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春闺记事 作者:15端木景晨(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0正文完结) >

第299章

春闺记事 作者:15端木景晨(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0正文完结)-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姐,娘和你说了什么?”煊哥儿突然低声问顾瑾之,“是不是说了邹家的事?”
  顾瑾之一讶,笑道:“正是呢。”
  “七姐,你帮我跟娘说,叫她别费那个心思了……”煊哥儿声音更低,耳根有点红,“我有中意的人。”
  ****
  

第403节意

  顾煊之的话,脱口而出。
  等他说完,又感觉不妥。
  他的话,疑点太多了:中意的人是谁,在哪里遇到的,如何中意她的,是不是私下里有传情?
  这些问题,都不太好回答。
  顾煊之看了眼姐姐的脸色。
  姐姐脸色尚好,没有大难临头般变脸,甚至轻轻笑了笑,然后开口问他:“是谁家的姑娘?”
  果然是直击要害。
  顾煊之现在不想说。
  他沉默垂首,半晌才道:“。。。。。。我并没有中意谁,只是不想这么早成亲。娘说,等过了二月,就要去邹家下聘礼。。。。。。”
  这个家里,不仅仅是顾琇之怕母亲,顾煊之和父亲顾延臻也怕。
  大户人家的闺秀,私下里和男人有情,母亲肯定不喜欢,觉得人家姑娘不规矩、不体面,第一印象不好,以后就算做了婆媳也不愉快,顾煊之到时候左右为难。
  顾煊之也知道这一层,才一直隐瞒至今。
  他不想说。
  他想不着痕迹透露给母亲,又没有机会。
  可眼瞧着母亲马上就要给他定下婚事,他不得不说了。
  怎么说,他也拿捏不准。
  他不想被母亲责骂。
  七姐从小和他亲昵,顾煊之从感情上更亲近顾瑾之。在顾瑾之面前,他放松了警惕,心里隐藏许久的话。没有隐藏好,说了出来。
  他潜意识里,也觉得七姐是他的机会,可以替他传话。
  七姐传话,比任何人都可靠。
  母亲喜欢七姐,顾煊之也信任七姐,故而他心底的秘密,就在这种潜意识的驱动下,透露给了七姐。可仔细想想,又觉得不能这么直接说。太过于唐突。
  “撒谎。”顾瑾之笑道。“你不说,我怎么帮你?”
  顾煊之下意识摸了摸鼻子。
  他抬头,看着七姐。见姐姐一脸含笑,目光真诚。顾煊之微微咬了咬唇。
  他正要说。就听到了母亲的脚步声。
  母亲安顿好了彦绍。又回到了东次间。
  顾煊之连忙站起来,对顾瑾之道:“七姐,我先出去了。。。。。。”忙不迭的窜逃走了。
  宋盼儿进来。看着晃动的帘栊,屋子里只有顾瑾之,顾煊之不见了,她就问顾瑾之:“煊哥儿呢?”
  “说有急事回去了。”顾瑾之道。
  “什么急事?”宋盼儿问。
  顾瑾之笑:“人有三急。。。。。。”
  宋盼儿就没有再问下去了。
  她不知道煊哥儿的心思,所以不曾起疑。
  顾瑾之等她坐定,端了茶,好似闲聊般问母亲:“娘,您和邹家,只是口头暗示了,还没有真正定下来吧?”
  宋盼儿一怔,道:“是啊。怎么,你瞧着邹家不合适?”
  顾瑾之没有觉得谁不合适。婚姻靠的是缘分。哪怕人品、相貌、家世再相配的两个人,没有缘分,终究也是貌合神离。
  别说没见过面的人,哪怕是见过了,也未必能断定两个人是否合适。
  夫妻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外人不好说的。
  “娘,这是家里的事,我过了年就要回庐州,论理不该说的。您说邹家小姐合适,自然是合适不过的,我难道还不相信您的眼光吗?我岂有异议。只是,您问过煊哥儿吗?他可觉得合适?”顾瑾之道。
  宋盼儿笑:“他懂什么?”
  顾瑾之就笑笑。
  母亲一句话把她堵回来了。
  这个年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自己觉得适合与否的?顾瑾之问这话,就问得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她再说出去,就要露陷,所以她转移了话题,和母亲说了说家里的其他琐事。
  顾瑾之的二表哥宋言昭顺天九年中了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学习三年。而后,宋盼儿托大伯顾延韬的关系,把宋言昭选在了吏部。她又托大伯母做媒,把胡婕说给了宋言昭。
  宋言昭和胡婕成亲也四年了,生了两个女儿。
