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铁血骠骑 >

第66章

铁血骠骑-第66章

小说: 铁血骠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延安研讨 (28)

谈判正在你来我往,所以苏日双方都不愿公开抗联的袭击事件。抗联本身并不掌握报纸、公共电台等资源,情报汇到延安后,毛ZD也很默契的保持了沉默,他要保护抗联的秘密。

抗联袭击乌拉嘎的时间选择的也很好,因为此时,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目光不在ZG的东北边境,而在ZG的西北与华北地区,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分散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1940年,RB再次组成好战的近卫内阁。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做准备。侵华日军一面积极推行对老蒋的诱降活动,一面以大规模军事行动和对成都、重庆的狂轰滥炸逼蒋求和。“东方慕尼黑”的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为了克服投降危险,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粉碎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施行的“囚笼政策”,我华北军民在八路军副总司令彭DH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百团大战的评价也各不相同,赞扬的有之,指责的有之,指责的主要一点是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让鬼子引起了警觉从而发起残酷的大扫荡,致使根据地大幅缩小,人民和军队受损严重。

1979年中共为彭DH完全平反后,对百团大战基本持完全肯定的态度。现在认为日军的反扑确实给根据地带来很大困难,但中华民族的对日抗战本身就准备着巨大困难和牺牲,因“招来”困难而被指责是不正确的。

重庆蒋介石官邸书房内,老蒋正与蒋禁果密议。

百团大战的打响,初时着实令老蒋高兴了一阵子,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曾经每天都来重庆轰炸的RB飞机大大减少,不用他每天都慌忙钻防空洞了。这表明华北的战斗已经吸引了大批日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了日军对国军的压力。

9月4日,老蒋向朱D、彭DH发出了嘉奖电。卫立煌在8月26日、28日两次致电朱D,对八路军的英勇作战“至深佩慰”,盛赞:“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之打击。且予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从9月6日至25日的20天中,卫立煌采取了积极行动,命令所部从南线向同蒲路南段之敌进攻。配合八路军对日作战。这是从第一次的高潮结束以来,国共两军首次出现的团结抗敌的良好势头。

☆、延安研讨 (29)

但此时,老蒋发现百团大战的影响非同小可,不久就由喜变忧。今天他特意把蒋禁果叫了过来,父子俩就百团大战充分交换了意见。

“禁果啊,最近我总是感觉到心神不宁,为了这个共产党发动的百团大战是夜不能寐,你有什么看法?”老蒋带着些期许看着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儿子。

这个儿子曾经在SL生活过12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讨到了漂亮的俄国媳妇儿,还混到了4000人大厂的厂长位置,着实是有一些才干的,虽然儿子曾经在苏联人的胁迫下发表了骂自己的文章,跟自己决裂过,犯了中国人孝道的大忌,但那又算得了什么?老蒋知道那是迫不得已才做的事,早在37年蒋禁果坚决要求回国的时候,他就已经原谅了自己的儿子。

儿子了解共产党,他自己就曾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了解那些人的理想,作风和做法,所以今天当老蒋有了忧虑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想咨询自己的儿子。

“父亲想听什么呢?儿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蒋禁果依旧保持着恭谨的态度,似乎是想弥补以前对父亲造成的心理伤害。

“仗还没有打完,你认为共产党最终是想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呢?”

“军事上的?还是政治上的?”

老蒋稍微闭了一下眼睛,假寐了一会儿,然后徐徐的说道:“军事上少点,多说说这次大战能给共产党带来什么政治意义。”

“儿子认为,八路军的突然袭击,占尽了地利与人和,在每个地点以多打少,军事上的胜利态势已经形成,本身伤亡是不需要考虑的事情,因为父亲您也知道,八路军武器低劣,弹药奇缺,面对装备精良补给充足训练有素的RB人,即使是以多打少也要耗费大量人命的。我还听说在前几天,RB人卑鄙的动用了毒气。我认为八路军的伤亡会比RB人更多,这也是事实,但是一场战役的成败不应该以伤亡人数来论输赢,应该以目的是否达成来论,我现在认为是毛ZD赢了,即使他们只杀伤几千RB人,但还是他们赢了,舆论已经一边倒的倒向了共产党延安,所以这政治嘛!”小蒋故意顿了一下,望了一眼已经伸长了脖子等他下结论的爸爸,“很显然,他们赢得了人心。”

老蒋听完,一阵憋气的感觉涌上心头,不禁发怒道:“娘希匹,自开战以来,将士用命,牺牲无数,才堪堪顶住RB人的进攻,就这样这些老百姓还骂我消极抗日,他们共产党小打小闹,游而不击,反倒能赢得民心?这是什么道理?”

