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铁血骠骑 >

第49章

铁血骠骑-第49章

小说: 铁血骠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等,张仪的答案是标准的士大夫慷慨之语,却与马迁安的期望有所差距。

“你爱国吗?”

“爱”

“你个人有什么要求?”

“如果必然要死,我想死后享有哀荣,可以让我光宗耀祖,我们家乡很看重这个的”。

如此回答令马迁安有些不安,张仪的思想起点有点低,张仪的这种回答如果是真心话,那么说明张仪是一个中毒很深的“士大夫”,这迂腐的家伙。

“你对党怎么看?”马迁安不放心追问了一句。

☆、赤子之心 (28)

张仪有些踌躇,显得有些为难,但终于还是开口,“一个欣欣向荣的政治团体。”

“莫要忘了,现在最大的政治团体是老蒋,我们与他不一样。”

“乱世草民,不关心那个,我只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熟读史书,对此有深刻的了解。”

“你怎么看我呢?”

“兄良。”

“那杨司令呢?”

“君仁”。

额滴个天爷!看走眼了,这家伙满脑袋封建主义呢。时间来不及再选人了,就用一下他的愚忠吧。只要爱国这个大方向没错,封建思想在现在也是很好使的东西,姑且用之。

“那你怎么看我们的人民军队呢?”马迁安特意将“人民”这个字眼咬的很重。

“如你所说,一支真正的由人民组成的军队,不畏艰险,抵御外侮,我为能够加入它而自豪。”

好吧,看来张仪还是有正确的是非观念。马迁安决定发展他秘密入党,也好用纪律束缚一下这个要放单飞的人。

“好,跟我宣誓,我,张仪,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保守党的机密,永不叛党!”马迁安庄重的举起右拳引领着张仪宣誓。

张仪一句一句跟下来,神态亦庄重无比。完毕意犹未尽的问道:“这个誓词好像比陈支队长带领我说的要长两句,为什么?”

……“什么?你已经入党了?什么时候?”马迁安被打击了一下,诧异的问道。

长两句的原因吗,因为现在的誓词还没有“保守党的机密,永不叛党”这两句,这是后来才有的誓词,但对你有用,我就用了。马迁安心里想道。

“就在今天早晨,陈支队长领我宣的誓。”

真够快的,翰章兄你抢我台词,马迁安未料到马失前蹄,失去了做张仪入党介绍人的资格。介绍人这个位置怎么说也具有特殊意义,是一个被将来的张仪怀念的人物,就这样被人捷足先登,郁闷!不过翰章兄你究竟是个马大哈,未有识透张仪的本质,仅凭他战斗勇敢兼聪慧就介绍他入党,太急了。张仪这个人究其本质应该是一个儒家虫子,远未到理解马列主义的程度。不过应该可以一用。

“我受延安中央社会部(情报部)命令,受命组建南洋特工组,经我长时间考查,我认为你可以胜任这个任务,不日你就将启程赶赴南洋,完成重托,你有没有信心?”马迁安一上来开明宗义,拉起大旗扯了虎皮。

“地下工作吗?我喜欢!我会用全部热血与坚贞去实现目标。”

“有信心吗?”

☆、赤子之心 (29)

“有!别忘了,我可是价值十头牛的人,现在我已经完全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人。”

“再问一句,你怕死吗?”

“怕死不当共产党!”

“打哪听说的这句话?”殊途同归啊,难道不怕死的人都会说这句话?马迁安瞥了他一眼。

“这词有气势,陈支队长说了,党员就义前都说这句。”

好吧,我服了!行了就你了,有基本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勇敢不怕死就成了。

对于张仪来说,自从被解救加入抗联以来,他就已经将全部的身心交给了这支部队,从一个单独的个体到被大家接受为其中一员。现在被马迁安如此信任,交与如此重要的任务,如何不令他心潮澎湃,热血激涌,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抗联基地有一个敌工培训组,这个组由魏拯民挂帅,延安来的经验丰富的老特工负责教导,培训出来的人员陆续潜回到东北,投亲靠友转换身份隐藏起来,伺机而动。

但马迁安却没有安排张仪参与培训,一切基本常识都由马迁安偷师后再悄悄传授给他,就这样过了十几日,马迁安又通过老朋友苏军117师师长给张仪弄到了一本苏联护照,护送他登上了由海参崴开出的远洋客轮。

