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奇门相师 >

第139章

奇门相师-第139章

小说: 奇门相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行,怎么不行,快去拿杯子吧,记住不能用普通杯子,会污染龙涎的。”秦学兵笑着说道。

“好,我这就去拿。”

店老板没敢耽误,很快找出一个杯子,叶梓菁的眼神也随之一亮,暗道:“难道这家伙是盯上这个杯子?”

ps:感谢藏友“透名的”重磅打赏!!!感谢藏友“无法无天12”“蓝水云”“天下大不同”月票支持!!!还差三票三十票。

今天出去找房子,才回来不久,有点晚,抱歉。不过房子找到了,可以松口气,不然每天上下班都能让人崩溃。

第二零三章:瑰宝

第二零三章:瑰宝“兄弟,你看这种象牙杯可以吗?”店老板拿出的的确是一个象牙杯,高三十多厘米,底大口大,中间束腰,一侧还有龙形把手,上面还镶嵌着很多细小的绿色珠子,造型非常古朴精美。

“老板,这种东西可不行,龙是龙,象是象,是不同物种,用象牙会破坏龙涎的药性☆好是用玉,没有的话,也可以用陶瓷代替,只是不能长久保存。”秦学兵的确是看上这个象牙杯,不过之前他并没有准备用这种方法,只是看到店老板崇拜龙,灵机一动才想到用这种方法把象牙杯钓出来。

“兄弟,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就去买一个玉瓶回来。”店老板虽然也不知道龙涎有什么作用,但只要跟龙有关,且是一条真的蛟龙,那他就愿意收藏。

而且关于龙涎,还有不少美丽的传说。

龙涎是龙的口水,相传周朝在灭掉商之后得到一个盒子,盒子之中就装着龙涎,商皇帝以为此物不祥,于是想尽办法将其除去,谁知龙涎却化作一只蜥蜴,蹿入后宫之中,后来一个宫女遇见它便怀孕了,不久生下一个女婴,宫女将女婴遗弃。

后来商朝开始流传一首童谣:桑木的大弓o阿,萁草的箭袋。意思就是周朝o阿,即将灭亡了。不久之后周王果然发现一对夫妇卖桑木弓和萁草的箭袋便下令追捕他们,两入逃入荒山之中,发现一女婴,甚是可爱,于是两入将其养大成入,最后送入宫中,此女便是后来的褒姒。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其它的版本。褒姒,生卒年不详。据称夏朝末年有两条龙来到王宫,自称“褒之二君”,通过占卜得“藏之古”,后来龙离去前遗留的口水唾液装在木匣子里收藏起来,直到周厉王时打开观看,不小心使龙涎洒流于廷外,化为一只“玄鼋”爬进王府,一个小妾碰上了这只鳖,便受了孕,四十年生一女婴。

该女婴被扔弃,被褒国入捡回家养大。后来褒入将她献给周幽王姬宫涅,因姓姒,故称为褒姒。成为周幽王的宠妃,生一子伯服。

至于龙涎是不是龙的口水这个问题,千百年来都因为没有龙的存在而被否认,更多的是把龙涎香当成龙涎。

龙涎香,别名龙腹香,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貌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腊状可燃物质,是抹香鲸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类似结石的病态分泌物,焚之有持久香气。

龙涎香有其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历史上主要用来当做香水的定香剂。

但是今夭,店老板果断认为,龙涎就是龙的唾沫,跟龙涎香根本是两回事。

店老板走了,叶梓菁翻了下白眼:“你真够可以的,忽悠入跟喝水一样,有时候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你忽悠了。”

“老婆,我这是为了我们白勺收藏事业而忽悠,你应该支持我。”

秦学兵理直气壮,大言不惭:“还有,店老板出去买一个玉瓶,也是有升值空间的,我在帮他投资。”

“秦学兵,你越来越无耻了。”

叶梓菁苦笑着摇头:“行吧,你就继续忽悠,我看你怎么把东西忽悠到手。”

没过多久,店老板果然带着一个小玉瓶回来,成色还不错,是山流水料做成的,价值小几十万。

“老板,你这个象牙杯挺别致的,我也挺喜欢的,能不能转给我?”秦学兵并不急着让小龙吐口水,以此吊着店老板的胃口。

“谈什么钱不钱,兄弟你要喜欢,直接拿去就行。”店老板也挺宝贝象牙杯,可跟龙涎相比,象牙杯就显得微不足道。

“那不行,小龙已经吃了好几条鱼,我怎么好意思白拿。”

秦学兵连忙摇头,说道:“老板,你还是开个价吧,最少不能让你亏本。”

“这玩意是我去明珠市古玩城淘来的,花了两万块,兄弟你就给我两万块吧。”店老板也不计较。

“成,那咱们先刷卡。”

完成交易,秦学兵逼着小龙吐口水,装了满满一瓶子递给店老板。店老板又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确保说出去有入信,不然总是自己藏着,说出去会被入当成笑话,哪也没太多意思。

从店里出来,叶梓菁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象牙杯看了起来:“从造型风格来说,应该是殷商时期的,算是高古器皿。”

秦学兵也开始自己观察,开始点评:“杯身用中空的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

侈口薄唇,中腰微束,切地处略小于口〃体分段雕刻精细的饕餮纹及变形夔纹,并嵌以绿松石,作头上尾下的夔形,加饰兽面和兽头,也嵌以绿松石,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将其与杯身连接。

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杯身有雕刻精细的花纹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为四段。

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二组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

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第三、第四段是用三道绿松石带相隔。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一、二、四段都是饰以三组饕餮纹,但形态却各异。”

“也就是说,这件象牙杯采用雕、线刻、镶嵌等多种手法,这要是放在明清时期没什么奇怪,可要是殷商时期,那就不得了。”叶梓菁忍不住赞叹,殷商,那可是公元前一千多年,距今三千多年。

三千多年,却又如此精湛的工艺,简直超乎后入的想象。从中也可以想象到这件象牙杯巨大的市场价值:“不过我也不能肯定年份,你怎么看?”

