄观众的第二个手段。

回到电影之中,“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的编剧查理·考夫曼被驱逐出了片场。出现在观众面前的,赫然就是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查理·考夫曼一角。接着,是查理在说服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希望将一本叫做“兰花窃贼”的书拍摄成电影。

画面一转,来到了三年前的纽约,“兰花窃贼”的作者,纽约客专栏作家苏珊·奥尔琳在电脑前写“兰花窃贼”这本书,追忆这本书的由来。第三遍观看电影的尼尔·达西此时才明白,这是查理·考夫曼混淆观众视线的第三个伏笔,现实中的确有“兰花窃贼”这本书,作者也的确是苏珊·奥尔琳,现实中的一切都被搬到了电影之中,让人对哪部分是电影哪部分是现实无法立刻分辨清楚。

电影之中,伴随着苏珊·奥尔琳的回忆,画面跳到了两年前苏珊和兰花收藏者约翰·拉罗歇相识的起因:约翰因私自采摘稀有品种“幽灵兰花”而被起诉。

当一脸沧桑的埃文·贝尔以约翰·拉罗歇的形象出现时,他脸上的自信和不羁,满口脏话的随意,对兰花的执着热情,都让所有观众目瞪口呆。原本以为,“白夜追凶”中的威尔就已经是埃文·贝尔最大的突破了;原本以为,“狙击电话亭”中的斯图就让大家见识到埃文·贝尔张扬而细腻的演技了,但此时出现在大屏幕上的埃文·贝尔,又轻而易举打破了所有人的底线,再次让人瞠目结舌。

虽然尼尔·达西已经是第三次观看这部电影了,但每次看到埃文·贝尔饰演的约翰·拉罗歇出场时,还是震撼不已。都说埃文·贝尔个性十足,但没有人能够预知到埃文·贝尔的下一个举动,他总是可以打破人们的固定观念——而且是以一种积极美好的态度发出赞美的感叹!

区别于最开始查理·考夫曼试图改编原著小说为电影的顺叙,这是一条倒叙的线索,也是电影的第二条线索。

接着电影又回到现在查理的生活轨迹。观众发现,查理还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唐纳德。在查理打算改编“兰花窃贼”的同时,唐纳德也决定做一名编剧,还要去参加一个知名编剧开办的编剧班。而查理对此十分不屑。

此后,电影分为两条线索并行:一是查理改编小说“兰花窃贼”为剧本的过程,这里还包含一条副线,就是唐纳德搬进了查理的家,并准备按照好莱坞式的模板,创作一部烂俗恐怖片的剧本。

二是作家苏珊采访约翰,创作“兰花窃贼”的过程。这里也包含了一条副线,就是回忆约翰和另外三个印第安人偷盗克隆幽灵兰花的故事。

电影的主线仍然是查理改编剧本的过程,还有查理在生活之中遇到各种琐碎的事情,还有他在剧本创作中与弟弟唐纳德产生的矛盾。查理在阅读“兰花窃贼”的过程中被深深打动,所以想编出原著中蕴含的文艺腔调,但是这与好莱坞的法则背道相驰,唐纳德写的剧本,包含了好莱坞典型俗套手法,却倍受好评。

一方面是对理想艺术感的追求,一方面是对现实好莱坞千篇一律模式的妥协,查理迷失中间,无所适从。

到这里两条线索一直相安无事。直到查理开始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对剧本的创作想法,两条线索开始产生了交集,从而碰撞出火花,将电影带入另外一个节奏之中。

查理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整个剧本故事雏形,但显然过于平淡。而此前苏珊的经历,也没有什么起伏。此时唐纳德闯进来大谈那个好莱坞名编剧的类型片观点,这对查理产生了影响。而接下来苏珊的线索之中,也多了戏剧性,约翰的家人被车撞死,妻子离开他。显然,约翰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查理的线索和苏珊的线索就在这里产生了交集。不同于刚才苏珊的线索里,一直都是三年前进行“兰花窃贼”这本小说创作的时空,苏珊此时出现在了查理改编剧本时所处的时空里,苏珊受到了电影开头那个制片人的邀请,同意将自己的作品拍成电影。

接着转折出现了!

尼尔·达西不由挺直了背,眉头微皱紧紧看着电影大屏幕。屏幕之上,正在打字机前敲着剧本的查理,他所描绘的内容,居然与之前苏珊那条线的发展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电影之前所讲述的苏珊的内容,其实就是此时此刻电影大屏幕上查理正在撰写的内容!

第408章 连环套盒

尼尔·达西清楚地听到了电影院里传来低低的议论声,“这不是刚才苏珊的故事吗?查理在创作的就是苏珊的生活?”

接下来的事情更加印证了观众们的想法,查理去找老板,说,“我不懂得怎么改编,这本书谈的全是花。”而老板则建议查理加进去苏珊的传奇生活。而且观众还发现,这本书其实不是查理自己推荐要改成电影的,而是老板强加下来的工作任务。这个部分,似乎与电影最开头查理主动要求改编这个剧本又有了矛盾,就连看了三遍的尼尔·达西都把眉头皱了起来,何况是其他看第一遍的观众呢。

所以事实上,在电影里,苏珊的这条线其实是控制在查理的手上!苏珊经历的种种其实是查理的剧本写照,即是说,观众一开始是被欺骗了,观众所看见的苏珊的故事其实是查理的剧本,这是一个故事中的故事,斯派克·琼斯却让两条线索并行前进,以至于观众产生这是两条平行线的错觉。

在此前,在苏珊这条线里,尼尔·达西代表的观众们一直以为她是经验作者——因为是苏珊创作了“兰花窃贼”这本书,在书中,她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是模范作者,同时是叙事者。

可是现在,有了这个诡异的发现之后,经验作者就变成了查理。查理在讲述一个女作家苏珊写一个故事的故事,如果不算电影本身的话,这就套了一个故事。所以电影之前所讲述的所谓“两条线”其实是一条。就是查理在改编剧本的主线。

而真正的第二条线,则是与查理处于同一时空里的苏珊,她的线路轨迹才刚刚开始。

尼尔·达西大脑在飞快地运转着,弄清楚了电影到此为止的轨迹,又接着欣赏了下去。

之后,查理在矛盾下忧心忡忡,迫于种种压力,不能避免的受到唐纳德影响,偷偷听了那个著名编剧的课,不可免俗地把剧本朝着好莱坞式发展。于是观众看到,婚外情、吸毒、色情网站等等刺激眼球的情节均发生在了苏珊的故事中。

电影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第二个转折点出现了!

