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第14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9年才开始没有几天,伊登·哈德逊就赶去了帕罗奥多,因为埃德华多·萨瓦林的官司又有了进展,他出版小说的计划已经正式确定下来,不出意外,以埃德华多·萨瓦林为视角创作的关于脸书的小说年内就会出版问世。而埃德华多·萨瓦林觉得泄愤够了,也终于同意再次尝试于脸书达成和解协议。
伊登·哈德逊这段时间都在帕罗奥多忙碌着,最新的消息是听说法院在二月初要重新开庭,在这之前,如果埃德华多·萨瓦林和脸书的和解协议可以达成,那么这一场官司就可以在二月初的开庭上正式解决了。
所以,伊登·哈德逊这段时间比埃文·贝尔还要忙碌,泰迪·贝尔只能是把合同交给伊登·哈德逊,却没有办法一直催他。
“反对八号提案的游行有章程了吗?有需要我帮忙的话,就说吧。”埃文·贝尔对于小说出版的事倒是一点都不急,早一点迟一点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
米歇尔·海瑟薇原本正看着泰迪·贝尔的,听到埃文·贝尔这个话题,立刻就转过头来,“对了,今天我找泰迪除了出版的事之外,八号提案的事也需要你帮忙一下。你最近找一个时间,为我们录制一段视频,三分钟的。”米歇尔·海瑟薇也没有客套,也没有询问“你是否有时间”,直接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最近马克·施艾曼写了一个微型音乐讽刺作品,‘音乐剧:八号提案’,在YouTube上首发,你可以将这个音乐剧改编成为你的版本,录制一下,传到YouTube上。”
马克·施艾曼,圈内十分有名的一个编曲家,“义海雄风”、“西雅图夜未眠”、“南方公园”、“修女也疯狂”的电影的配乐中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埃文·贝尔点点头,“没问题,我会去看看这个视频的。”端起橙汁,喝了一大口,接着询问到,“不是说最近有一次游行吗?情况怎么样了?”
米歇尔·海瑟薇说起八号提案时,情绪都有些波动,显然对于这个提案依旧是心气难平,但他并没有让自己失控,而是摇了摇头,说到,“暂时打算推迟,我们需要知道法院接下来的章程,听说摩门教最近也开始了全国性的组织活动,他们想要带头融资,努力支持八号提案的执行。我们不能没有计划,不能为了盲目地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是一场政治的斗争,我们必须打起精神来!”
“这绝对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这是属于你们的基本权利,总有一天会回到你们手上的。”埃文·贝尔这话并不是空话,而是事实。想象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种族歧视的问题、反对战争的问题,都是绵延数十年的长期斗争,即使在现在所有人都达成禁止种族歧视的环境里,其实埋伏在社会平静表面之下的歧视依旧无处不在。同性恋婚姻更是如此,这是整个社会根深蒂固的一种文化。
米歇尔·海瑟薇点了点头,露出一抹苦笑,“放心吧,这么多年我们都坚持过来了,我们是不会被轻易打到的。我们势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所以,我不会轻易放弃,更不会随意被击倒。”米歇尔·海瑟薇深呼吸了一下,让自己翻滚的心绪平静下来,“之后如果有需要帮忙,我会直接和你说的,放心吧。”说到这里,米歇尔·海瑟薇也不由笑了起来,有了埃文·贝尔的支持,确实帮了他们很多很多。
“‘爱·平等(Same。Love)’的版税收入怎么样,够多吗?我最近三个月的卖力宣传,总是要有点成效才行吧。”埃文·贝尔笑呵呵地说到,“爱·平等”这首歌所有相关收入埃文·贝尔都资助给了支持同性恋婚姻的组织,用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支持。
米歇尔·海瑟薇心中虽然感谢,但嘴上却不由调侃着说到,“你应该把‘二十一鸣枪(21。Guns)’或者‘斗士(The。Fighter)’的版税资助我们才对。”
埃文·贝尔举起双手做投降状,“没有问题,你们可以尝试去和反对战争团体商量商量。”这让米歇尔·海瑟薇顿时就笑了起来。
等所有事情都谈完之后,米歇尔·海瑟薇和泰迪·贝尔都去看电视了,伊登·哈德逊此时在帕罗奥多,米歇尔·海瑟薇可以睡他的房间。而埃文·贝尔则在沙发上找到了沉迷于小说世界里的安妮·海瑟薇,看着电脑屏幕那幽幽的蓝光映着安妮·海瑟薇的脸庞,安详之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感动,让她那古典而优雅的脸庞显得越发动人起来。
埃文·贝尔走了过去,在安妮·海瑟薇身边坐了下来,结果安妮·海瑟薇动都没有动,依旧专注在电脑屏幕上,修长的睫毛彷佛一道帘子覆盖下去,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屏幕目不转睛。埃文·贝尔不由哑然失笑,“我的小说如此精彩?我很受鼓舞的,你不打算对辛勤劳动的作者表示一下感谢?”