小蒋犹豫了好长时间才小心翼翼的阐述自己的看法,“父亲,老百姓也不是都愚昧的,他们不仅反感我们的军队丧师失地,他们更加痛恨的是我们政府的腐败,而共产党在这方面却显得清廉许多,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延安研讨 (30)

“够了!我看你是被史大岭洗了脑了。”老蒋不耐烦的打断儿子的“反动言论”,“自古以来,都是富人统治穷人,这是天理,天理!你见过泥腿子翻身坐天下的?”

小蒋抿了抿嘴说道:“有的,父亲,SL就是。”

“混蛋。”被儿子气昏了头的老蒋骂道:“马克思的歪理邪说,妖言惑众,毛ZD这个土秀才就是被迷惑了,难道你也被迷惑了?”

蒋禁果不敢跟父亲吵,只得低头认错,“是,父亲说得对,歪理邪说究竟不能够存在许久,世界还是会回到老样子的。”

老蒋满意的点点头,“嗯,这就对了嘛!我领导革命也不是想革掉老百姓的命,我们国民政府是要革掉那些不听话的军阀,还有什么共产主义,但是我需要时间,时间。腐败?哪里没有腐败?那些跟着我的人不都是为了升官发财?一个个说得好听,要为党国效劳,你要是不给他权,不给他钱,他屁股一扭就能投降RB人,我也很难呐,儿子你就不要再气我了。”

老蒋又像想起什么似地,“要说这底下人也实在闹得不像话,这样不成体统对我们争取M国参战是不利的,M国人不是讲那个什么民主吗?不是讲什么民权吗?下一步,你的主要任务要在我们这里弄弄民主,抓抓囤积居奇的不法商人,平息一下老百姓的怨言,毕竟总有人骂娘也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蒋禁果心里哀叹一声,这是治标不治本,做做样子而已,盘根错节的关系,动不动就能扯上蒋宋孔陈,你让我抓哪个?如何动手?恐怕还没等发拘捕令呢,老爷子你自己就不干了。

老蒋摆了摆手,看着苦着脸的儿子,放缓了语气,“好了,禁果,扯远了,这些事以后再谈,你还要多跟我学学治国之道,尽早放弃你那满脑袋的共产主义,我们国民党是”三民主义“照样救ZG。”

过了一会儿,老蒋扯着小蒋来到一副华北地图前指指画画起来,“娘希匹的,共产党八路军竟然弄出来105个团,据说这还不是全部,短短3年从12个团发展到100多个团,要不是这次什么百团大战,我还蒙在鼓里。”说到激动处,老蒋又一次忍不住骂人,“中统军统这些废物,统统都是干吃饭,什么具体的情况都打探不到,一群笨蛋!”

老蒋又急速的转了几个圈,遂向门外大喊一声,“来人。”

侍卫官立刻出现在门边,低头等候指示。

“把新闻检查局的局长给我叫来,再把那个军委后勤部江北统监部的人叫来。”

侍卫官快步走后,蒋禁果疑惑的问老蒋,“父亲,您这是?”

☆、延安研讨 (31)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报纸上天天都是这个消息,这对我们的威信是不利的,对共产党有利的事,我怎么能干呢?从明天起,我再也不想看到报纸上有百团大战这个字眼,谁要敢登,格杀勿论!”

“那叫后勤部的干什么?”

