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港做大亨-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人都有些郁闷,宋仁昌勉强一笑,问道:“什么时候?”
“五号,直接来我公司,到了后直接说明来意就好了!”林海涛说道。
“好的!”宋仁昌代表四人点头答应了。
林海涛走后,四人面面相觑沉默了半响。
好一会,赵元咳嗽一声,开口问道:“你们说,这财神投资公司的大老板见我们干什么?看重我们的创意,又是什么意思?”
刘俊听了,冷笑道:“很简单,人家看重的是我们四个,并不是看重我们的项目。”
赵元马上就急了,大声说道:“既然没看上我们的项目,那怎么又通过了我们的申请,还说要见我们?”
“好了,都别说了!”
刘天磊摆了摆手,说道:“这都听不出来,人家这是要挖我们过去呢。”
“啊?”赵元吃了一惊。
宋仁昌咳嗽一声,说道:“船到桥头自然直,去见见又不会少两块肉?就这样吧,五号的时候一起去见见这位大老板,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四卷 传媒帝国! 第六十四章我还是看好你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兴盛开始融入八十年代的香港;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心境开始变得平淡起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再变得很强求,赚钱的行业因为没有掺和上一脚就患得患失。
所以在和宋仁昌四人的面谈的时候,他总是能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不疾不徐的谈论着VCD的问题以及有关他们四人加盟旗下的问题。
宋仁昌四人虽然一早从林海涛的话中明白周兴盛有意招揽他们,但听到周兴盛亲口说出这事,依然让四人吃了一惊,各有喜色之余,心脏也免不了噗通噗通狂跳。;
这是一个亿万富豪的招揽,年薪上百万都不再是梦想,四人只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而已。不是谁都能像马克?扎克伯格一样,高中的时候面对微软开出的近百万美元年薪都能够毫不犹豫的拒绝掉。
还好,面对着周兴盛这位年纪轻轻的亿万富豪,四人总算没有失态,周兴盛实在是太年轻了,还没有他们大,只是个rǔ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罢了。
他们想象过财神投资公司老板的年纪,不过想来想去,就算不是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老太太,也应该是挺着个大肚子的中年大叔吧?直到见面才知道,泥煤的,居然是个比他们还小的毛头小子!
“靠,原来是个富二代!”一开始,四人心里说不出的失望。
别怪四人不知道周兴盛,实在是技术超群的家伙一般情况下情商都是白痴级别的,就算不是白痴级别,但是对于娱乐新闻之类的也肯定是没兴趣知道的,也不屑于知道,所以不知道周兴盛也不出奇。
如此。在四人眼里。周兴盛这个家伙就是一个富二代。纨绔子弟,仗着父辈的余荫这才占据高位,手里有花不完的钱。
一般情况下,富二代对于投资这样的事。常常都是看心情的。心情好,投资是一点问题也没有,说多少就是多少;心情不好,别说投资多少了。就是已经决定了要投资的这些人都随时会取消。
别怪四人心里有这种思想,实在是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这种情况,周兴盛心里明白,看四人第一眼看到他后的那种神色就知道,不过他也没在意。事实,总归是事实,说出来的东西是没有多大可信度的,只有亲身的经历才是最有效的证明。
“其实,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士,有四大要素。我把他归结为ITTA模式,I是Idea。好的创意;第一个T是Team,就是团队;第二个T是Timing,时机;最后一个A,Action,执行。有了好的创意之后,需要有一个团队,看准了时机之后立即执行。坦白说,好的创意和团队你们都有了,但时机和执行这两项上你们还差点,恰恰这两方面上我不说多,还是占有一部分的,有没有兴趣一起合作?”周兴盛也没客套,开门见山的对四人说道。
“ITTA?”四人惊了一下,不可置信的看着周兴盛。
理论这东西,是实践之后的文字总结,不是亲身经历之人,是很难有这个高度的。更别说人们常常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四人想不到,周兴盛还有这一套,连自己的理论都出来了?