  “。。。。。。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你二表嫂还说,你二表哥每个月的供奉,不足以支撑他们一家四口在京里的花销。又不好总要延陵府那边的接济。她想带着孩子们回延陵府去。”宋盼儿说起胡婕,不再直呼姓名,而用顾瑾之的二表嫂代替。
  京里的花销大,顾瑾之是知晓的。
  只是,顾瑾之记得大舅在苏州是个极肥的差事,宋家在延陵府也是望族,怎么会有拮据一说?
  “二表哥才做了官,没有其他进项,生计自然是有些艰难。二表嫂娘家也不阔绰。大舅和大舅母没说帮衬几分?”顾瑾之问。
  胡婕娘家什么情况,顾瑾之也是知道的。
  她的陪嫁,大概是舍不得拿出来补贴家用。
  而大舅家里是很富足的,顾瑾之从母亲的陪嫁里可以窥见一斑。有了个做京官的儿子,父母应该是分外骄傲,怎么可能不接济?
  “怎么不帮衬?如今我们家那一枝,就你二表哥做了官,谁不要供着他?就算你大舅母真的不想给钱,从你二舅那里也是能借到的。
  你二表嫂说要回延陵府,我也当她只是想借钱,便漏了口风,能借给她一千两银子周转几个月。她挺干脆的,说不用的,等过了二月就要启程回延陵府,程仪足够了。这是打定了主意的。”宋盼儿道。
  顾瑾之不想以“别有用心”去猜测不熟悉的人。
  对于胡婕,顾瑾之仍是不太了解的。对于不太了解的人,不好妄断别人行为的用意。
  顾瑾之心里有些想法。到底不适合,就没有接话。
  “。。。。。。你大表哥在延陵府,如今也成了家。他运气不济,这么些年总无法进学。你大舅一连三年考绩都是优,已经上报了朝廷,替你大表哥谋个延陵府的差事。”宋盼儿继续说,“你大表哥以后是要留在家里守业。你二表嫂许是担心,你大舅母暗地里把家产塞给了你大表哥吧?”
  这个年代五品以上的官,连续三年考绩为优,就可以上报朝廷。封妻荫子。
  朝廷的官。也分很多种,荫官是专门吃俸禄的。
  胡婕的心思,谁也猜不着。
  她娘家人都在京城。
  她留下丈夫、放下娘家人,带着孩子回延陵府服侍公婆。外人除了赞一声孝顺。在这个百姓孝为先的年代。还真不好挑其他毛病。
  但这中间的不合情理,谁都是心知肚明的,却不能说出来。
  宋盼儿在外人面前。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在女儿跟前,才直言不讳。
  顾瑾之想起了小时候的胡婕。
  在京城的时候,胡婕有点霸道任性;到了延陵府,她身为太守之女,更是高傲尊贵。延陵府的世家望族,都给胡泽逾几分敬重,胡婕又自称出身侯府,巴结她的不少。
  这些年,顾瑾之和她不曾深交。
  胡婕有不少优点,可她到底只是个小孩子,又不似姜昕那么通透脱俗,顾瑾之一个世俗之人,前辈子经历过半百之年,哪怕再寂寞无聊,也实在没有童心去和胡婕深交。
  不深交的人,谈不上深刻了解。
  顾瑾之并不真的了解胡婕。
  假如,胡婕真的是担心家产而回延陵府,丢下宋言昭一人在京里,也真够傻的。
  从她的立场上说,也许她觉得自己很高明。借着回延陵府服侍公婆,把婆家的家产熟悉,免得将来公婆百年之后,如何分家由大伯说了算,他们尽吃亏。
  没有资历的小京官,是很缺钱的。
  胡婕娘家又没法子资助他们。
  可延陵府宋氏这一脉,几代都没有出过京官。延陵宋氏都指望宋言昭能立足,将来提携宋氏子弟,光耀门楣。有人做京官,宋氏在延陵府的地位也会上升。
  望族大户最讲究地位名声。
  不光大舅,就是其他堂兄弟姊妹,也愿意极力帮衬宋言昭的。
  他们岂会做出家产分配不均,得罪宋言昭的事?
  胡婕娘家,说是永熹侯府一族,却是出了三服的旁枝。她父亲没有其他亲兄弟和堂兄弟,对于大家族的相处模式,胡婕可能有点陌生。
  让她回去也好。
  趁早明白,总比一直猜忌要强。
  “。。。。。。大舅常年在任上,三表姐又远嫁,二表嫂带着孩子们回去,给大舅母作伴,也挺好的。”顾瑾之道,“二表嫂要是总在京里,说不定真的以为大舅和大舅母偏心大表哥一家人,吹吹枕边风,大表哥和二表哥也不和睦。让她回去看看,她就什么都明白了。”
  宋盼儿无奈笑了笑。
  “她只怕都没有跟娘家人商量。。。。。。”顾瑾之道,“若是商量了,胡泽逾应该会劝她的。”
  “我倒觉得,是她和她娘的主意,没告诉胡泽逾是真的。”宋盼儿道。
  顾瑾之笑。
  她觉得母亲这个猜测很合理。
  顾瑾之又问胡婕的孩子们:“。。。。。。长得像谁?”
  宋盼儿挺喜欢胡婕那两个女儿的。女孩子早熟,胡婕的长女已经满了三岁,长得跟胡婕一模一样,漂亮机灵,一副小大人的口气,言语清晰,又懂事,特别惹人疼。
  胡婕在京里,除了她娘家,也没有其他什么亲朋,宋盼儿又欢迎她们,故而她时常带着孩子到顾家做客。
  提到胡婕的女儿,宋盼儿滔滔不绝,说了半晌。
  时间就到了半下午。
  直到彦绍醒来,才打断了宋盼儿的话。
  
