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大唐-第7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凭什么他二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张说心中不服,脸上更显老色,悄悄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决定再忍忍。
君臣和谐地互相捧了几句,又回到了最先时那种宁静的场面,风还在吹,天也没变晴,估计等早朝结束,会有一场大雨,不知皇上给准备伞没?从含元殿走到办公的地方还有段距离,后悔没把张王两家送的便携式折叠伞带在身上,下次一定吸取教训。
李隆基摆平了张说,调整下心情,终于是恢复到了刚开始时候的样子。
笑着对群臣说道:“既然你们都没有重要的事情,朕就说说朕最近的事情,这是朕突然想起来的,巧了,来人,把朕的东西抬上来。”
下面的臣子才不认为是突然想起来的,否则也不可能一早不让别人出声,张说非站出来,该。
早准备好的东西自然用不上太多的时间,随着李隆基的话音落下,高力士挥挥手,旁边有几个太监把东西就搬到了李隆基的前面,群臣伸个脖子想要看看皇上究竟干什么了。
李隆基轻轻咳嗽一声,很少见地从那个软椅上走下来,一直站到摆放在地上的东西面前,又更少见的微微一笑,从跟在旁边过来蹲下身拿起一样东西的高力士手中把东西接到手,对群臣摆摆,问道:“众卿可知此乃何物?”
群臣一看,认识,灯泡嘛,又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自己家中便有,张王两家送的,凡是品级够的官员,都能免费得到张王两家的好处,有很都官职小的官员,为了这样的福利也会努力。
富贵人家也买来摆在家里用,有风车的用风车带动,没有风车的想办法弄水车,要是两者全没有,就让人轮换着踩动那个发电机,今天皇上拿出来干啥?
李林甫有眼色,站出来,显出一副不敢确定的表情,小声询问道:“陛下,此物莫非就是传说中的灯泡?陛下拿的这个小巧玲珑,可是陛下亲自做的?”
“恩,是灯泡,不错,李卿的眼力确实了得,一眼看出。”李隆基对李林甫的表态还是很欣赏的,赞扬了一句,又摇摇头:“可不是朕所做,朕怕伤到,朕还没那个本事吹灯泡,更不会抽空气。”
“陛下龙体重要。”李林甫又跟了一句。
李隆基这回没接话,一手拿着小灯泡,一手指向地上的另一物,又问:“此物可知晓?”
“啊?难道是那传说中的鱼缸?”李林甫看到的是一个玻璃做的箱子,和鱼缸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里面水中并没有鱼,而是连着电线。
“不对,再猜。”李隆基此刻像个小孩子一样。
“还请陛下明示,臣真的猜不出来了,臣如今才知晓,见识确实不如陛下广博。”李林甫苦恼地求教,这回可不是瞎说,他确实不知道,其他臣子离近的也看到那个鱼缸,心中同样纳闷。
李隆基眼睛朝下面远处看看,招手“上前来,朕给你们演示。”
离最远的五品官,看看旁人,见旁人有人动作,也跟着朝前凑,等到了近前,真的像李林甫说的那样,就是个鱼缸,没放鱼的鱼缸。
等别人都疑惑了,李隆基这才继续下一步,拿起鱼缸中的两根线,一根缠绕在灯泡的底部,一根则是放到那个最小的点上,只见两个线刚刚连稳,那灯泡突然间就亮了起来。
“啊?陛下,怎么亮了?”高力士配合地惊叫一声,那眼睛睁的大大的,让人担心里面的眼珠子随时能掉下来。
李隆基脸上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表情,在那里来回动动,好让所有围过来的人能够看清楚,等群臣纳闷不已之后,缓缓地说道:“是不是觉得很神奇?没有用风力,也没有用水力,更不曾让人蹬那个发电机。”
“陛下,那怎么亮了?”张九龄又往前走走,仔细地观看,还是没看出门道,虚心地问道。
“这个问题问的好,怎么就亮了,相信众卿心中都有此疑惑,这便是朕参与研制的湿电池,有了电池,以后不必再像以往那般劳累,随时随地可用电池来点灯。”
李隆基把电线离开灯泡,又按上去,往复几次,让人看个清楚,高兴地介绍起来。
“陛下果然厉害。”有一个五品的官员由衷地赞叹道。
李隆基笑着摇摇头:“不要以为这就是朕的初衷,若是只能让灯亮,那还不算什么,再看看另一物。”
放下灯泡,李隆基手指向面前的另外一个东西,准确地说是两个一样的玩意,还有一大捆的电线,让群臣不知所以。
这回不用别人配合着询问,李隆基主动地介绍起来“此乃有线电报机,有人会问了,这玩意干什么用呢?是不是?”
