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谪仙-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愤填膺的诸位外姓将领自然而然的将此事归咎于居心叵测到连自己弟弟都不放过的王玄应身上,甚至直指背后主使者是王世充。因为没有他的首肯王玄应肯定不敢下这样地辣手。
于是…………九月二十四,另一件对襄阳会战影响重大地事终于发生:以张镇周、杨公卿为首的外形将领公然宣布归降隋室,并对南阳城的王世充做出攻击姿态。
因此,朱浩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近四万精兵、数十名大将和近半个南阳。半年前还占据河东要地,呼风唤雨一副枭雄姿态的王世充已经显现出日薄西山之像。仅仅靠着三万士气低落的兵力守着风雨飘摇的南阳。但对隋室的召唤依旧没有任何回应。像是木头人一样。
隋室获得半个南阳及四万精兵之事虽然给宇文化及和洛阳很大的压力,但亦让他们认为可以趁机将摇摆不定的王世充和坚固的南阳城拉过来。这样地幻想还未实现,马上另一个噩耗,或者说对宇文化及来说地噩耗传来…………九月二十七日,西突厥大将拓跋呼竟然率领潜伏在武关下的那一万突厥精兵拔营回撤了!
自从请神一样将这一万突厥兵请来,还大酒大肉好吃好喝的供奉着,宇文化及就是期待有一天能把他们拉上战场,让所有人对他的长安刮目相看,然后轻而易举的攻占襄阳,虎视天下。但是十几天前云帅消失。现在西突厥撤兵。他还要面对隋军李靖和徐世绩联合的猛攻,现在一切的幻想都已经破灭,剩下地只是冷冰冰地失败而已。
最近关于宇文化及成为西突厥走狗,并引一万突厥精兵南下准备屠杀汉人百姓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在越传越广,甚至有人把这一万夸张成了十万精兵,将率军地统帅变成了统叶大汗亲自前来。不过这些消息的矛头直指宇文化及和他的帮凶,李阀和独孤阀。甚至于南阳王世充。使得几大势力声望剧降。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朱浩铿锵有力的那句“即使放弃襄阳,我也会率领隋军首先抗击外族的侵略!”
王世充的侄女董淑妮是随着徐世绩北上的大军一起秘密到达襄阳的。不过这件事没有人和朱浩提起。当朱浩知道的时候,已经是王玄恕被“毒害”的消息传到襄阳的时间了。是因为董淑妮已经沉不住气,跑来向他哭求放过王世充父子以及王家宗亲的。
朱浩看到见到董淑妮的时候,本来还有些头疼,不过马上就有了一个新的计划。于是刚刚从南阳回来的徐子陵又有了一个新的护送任务。
九月二十八,董淑妮见到了一脸憔悴的王世充和犹疑不定的表哥王玄应。同一天,朱浩宣布在九月三十乘船赶回江都。
九月三十,王世充上表请罪,愿意归附。为了表达诚意,更是摘下官帽,披头散发、一身白衣,在十几位侍卫的陪同下进入襄阳境内,并在同一天下午与朱浩一起南下江都等待降罪。
十月初三,李阀宣布罢兵,准备拔营撤回洛阳。只剩下宇文化及还在孤军奋战。
十月初五,迦楼罗军被徐世绩奇兵截断后路。徐世绩与寇仲的第一次配合,以近四万迦楼罗军以及并入其中的寇军全军覆没告终。迦楼罗军首领朱桀葬身寇仲之手,其女“毒蛛”朱媚自杀身亡。
之后,李靖、裴仁基、徐世绩、寇仲四路大军发兵十万共讨宇文化及。接连遭到惨败的宇文化及在十月中旬撤兵,弘农陷落与隋军之手。
襄阳会战在十月落下帷幕,持续时间仅仅两个月。汇聚近七十万兵力的大型战役就在这样近乎诡异的过程中结束。不过另外两个消息的传来却让这场大战蒙上另一层意义:十月二十与十月二十五这几天,宇文化及和李渊像是互相约好了一样,先后匆忙称帝。
宇文化及逼原代王杨侑退位后,建国称许,定都长安,自封为帝,改元天寿。而李渊则是在越王杨侗逊位后建国,称唐皇,改元武德。
从襄阳回撤的隋军立即投入另一个江南战场。近三十万隋军在李靖、徐世绩、裴仁基以及寇仲徐子陵几人的率领下配合楚王杜伏威开始攻伐称楚帝的林士宏。与林士宏毗邻的萧铣感觉到自身的危机,竟然一反常态,联合林士宏主动出击,准备将隋军阻挡于长江以北。但是杜伏威的江淮军已经在江南站稳脚跟,两面夹击之下,江夏和九江两座长江南岸的要塞已经摇摇欲坠。
时间刚刚步入十一月,传闻湛泸宝剑离出土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大部分武林人士都在涌向巴蜀,希望能目睹这一千古未见的奇观,看看谁是真命之主。不过正是众人的注意力都从襄阳战场转移向巴蜀的饿时候,回到江都二十来天的朱浩终于做了一件令天下为之震动的事。
“陛下,是时候了!”
