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盛世太平公主 >

第40章

盛世太平公主-第40章

小说: 盛世太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这姑娘对我有帮助的话,我何不遂她意呢?

崔湜还想阻拦,我伏在他耳边轻声道:“此处人多眼杂,这姑娘说不定是我旧友,你且放心。”

我执意要去,他也不好再多话,于是安置好了马车,在客栈定了个位子,便和红袖二人陪我同行。我们先去了趟官府,将黑衣贼匪送上,再跟着那个自称是“婉儿”的姑娘在客栈二楼雅座好好闲聊了一番。

开始她一直在询问我怎么会到西梁国来,为了不露出破绽,为了不让她察觉燕国驸马柴绍的事,我谎称三年前战乱中撞伤了脑袋失忆了,对以前的事全都记不清了,只知道自己的身份等等。我说的绘声绘色,凄惨无比,她也就信以为真,开始滔滔不绝讲起我们以前的旧事,说着说着眼泪竟然又掉下来,弄的我十分尴尬。

崔湜知道我们女孩子间要说些体己话,所以很自觉的站在门外“把风”,而红袖也是乖巧的坐在边上安静吃饭,并不打搅我们。

我开始步入正题:“都怪我摔坏了脑子,连婉儿姑娘是谁都不记得了。”一边掂量着自己说话的语气,一边暗中观察她的反应。

“死丫头,现在反倒跟我客气起来,以前你在我家里撒野的时候,哪里像个公主的样子。我看你啊,就只会在皇上皇后面前扮乖巧!”瞧这话说的,貌似我小时候是个调皮捣蛋鬼啊~我不由的“扑哧”笑出声来。

“你也知道我的父皇和母后?”

“当然知道了。我的父亲可是东唐第一绸缎商,你们皇宫李家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可都是我们苏家织造的。”哟,口气倒不小。古代绸缎这个行业很吃香,我早已有所耳闻,据说能垄断这个行业的商人必定要和皇宫有牵连,也就是俗话说的“走后门”,不然的话,谁敢放大胆子去做这门生意?照她的话来说,她们苏家是东唐绸缎第一大户了。

她又接着说道:“好怀念东唐的美景啊。小月,你还记得吗,我们那时经常去孤山寺上香,你的母后身体不好,你的父皇又常年坐在案前批阅奏章,累积成疾,你就跑来找我一起去孤山寺为他们祈福。那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总是让我流连忘返。可是我父亲老爱把我关在家里,说什么要学做生意。你也知道,我母亲生下我便难产死了,我们苏家就我一个独苗,父亲辛辛苦苦打下的基石总是指望着我这个独女去巩固,其实,我哪里是什么做生意的料啊。你不知道,我天天都盼着你出宫来找我玩,这样我就能摆脱父亲。对了,你还记得那个贾公亭吗?就在湖边。我们从孤山寺北面走到贾公亭西面,那里湖面春水轻轻摇曳在微风细雨中,而水面刚好与堤平,再加上远处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美极了。还有那一群群无忧无虑的黄莺,早早起来寻找食物,争着飞向那片向阳的树林。对了,还有乌黑的燕子,不知是从哪里飞来的,成群结队衔着春泥在房梁那儿筑巢。还有成片的花海、青青草地、杨柳依依、摇曳的小帆……一切就像是仙境一般。”

苏婉儿的眼神开始游离,像真的走进了幻想中的仙境。听她这番描述,我不禁联想到杭州西湖的美景。难道东唐就是像杭州一样的王国?我随口念起白居易的那首《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苏婉儿瞬间激动起来:“对对对!就是这番场景,小月你都想起来啦!那你记得我吗?”

我苦笑着摇摇头,不过是信手拈来人家的诗句罢了,那种意境我自己是一点儿也写不出来的,我只能通过品读别人的诗句来体会苏婉儿想要描述的东唐的景象,只是正好这诗篇与她形容的东唐极其吻合。看来我没猜错,即使不知道东唐是哪个时代的王国,但我大致能确定了这个王国就是坐落在二十一世纪所称的“杭州西湖”附近的。

“那时候我几岁?”