临上船前,张仪接到了含着马迁安体温的半块玉佩,从马迁安凝重的神色中,张仪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对象是南洋华侨巨头陈嘉申,他将作为陈嘉申与马迁安的联络员。这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居然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令他很兴奋。兴奋与疑惑之中他也曾问过马迁安,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联系工作交给他这个新人,而不是那些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呢?被马迁安毫不客气的批评了一顿,一句“严守党的机密”这句话就使张仪后悔自己多嘴,检讨不迭。

送走张仪,马迁安一直提在半空中的心脏才算落回了肚中。他抚了抚怀中的报纸,这份报纸他不知道已经读过多少次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报纸上那不起眼的一块地方刊载着这样一个报道,“英属印度近日发现一个巨型露天铁矿,据悉,已由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领袖陈嘉申所属公司获得开采权。”

目送巨轮逐渐远去,马迁安又用力按了一下胸口,听着衣服里面报纸窸窸窣窣的响声,他得意的笑了。

至于张仪的去向,则无人关注,此时抗联的队伍人员往来,调动极为频繁,一支支队伍相继向北开拔,对于个把原本就不熟悉的新人到了哪里,谁又能记得清楚呢?

第86章出兵背后

☆、赤子之心 (30)

杨靖宇对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还在筹划阶段的时候,他就已经将这个设想汇报给了中央,得到的回复出乎他的意料。中央军委并未对他的计划本身有任何评价与修改,只是勉励他取得好成绩,鼓舞他达成自己的战略构想,并言明,中央不干预各军区本地域内的战斗,不干预军事指挥官下战斗决心。东北局所部应依靠SL远东区政府的帮助,在认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战斗的发起及结束。期间务必搞好与SL方面的协调工作,在大战略上要与反日本侵略主义达成一致。

接到这份电文的杨靖宇既欢欣又疑惑,欢欣的是中央主动放权不干涉东北局的战斗指挥,疑惑的是他不知道这是否是中央因东北局的特殊情况(与苏方合作)而做的特殊对待?好像是为了解除他的这个疑问,第二日中央又来电说明了这个决定是一视同仁的,对于所有军区中央都是如此对待,并举例说明八路军已经发起的正太路破袭战(后发展成百团大战)亦由彭DH、左Q全权制定,军委未作干预。

除了还在训练的3千余战士杨靖宇未动外,这次战斗杨靖宇动用了几乎6000名完全装备着苏联现役制式武器的战士,除了野炮、山炮携带不便未予配置外,迫击炮、火箭筒等轻便炮火配备十足,轻重机枪达到了每班一挺的地步,轻武器则装备了苏联最新式的托卡列夫自动装填步枪,少量的莫辛——纳甘步枪,除此之外还有马迁安千辛万苦磨来的冲锋枪近两千支。如此先进的武装就连临近驻地的苏军指挥官都垂涎不已。

伊万诺夫对抗联的这次出击也极为重视,并将此情况上报了史大岭。

对于东北抗联以往的战斗,史大岭多少了解一些,对这支杂牌武装他并不看好,听闻抗联准备打回中国东北,他沉默了半晌。如果这次战斗真能像杨靖宇说的那样快速解决掉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并能隐秘的撤回不让RB人抓到SL支持抗联的把柄也罢,但如果仗打烂了,撤不回来,被RB人咬到证据,外交上就会很被动。是否有必要与RB人再打一次张鼓峰或诺门坎那样的战斗呢?他暂时还下不了决心。

但是,抗联的这次出击也是又一次检验RB关东军战斗力的机会,还可以顺便检测一下苏军最新式制式装备实战情况下的表现,是一个绝好的实战试验场,第三还可以直接观察抗联的素质是否像情报中说的那样不堪,或者反之,看看他们是否是将来可以利用的利器。

战斗结束后所引起的后果不可预料,这正是史大岭难以下决心的地方。被抗联这么一支小武装牵着鼻子走的状况,还真是头一次遇到。

☆、赤子之心 (31)

