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00章

隋末逐鹿记-第200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在攻打河间城的时候,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免自己的部队损失过大;第二,为了防止得到窦建德那样的待遇,在范愿的身边,一定要多派亲卫保护,并且,所待地地方一定要保密,最好每个晚上不要住在同一个营帐内;第三,和宇文世家的联系要变得更加隐秘,若非迫不得已,最好少和他们联络,以免被高畅抓住辫子。

当然,当务之急是命人快马赶回乐寿,让家里地人将鲁班坊老板一家全部杀掉,作为范家家人的时候,那个张姓老板曾经救过范愿一命,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已经顾不得这些了,若是那个张姓老板被高畅的人抓住,高畅就有理由来正大光明地对付他了,所以,那一家人万万留不得。

就在两人商量完毕之后,有人从营帐外走了进来,那人穿着一身亲兵的服饰,不过,看那神态却没有一点亲兵的样子,对范愿并不尊敬,一进来,就大刺刺地坐了下来。

范愿和范思辙互望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那个亲兵正是宇文世家和范愿之间的联络人,他双手放在火盆上烤火取暖,眼睛盯着火盆中跳动的火焰,嘴里说道。

“我家公子有消息让我转达范将军!”

第五章 困难重重的攻

都,也就是宇文家那人口中的公子,最近将采取大行动的目的在于拉高畅的后腿,使其焦头烂额,无力攻下河间城,最终,达到破坏高畅所建的夏国一统河北全境的计划,和李世民一样,高畅这个曾经的朋友宇文成都也不希望看见有任何势力一统河北。

如果,真有这样的势力统一了河北,宇文世家和突厥的走私生意自然做不成了,这还只是小事情,最主要的是,这会破坏宇文世家对于整个天下的布局。

眼看大隋江山不保,一直作为杨广鹰犬的宇文世家自然也要为家族的利益谋划其他退路。

范愿不知道宇文成都的大行动是什么?那个人只是传信的人,对此知道得并不多,他只是向范愿传递了这个信息,让范愿配合宇文家的行动。

在宇文成都的计划中,短时期内,高畅是无法攻下河间城的,当高畅有所进展之时,宇文家所采取的行动也会取得一定效果了,那个时候,高畅绝对会没有心思继续攻打河间,他需要解决的是更为重大的问题,于是,只能选择退兵。

当高畅退兵的时候,军心肯定不稳,士气低下,若是王琮的河间军衔尾直追,那时,范愿只需要制造一点小小的骚乱,引起全军恐慌,高畅军本来有计划的撤退最后就会变成无计划的溃散,以致大败,宇文成都需要他做的就是这个。

在宇文成都的分析中,高畅八月份才建立的夏国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差不多,根基浅薄,只要经历一次巨大的失败就会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如今,高畅手下有四郡之地。

平原郡,是高畅发家之所,经营将有一年,平原由于久经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除了少部分实力强大的世家郡望在兵匪之间的交战生存了下来,大多数贫民和一般的世家土豪都已破家败亡,这使得平原郡无比萧索和荒凉,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对高畅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情。

他先以强悍的实力,以及杀鸡儆猴的手段震慑了平原郡残存下来的世家大族,将那些世家强硬地绑在了自家的战车上,并且,利用大量的荒地,收拢流民,将土地分发给他们,利用世家的资源,用强征起来的种子和耕牛以官府的名义给那些分得土地的流民使用,赚得了民心,而且,他最嫡系的部队人人也分得有田地,自然对他死心塌地,忠贞不渝。

然而,作为高畅根基最稳的平原郡,也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毕竟,残破得太久了,想要重建和发展,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人力,高畅不缺,但是物力高畅的政府却非常缺乏。

虽然有那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始终是有限度的,超过了某些限度,自然有一些世家对其不满,何况,高畅在境内大肆宣扬供奉自己的灵宝神教,也或多或少刺激到了世家大族的神经,只是,暂时还没有做出应对而已!