第404节挨骂

 
  彦绍醒来不久,顾瑾之的两个幼弟,也带着彦颖回来。
  两个孩子围在顾瑾之身边。
  他们不管要什么,都找顾瑾之。
  跟着他们的乳娘进京之后,就住在王府别馆,没有跟着进宫。等朱仲钧一家人出了宫,乳娘依旧照顾孩子们,可孩子们事事都要麻烦顾瑾之。
  顾瑾之不像个母亲,反而更像个乳娘。
  宋盼儿看在眼里,目光在顾瑾之身上转了几转。
  顾瑾之恍若不觉。
  快到了申时末,外头的天开始暗下来,黄昏的斜照将庭院染得金黄。
  朱仲钧也带着燕山回了顾家。
  他们父子前脚进门,出去拜年的顾延臻也回了家。
  宋盼儿见人都回来了,就安排在花厅用晚膳,又派了丫鬟去外院请顾煊之和顾琇之。
  顾琇之来了,顾煊之没来,说出门了,去了宣平侯府。宣平侯李家的四少爷,和顾煊之交情最好,两人常有来往。
  “王爷和瑾姐儿都在家里,他怎么跑了出去?”顾延臻有点不悦。
  “他都大多的孩子,拘着他做什么?”宋盼儿道。她脸上虽然笑着,言语里却有点重。
  她非常不喜欢顾延臻说煊哥儿的不是。
  特别是琇哥儿进学之后,宋盼儿更觉顾延臻偏心,对煊哥儿多有不满,处处挑煊哥儿的毛病。只有顾延臻说煊哥儿半个字不好,宋盼儿立马发火。就像现在这般。
  她自己可以说,顾延臻却不行。
  朱仲钧和顾瑾之在场,顾延臻眉头轻蹙,没有反驳宋盼儿的话。
  一旁的顾琇之暗暗舒了口气。他是很怕父亲和嫡母当着外人的面吵架的。因为吵起来,多半会提到他。他是这个家里吵架的根源。
  而朱仲钧和顾瑾之,更是不好贸然接话的,场面就有点尴尬。
  宋盼儿见状,跟顾瑾之和朱仲钧解释:“从去年六月,京里取缔了宵禁,城里大半夜都热闹得很。煊哥儿他们吃酒。都知道规矩。从来不忘勾栏里去,我还是放心的。宣平侯李家家风严。况且,他大半的小伙子,总关在家里像个闺女似的。也没出息。。。。。。”
  朱仲钧笑了笑。
  宵禁的规矩。是隋唐之前是很盛行的。到了隋唐之后。大部分繁华的城市,都取消了宵禁。
  京里曾经也废除过宵禁。
  在先帝二十一年,闹了两场匪患。就重新设定了宵禁。
  而后,又因为北边不太平,原本打算实行一年的宵禁,就没有顾得上撤去。再回来,先帝去世,新帝三年不能改先帝政策。
  一拖再拖,至今已经三十余年。
  如今国力昌盛,天下太平,西边蒙古的鞑靼人和瓦剌人相互争斗,打得不可开交,朝廷的边关反而平静。京城安居乐业,夜不闭户,就重新取缔宵禁,放宽了自由。
  年轻的男孩子在外头吃酒,说他们会行事规矩,是自我安慰的话。
  谁都有年轻的时候。。。。。。
  朱仲钧不想多谈这些,他知道宋盼儿不喜欢,就只说起了宵禁:“。。。。。。顺天十一年,庐州就取缔了宵禁,增了两支巡夜侍卫队。这四五年里,也没出过什么大乱子,反而比从前繁华数倍。旁的不说,王府府库更充盈。京师重地,自然不能比照庐州的。京师比庐州大数倍,百姓也多数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