一个成功人士,有了自己的做事理念,意味着什么?四人就算不太清楚,但也能模糊的明白。这类人,往往都是心志坚定之辈,很难被人从外部影响。一想到这里,四人不自然的就对周兴盛有了一丝信心,对于周兴盛口中的合作也开始有了想法。
宋仁昌问道:“怎么个合作法?”
周兴盛眼里闪过一丝笑意,不过却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对于你们想要研发出来的产品,你们是怎么样认为的?”
四人对视了一眼,还是由宋仁昌打头,扶了扶鼻梁上的黑边眼镜,解说道:“和CD结合研发出的这种电子产品,应该算作是CD的先进版。CD光碟是模拟信号,而我们这种产品的是数字信号,在视觉效果和音频方面无疑要先进得多,在这方面,我们就有了优势、、、、、、、、、”
“等等!”周兴盛打断了他的说话,皱眉问道:“技术方面的问题,你不用和我讲,我只问这种电子产品面世之后,如果我们是合作者,那我这个投资人能不能赚钱?任何一个投资人不是必须要懂得被投资项目的详细,他只需要知道他的投资能不能得到回报。你们就在这上面讲讲吧。”
“、、、、、、”宋仁昌噎住了。
四人脸上都有尴尬之色,呐呐着半响没人开口。
周兴盛微微一笑,算是初步了解了这四人。很显然,四人都是技术狂人,也很有想法,未来的潜力也很大,但现在而言,四人还是太嫩了,对于商业上问题很不适应。
周兴盛虽然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成功人士,但身处后世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加上重生后也算是半个成功人士,接触的层面也比一般人高了许多,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比不得老狐狸,但就算面对的是顶级大佬,他也能够谈笑自若了。
周兴盛心下不自然的对四人有了一丝亲近,笑着说道:“这样吧,我来问,你们答。第一个问题,产品面世后,你们怎么来面对盗版的问题和专利上的问题,就我所知,在专利上面可是绕不过飞利浦和索尼这些电子巨头;在制造上面,也没有多大难度,只要有元件,很多电子厂都能够组装出来?”
“专利上面,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一起设定标准。至于盗版?我们可以严厉打击!”说到最后,宋仁昌的声音明显的低了下来,很显然,就连他自己对于后面的回答也是不相信的。
四人很没有面子,脸色都垮了下来。
周兴盛倒没有失望,专利问题好解决,一起合作就是了。至于盗版的问题,别说一个宋仁昌了,就算是倾一国之力也是办不到的。利益驱动之下,人人盗版,即便有专利法的保护,难道每一个盗版的都要告?
后世,VCD出来后,全国盗版,蜂拥而上,直接让身为国企的万燕由先驱变成了先烈。
周兴盛再问道:“产品是出来了,但是片源你们怎么解决?自己去购买制造?还有,产品和片源都有了,但是市场怎么办,消费者还不熟悉,市场要不要培育?”
“额、、、、、、”四人直接被问傻了。
最后,四人被问得大汗淋漓,都不知道怎么清醒过来的,直到周兴盛一句“虽然问题多多,但我还是看好这个项目,看好你们。这样吧,我们合作,我个人出资三千万港元成立一家电子公司,你们就以团队的名义和我合作,用你们的技术入股,我可以给你们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四人这才回过神来,私下商量了一会后,很快就同意了周兴盛的这个提议,没办法,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没有信心再谈下去了。
第四卷 传媒帝国! 第六十五章要有自己的总部!