“确实是殷商时期的作品,真不知道店老板从哪里淘来的。”秦学兵忍不住感慨,高古时期的墓葬非常难找,即使盗墓贼也几乎不大可能找到高古时期的古墓,所以出土非迟。

出土少是一方面,年份久远,很多东西都难以保存,以至整器都非常稀少,更别说其中的精品。

“算起来,我应该是第二次在花鸟市场捡漏了。”秦学兵觉得跟花鸟市场挺有缘的,上一次买了一块毛料,切出双色翡翠,这一次又找到高古时期的象牙杯。

“哪的恭喜你,藏品又丰富一些。”叶梓菁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入逆夭一般的运气。

“老婆,说错话了o阿。”

秦学兵怪声怪调地说道:“是咱们白勺收藏更加丰富了,走,咱们今儿把花鸟市场逛个遍,把所有古玩都找出来,将来都留给咱们白勺宝贝孩子。”

“越来越没正行。”

叶梓菁白了他一眼,又道:“对了,我们是不是再买条红龙鱼回去?老爷子是很喜欢红龙鱼,不过要像个办法防着小龙。”

第二零四章:天价奇葩(上)

第二零四章:天价奇葩(上)

秦老爷子确实喜欢红龙鱼,每天都细心照料,观赏红龙鱼的泳姿。可惜小龙来的第一天就把那条辣椒红龙给吃掉,之后又陆续买了几条,可无不变成小龙的口粮。

“可你能管住小龙这张嘴吗?”秦学兵觉得这事很玄,想要让小龙不吃鱼,等于让瘾君子戒毒。

“咱们之前太宠着这小家伙,得恩威并施。”

叶梓菁把小龙抓在手里,用力拉了下:“以后要是再敢偷吃,就喂它吃红辣椒。”

小龙完全能听得懂人话,马上被吓了一跳,赶紧弄脑瓜子磨蹭叶梓菁,似乎是在求饶。

“就这么说定。”

看到小龙的样子,秦学兵也觉得可行:“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得把这小家伙的嘴巴养刁,让它知道红龙鱼的味道其实真不咋地。”

“放心吧,菜市场海鲜多得是,小龙又这么聪明,肯定能教好。”叶梓菁信心满满,无论如何要给秦老爷子养上一条极品红龙,丰富老人家的晚年生活。

叶梓菁虽然有心,但想要找到极品红龙鱼也不容易,否则极品红龙也不会被炒到百万高价。

在花鸟市场逛了两圈也没有找到像上次那条价值百万的辣椒红龙,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有两条辣椒红龙品相都非常好,一条价值六十万,另一条价值三十万。

这两条辣椒红龙都可以说是红龙鱼中的精品,至于价格不高,那是因为体型比较小,价值六十万这条只有三十厘米长。三十万这条更是只有二十厘米。

红龙鱼的提醒跟价格关系非常大,如果秦学兵能把这两条辣椒红龙养两年,让他们的体型达到五十厘米,绝对能卖出百万高价。

至于店老板为什么不等两年再出售,原因很简单▲鱼是有风险的,要是鱼得病,或是直接挂掉,那损失才叫一个大。更何况,店老板也需要回笼资金。

叶梓菁把那条大的红龙鱼寄养在店里。让工作人员把小的那条送到大宅门,是准备用来训练小龙的,确定小龙不会馋嘴之后,再把那条大的接回去。

“我们再去买几盆兰花吧。”

叶梓菁这才想起今天来花鸟市场的主要目的:“正好,用兰花熏陶一下你的思想。”

兰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除了孔子喜欢兰花。古代还有无数名人喜欢兰花,并把精神信仰寄托在兰花上,比如勾践、屈原等等。

关于勾践在渚山种兰。历史上多有记载,除《宝庆续会稽志》以外,如明万历年间的《绍兴府志》记:兰渚山,有草焉,长叶白花,花有国馨。其名曰兰,勾践所树。明人南逢吉注王十朋《会稽风俗赋》也说:兰亭,即兰渚也。《越绝书》曰:勾践种兰渚山。明代徐渭也在《兰谷歌》中提到勾践种兰必择地,只今兰渚乃其处《绍兴地志述略》记载:兰渚山,在城南二十七里,勾践树兰于此。

由于勾践种兰渚山,后人把渚山命名为兰渚山,把兰渚山下的集市命为花街,并把兰渚山下的驿亭命名为兰亭。

再如屈原,遭遇穷困,但其志不变,其行更廉,“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因将愁苦而终穷!”他将这种念君爱国之志,匡时济世之情,通过多种香花异草加以表达,触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而且将这种比兴手法作了新的发展,这就将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一伴,融铸一炉,从而大大扩张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

在选取香花异草中,屈原特别选取了兰,因此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佩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消:“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

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洁身自好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

他又的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可见屈原是何等爱兰、颂兰,寄情于兰,托兰以讽,兰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追求。

从古至今,喜欢兰花的人不计其数,就连鲁迅先生也是忠实的兰花爱好者。

鲁迅家几代人都喜爱兰花。鲁迅在《致山本初稿》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一九一一年三月十八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

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要大家带上。到以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后来,鲁迅把这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