群臣中有人腹诽,这不是废话么?你拿出来不就是让别人看,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谁没有这样的想法?
“朕这便让你等知晓,来人,把另一个抬到远处。”李隆基听不见别人的心声,没有证据治罪,吩咐一声,立即有太监过来,抬着其中的一个,捋着线向下面走去,直到那一捆子电线用完,方才停下来,等待下一步指示。
另有人抬一个鱼缸过去,配合着站到旁边,一同看向李隆基。
李隆基四下看看,高力士连忙对不远处打了个手势,那边过来一群人,身上俱都穿着同一个样式的工作服,一个个昂首阔步,只不过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那人群中有的人身上带着伤。
待这群人走近,李隆基招招手,一个跑到最前面,又有一人跑到远处,各自从身上掏出来一个小笔记本,一支铅笔,准备妥当。
李隆基看向臣子们疑惑的眼神,给介绍道:“电报机的作用是能快速地发送信息,那边一动,这里马上可以收到,电线有多长,电报机就可以在多远的距离上相互通信。”
众臣点点头,表示明白,心中即便有疑惑,不相信也不敢表现出来。
“朕知道你们不信,无妨,这就让你们明白,张卿,你来说句话,让此人把消息传过去,看看对面另一台电报机是否可以接收,如此远的距离,你小声说一句,那里听不见是吧?”
李隆基把张说喊出来,让其说话。
张说点头:“是听不见,那里距此处有二十余丈,陛下让臣说,臣可真说了,恩,就说今天会下雨这五个字。”
“发报。”李隆基对身边后过来的人吩咐道。
这人连忙从怀中又掏出个厚点的本子,在上面查找几下,又用铅笔于刚才的本子上写写画画,这才用手按住电报机上的一个地方,另有人帮忙把鱼缸中的线连接好,对面也是如此。
一切准备就绪,这人开始按动那个地方。
“滴滴……滴……滴……滴滴滴……”伴随着清脆的声音响起,没用多长时间,这人把手抬起,示意完毕。
群臣马上把目光又转向下面的那个人,就见那人在本子上刚写画完,然后同样翻开另一个厚厚的本子,从中查找,片刻后,有一人从那方跑来,对李隆基说道:“陛下,接收完毕,内容,今天会下雨。”
“恩?”众臣不少人发出了疑惑的声音,觉得非常神奇,怎么滴滴几声,那边能知道传递的是何消息?这可比烽火台好用多了。
“还有哪位试试?”李隆基脸上的笑容更甚。
“陛下,臣来。”不信邪的吕延祚站出来,对发报的人贴着耳朵,用旁人听不到的声音说道:“我就不相信是真的,发吧。”
这人点头,又翻看几下本子,写画完毕,开始按动电报机上的键子,伴随着滴滴声,另一边开始接收,同样用了非常短的时间,那边跑来一人,对着众人说道:“收到,内容,我就不相信是真的。”
吕延祚一愣,抬头看看远处,咽了口唾沫后对皇上说道:“陛下,真神了,这东西若是把线扯到全国各地,以后来回传递信息,那速度真不敢想。”
李隆基微笑颔首。
这时张说又开始给泼冷水了。
“陛下,臣以为不妥,想要把电线扯到全国各地,那需要多长时间?又得耗费多少电线?此物鸡肋而已。”
李隆基刚刚还高兴的心情被张说一说,又变了,瞪了张说一眼,那意思是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好在他早有准备,见群臣中有人露出同样的想法,咳嗽一声,道:“试验而已,这叫有线电报,如今工部正在研究干电池和无线电报,等研究出来,电池携带更方便,电报机也不再需要电线连接,这下不是鸡肋了吧?”
“陛下圣明。”高力士又跟着帮腔。
众臣的脸色也跟着变了变,自然清楚如果能够有着携带方便的那个叫电池的东西,再加上不用电线连接的电报机,以后的消息传递会快到何种程度。
只不过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突然到一点准备都没有。
源乾曜激动地出声道:“陛下,我大唐何时有了如此先进的东西,照陛下这样说,那岂不是从最远的地方把消息传到京城,只需要一眨眼?”
