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厄普顿·辛克莱的一生就可以看出,他对于资本主义黑暗面的深恶痛绝。埃文·贝尔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阅读过“屠场”、“龙齿”、“波士顿”等多本小说,而在阅读“石油”这本小说的时候,埃文·贝尔的想法更是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石油”这本小说讲述的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南部石油潮之中,矿工丹尼尔·普莱维因缘际会完全快速资本累计,成为一代石油大亨。在资本累计的过程中,丹尼尔利用孤儿H。W充当自己的儿子,欺骗乡民赢得石油地盘;又不折手段欺骗无知的乡民,夺取更多的油田;为了石油扩张,他甚至把亲情、友情全部都置于身后,冷血地一步一步朝大亨道路上前进。另外,在石油扩张过程中,丹尼尔还和一名传教士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反映了当年宗教势力在南部扩张的过程和背后的黑暗。
在这个故事里,核心角色有两个,一个是石油线索的丹尼尔·普莱维,一个是宗教线索的年轻神父伊莱·桑迪。丹尼尔从沉默寡言的矿工开始,一步步发展为一手遮天的石油符号;伊莱则是贫苦农家的穷儿子,随着世纪初宗教势力的扩张,靠着卓越的口才一步步不断向上攀升。他们两个之间的共同点就是野心,为了成功而不折手段的野心,凌驾于万物之上的野心将生活的一切都吞噬干净,这也正是上一次世纪交际时整个美国社会里最可怕的黑暗面。
埃文·贝尔对于“石油”这个故事感兴趣,是因为“石油”里描绘的美国现状,其实和他上一辈子身为八零后在国内面临的情况是十分相似的,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匮乏发生激烈的撞击,这是社会进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那种隐藏在表面资本扩展、宗教发展皮肤底下蠢蠢欲动的资本野心,让歌舞升平的社会背后弥漫着让人作恶的腐烂伤口。
这和“香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有着迥然不同的局面。“香水”之中是利用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这个异类站在世界的对立面,冷静而残酷地揭开所有的遮羞布;“石油”则是站在这个社会里,通过这个社会里最显著、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来碰撞出火花,最终反映隐藏在社会繁荣表面之下的黑暗罪恶。
这让埃文·贝尔十分感兴趣,把厄普顿·辛克莱的小说大部分都翻了出来,前前后后都翻看了一边,最后才兴起了改编“石油”的念头。幸运的是,这一次改编权的问题轻易就解决了,埃文·贝尔十二月份开始进入休假的时候,就着手“石油”的改编工作了。
其实改编过程中,埃文·贝尔并没有想太多拍摄的问题,只是集中精力在改编工作中,查阅上个世纪初的资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他甚至还专门阅读了欧亨利那一批作者的小说,整个过程十分漫长,也十分辛苦。
等改编工作进入尾声时,埃文·贝尔几乎陷入瘫痪的脑袋里才唤醒了重要的记忆,其实上一辈子“石油”这本小说是有被改编成为电影的,而执导这个剧本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PTA”——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但是现在,“石油”的改编权却握在了埃文·贝尔的手上,这让埃文·贝尔不由哑然失笑。那么,他是继续自己导演呢?还是把导筒交到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手上呢?
第1573章 鸿篇巨着
1970年出生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被认为是新生代导演之中最具才华的第一人,同时他也被公认是美国最帅的导演,他英俊帅气的脸蛋即使成为演员都不输给其他人,在本·阿弗莱克之后也拾起导筒之后,导演界最帅的名号才产生了一些争论。
当然,作为导演,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赖以成名的不是他的脸蛋,而是他的导演才华。1997年他导演的第二部长片“不羁夜”让他一战成名,一举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1999年的“木兰花”更是旷世佳作,赢得了当年柏林金熊奖之外,而后“通天塔”、“撞车”等作品都算是“模仿之作”;2002年的“爱昏头”又为他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是一名绝对的导演天才。
和查理·考夫曼一样出品量不多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上一辈子在2007年之后只制作了两部电影,分别是“血色将至”和“大师”,前者为丹尼尔·戴·刘易斯拿下了奥斯卡影帝,后者则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
由此可见,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杰出了。而“血色将至”,就是由“石油”这部作品改编的。等于说,埃文·贝尔正在改编的作品就是未来的“血色将至”,这实在是一个微妙的局面。(文*冇*人-冇…书-屋-W-R-S-H-U)
第一,埃文·贝尔应该邀请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前来执导吗?第二,丹尼尔·戴·刘易斯这位公认理应拿到更多影帝小金人的老戏骨,埃文·贝尔应该遵循上一辈子的轨迹继续邀请他出演吗?丹尼尔·戴·刘易斯又愿意出演吗?
