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神兵天子 >

第381章

神兵天子-第381章

小说: 神兵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交,并无任何惊天动地之威效,只因为“罗汉卸劲”早将对方三十六人合一拳劲轻而易举化于无形。河南王手腕扭转,那名与他对掌的僧兵登时犹如陷身于怒海旋涡,完全无法自拔地被凌空抽离地面,变成头下脚上的姿态。

这三十六名僧兵全是从极乐雪原而来,经伏难陀精心培养多年的精锐之兵。乍见为首者被制住,剩余那三十五人立刻果断放手,截断了与为首者的内息连接。随即就似飞鸟展翅一字排开,由锥形阵改为长蛇阵,阵势首尾的两名僧兵分别从左右包抄抢上,同样挥拳疾攻。劲力分散,杀伤力不如之前那高度集中的一击,但分别仍有金钟罩九关半以上的威能。

自己已经手下留情,这帮人偏偏还不知好歹。杨昭修养再好,也禁不住心中怒气渐生。他面色沉下,决意狠施辣手,示之以威。当下随手先将之前被自己制住的那名僧兵抛开,随即踏步而前,双掌分别沿着一道暗合天地至理的玄妙轨迹拍出,不偏不倚,恰好和那两名对自己施展左右夹攻的僧兵的拳头一触。罗汉形相陡然为之空前鲜明清晰,三十五名僧兵高度凝聚的拳劲全被引走,再原封不动地反击自身。移花接木,接力打力,正是罗汉诀中最高深的“罗汉卸岳”!

电光石火之际,众僧兵就连撤手断开内息连接的余裕也没有,当场感觉如遭重逾千均的铁槌当胸狠轰。“哇~”的声音之中,三十五道殷红血箭齐齐仰天狂喷,情景竟是蔚为奇观。然而就在此时,先前被夺去兵器的另外那三十六名僧兵,已经再度联手聚劲,从后掩上偷袭。说时迟那时快,杨昭如电转身,奋起神威,舌绽春雷霹雳暴喝,罗汉形相,当即应声蜕变为威猛无俦的伏魔金刚!

河南王五指一握,重拳急捣。“砰~”的震天巨响之声暴出,“金刚解肌”拳劲如山崩海啸疯狂涌出,顷刻间蔓延波及至对方全体三十六人身上。众僧兵齐声惨吼,身上僧袍全被震成碎片,更像滚地葫芦般撞成一团,相互摔得鼻青面肿。可是严格说来,这只不过是他们最小的麻烦而已。金刚拳劲侵肌蚀肉,好似水银泻地,无孔不入。顷刻间三十六名僧兵浑身瘫痪,软软躺倒在地。原本千锤百炼的坚实肌肉变得松弛无力,竟是被杨昭这一拳彻底将他们都打成了废人。

小试牛刀,将合共七十二名僧兵轻易全部放倒。杨昭却丝毫不感欣喜。他随手从地面抓起一名僧兵,厉声喝问道:“沙也、车离、陀罗他们三人现在究竟在哪里?立刻带我去见他们。”

那名僧兵倒也硬气,虽然已经五痨七伤,可是面对小王爷的质问,他居然还是咬紧牙关,强忍内伤痛楚,一声不吭。正在此时,忽然有一把柔和沉郁,非常悦耳的低沉男声在寺外响起,道:“善哉善哉。施主何人,为什么竟在极乐寺这佛门清净之地大动干戈,更打伤贫僧这许多门徒?”

那人提气传声,杨昭事前竟然几乎全无所觉。足见对方修为深湛,绝不下于邪王、阴后那个级数。霎时间他不由得耸然动容。转身回首凝神望去,只见一名身材瘦高枯黑、高鼻深目的天竺僧人,正双掌合什地缓步走进山门之内。若非伏难陀,却更会是谁?

第508章 生死之道说灵神(一)

伏难陀年纪约莫四十上下,身穿着橙杏色宽大白袍。大部分头发剃光,只留下顶门处的一缕扎起结髻,打扮甚是奇特。其鼻梁高挺,眼神则深邃难测。令人乍看之下,很难确定他究竟是俊是丑,年纪又是老是少。但无论如何,此人举手投足之际,亦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使人崇慕的魅力,可知乃是非凡之士。

平心而论,伏难陀的风度,确实是无可挑剔。然而,即使此刻双方还只是首度见面也罢,以往记忆所造成的印象,还有刚刚发生的事,都让杨昭难以对这位“师叔”产生任何好感。他随手把手上那名僧兵抛开,转身道:“我乃本宗宗主的亲传弟子,杨昭。伏难陀‘师叔’,你应该不会不知道我吧?”