朱浩微笑着对杨广道。
杨广坐在高大而华贵的车驾上,已经近五十岁的他并没有显出老态,两边略有风霜之色的鬓发反为他增添了成熟的魅力,宽广却没有丝毫皱纹的额头以及硬挺斜长的眉毛更表露出一种难言的威严。更引人注意的是他的眼神完全不同于两年前沉迷酒色时的浑浊散乱,反而变得深邃沉着,并含着点点笑意,让人觉得智慧而带着一些温和。虽然脸色还是有些苍白,不过配合着眼里的淡淡血丝,却让人觉得是操劳引起的疲惫。
一身明黄色龙袍的杨广看其阿里的确有一些仁君风范。此时杨广英伟的脸上微微带着些兴奋的红晕,不时侧头看看宽广的广场上被红布以及黄酬盖着的大车以及广场中间临时搭建起的高台。在朱浩出声提醒之后,他还问身旁的小太监道:“朕的仪容是否有不妥之处?”小太监赶忙道:“皇上仪容整齐,威仪不凡,没有半分不妥之处。”
朱浩是在杨广车驾旁的马背上,骑的是神驹乌云。上个月王世充随他进江都请罪,现在落了个工部侍郎的官职,依旧每天上朝。郑公的爵位已经被剥夺,但未锒铛入狱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王世充甚至对朱浩千恩万谢,差点感激涕零。
上次浩子说过,下个月月初前将本书结束。现在浩子想玩把比较疯狂的。朱浩不是有一辆跟随他穿越过来的车吗?我原本的打算是在大结局的时候用一次,但现在想有点想让它因为时空穿越而变得坚固无比,里面的汽油永远也用不完,然后让主角开着车到处逛……
咳咳,要是大家同意或者反对的话直接在书评区留言,我会马上开个投票,大家投票决定。不过时限是明天中午前,因为要用的话我很想在下一章就用了……后面一章为了照顾投票结果和浩子有点冷的双手,所以不一定能在睡觉前赶出来,不过明天不出意外的话可以补回来。
卷八 北上传旨-卷十 西征北伐
第三百五十三章 … 盛大祭祀 天下震惊
这里是江都皇城里的大广场,地上铺着平整光滑的石砖,面积足可以容纳二十万精兵在此训练。这个地方为了彰显帝王威严,平时是绝不容许平民百姓进入的。每天早朝的大臣们都要路经这里进入金銮殿,颇要费些时间。
不过今天这里九处宫门全部对外敞开。九天前官府就在江都城各处贴出告示,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内的所有人到可以到此地来见证一次值得普天同庆并载入史册的一项壮举,但没有明说到底是什么事。
没有平时欢庆时的炮仗狮舞、敲锣打鼓,广场上的挤满了各种身份的人群,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边际。杨广刚刚到达的时候近三十万人纷纷跪下高呼“陛下万岁”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场面的确令人震撼。
当年杨广坐龙船顺着运河南下临幸江都之时,也曾命地方官勒令百姓到河岸两边跪下恭迎圣驾,那个场面同样很壮观。但比起当时人们跪着但心里无半分敬意,甚至在心中暗骂的时候,现在这三十万人至少有一大半都是发自肺腑。违心的声音和真正的声音听着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前者令人感觉到虚荣,后者则是感动和欣喜。
广场上四周陈列着一万衣甲鲜明的卫士,队列整齐、神情肃穆,一眼看过去就像雕塑一般,坚毅而不卑不亢的神情令人难以挑剔出半分毛病。
已经升职为国子监祭酒的孔颖达一身官府站在高台旁,身后跟着国子监的诸位博士手上都微微躬身,双手端着朱红色的托盘,上面被明黄色的绸布盖着,都是些拜祭所用的事物。孔颖达手上拿着一卷黄绸,不时看着身前不远处地日晷。待到上面的指针指向午时的时候。立刻扬手高声道:“肃静!肃静!”
