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升邪 >

第716章

升邪-第716章

小说: 升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劫数来得如此凶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土修、凡两道,中土世界损伤惨重……但绝非全部失守,更非全部沦陷!

在场众人全都笑了。大难之下、剧战之后,这笑容来得愈发轻松,真正轻松!

笑过后,沈河对秭归先生直言道:“离山沈河有不情之请:离山弟子、十五星峰,进驻大成学,万望先生成全。”

七大天宗,一宗没落,两宗入墨两宗被毁,就只剩下离山剑与大成学,风雨飘摇时若再分守两地……那不是互相守望,而是摆明了让人家来各个击破。

可是谁又能真正舍了自家千万年的门宗基业,是以沈河口中说“不情之请”,其实已经算得“舍己为人”了,离山暂时并入大成学。

“提起东土修行门宗,天下人心中第一个念头是哪里?离山。”秭归先生不点头、不摇头,微微笑:“不是大成学妄自菲薄,但于今日中土世界,修行道上,离山才是真正标志,上离山、斗仙魔,才是读书人的心愿。”

不到万不得已,“地标”不能陨落的,大成学门下都是读书郎,偶尔会掉掉书袋冒些酸气,可是不管这些书生酸不酸、有多酸,至少这座天宗学府中无一迂腐之人。

士气以论,保住离山比保住大成学更重要。

沈河不作虚伪客气:“多谢先生。”

迁宗,何等大事,就在短短两句话中敲定,随后大成学上下立刻忙碌起来。

搬家事情自有木恩、东帽等先生主持,秭归先生不去忙,他问了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哪一宗?”

高人就是高人,苏景完全听不懂的话,沈河却明白得很,苦笑摇头:“我也不知道,要不……扔鞋?”

苏景从囊中去处一只没穿过的新鞋,左脚,双手递上掌门人:“敬奉掌门……还有,什么哪一宗?”

沈河还真就把鞋拿到手中了,同时对苏景笑道:“师叔怎么糊涂了……光挨打不还手,哪里您的性情。”

光挨打、不还手,不行;哪一宗;扔鞋决定,正面落地一宗、反面落地又一宗……哪里还能不明白,反击!

佛道两宗遭墨色浸染,即便不是墨徒的大本营也是他们的据点之一。

苏景看看一贯好脾气的掌门人,看看慈眉善目甚至面相上带了些窝囊的秭归先生……喜上眉梢!合宗之后便要反击。喘息?要什么喘息,我不喘你也别喘,离山锋利、书生锋利,中土锋利,即刻就要打回去!

只是天元山、弥天台,他们该选哪一家?其实选哪家都无所谓的。

关键只是那两个字:反击。

第969章 金莲花开,劫中讲劫

不知是不是早有准备,大成学举宗迁移,准备功夫并不长,从确定此事再到收拾完毕,前后也不过大半时辰,经传典籍收入挎囊,山中宝物纳入袖中,三百力士跃出长绢口中“吼吼吼吼”的号子唱起、将巨大的正气亭扛负在肩,七千书生与离山弟子合并大队,就此开拔赶赴离山!

腾腾云驾扑卷长天,大队外围或有星峰化形,或有书生结阵,巡弋四周警戒敌情……因是仓促成形,是以顾不得再施法术遮掩形迹,浩荡云驾经过凡间繁华地方时候,引来万人瞩目。

王朝覆灭、天宗毁灭、四方遇袭,所有事情从发生到现在也还不过一天光景。凡间消息闭塞,远离京都的百姓尚不知国败山河破;凡人目力浅薄,看不出天空云驾饱蕴杀伐气意。他们只能认出那云中的紫金气意是大成学、那风中的青色剑光应该是离山的高人,两大天宗高人一并前行,又摆开这等巨大的“仪仗”,当是仙家们要做什么重大礼典吧。

离山高义、大成学亲民,都在凡间有着极佳口碑,见云驾过境、百姓欢呼、百姓叩拜,顽皮娃娃摆脱了大人束缚成群结伙地追着云驾快跑,开开心心,盼能和那些飞在天上的神仙见一面,看他们是不是真都是白胡子的老阿爷。或者见不到也没关系的,他们已经在快快乐乐地和飞天仙人们赛跑呢。

不知天地剧变,不知妖邪已至。平凡人继续过着平凡日子,开心或忧愁于柴米油盐。

沈河与秭归先生并肩于云头,都不说话,默默看着地面的凡间城池……

飞行一阵,秭归自袖中摸出一方玉简,递向沈河:“涅罗坞与紫霄国两宗实力非凡,却于顷刻间覆灭,内中缘由或能从此简牍中解读一二。”

紫霄、涅罗两宗败得如此之快,几乎全无还手之力就告覆灭,此事比着佛道两宗为何会被浸染还要更蹊跷。但秭归取出的玉简是一方标有大成学印篆的古简,是书生门中前辈流传下来记事简。

早已仙去的大成学前辈留书,能够解释涅罗紫霄两宗今日倾灭之祸?