当时埃文·贝尔的改编工作都快要完成了,他不由有些哑然。之前在进行改编的时候,埃文·贝尔全然忘记了这件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上一辈子并没有看过“血色将至”这部作品,当年“老无所依”和“血色将至”这两部作品被公认是颁奖季双雄,但是埃文·贝尔只看过“老无所依”,“血色将至”却一直没有进入电影院观看,所以他也只记得丹尼尔·戴·刘易斯依靠男主角拿到了他个人第二个影帝小金人,其他就不知道了。在改编的时候,一时间也就没有想起来。
其实,埃文·贝尔在导演的位置上已经赢得了很多自信,他在导演方面的才华被公认为甚至超越了演员位置,他目前威尼斯最佳导演、戛纳最佳导演都握在手里,“香水”这部电影的出色表现更是证明了埃文·贝尔的实力。
但是,“香水”上一辈子的导演是汤姆·提克威,仅仅只是汤姆·提克威而已,而“血色将至”的导演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绝世奇才,埃文·贝尔有能力超越汤姆·提克威,将“香水”打造成为一部经典,那么他有这个能力超越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将上一辈子已经是经典的“血色将至”打造成为另一部经典吗?
对此,一向自信从容的埃文·贝尔第一次出现了动摇。
不是埃文·贝尔不够自信,而是他有足够的自知之明。就好像演员的步伐一般,埃文·贝尔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了今天,他才能够在“断背山”、“香水”之中有如此让人惊艳的表演。
导演位置也是一样的,从“恋恋笔记本”开始,“神秘肌肤”、“阳光小美女”、“香水”,再到目前还未上映的“荒野生存”,埃文·贝尔也正在努力中,但这些作品都是上一辈子未能达到一定高度,在埃文·贝尔手中重新焕发生命的作品,即使“最有名”的“阳光小美女”,上一辈子也没有能够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名单的,所以,埃文·贝尔一直都兢兢业业地在努力着。
但是现在呢?埃文·贝尔要挑战被誉为天才的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他有能否创造出奇迹,拍摄出一部属于自己的“血色将至”呢?对此,埃文·贝尔不由得需要冷静一些。
“血色将至”本来就是一部史诗作品,虽然埃文·贝尔上一辈子没有观看过,但是从原著小说“石油”之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比“香水”还要宏伟深奥的作品,掌控难度只高不低。
犹豫再三之后,埃文·贝尔通过泰迪·贝尔,辗转通过派拉蒙影业联系到了保罗·托马斯·安德森,询问他是否有意愿前来接拍小说“石油”改编的这部电影。意外的是,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听完原著小说的内容之后,直接就拒绝了,而他拒绝的理由更加意外,他还是习惯拍摄自己撰写的剧本。
听到这个理由之后,埃文·贝尔不由释然。上一辈子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就是如此,这一点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十分相似,因为剧本就是一部电影的框架,他们习惯把框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克里斯托弗·诺兰唯一一次不是自己担任编剧的作品就是和埃文·贝尔合作的“白夜追凶”,结果显然是不如预期的。所以,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拒绝,反而让埃文·贝尔醒悟了过来。
既然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没有接手的打算,埃文·贝尔就亲自上阵,这一次的作品也许是对埃文·贝尔导演生涯最严峻的一次考验,他能否拍摄出一部超远他心目中经典佳作的前作呢?他能够将“石油”改编的作品推上经典的位置呢?现在看来,埃文·贝尔没有看过“血色将至”反而是一大庆幸,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法把这部电影拍摄出来,届时则由观众、影评人来做评论。
想通了之后,埃文·贝尔的自信又再次回来了,他知道,如果一辈子都只会跟随前人的脚步,他是永远都不会成长的;而且,他是2012年的光棍节重生的,迟早有一点会度过这个时间点,那么没有了重生的优势之后,他还能够继续创造辉煌吗?与其等到2012年来临再来着急,不如从现在就开始,也许,这一次就是绝佳的机会!