孔颖达并未练过什么高强的武功,不过因为杨广车驾的到来,广场上本来就已经很肃静了,现在他一挥手,旁边的宫廷乐师齐齐奏响略显庄严的礼乐。那指挥之人不是别地,竟然是在洛阳就做了朱浩俘虏的侯希白。因为这次祭礼,也来客串一回宫廷乐师。
“祭礼开始!”
唱礼的是大儒王通。他一身功力深不可测。声音清晰的传入广场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他的话音响起,杨广象征性地整了整衣冠,昂首从红地毯缓步走向高台。孔颖达身后地国子监官员一次揭开手中木盘上的黄绸,都是祭祀用的事物。
杨广一步步踏上临时搭建的台阶,王通与孔颖达两人都躬身跟在他身后。最后三人站在三丈余高的祭祀台上。孔颖达打开手上的黄绸,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上面经诸位国子监反复修改推敲十余日的祭文。那些骈四俪六的文章普通人多半是听不懂的。朱浩听着也是不甚了了。不过他有自己地事情…………那就是取出手机。拍下几张万民齐集地照片,然后调出摄像机将整个广场的镜头全部录下来。
面对着这个传说中的神器,几乎所有被它对着的人都有些紧张,不过也更加注重自己的仪容。因为传言中这件法宝上记录的东西都将上达“天庭”,为神明所知。
半刻钟之后,孔颖达收起黄帛。一旁的王通朗声道:“敬天地!”
随即从香案上抽出一炷香点燃呈给杨广,杨广接过之后,在广场上三十余万人地跪拜中躬身三拜,再把香插进香炉里,随即一挥手。接着将一卷圣旨交给王通朗读。前半段说地是祭祀,后半段一半是歌功颂德,一半则是说上天赐给大隋无比的福泽。整个祭祀持续一个多小时,王通才宣道:“礼毕!”
比起以前那些皇帝,一次祭祀就要三天来说,这几祭祀简单而又隆重,耗时也短了许多。
高台上地杨广清清嗓子。举目四望之后缓声道:“今天乃是上天赐福于整个大隋。甚至于天下苍生的日子。朕将在年后下旨十年内所有的赋税只会降低而不会增加分毫,而且天下黎民将在五年内免除饥寒之苦。不会受冻挨饿。不久的将来整个大隋将再度强盛,甚至永久不衰。朕并非在说空话,因为…………”
杨广手指着围绕着台下放置于四方的被红布盖着的大车,坚定的挥手道:“因为大家的希望就在这里!”
他的声音并不高,两度受伤至今还未痊愈。不过这声音比王通以内力迫出的声音更加清晰的传入在场的三十万人耳中,准确的说应该是直接印入脑海。这样的扩音手段对精神力强大的朱浩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挑战,而且他也乐得如此。毕竟这件事曾经是他两年前来江都并为之奋斗了这么久的最大支撑。镜头转过祭祀台下几十辆大车,对着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为了寻找更好的视角,朱浩还用精神力将手机托起到半空中。
杨广的话音刚落,台下就一阵闹哄哄的,所有人都交头接耳,有的表示怀疑,有的觉得振奋,但大多都是欢欣雀跃。毕竟十年内不加税的承诺已经足以让所有人满足了。杨广的话依旧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台下周围那几十车东西,强烈的好奇感使大家都想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让杨广有这么大的口气。至于朱浩的手机,离得远的平民百姓们大多是没有看到的,看到也没有太过注意。杨广收回目光,铿锵有声的道:“上苍一直眷顾着我大隋,所以先有天仙下凡警示,后又赐予朕一个博通万物、战无不胜的并肩王……”
这句话令朱浩不禁汗颜,因为一刹那很多人都将目光聚集到他身上来。比起身为皇帝却有斑斑劣迹的杨广来说,朱浩的名声无比是要好很多很多的。
“……经过两年的悉心培育,上天派并肩王朱卿带给了朕另一个惊喜!”杨广低咳两声,于此同时,朱浩皱了皱眉头。对身后人群密集的某处眯了眯眼睛。而后马上对身旁地一名侍卫吩咐了一句,接着将注意力投向台上的杨广,继续他作为扩音器和摄影师的职责。
“乱世之所以来临,是因为黎民百姓无法安居乐业,甚至饥寒交迫,所以他们才会揭竿而起。”杨广的语气有一些沉重,大约是想起以前受到向雨田影响时做出的那些糊涂事。不过转即恢复过来,像是忽然焕发生机一样,声音中带着无比的欣然:“但是如今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