伏难陀眼眸内精光一闪,展颜笑道:“原来是河南王回来了。贫僧迎接来迟,还请恕罪。”言毕微微欠身一躬,以作赔礼。随即又道:“王爷回来得正巧。今日恰逢佳日,皇后娘娘以及太子妃殿下,都要来寺中听贫僧讲经说法。现下銮驾已然在外,王爷何不就与贫僧一道上前迎接?”

这狂僧说话语调铿锵悦耳,自不待言。听其言下之意,既不认可杨昭的师侄身份,也对小王爷打伤自己这么多门徒弟子之事轻轻揭过,态度模糊,教人摸不清楚他的真意。却用更一样重要的事情,将其注意力转移了开去。避实就虚,使对方无法不跟随着自己的调子走,其策略运用,可谓高明之极。以此推测观之,伏难陀若与任何人为敌,对于那人来讲,必定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当然,这只是对普通人而言。当实力超越某一个极限以后,谋略亦不能说是绝对无用,但其重要性显然也就随之下降到次要的位置了。杨昭嘿声冷哼,径直大步而前,甩开伏难陀走出寺门,果然见山门外的宽敞大街之上,此刻张起了无比显眼的黄盖罗伞。罗伞下是两顶十六人抬的锦绣暖桥。侍卫太监宫女等合共至少上百人,或乘坐车马,或徒步而行,环绕暖桥将整条大街占得满满当当地,当真可谓水泄不通。

眼见如此情景,杨昭禁不住眉头紧蹙,回首向极乐寺瞥了一眼。心下暗生警惕戒备之意。皇祖父杨坚与祖母独孤皇后都笃信佛法,所以过往摩诃叶在时,也会定时入皇宫说法,这是常事,原本不足为怪。但若说独孤皇后亲自过来极乐寺听经,在杨昭印象中似乎还未曾有过类似之事。而伏难陀来到大兴,满打满算,最多也不过只有两个月左右而已,居然就能办到了摩诃叶过去十年也未能办成的事,则此人蛊惑人心的本事,实在要比他的武功更加可怕。

正在沉思之际,对面的两顶锦绣暖桥已经先后停下。几名太监小心翼翼地挑开了桥子的厚厚门帘,两位宫装贵妇随即先后走下,正是独孤皇后与太子妃萧氏。婆媳二人下桥之后,独孤皇后却并不向前走,而是微微侧身向后,慈和地柔声笑道:“暕儿,过来。地上滑呢,小心别摔跤了。”嘱咐才毕,随即就听见有把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答应。紧接着,另外一道小小身影从桥里走出,却是名生得粉雕玉琢,几乎就和观世音菩萨座下善财童子也无甚差别的男童,其眉宇五官,和杨昭有七、八分相似,只因为他便是杨广次子,杨昭的弟弟杨暕,今年虚岁十岁。

皇后、太子妃、还有皇孙三人同来极乐寺,三人俱是千金之躯。事关重大,为了安全起见,极乐寺周边事前自然早已经彻底清场。杨昭先前过来的时候,沿路上觉得冷清,也就是这个原因了。此刻小王爷孤身站在大街中心,自然显得无比突兀。那些侍卫、太监们见得有人挡路,本能地便要开口呵斥。可是仔细看清楚了那“狂妄之徒”的相貌后,却是不由得当场大吃一惊,纷纷都怔住了。

杨昭身为杨广的长子,又是屡立奇功的河南王,这些侍卫、太监们自然都认识他。只不过河南王出镇洛阳,却无人能够预料得到,他居然会突然在此出现。有些比较性格机灵的反应得快,也顾不上地上还有积雪未曾清扫干净,早便屈膝跪倒迎接,口中连声高呼河南王千岁。

杨昭双手虚虚往前一托,那率先跪倒的十多名太监与侍卫,立刻就感觉到有股柔和劲力由下涌现,身不由己地被托得起身站好。这一手原本也无甚出奇之处,奇就奇在那十多名太监与侍卫所站的位置,以及与小王爷之间的距离俱都参差不齐,兼且又都夹杂在其他人身边。但是杨昭这下虚托,除去当事人之外,其余侍卫太监都全然无所察觉。由此足见,小王爷真气运用之妙,已臻至出神入化的地步。山门台阶之上的伏难陀目睹了这一幕,眼眸内不由得厉芒闪烁,嘴角微微上牵,似笑非笑,直教人看后只感毛骨悚然。

那十多名侍卫太监的举动,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却无人看得到伏难陀那抹诡异笑容。杨昭背对着这位师叔,他脑后又没生眼睛,自然更加什么都看不到了。小王爷只是微笑着,向侍卫太监们笑道:“地上雪冷,各位不必多礼了。”随即快步向独孤皇后与萧氏迎上,道:“皇祖母,妈,昭儿我回来了。”

朝廷律法,出镇外地的宗室亲藩,未经圣旨传召不得擅自入京,否则以谋反大逆之罪论处。虽然时近新年,为要准备除夕夜的新年宴会,朝廷已经向各地宗室亲藩发去了召他们回来大兴的圣旨。不过算算时日,派去洛阳的使者应该还没到达地头才对。杨昭忽然现身在此,倒教独孤皇后与萧氏婆媳二人都小小地吃了一惊。不过她们爱孙(子)心切,自然也不会计较杨昭提前了几日回京这种小事。独孤皇后慈和地嫣然道:“昭儿,你几时回来的?过来过来,让祖母好好看看你,这几个月在外面,可消瘦了没有?”