炎炎夏日,空气似乎都被阳光灼烧了起来,开始冒蓝烟。大地成了蒸笼,来来往往的人们成了一个个的包子,肉包、菜包、花包,或者成了脱水的烧麦。
扭曲的空气,汗水飞溅而下,整个城市都似乎变成了海市蜃楼。
周兴盛不想成为包子或者烧麦,所以不是必要,他宁愿成天都躲在别墅里或者公司的办公室里吹空调。唯一可惜的是,互联网时代还没有来临,他并不能像后世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宅男,躲在房间里就可以生活一整天甚至于一辈子。;
所在在家里在公司里呆得久了,也是一件令人憋闷到窒息的事,周兴盛不得不在心凉身凉了之后出去走走逛逛,参加一些活动,和梁香凝去甜甜蜜蜜的喝咖啡,陪老爸老妈吃顿饭或者去朋友家坐坐。
目前,旗下的一切生意都是以财神投资的名义进行控股的。
以时间的长短来算,有丽盛传媒、周师傅食品、万科地产、家盛电子以及传媒办公室,不算多,但也不少了。就发展来看,这些产业都还是发展迅速的,尤其是周师傅食品和家盛电子。
周师傅食品目前已经将产品卖遍全国,成为了内地方便面品牌第一,虽然在全国各大的生产基地还在紧张有序的建设当中,但配套的运转中心已经完全建立,各大代加工厂商也已经谈妥,所以就发展而言,应该是稳健的迅猛发展。
家盛电子的成立不到一年,但就发展的速度,比旗下其它产业要快得多,总资产已经翻了整整三倍有余,过千万。当然。这也是万科地产的规模比它要大得多。所以速度上而言拉下了。但万科地产的发展并不慢。虽然内地并没有开放商品房市场,但政府基础建设以及企业配套设施建设,就足以让万科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往前迈步了。
当初数千万的总资产已经增长了一半有余,根据目前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到87年年底的时候,万科的总资产将提前两年的时间突破到一亿人民币的高度!
丽盛传媒稍有不如,但在香港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加深了。正处于巩固影响力、扩大市场的关键时期。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丽盛传媒就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至于传媒办公室,目前正处于开始的阶段,只有一部《先知》正在紧张拍摄中,结果还有待于商榷。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世界上的钱也是赚不完的。
连续卖座电影的捞金行动,让周兴盛底气十足,渐渐的没有了当初重生之时什么赚钱行业都要掺和一脚的心态。而旗下事业发展到现在,周兴盛渐渐的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不足,或者应该说是能力有限。对于企业的管理。
周兴盛自己也想到了,他的管理很粗放。所以有意识的想要找一个专业的经理人来帮他打理,他自己则隐身幕后,做一个引领方向的董事长。
别的问题他不敢说,但对于他旗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相信没人能比得上他这个重生者。
只是这样的人选,真的很难找到,加上他还年轻,所以不急,有的是时间。
劳动节之后,十号的时候,周兴盛又成立了一家公司,是一家在研发方面比较侧重的电子公司。
家盛电子是一家侧重代加工的电子公司,和大表哥刘家成合作成立,目前来看,电子代加工还是很有前途的。至于未来要不要研发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还有待商榷。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周兴盛看到了突如其来的宋仁昌以及他们团队的VCD项目,考虑之后还是决定再成立一家电子公司。这一次,不再是代加工了,他希望这家新成立的电子公司主要是用于电子产品的研发,能够在未来引领电子科技的潮流,就算是苹果一样,因为始终在发展,所以从未被超越,市值成功超越众多商业巨头,成为了第一。
名字很普通,旭升,取“旭日东升”之意,希望始终都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十足。
周兴盛的野心很大。
生产方面肯定也是必须的,但更多的还是将生产外包,贴牌生产。旭升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开创品牌,然后将主要的生产外包,贴“旭升”的牌子,自己生产一小部分,保证公司的稳定。
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生产。
在后世,许多知名的大公司,都是自己做品牌,并不生产,生产方面都是外包的,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
其中,绝大部分外包的生产厂商都在中国,富士康这个所谓的世界五百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品牌外包生产商。
不求达到做文化的地步,但做品牌的地步还是必须的。
凭借着后世诸多引领潮流的电子产品,周兴盛觉得旭升没理由达不到做品牌的地步。至于技术问题和营销问题,砸钱,周兴盛不相信使劲往里砸钱就请不到高手来。资本的力量,看穿未来的眼光,足以砸碎一切阻挡在他前面的困难。
宋仁昌四人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旭升的创业元老,四人以团队的名气占据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另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