有了之前五部作品的累积,埃文·贝尔有足够的自信去开启“石油”这部小说改编作品的拍摄工作!
解决了导演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反而变得简单了,既然现在这个版本的“血色将至”已经和上一辈子不同了,那么能否问鼎奥斯卡影帝也变成未知数了,所以,男主角也没有必要局限在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身上,甚至于埃文·贝尔自己上阵也是不错的选择。
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埃文·贝尔就继续了剧本的改编创作。为了更好地掌握剧本的氛围和内涵,埃文·贝尔找出了第二十一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的得主“浴血金沙”,仔细观看起来,而导演约翰·休斯顿在影片之中深刻的洞察力让埃文·贝尔赞不绝口,又接着观看了约翰·休斯顿导演的“马耳他之鹰”和“现代教父”,感触颇深。
另外,埃文·贝尔也找到了“血色将至(There。Will。Be。Blood)”这个名字的出处,是来自于“出埃及记”的第七章,“埃及到处都是血色将至的景象,即使是木制或石头容器也不例外。”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对于“石油”这本小说的黑暗主题有着一个锦上添花的作品,确实十分到位,埃文·贝尔仔细考虑之后,在完工之后的剧本首页写上了“血色将至”这个标题。
也许,电影的名称是一样的,那么,这一次埃文·贝尔导演的这部作品还会像上一辈子一样成为经典吗?
在奥斯卡之前,埃文·贝尔就完成了剧本的创作,不过对于演员方面他还没有静下来思考,他对于男主角丹尼尔·普莱维这个角色有兴趣,但并不是很大,至少没有像当初“香水”里让·巴蒂斯特·格雷诺耶那么吸引他,相反,埃文·贝尔对于年轻神父伊莱·桑迪这个角色十分感兴趣,这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值得挖掘的东西也绝对不少,这使得埃文·贝尔又对上个世纪初宗教在美国南部扩张的历史兴趣倍增。
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埃文·贝尔的打赌,则为“血色将至”找到了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主演。
“所以,你的意思是,让我出演丹尼尔·普莱维这个角色?”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脸色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听着埃文·贝尔轻描淡写,但他对于自己好友却是再了解不过了,想必丹尼尔·普莱维这个角色的挑战难度绝对不会轻松。
埃文·贝尔笑呵呵地点头说到,“是的,我觉得这个角色再合适你不过了。”其实丹尼尔·普莱维这个角色,绝对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演员生涯之中最大的挑战,但是埃文·贝尔一直都认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技功底扎实,又愿意去钻研角色,只需要一点点拨,完成对丹尼尔·普莱维这个角色的演绎,绝对不是问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是要去和上一辈子的丹尼尔·戴·刘易斯做对比,而是和他自己以前的作品做对比;埃文·贝尔版本的“血色将至”也不是要和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做对比,而是要让他自己满意,取得新的突破。
那么,这一辈子的“血色将至”,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面貌呢?
第1574章 热切希望
奥斯卡之夜的热闹落下帷幕,也就标志着2006年的颁奖季正式结束了,奥斯卡的各个小金人都找到了主人,整个混乱不堪的颁奖季也画上了句号。马丁·斯科西斯终于加冕,埃文·贝尔崛起之势的形成,学院革新的坚持,一切都尘埃落定。
当然,2007年的喧闹也早就已经起步,开始每年的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