至于时间,也不在高畅这一边,他若想巩固内政,追寻发展,就会坐失良机,当他将内政治理好之后,天下的归属多半已经角逐了出来,那人绝对不会是他,所以,他只能冒着内政不稳的威胁向外征战,争取以战争的胜利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震慑那些对他不满的内外势力,达到转嫁内部危机的目的,这次他亲自领兵攻打河间就是出于这个目的,想通过一次战争的胜利来平息内部不稳的声音,彻底巩固窦建德留下来的基业。

然而,若是取得了一场大胜,占领了河间当然还好,可是,若是打不下河间,反而全军溃败呢?那个时候,就算在他根基最稳的平原郡,多半也会有不少人跳出来反对他吧,更不要说其他的郡县了。

清河郡,高畅占领也有一段时间了,只是,清河郡的控制权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他手中,清河崔乃是天下四大高门之一,其势力在清河郡是坚不可摧的,比不得一般的世家,更不要说那些土豪了。

为了赢得天下士子的归心,毕竟,治理天下还需要手里拿笔的士子,而不是只懂得拿刀的武夫,高畅不得不做出妥协,认同清河崔在清河的地位,并且,将许多清河崔的子弟招入自己的军队和政府中,即便如此,却仍有大量清河崔的子弟推辞不出,说起来,清河崔也在看风色,并没有彻底投入高畅的阵营中,若是清河崔家全力支持高畅,那么,大多数的关东世家都会闻风而动,随其而为,在那些关东高门的人力物力支持下,如此,高畅一统河北根本不需要费多大的力气,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高畅要是攻打河间不利,大败而回,看风色的清河崔还会继续支持他吗?这值得怀疑,只要清河崔不支持高畅,现在,他能从清河郡那里得到的一些财赋支持也不复再有了。

清河郡虽然也经历了几次流贼侵扰,然而,那些实力强大的世家门阀却

受到多少损害,受到损害的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和小那些门阀反倒在战乱之后掠夺到了不少的无主的土地,而高畅的夏国是想将多余的土地分给手下的士卒,以及那些流民,在这一点上,注定要和世家高门起冲突,若是高畅失去了强势的兵力,世家门阀的力量一旦反弹,到时候,够他难受了。

信都郡和清河郡的情况差不多,高畅的政令也只能在那几个大的城池施行,广大的乡间还是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至于河间郡,南面的地盘掌握在窦建德原本的那些部属手中,如高雅贤,范愿等人,为了笼络这些将领,高畅不会剥夺他们的权力,至于北面,则还控制大隋王朝的手中,高畅在河间的全部实力也只有那一万多人的嫡系部队,以及那个不伦不类的灵宝邪教,若是高畅在河间战败,他那战无不胜的光辉形象顿时烟消云散,这会让人怀疑他究竟是否如他所说的那样是神君转生,毕竟,神灵是不会失败的。

一旦他失去了个人的威信,没有了头上那灿烂的神灵光环,他能不能活着逃离河间郡,还是个未知数啊!

以上就是宇文成都,准确地说是宇文世家的整个智囊团对高畅所建立的夏国做出的分析和判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分析和判断非常接近事实。

至少,范愿是这样认为的。

他一直惶恐不安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现在,他唯有相信宇文世家的分析和判断,隐忍下来,在最关键的时候,对高畅发起致命的一击,说不定还能够趁势而起,将他取而代之,毕竟,乐寿范家也算是河间郡的郡望,在河北大地上还是颇有一些名声。

九月初四,范愿的虎捷营进抵河间城下,在河间南城十余里外扎下营寨,七里井那个营寨则留给了后面的高畅大军,作为大军的中军大营。

河间城,背靠冀中运河,河水沿着城下流过,滚滚南流,在河间东城下,有一码头,可以通过船只和浮桥与运河对岸联系,河间城内的不少物资都是从运河对面通过浮桥和船只运送进来的。

由于高畅军没有水军,所以,王琮不担心高畅军通过运河突然杀到,要想通过运河攻打河间,没有水军是万万不能的,就算高畅有水军,水军乘船而来,总要上岸攻城吧,东门码头比较狭小,又离城楼非常近,大量士卒在此根本施展不开,高畅军若是要通过这码头来攻城,只不过是送死而已,王琮并不担心。