“好像还不到十岁吧,那时我们太小了,我都记不清了。你呀,小时候可不规矩了,一点儿也不像个公主。不过我也不是什么大家闺秀,我和你一样,特别讨厌被束缚的感觉,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俩会臭味相投了吧。我第一次随父亲一起去皇宫里的时候,就见你提着两只绣花鞋光着脚丫子满花园的乱跑,后面跟着一群宫女太监们又嚷又叫的,那场面可逗了!你身子骨小,跑的又快,在假山中间乱爬乱窜,一会儿又钻进花丛里,一会儿又攀到树枝上,服侍你的那些奴才们可没少受你的气。你就像个男孩子一样爱闹腾。那时我问父亲,宫里怎么会有这么野蛮的丫头,父亲还厉声责骂我,说我不懂规矩,连二公主都敢议论。后来才知道,原来你是二公主。不过从第一眼见到你开始,我就喜欢上你了,我觉得咱俩是同类人,一定会有很多共同话题。再后来,我经常去宫里找你玩,你也常会出宫来我家,咱们总是同寝同眠,无话不谈,那时候的日子真是快乐极了。”

“等等。婉儿,方才你说,我是二公主,那么我还有个姐姐吗?”

“当然啦。长公主和你可就差远了,完全不像是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苏婉儿把嘴凑到我耳边,悄声戏谑道,“我小时候总以为你是皇后娘娘捡回来的呢,哈哈~”

我脑袋上又多了三条黑线……这姑娘也太会捉弄人了。苏婉儿端起桌上一杯小酒,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十分畅快的样子,想必是说的口干舌燥了,需要润润嗓子,不一会儿又兴致勃勃的接着继续描述我那个姐姐:“长公主只比我们大三岁,但是她小小年纪就已出落的亭亭玉立,温婉大方,完全不是我们这等小丫头的装束,而是非常端庄贤淑,她呀,简直就和皇后娘娘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每次我见到她,她都是不苟言笑,表情肃穆,就像画中的冷美人,永远高高在上,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听苏婉儿说了这么多,我开始对自己的亲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感觉她说的每一句话就像是一条长线,一点一点串起我大脑深处零碎片段的记忆,等到她把一切我的过去全都讲完,我就能明白自己当年到底是个怎样的公主,有怎样的家庭背景。我对她所描述的这个姐姐似乎渐渐有了印象。无数次从梦中惊醒,记得最清晰的只有父皇和母后的轮廓,那个和我一同长大的女孩子一定就是我的姐姐了。我依稀记得她是非常端庄恬静的外表,却一直不知道我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那,我姐姐叫什么名字?”

“李义阳。”苏婉儿脱口即出,让我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她现在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苏婉儿就是我童年的闺蜜了,关于我的一切她一定全都清楚,想要摆脱“失忆”这个病症,我必须从她这里下手。

我在心中暗暗记下“李义阳”这个名字。好熟悉的名字!

来到这个世界也有快半个月了,接触到各类人和事,仔细分析不难得知:我是东唐的二公主,我的王国早已被燕国所灭,而我的父皇和母后也是被燕国士兵所杀,我唯一的亲人就是叔父李从显,现在正在燕国境内开了一家小酒馆,生活并不富裕,还受着柴绍的威胁,他们必须尽早做好逃跑的打算。如今又多了一个亲人,就是我的同胞姐姐李义阳,我得设法打听她的下落,确保她平安无事,不会受人摆布,具体来说是不会像叔父那样受我牵连。

卷一【盛唐篇】 第十六章 童年故友 叶子牌戏

说到我姐姐李义阳的行踪,苏婉儿似乎非常难过。

“哎,只可惜我们那片漂亮的国土被大燕国这些蛮夷子给盯上了。我平生最痛恨的便是生灵涂炭。”

“你指的是三年前那场战乱吗?”

“可不就是。”

苏婉儿的惋惜之色逐渐浮上面颊,她本是个活泼俏丽的姑娘,此时愁眉深锁,目光颓滞,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变差了许多,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岁似的。我知道她正陷入痛苦的回忆之中,我也很快的被带入她的回忆——

那还是山花灿烂的春季,苏家正忙着从各个小布料商那里收购原材料,丝线必须是优质的蚕虫所产,质地柔软但不能到处是线头,拉起来要张弛有度,坚韧有余;染料得是新鲜的花汁酿造,用晨间最清澈的泉水搅拌其间,绚丽的色彩与浓郁的花香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织布机和梭子须得是上好桃木所造,脆而不硬,顺而不滑,表面要非常平整,以免划破绸缎;做女红的绣女们也由专门的嬷嬷精心挑选,越是细心谨慎且有创新意识的绣女越能得到赏识,绣女们三年一换,以防出现眼疾、手疾而影响布料上花样的质量;绸缎的晾晒风干这一环节也极其重要,须得选出几十个身强力壮并且又细心的男工,专门负责出水、上架、抖尘、下架、分类、装杆、装箱、运输等相关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苏府算是东唐最大的府邸,与皇后的寝宫有得一比。而苏家商铺分店也是遍布东唐各都城,可以说生意做得非常庞大,攘括了绝大多数优质绸缎的出处。