安妮·海瑟薇抬起左手空虚地挥了挥,示意埃文·贝尔不要打扰自己。埃文·贝尔无奈地摇了摇头,在安妮·海瑟薇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再次站了起来,和泰迪·贝尔他们一起去看电视了。
第1991章 触景生情
安妮·海瑟薇盖上了笔记本电脑,离开已经变得漆黑的大厅,顺着卧室那一盏昏黄的灯光,一路小跑着到了门口。但是到了门口,却不由停下了自己略显焦急的脚步。
房间里只有一盏床头灯打开了,不过整个窗户都敞开着,冰凉如水的月光穿透玻璃,将浓重的黑夜染上一层清冷的银色,当月光与奶黄色的床头灯相遇时,那暖暖的色调让周围一切都变得朦胧起来。
安妮·海瑟薇顺着光线的轮廓,看向了坐在阳台的埃文·贝尔。埃文·贝尔此时穿着蓝色的格纹棉质睡衣,盘腿坐在阳台上,手里拿着大大的素描本,正在上面写着什么,看样子应该是在创作歌曲。月光洒在埃文·贝尔的身上,投射出一片模糊的阴影,让他大半张脸都隐藏在阴影之中,将他平时的锋芒都一点点遮掩而去,只留下眉宇之间那淡淡的忧郁和温柔。
看着眼前的埃文·贝尔,安妮·海瑟薇脑海里就浮现了小说“一天”里的情节,一个又一个支离破碎的片段,但画面里的德克斯特和艾玛的面孔却演变成为埃文·贝尔和她自己的模样,恍惚之间,一种难以言语的悲伤就涌上心头。
安妮·海瑟薇前后花了三天的时间将“一天”的所有故事都看完了,要不是白天还要到柯达剧院参与彩排,应该还会更快。很难想象,在埃文·贝尔那平淡之中却蕴含着无限韵味的笔触中,勾勒出这样一个美好而动人的故事。
聪慧狡黠的艾玛和不羁潇洒的德克斯特就像两条平行线,原本以为他们的一生都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大学毕业前一晚的短暂邂逅,却让两个人纠缠了整整二十年。伦敦、罗马、巴黎、爱丁堡,时空变幻,他们彼此思念、幻想、急躁、安慰、伤害,但总是在最需要彼此的时候一再错过。
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安妮·海瑟薇无法分清他们到底是友情多于爱情,还是爱情多于友情,她甚至无法分清这到底是艾玛和德克斯特的故事还是她和埃文·贝尔的故事,似曾相识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许还是那句话: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多一点。
安妮·海瑟薇不由再想,或许是上帝都嫉妒了,嫉妒了这样美好的心心相依,所谓的知己,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法遇见,即使遇见了,也不一定上天就立刻会给予一个圆满的结局。又或许,在他们眼神交汇的那一刻,就已经相爱,相互交心,只是他们什么都不说,看过了无数在现实中变得脆弱和无奈的爱情,于是选择用友情掩饰一切,自欺欺人,微笑着原谅彼此的冲动。
友情总是容易长久,作为朋友,你依旧是你,我依然是我,而一旦变成了爱情,两个人就不再只属于自己,所以,选择友情,这样就可以在该离开地时候离开,需要的时候出现,拥抱、亲吻、鼓励、扶持,没有私心地付出,却越加地让人泪流不止。于是,不知不觉的,两个人就真的将对方当做了朋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度假,在电视上看着那个身影,在电话里诉说着彼此的生活,甚至恭喜着对方找到了合适的恋情。
这是艾玛和德克斯特的故事,但何尝不是安妮·海瑟薇和埃文·贝尔的故事呢?二十年来,艾玛一起在等着德克斯特,一直在他身边陪伴着他,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成长一起痛苦,像知己,像亲人,像另外一个自己,在她面前,德克斯特永远不需要伪装,他人生最难熬最痛苦的时刻,他总会第一个想到艾玛,他觉得她会永远帮助自己,永远可以依赖艾玛。
这样的故事何其相似,让安妮·海瑟薇几乎无法自拔。恍惚之间她就看到了自己和埃文·贝尔从认识到现在的十七年,看到了发现爱上埃文·贝尔后挣扎痛苦的自己,看到了面对埃文·贝尔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生活犹豫踌躇的自己……