老蒋眼一瞪,“儿子,你怎么也糊涂?这个共产党不遵守改编协议,擅自扩大队伍规模,可笑我还给他们提供军饷,从今天起,一个仔儿也没有了。”

第117章边区财政(1)

延安,毛泽东窑洞处。刚刚卸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的林伯曲正在与毛泽东商讨着什么。

中共五老之一的林伯曲回到延安后,除继续担任边区政府主席职务外,主抓经济工作。

两个人研讨的是关于国民政府停发军饷一事。

自边区建立后,自产的粮食根本入不敷出,边区每年都拿出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从外地购入粮食,而老蒋的军饷占了边区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老蒋忽然停发,着实给了边区政府重重一击。毛ZD没料到百团大战打出来这么一个结果,老蒋看到八路军发展壮大了,心中不喜,采取了釜底抽薪之计。

今年陕甘宁边区灾害不断,十几个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旱灾、冰雹的侵袭,另外霜、冻、风灾、虫灾及瘟疫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成为困扰边区政府发展的阻力之一。受灾面积达到500多万亩,几乎占了边区耕地的一半面积。由于边区地处偏僻,自古以来就是荒凉贫瘠之地,每亩产量只有几十斤,那么剩下的没有招灾的500万亩耕地最多只能收获100多万担(注:每担100斤)粮食,肯定是养不活边区160万的人口。最令人挠头的是延安有2万多留守部队与全国各地来的进步青年、干部等,这些人都是脱产的,人数足有十余万。粮食产量锐减,军饷停发,即使想买粮都没有钱了。

真正到了没有油没有粮的地步了。怎么办?加大向农民增收公粮吗?加大对手工业的税负吗?但这显然与“修养民力”的方针相违背,况且边区的工业与农业实在是太弱了,即使加大税负加大增收,也仅仅能救一时之急,反倒破坏了刚有起色正常的经济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毛ZD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陕甘宁边区,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取消了过去42种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税制,并减轻税率。取消苛捐杂税后,边区只对食盐和出口皮毛、药材等征收统一税。食盐减为每一驴驮只收税2元,并取消盐税附加。一切税收除一次统征外,都无任何附加和重征。

☆、延安研讨 (32)

之前,农民的负担很轻。1937年10月颁布救国公粮条例,规定每人全年收获不足300斤小米者免征,收入300—450斤者征1%;451—750斤者征2%,751—1050斤者征3%,1051—1500斤者征4%,1501斤者征5%。边区政府向农民征收的救国公粮数量很少,1937—1940年,边区平均以每年130万农民人数计,每人公粮负担平均1升多,最多也不过7升。由于负担量很少,大多采用动员募捐的方式,并未严格按条例执行。负担面也很小,大多偏重于少数富有者。

“林老啊,这个老蒋真够狠辣的呀,他这是要饿死、困死我们呐。”毛ZD沉默良久,开了口。

林伯曲推了一下眼镜,接道:“是的,按照今年的收成,只够边区吃4个月的,如果不尽快外购粮食,我们的老百姓恐怕就要出去讨饭去了,这对我们的政治工作极其不利,会失掉民心的。老蒋可不管你是否受了灾害,他会说我们共产党饿死老百姓,舆论机器掌握在他的手里,他的嘴巴那么大,到时候我们说不过他呀,会很被动。”

毛ZD重重的吸了一口烟,轻轻呼出烟雾,“林老,边区财政现在还有多少钱?上次EL从SL带回的100万美元还有吗?”

林伯曲摊开自己带来的账本,仔细查看了一下,回道:“主席,周副主席带回来的100万美元是这样花的,按照您的指示,要加大军工生产力度,我们通过秘密渠道购买了一批机床和钢材,化学药品等原材料,用来弥补从波兰运来的那条毛瑟生产线上短缺的机器,这项支出就达到了75万美元,剩下的我们换了银元,作为边区银行的资本金,这是不能动的。今年发行了500万公债,要还利息的。还有今年给工业和农业的贷款1152万元,就今年的这个收成估计很难收回到期贷款,要延期,没到期的这个也不可以强行回收的,银行要有信誉保障,没了信誉,以后老百姓就不信任我们了。”

谈到从波兰运会的毛瑟生产线,毛ZD的兴致显然有些提高,“哦,是这样花的呀,前两天老总还告诉我,枪支月产已经达到了3000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