真的能够解释,心识入玉读过简牍,沈河就明白了大半:

简中记载了一件古事,只与大成学有关。

天宗立派之地,莫不是灵山福地。山明水秀自不必说,灵元气境也一定是足够丰饶的,大成学也不例外,门宗坐落于一片好地方,修心炼气两相宜。

再说大成学这一宗,开宗大贤飞仙前留下“两争两不争”戒训于后辈弟子:

争于世,不争于势。

争于仁,不争于人。

简单两句话,收纳大好道理,从大成学立宗以来,门下弟子从不会去抢风头,更谈不到什么个性鲜明,在七大天宗里大成学是最最“不出彩”的一宗……唯独有三百年是例外的。

大成学第二代先生掌宗七甲子后,三百年间门下书生突然开始争于势也争于人,学生持剑,争胜四方!虽还谈不到霸道,但也算得锋芒毕露,甚至和其他天宗都有了些争端。非说不可的,那三百年里大成学走出的弟子个个修为深厚、法元磅礴,不悦则争,争则胜,一时间大成学风头大盛。

但这样的情形只维持了三百年,三百年后大成学的弟子又变回了原来模样,清静、温和、敢拔剑但绝不会随便拔剑。

三百年的突兀变化,究其缘由:灵脉。

大成学门宗地下深处,暗藏地灵大脉一道。所谓地灵大脉,绝非古法修行中的地煞气脉,两者区别,前者为渊后者为溪。

两者都蕴藏厚重灵气,可供修家采补修炼,但地煞气脉是只是最最单纯的五行灵气,修家采于煞,只要别被“煞”撑爆了就没事;地灵脉中的灵气不存五行之分,自地窟深渊中来,随便修家炼哪一门法度都可采纳进补,可是有一重,灵气之中藏蕴灵犀,灵犀侵人心。

灵犀本身无善无恶,只有一重气意:争。

采补地灵脉,养出争斗心。争斗心也非坏事,可若是驾驭不住呢?修行炼气炼身,更须得炼心炼神。而修至高深处,驾驭本性、除心魔是重中之重。

地灵大脉查无可查,没人知晓它会坐落何处,大成学宗下就坐着一道。地灵大脉是封闭之脉,轻易不会泄露出来,但凡事无绝对,大成学下那道气脉就泄露了,这才有了大成学的三百年争胜天下。若是普通门宗,只会把这当做天赐造化,一下子修行变得事半功倍,门下弟子个个修为大进,天大好事。

不过大成学的高人不这样想,若只为一颗争斗心去修持,那修出来的不是仙,而是魔。能不能飞升姑且不论,至少飞升之前个个都得炼成爱读书的煞星。是以大成学第二代弟子,诸多前辈先生动重器、结重法,以求封闭宗下那道地灵大脉,奈何渊禁已开,封堵不住,由此大成学的前辈高人变换了办法,开元路导灵气,将深渊中的灵气一路疏导、最终引入大海。

此事不为外人所知,也曾让那一代的大成学高人伤亡惨重,四位先生丧生于“改道”之法,二十一位进入深渊驱干真元流转的先生,有七位没能再重返地面,但前辈心血并未白费,深渊中的地灵大脉再不会影响大成学,书生并非没有争斗心,但绝非凡事都要去争。

争于世,不争于势;争于仁,不争于人的大成学,稳居七大天宗之一,读圣贤书,行仁者道,千年如是万年不改。

几千年前的往事了,如今大成学宗下深渊地灵已然倾泻一空。

此外玉简中还有前辈注述,关于“地灵大脉”的猜测:深渊自结化境。深藏大地之下却又剥离于人间,除非内中“争灵元”泄露,否则无可查探,但深渊、地灵大脉的存在之处,地面上或有表象——灵山秀水。

注述颇为繁复,有论有据有理有节,毕竟录这玉简的前辈曾亲自探入深渊,也曾全程参与开道引流之事,他有猜测的资格和本钱……到得最后结论来了,大成学前辈举出几处有可能藏有“深渊地灵大脉”的地方。天元山、涅罗坞、紫霄国、空来山都在其中。