作为一个头脑清晰的领导人,史大岭心中有数,日军的战斗力绝不像己方宣传的那样低,诺门罕战斗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切。在这次战斗中,双方动用的兵力旗鼓相当,但苏军胜在技术兵器数量巨大,出动的飞机与坦克、装甲车始终是日军的2倍,在名将朱可夫的指挥下经过3个多月才艰难取胜,己方伤亡2万5千多人,日军伤亡近5万,仅就死亡官兵来讲,苏军9千人,日军1万8千人,己方在占据兵器优势下,对日军并未取得一边倒屠杀似地胜利,宣传归宣传,史大岭是不信这一套的。

在兵员素质上,双方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苏军抽调了欧洲部分最精锐的驻军,从南欧、外高加索与白俄罗斯抽调两个坦克师、一个机械化炮兵师开赴诺门坎前线。此外,还有三个航空兵师和四个机械化防空炮团。而日本人的主力第23师团只不过是一个才组建一年的新兵师,大部分士兵是一年兵或二年兵,老兵极少,只经过短暂训练就派到了满洲。论单兵实力,当然比不上己方的老兵会打仗。

而且,史大岭也注意到日军为弥补技术兵器不足的缺陷,经常鼓动士兵做死亡冲锋,浑身捆满炸药或举着燃烧瓶的亡命之徒给己方T…26、T…28等汽油发动机坦克装甲车造成大量损毁,这种东方式的“勇敢”也令史大岭不能小瞧。

史大岭沉思之余委托共产联盟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让他摸摸中共的底,看看毛ZD是什么态度,最后得到的信息也是极为令人玩味,中共方面表态,不干涉地方军队抗日的具体行动,但对能与SL合作,对SL方给予抗联的帮助表示了感谢。

史大岭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日俄百年积怨的思维占据了上风,在远东,只能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伟大的SL,RB这支土狗必须被打垮。

除了这个思维外,RB外交大臣松岗洋佑的一份提议也让史大岭生气不已,协议上提到要求SL让出萨哈林岛北部,RB将补偿SL一定费用及渔业捕捞权。如能同意,RB将与苏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永保和平。这是RB新内阁试探SL态度而放出的烟雾,史大岭如何不知道?如果是别的也就罢了,偏偏狂妄的RB人提出要北萨哈林岛(库页岛,此时根据1905年日俄战争后签署的《朴茨茅斯条约》,俄占北半部,日占南半部),这使他想起日俄战争中失去的领土南萨哈林岛,怒火一下子就升腾起来。

38年打的张鼓峰战斗,39年打的诺门坎战斗,都是先由日本控制的“满洲国”军挑起战端,日军随后肆无忌惮的进攻。RB人可以蛮不讲理,那么我也可以,不就是代理人战争吗?主动一次又如何?顺便探探RB政府的底线,也可以探探世界各国的态度,看看他们到底站在那边。

☆、赤子之心 (32)

史大岭终于在伊万诺夫的电文上批复了“同意”。

第87章攻无不克(1)

对于抗联来说,将六千人集中起来打一次规模战斗,还是头一次。在抗联鼎盛阶段,也没有过,即使当时名义上有3万9千人,但当时太分散,最大的一次也只不过3千人,还是分批投入战场。

选择渡江的地点是佛山县朝阳镇南30公里左右的一个名叫十里河子的地方。选择这里渡江是经过大量情报分析后,由杨靖宇做出的。本地江面平缓,江两边俱是山脉,连绵不绝,且荒无人烟森林茂密易于隐藏部队,还有一点是“满洲国”边境守军每三天才经过此地巡视一次,防备极为疏松。

这次战斗的意义大家也都在杨靖宇的反复讲解下了然于胸,那就是振奋东北民众的抗战决心,印证一下配备了先进武器的抗联能不能成建制的消灭日军。

当然马迁安还听出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顺便打击对方的经济,充实自己的钱袋。这层意思杨靖宇没有明说,马迁安是从他口中时不时冒出的“充实军需,战时经济”等词汇中猜的,再加上从选定的打击目标上来看,这层意思十拿九稳。看来,杨靖宇亦不愿久居SL,一切后勤依靠SL,没来由的矮上一截。

既然大家对于指挥这个规模的战斗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如何隐蔽渡江,并在渡江后如何隐秘的达到指定位置就成了重点议题。每个人都是绞尽脑汁琢磨最稳妥的方案。但在马迁安眼里这又有点小题大做了,他清楚的记得就算是抗美援朝时渡过鸭绿江也没这样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