查理在反抗这个无趣的改编工作时,喃喃道:“我唯一想写的就是关于我自己的事。”然后他又开始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关于剧本新的创作想法:我是查理·考夫曼,又老又肥,考夫曼和制片人坐在饭店里,考夫曼为争取对方找他写剧本,竭力讨好她,大汗淋漓……

观众赫然惊悚地发现,这不就是电影开头的情节!

这意味着什么?查理把自己编进了剧本?对,也不对!

还记得查理那个崇尚好莱坞之道的双胞胎弟弟唐纳德?事实上,开头向制片人献媚,希望能够改编“兰花窃贼”剧本的应该是带着唐纳德影子的查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电影开头,是考夫曼主动要求改编剧本,而之后却又发现其实是制片人交给查理的任务。

因为这的确是制片人交给查理·考夫曼的改编任务,他不知道该如何写。犹豫之后,查理决定将主角定位为有着唐纳德性格的查理主动去找制片人,希望能够改编“兰花窃贼”这个剧本,之后就发生了电影前半段的故事。

显然,这再清晰不过了,这又套了一个故事:查理在写一个以唐纳德为原型的叫做查理的编剧,是怎样写一个关于一个女作家苏珊写一本书的故事。

接下来的一秒,查理又拿着录音机录:查理·考夫曼在房间里,拿着一个录音机录“我是查理·考夫曼,又老又肥……”

此时,查理才正式将自己编进了剧本,就变成查理在写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个叫做查理的编剧,在写一个以他双胞胎弟弟唐纳德为原型的叫做查理的编剧,是怎么改编一个关于女作家创作一本书的故事。

“该死的!”尼尔·达西不由暗暗骂了一句,这完全就是一环套一环,让人脑筋都已经转不过来了。不过这还好,目前只套了三个故事在里面,还是两个?尼尔·达西不由又低骂了一句,“他妈的。”

事实上,如果“改编剧本”现实中的编剧查理·考夫曼真的希望继续捉弄观众的话,他完全可以让电影之中的查理继续套故事,然后演变成为美国版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就是典型的连环套盒。不过,如此这样编的话,电影就枯燥无味了。

尼尔·达西深呼吸了一下,他大脑里稍微缕清了一下电影播放到目前为止的故事情节。

查理是个编剧,他被安排了一个工作,改编一本叫做“兰花窃贼”的书,而这本书几乎没有情节,他简直无从下笔。同时,他一直想写带有自己特色的剧本。他自己身上缺乏好莱坞编剧的典型。所以,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查理写自己的剧本便是,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查理和唐纳德,唐纳德希望追随哥哥的步伐,正在学习如何成为好莱坞编剧的故事。而“兰花窃贼”就是已经成为成功编剧的查理的故事,他找到了制片人,说服其让自己按好莱坞手法改编这本叫做“兰花窃贼”的书。

在这个过程中,故事的人物和故事套的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时空上的交叉,相互发生影响。查理也被自己剧本中的查理影响,写作内容趋向好莱坞化。

这时,第三个转折产生了。查理决定去跟踪苏珊,这时,查理笔下的苏珊在时间上的发展已经贴近了现实中的苏珊,于是,查理的这个决定,又给电影带来了全盘颠覆的转折:现实中的苏珊真的是真实、独立存在的吗?查理去跟踪苏珊这个动作,不仅再次把自己带入了故事中去,还使得之前剧本中苏珊的故事,与现实中苏珊衔接上,发生了接下来匪夷所思的情节。

原来,之前的查理仍然并非真正的经验作者,他又摇身一变,成了模范作者。于是,这个电影的情节又套了一层:一个叫做查理的编剧,写了一个剧本,它是关于“一个叫查理的编剧被安排了一个工作……”

此时,故事又在之前的基础上,再套了一层,故事之中的查理和苏珊究竟是经验作者、模仿作者还是叙事者,都已经模糊不清。观众已经完全混乱了。

所以,之后苏珊和约翰变成了合伙用幽灵兰花来炼制毒品的坏蛋,被考夫曼兄弟发现后,要杀他们灭口,在逃亡中,唐纳德不幸身亡,约翰也命丧沼泽鳄鱼之口。

这部分故事完全符合好莱坞动作片、好人坏人对峙、吸毒等固定模式,这也是电影最外层的套子中查理最后撰写出的剧本,因为他最终还是将“兰花窃贼”这个剧本写成了好莱坞式剧本。整部电影之中,只有最后出现的查理才是真正的经验作者,所以他对于所谓的双胞胎弟弟唐纳德的死亡没有一点伤心,只是一心满足工作的完成。因为之前所有出现的人物全部都是他笔下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有双胞胎兄弟唐纳德的那个查理,就是模范作者;而其中被迫接下改编剧本人物的查理、创作小说的苏珊都是叙事者之一。

“被我看穿了!”尼尔·达西不由握了握右拳,他总算是看明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