因此,王琮并没有放太多的兵力在东门,他把重兵放在了南城门和西城门这两处。

王琮在这两道城楼下修筑了两个大营,与城楼成互助之势,要想展开对城门的攻击,就必须先摧毁城楼下的这两处大营,然而,在城楼上方远程武器的支持下,要想攻进这两处大营并非易事。

在这两处大营的前方,是一条条的壕沟,壕沟的间隙则是高高垒砌的土坡,并且,在壕沟和土坡之间还有不少的鹿和拒马,这样严密的防护工事连绵了足有好几里,高畅军若想攻进河间城,必须先解决这些层层的阻滞,再解决敌方的大营,才能谈得上正式攻城。

八月初五,高畅在乐寿建国,自称夏王之际,河间的王琮就预料到了他会进犯河间,毕竟,高畅若想坐稳夏王这个位置,就必须先立威,南面都是他的领地,他若想向外发展,只能选择攻击河间一途。

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都攻克不下的河间城,若是被他亲自领兵攻下,这足以证明他远比窦建德更有能力,更适合坐这个位置。

当初,薛世雄在七里井败亡逃回了河间,王琮担心窦建德的大军会趁势攻打河间城,也就一直在加固河间城的防务,后来,虽然窦建德并没有率军攻打河间城,甚至传来了他的死讯,王琮仍然没有掉以轻心,以为是窦建德迷惑自己的诡计,因此,仍然在不停地加固城防,当得知窦建德真的已经身死之后,又得到了高畅自称夏王的消息,更是不敢怠慢,号令全城百姓一起动手,务要将河间城打造得固若金汤。

所以,当范愿率领虎捷营进逼到河间南门的时候,遇见的就是这样一副情况。

对此,范愿不惊反喜,如此严密的防守工事,高畅军不费一番功夫,不用大量的人命去填,是无法攻下河间的,就算他攻下了河间,也会损失惨重。

不过,范愿转念一想,高畅会不会命令自己和刘雅,高雅贤,董康买等杂系将领带着自己的部队去强攻吧,最初,他不就是这样认为的吗?高畅并没有一定要攻下河间的意思,只是想损耗自己这些人实力而已!

抱着这样的担心,范愿并没有下令军队向河间军的营地发起进攻,一般说来,作为前锋至少也要发起一轮试探性的攻击,来探明敌军防守的重点和弱点才对。

范愿之所以没有下令进攻,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

锋部队的他并没有带大量的辎重和器械,面对敌军严工事,若是没有器械帮助,是无从下手的。

范愿的虎捷营没有进攻,河间城内的王琮也没有下令主动出击,虽然,外面的虎捷营只有五六千人,他完全有实力给对方一个下马威,不过,他否决了下属将领提出的出城作战的建议,那不符合他的长远作战计划。

虎捷营到达七里井之时,王琮就下令拆掉运河上的那座浮桥,虽然,敌军突然从运河东岸出现,通过浮桥来攻打东城门的可能性很低,为了以防万一,王琮还是命人将那座浮桥拆掉了,现在,城内的物资,粮草,守城的军械,皆不缺乏,支撑几个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只要高畅没有水军,王琮就可以通过运河与外界联系,通过船只来运送物资,当然,这是在城池被久久围困,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

而且,要想围困整个河间城,兵力不到十来万是绝不可能的,据这次探子来报,高畅军只有区区四万人,远远没有上一次进犯河间的窦建德兵力众多,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将河间城团团围困。

会不会是探子的回报有误呢?

王琮不相信高畅只率领四万人进来进攻河间,要知道现在的河间城的兵力也不少,收拢了薛世雄的一万溃兵之后,河间城的守军已经达到了两万来人,这还不加上征集来帮助守城的民夫。

军书有云,攻城一方要想顺利攻下一座城池,兵力至少也要在守军的五倍以上,莫非,高畅不通兵法,又或是狂妄自大,以为只靠四万人就能攻下两万人镇守的坚城?

通过对高畅往事的了解,王琮不认为高畅是一个不会打仗的狂徒。

毕竟,一个能击败杨善会,宇文醒,连杨义臣也曾经在他手中吃过亏,并且反噬自家主公窦建德的家伙,不会这么简单。

所以,王琮担心这会不会是探子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