只是可能有。

前辈录简时,离山才刚刚崛起,天下还没有“剑出离山”这四个字。再说离山灵秀,确实比不得那些老牌天宗的,无量湖、镌天崖、缥缈星峰等等奇观皆为法术开凿,今日离山中的重重水灵也多是九位师祖施法引元结气所成。从古至今离山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真正的灵秀山水就那么几处。早早都被别宗占下来,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有真本事在手,顺自然而该山貌照样能养出一片好风景。

玉简读完,物归原主。秭归将其收入袖中:“墨沁攻山前一瞬,山下能有一声巨响、震得大山摇晃……若我没猜错,是墨家施法,炸我宗下深渊地灵大脉。”

沈河点了点头,墨色怪物确实有真本事的,中土修家探不到的地灵深渊他们能找到,且有摧毁办法。

秭归摇头苦笑:“若那深渊古时未泄露,我们根本不知它就在宗下;若前辈未将其改流、排空,地灵大脉爆碎开来,门宗重地必毁,高手沦丧十之七八、护山阵法尽数瘫痪,墨色再自外攻杀,大成学绝无幸免。什么正气亭里正气歌,什么十一正字化惊雷……再多准备也没了用处!”

沈河缓缓叹一口气,易位而处,若真如秭归推测,若把离山剑宗挪去涅罗坞……便如秭归先生之言:再多准备也没用。

墨巨灵,不止战力突出,不止墨沁蛊惑,他们还有层出不穷的花样手段,便如十一世界里的那个天理,他的修为远逊瞑目王,却能看透瞑目王打造的世界的破绽,想出重返中土天地的办法。

至于大成学从未将“你家宗下可能会有地灵深渊”之事告知其他天宗……这也当真责怪不到大成学,一来想不到,真正想不到墨巨灵竟能利用秘境封闭的深渊;二来前辈只是猜测,做不得准;三来深渊真灵算得“祸害”,万一哪宗有野心之辈,得知地下有渊灵、寻得破秘境办法采纳其中真气,修行出来岂不为祸天下……

大成学弟子大举迁移,苏景并未跟随大队,与掌门打过招呼后身法疾起先行赶回离山。

离山高人倾巢而出,能看得见的只有一位岐鸣子坐守剑碑,宗内无一前辈坐镇,被留在山中的外门、记名弟子虽不怕什么,但也难免不安,乍见师叔祖归宗一下子心中大定,个个欢喜。

离山暂时安宁,天元三千墨道之后再无敌人攻山,苏景径自进入门宗,不为其他只为晃一圈让大家晓得自己回来了,这是一重安抚。随后他有来到山门前,先对着剑碑处岐鸣子点点头,后者也点头还礼,但并不和苏景多做叙话。

随后苏景负手笑道:“叶非叶非,你自己说你别扭不别扭,不是来剑挑离山么,结果却帮着离山守山门……归宗吧,以前的事情未必没得商量,到时候我亲自主持刑堂,啥事都好说。”

“不用!”淡淡声音传来,山门外百丈处空气掀荡,叶非显现形迹,正要再说什么,不料苏景高高兴兴欢呼一声:“还真在啊!敢情好!”

叶非的脸是臭的,打量了苏景一眼:“我来剑挑离山,沈河逃了,你回来也是一样,亮剑就是。”

“这时候,不合适,再放放吧。”苏景才不会拔剑,他笑。

叶非这次出乎意料的好说话,直接一点头:“那成。你守着离山吧,我走了。”

“去哪里?”苏景追问道。

叶非犹豫了下,还是实话实说:“去幽冥、守那只碗,等陆角出来。”

苏景脸色微变。碗藏幽冥、师父遁入其中,此事阳间少有人知,竟被叶非查了出来。再就是……他修成穿遁阴阳的法术了?十四王还轻易去不了阴间呢,他就成?

叶非却误会了苏景之意,冷哂:“放心,就算陆角的游魂钻出碗来,我也不会杀他,除非他修为全复、重归当年鼎盛时候,否则我才懒得对他拔剑。”

为何要去死守陆角,叶非不打算讲。

陆角到底会不会再从碗中出来,此事无人可知。或许等到天荒地老碗里也不见动静,但叶非一定要去守那只碗,要再见陆角一面哪怕机会渺茫。也是因为此去遥遥无归期,且今任离山掌门沈河天治大限将近,所以叶非去往幽冥前先来了这里,来剑挑离山。结果正赶上大难降临中土,墨道攻袭离山。

让叶非稍有意外,苏景并未阻拦,而是点头道:“幽冥也不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