“那到未必,听小宝和鹃鹃说,需要几次中转,不然距离不够,可以安排专门的中转电报接收的频段,先进么?恩,算是先进,至少领先周边国家,没有我大唐十几万的工匠奋斗,就没有今天的先进技术,他们付出了很多啊。”
李隆基说着话,脸上高兴的表情收敛起来,眼睛看向站在几步外的那一群工匠,给众臣介绍道:“这些便是电池和电报的研究人员,刘良。”
“陛下。”人群中随着李隆基叫出名字,一个人站出来,这人的身上几个地方还包着白色的布,众臣知道是受伤了,这是如今德艺医院的经典包装用布。
李隆基的目光柔和地看着刘良,刘良显得很激动,不停地咽唾沫,腿也在哆嗦。
“把右胳膊的袖子撸起来。”李隆基命令。
刘良不敢有丝毫的犹豫,用左手一点点把右边的袖子撸上去,露出了那条胳膊,众臣看到,几乎同时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那条胳膊上坑坑洼洼的,皮肤已经皱在一起,胳膊又小又细,好像被火烧的一般。
“刘良的这条胳膊是在做研究的时候被硫酸烧的,可他还是把硫酸的比例给确定了下来,没有他的坚持,就没有现在的湿电池,朕封他为开国伯爵位,赵成,出列。”
李隆基介绍了一下刘良,又对人群中喊了声,另一个独眼的人站出来,“陛下。”
“这是赵成,一直负责电报机的制作,在焊制的时候,把眼睛崩瞎了一只,可他用一只眼睛,也完成了最初的电报机焊制任务,朕封他为开国侯,赵功,出列……赵功是赵成的弟弟,跟着哥哥一起做实验,原本赵功是一个举人,放弃了考科举的机会,甘愿接过哥哥的重任,朕封他为同进士出身,张严,出列……”
李隆基一个个地把人叫出来,每叫出一个便说出这个人做过的事情,并加以封赏,一共三十二个人,无一遗漏。
凡是被叫的人在李隆基介绍的时候都挺起胸膛,满眼激动的神色,众臣也是一个个地听着,换成以前早有人站出来反对皇上封赏这么多,但今天却是一个例外。
知道陛下如此赏赐是给那十几万的工匠看的,以前一直不重视的工匠竟然做出这么神奇的东西,实在让人心潮起伏。
李隆基蹲下身,摸摸那个电报机,又说道:“朕希望众卿知道我大唐工匠并非地位低下,明白当你们享受着好东西的时候,有人在为此流血牺牲,每一样东西上面都流荡着我大唐工匠的心血,要珍惜。”
“臣谨记。”高力士先开口,其后众臣一同应声。
“恩,都请回去,格物之极致,无所不能,切记保密,议事。”李隆基让群臣见识了一番工匠们的厉害之处,重新进行早朝的事情,第一个提出的就是给工部拨钱,大笔的钱。
众臣这下明白了,皇上做了这么一出,是为了给张忠扫清障碍,如没有电报机的出现,平白地给工部大量钱财,会有人反对,此时再一说,想想那可以远距离传递消息的先进工具,再也没有人会不支持,实在是太吓人了。
想象着以后千里之外,一人在那电报机上滴滴滴滴地敲上几下,消息马上传到京城,再同样商议过后传回去,比八百里急报快多了,就连鸽子也比不上,遇到灾害和战事,反应的时间会被大大缩短,打仗的时候更是了得,几支军队可以随时相互配合,还有什么样的敌人不可战胜?
在别人满意的时候,李隆基的心思却飞到了积利州那边,“小宝,鹃鹃,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来那种可以从陆州打到京城的武器?并且进行拦截?”
……
“滴滴,滴滴滴……”泥河北岸一件屋子当中,王鹃的手在一个东西上面点着,滴滴的响动声不时传来。
张小宝则是坐在一旁,看着手上的地图,陷入了深思当中,过一会儿恢复过来,问道:“好玩吧?一按就出声,练好了就帮我发送电报,就说,今天你们辛苦了,路修好没有?如果修好了的话,那么你们先不要着急,要稳重,告诉其他的人,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了,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