杨昭走到暖桥之前,恭恭敬敬地单膝下跪,向祖母与母亲行了大礼。笑道:“孩儿又不是去什么穷山恶水之地。洛阳繁华,也只稍逊大兴,哪会吃什么苦?”抬手摸摸弟弟的头,笑眯眯道:“暕弟的个子好像又长高了,在家里有没有乖乖地啊?”

杨暕点点头,奶声奶气道:“暕儿都有乖乖吃饭的。哥哥,你回来就好了,娘经常念叨着你呢。”

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大兴和洛阳之间的距离虽然远远没有千里,但杨昭前往洛阳出镇时,杨素正肆无忌惮地到处派遣刺客刺杀朝廷官员,闹得一片人心惶惶。虽然知道儿子武功很高,可是当母亲的,又怎能因此就完全放得下心来?

直到此刻,亲眼见长子安然无恙地回到了自己身边,萧氏那颗吊起来整整三个月的心,方才徐徐恢复原位。她轻轻吁了口气,同样伸手在杨昭头上摸了摸,柔声道:“回来就好。咱们正要去听伏大师说法呢。昭儿来得正合适。便一起来吧。”言语之间,双手分别携起了两名儿子。

他们母子说话之间,伏难陀已拾阶而下,竖掌向众人合什为礼,随即就延请众人入寺。其言行举止,当真只可以用“法相庄严”四字方足形容。此刻任何人从任何角度看他,都只能同意这是位大德高僧,而不会联想到其他。如此情景之下,也实在不合适质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杨昭只好暂且压下心中疑虑,跟随祖母、母亲相伴再度踏入极乐寺山门。

杨昭出寺入寺,前后不过半刻钟时间。但此刻触目所及,刚刚被小王爷打倒在地,废去了武功的那七十二名天竺、吐蕃武僧,却已经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但如此,就连先前因为打斗而造成的一些痕迹,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一切恍如从未发生。小王爷抬头向伏难陀瞥了一眼,目光中微带冷笑。伏难陀却是对之视若无睹,只是请独孤皇后与萧氏先往前面正殿,向东方世界药师琉璃佛、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以及中央世界释迦牟尼佛等三世佛上香礼拜。然后则转往后殿,参拜极乐正宗的百胜如来。参拜礼毕,伏难陀更请众人到静室之中,奉上香茶。

独孤皇后捻动着串在自己手腕的檀香木念珠,率先念了句佛。开口道:“前次听伏大师说法,可谓生动细致。老身心中许多长年感到困惑的疑问,都纷纷为之迎刃而解,可知乃是莫大福缘。对于伏大师所讲的‘死生之道’,不由更觉好奇。却不知道究竟何为死生之道呢?还请伏大师赐教。”伏难陀是天竺人,当然并非姓伏。但独孤皇后按照中华习俗,仍是称呼他为伏大师。

第509章 生死之道说灵神(二)

听得独孤皇后向自己请教,究竟何为生死之道。伏难陀从容一笑,低喧两句梵语,随即肃颜正色,道:“所谓生死之道,委实乃天地间最终极之秘密。举凡花鸟鱼虫,树木草石,甚或飞禽走兽,以至于我们这些人,万物究竟因何而生?又为什么要死呢?若能其中穷通奥秘,则世间再无其他秘密可言。贫僧精研诸家经典学说凡三十年,虽仍未敢大言明生死奥秘,但总算是薄有心得。娘娘若不嫌弃,贫僧当不敢吝惜,将这点儿心得分享。”

独孤皇后微笑道:“伏大师以三十年钻研之功所得,定是非同小可。本宫自当洗耳恭听。”

伏难陀颌首道:“生死二事,有如车轮,循环轮回,永无休止。所以万物既有生,便有死。生死乃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无论帝王将相,贤愚不肖,都要面对这加诸他们身上无可逃避的命运。不过纵然事实如此,正如中华儒门圣人孔子所说,未知生,焉知死?生存与死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根本无从想象。而无知,又恰恰正是恐惧之根源。所以世人皆喜生而畏死。更为此而发明出各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