每年春季便是这些绸缎商人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新年刚过,需要新气象,各种式样与颜色迥异的绸缎纷纷上市,供百姓们选购,宫廷中的嫔妃皇戚们也是竞相攀比,他们以自身穿着作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而这个时刻,也是苏婉儿最悠闲的时刻,因为父亲苏仪忙里忙外,没工夫管这个丫头,她便可以来去自如优哉游哉了。

一日,皇宫里张灯结彩,大摆酒席,宴请各国前来拜访的使臣,主要是为了恭迎新春,互赠礼物,互相祝贺。其中就有南边来的燕国使臣,西边来的周国使臣,和北边来的魏国使臣。

父皇母后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姐姐百无聊赖,便闹着要去苏婉儿家住两天,母后顾及不上我们姐妹二人,因此也并未阻拦,随我们性子去了。

我和姐姐来到苏府的时候,她的父亲也只是与我们匆匆打了一个照面就离家去了江南一带,督促赶工。

我们三个女孩子找不到什么新鲜玩意儿,一会儿跑去鱼塘喂鱼,一会儿又跑到后山上放风筝。我的姐姐本就拘束,我和苏婉儿大步跑着的时候她就只能小步跟着,这让婉儿那个野丫头郁闷了好久。

等到太阳西斜,夜幕降临的时候,偏偏又下了一场春天的暴风雨。我们三人原计划逛逛夜色下的皇都大街的,最后只得扫兴回府,坐在房中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苏婉儿的贴身丫鬟走进来,给我们一人端了一碗银耳莲子汤,说是可以驱寒。大雨迟迟未停,的确带来不少寒意,看样子想要出去玩是不可能的了。

实在闲的无聊,姐姐提议玩叶子牌。那本是hou宫里三十来岁的中年妃嫔们打发时间的玩意儿,不适合我们十岁的小孩子玩,但是眼下找不到别的游戏,只得遂了姐姐的意。

丫鬟取来叶子牌,帮我们摆好三张圆凳,然后站在一边当“裁判”,我们三个女孩子各坐一角,玩的不亦乐乎。

其实,这叶子牌也就是现代人玩的扑克的雏形,按照历史来算的话,它在唐宋朝年间非常盛行。

此牌并不是叶子做的,但是牌面仅有树叶大小,因而俗称“叶子牌”,官方学名大概是“叶子戏”、“水浒叶子”之类。牌面上写了字,分成四种花色,即梅、兰、竹、菊,每种花色有一到十不同的数字。那时我们三人还不会大人们玩的那种打马吊式玩法,只是自己胡编乱造一些规矩,让丫鬟在一边记录,然后我们利用不同花色不同数字来决定输赢。

照苏婉儿的描述,当时我们三人定下的规矩大致是这样的:每人先随机抽取两张叶子牌,自己计算好点数之和,再盖好牌面,不可给旁人看到。然后视点数大小而决定要不要抽取下一张。最终点数总和为二十一点的就是赢家,若未达到二十一点,谁的点数最大谁就是赢家,而如果点数超过了二十一点,就算输。

她这么一说,我倒想起现代人常玩的“黑杰克”。想不到古代就已经有这样先进的数学计算与推理了,只是我们三人那时肯定还小不懂事,没有想过要将那种玩法发扬光大。

玩了一会儿,连丫鬟都感到无聊了,输的人没惩罚,赢的人也没奖励,感觉特没意思。后来我们三人商量了一下,又决定给叶子牌加点调料——输的人得出一道字谜,赢的人若是答不上来就得罚酒。

丫鬟从厨房温了两壶米酒,酒精浓度不高,因为怕我们小丫头喝醉伤身,而我们三人也并未和她较真,反正是玩,喝什么都一样。

苏婉儿运气好,前两张牌都是十点。而我抽到的是一张八点、一张九点,不敢再要牌。姐姐不知抽到两张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