在“一天”的小说里,艾玛和德克斯特最后相爱于巴黎,彼此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准备结婚。可是,埃文·贝尔没有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在一次争吵之后,艾玛和德克斯特分别去上班,但两个人都已经决定妥协,向对方道歉。艾玛下班后骑车回家的路上,却遭遇了车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德克斯特的痛苦就如同锥子一般钻心的疼,只有到了此刻,德克斯特才恍然明白艾玛对自己的爱是多么得深,他才会一夜之间长大。
安妮·海瑟薇看着被月光笼罩着的埃文·贝尔,满脸的忧伤,她依旧没有办法从故事里走出来,因为这实在太过真实了,看着那一个个堆砌起来的铅字,安妮·海瑟薇却可以在脑海之中将自己和埃文·贝尔代入,然后活灵活现地演绎这个故事。
忽然地,安妮·海瑟薇就想起了德克斯特父亲说的那句话,“我认为最适合你做的事就是,好好地生活下去,就好像艾玛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一般。”有爱就有希望,即使艾玛不再了,但是她的爱却依然在陪着德克斯特,就像从来不曾离去一样,这一份爱支撑着德克斯特走过孤单的余生。其实德克斯特也终于明白,艾玛一直活在他的心里,无论她在哪儿,她都一直在他身边,从未走远。过去二十年来是如此,未来二十年也是如此。
德克斯特其实是幸福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得到了,而这个知己恰恰又是最爱他的女人。
艾玛说过,“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至少我们还有今天”,今天才是最真实的,如果爱了,那么就去爱,不要害怕被拒绝,不要害怕会失去。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失去的,与其以后一直念念不忘,还不如放手一搏。不去尝试也就不会明白如果当初我们告白了会怎么样。或者像艾玛和德克斯特一样,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绕了整整一圈之后,才敢去正视自己的内心,结果却因为一场意外,让彼此相处得那么短暂。
虽然埃文·贝尔说,这个故事是来自于安妮·海瑟薇的灵感创作出来的,但安妮·海瑟薇却不确定,故事真正的灵感是来自于自己还是来自于埃文·贝尔。当初安妮·海瑟薇决定接受埃文·贝尔的这段感情,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其实经历的就是“一天”里这样的波折和痛苦,至今她都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她和埃文·贝尔有了开心幸福的美好生活。
虽然安妮·海瑟薇知道,一直都有一个叫做布莱克·莱弗利的存在,但她却不在乎,正如艾玛说的一样,“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至少我们还有今天”,她不想自己后悔,她也不想离开埃文·贝尔,她经常都会想着,自己和埃文·贝尔就这样一直走到人生的尽头,永远,永远。
看过“一天”的故事之后,安妮·海瑟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她不想要自己后悔,所以她会继续坚持下去,坚守在埃文·贝尔的身边。
“一天”的故事太过动人,也太过真实,让安妮·海瑟薇久久无法从故事的情景里走出来,不仅仅因为她有着深邃的代入感,更因为这个故事是如此美好,这是一种既童话又现实的美好,有着童话的浪漫和梦幻,也有着现实的残酷和苍凉。
安妮·海瑟薇想起了小说里最后的一页,在浓浓的夜色之中,她翻到了故事的最后一夜,故事又回到了1988年的爱丁堡,艾玛和德克斯特的第一次相遇。夏夜暮色中的这一刻,他们就在街上相拥而吻,任路人行色匆匆,那是两个人平生最甜蜜的一个吻。
一切始于此。此地,此日。却也止于此。
“后会有期。”他说着,慢慢向后退去。
“希望如此。”她微笑着。
“我也这么希望。再见,艾玛。”
“再见,德克斯特。”
“再会。”
“再会,再会……”
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