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通过这场战争,似乎很多国家都认为,笨重的坦克并不适合城市战,因为相对于步兵来讲,坦克是非常容易受到攻击的目标,而且随着反装甲技术的提高,现在单兵已经能够使用破甲威力巨大的反坦克导弹或者反坦克火箭筒了。经常一发,最多几发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就能够摧毁一辆先进的主战坦克。而在城市的环境中,坦克是无法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特别是在对高层建筑的战斗中,坦克所起到的作用甚至比不上步兵战车与自行防空火炮,因为坦克炮的仰角并不大,在很多时候无法对隐蔽在高楼上的反坦克手进行有效的打击。而美国也正是在吸取了俄罗斯人在格罗兹尼的惨痛失败的经验之后,在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用轻型部队承担起了主要的进攻任务。
说实话,即使美国采取了不同的战术,并且得到了强有力的空中支援,甚至很多时候采取了摧毁之后再进入的战术,但是在伊拉克的城市中,美军的遭遇并不比俄罗斯军队好多少。失去了重装甲的掩护,美国的轻型战车经常在伊拉克的RPG火箭筒面前抬不起头来。而且,失去了坦克强大火力的支持,在对付伊拉克游击队的工事时,经常不得已让美国士兵承担起近距离打击的任务,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伤亡。而在这场战争中,最不受欢迎的是美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悍马”吉普车,以及美国准备大量列装的“斯催克”轮式装甲车。这两种战斗车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有效的防护手段。“悍马”不用说了,本来就是美国大兵的“的士”,根本就没有一点装甲防御,而在战斗激烈的情况下,很多美军士兵甚至在“悍马”车上焊接了装甲板,或者是用防弹衣在车内加强对轻武器的防御力量。而这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即使能够抵挡住AK的步枪弹射击,但是要对付重机枪,或者是RPG火箭筒,却太勉强了。而“斯催克”是美国轻型化部队的主要装备,其正面装甲只能够抵挡住12。7毫米枪弹的射击,而侧面与后方的装甲甚至只能够应付7。62毫米枪弹的打击。而在城市战中,正面对敌的可能性极小,而且很多打击都来自头顶,而“斯催克”上方的防御装甲是非常糟糕的,甚至连7。62毫米穿甲弹都能够轻易的击穿。而为了应付伊拉克游击队的打击,很多美国士兵甚至在“斯催克”的上面架设沙包来加强防御。而在美国军队中,最受欢迎大家是M1主战坦克,以及M2步兵战车,特别是当它们配合使用的时候,几乎能够对付伊拉克游击队的任何挑战。从这些事情上就能够看出来,在城市战中,坦克并不是一无事处的。非常明显,坦克就是城市战中活动的堡垒与强大的支援火力。而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不但能够减少伤亡,减轻战斗负担,同时还能够积极的配合坦克作战,消灭近距离上的反坦克手。所以,在伊拉克战争后期,当美国认识到城市战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已经将大批的M1坦克与M2步兵战车送到了前线部队的手中,这才让部队的伤亡率降了下来。
台湾战争中,中国也曾经遭受到了城市战的尴尬局面。光是攻占台北的战斗中,解放军就至少付出了15000名士兵生命的代价,而伤员的数量还远远的超过了这一数字。所以,当美国人继续在伊拉克忍受着折磨的时候,中国也在积极摸索着应付城市战的方式方法。而36军正是第一支接受了全面的,正式的城市战训练的部队,而此时,也是该它发挥威力的时候了。
其实,在志愿军的战场上,同样遭受着城市战的尴尬局面。而充当主力的三支重型部队,都在正面战场上与印度军队对抗着,而几支轻型部队因为不适合城市战的需要,而一直没有被用到城市战中去。许常青向巴基斯坦要求几十万军队配合志愿军作战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由巴基斯坦军队去承受城市战的巨大伤亡,避免了志愿军付出过高的代价。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因为在志愿军中,确实没有一支部队有完整的城市战经验。当然,在东部战场上,已经无法指望巴基斯坦军队帮上任何忙了,而周围国家也绝对不可能派出军队来配合解放军战斗。所以36军被分到了这一战区,也是总参谋部多方考虑的结果,因为要控制印度东部突出地区,城市战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比起在野外的作战行动,36军在城市战中的发挥一点都不逊色。虽然推进速度远比不上野外战场上的进攻速度,但是36军却有效的控制了伤亡。当然,这也是让罗开,以及在后方监视着的周国辉最为满意的地方。在强大的空中支援下,一般是由攻击机对36军要进攻的城区进行2个小时以上的轮番打击,这不但能够消耗印度人的战斗力,同时还在削弱印度军队的士气,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扫除了所有能够看到的障碍之后,坦克与达栽着步兵的装甲战车开始对目标城区进行扫荡,一般是由坦克在近程反坦克火力的射程之外对可疑目标进行远距离的炮击,然后由步兵战车进行火力压制,随即步兵下车伴随坦克推进,逐步攻占每一处建筑物,并且扫清里面残余的印度士兵。完成了对目标地区的控制之后,再确定下一个要进攻的地区,在获取补给的时候,由空军进行轰炸。而这种轮番推进,让印度人几乎找不到反击的机会。因为他们手里的近程反坦克导弹的射程一般不超过1千米,而且在城市战中,反应速度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怎么说,导弹的飞行速度远没有炮弹快。而且加挂了模块式装甲的主战坦克面前,轻型反坦克导弹几乎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而用那些需要架设发射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恐怕还没等印度的反坦克手把导弹的发射工作做完,就被装备有大口径狙击步枪的中国狙击手,或者是步兵战车上的机关炮给干掉了。
这种推进速度确实不快,一般要攻占与控制一块纵深约2公里的城区,至少需要花费6个小时的时间,其中2个小时用来空中打击,2个小时由坦克以及自行火炮进行重点炮击,最后还要花2个小时让步兵伴随坦克控制成一片城区。但是,城市战最关键的并不是速度,而是在怎么有效的控制伤亡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因为城市战的伤亡如果得不到控制的话,是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都无法承受的。毕竟,比起装备精良的部队来讲,一支临时武装的部队在城市战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小不了多少,但是成本却低了很多!
攻占因帕尔的战斗是非常惨烈的,36军至少花了2天的时间,最后还得到了25军一部的支持,才完成了对最后一块城区的控制。而在这一战中,36军有54辆坦克在战斗中不摧毁,另外还有87辆坦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另外,至少有500辆左右的各种装甲车辆受到破坏。在付出了1200多名士兵阵亡的代价之后,36军才完成了这一战役。这比起36军在野战中的伤亡与损失要大多了。但是比起印度人的损失,这恐怕还不值一提。
战前,印度已经在因帕尔集中了至少25万的兵力,其中有5万在城区外的战斗中不消灭或者击溃。而在城市战之中,还至少有5万守军向解放军投降。最后,投入到战斗中的印度部队超过了15万。而在战斗结束之后,活着,或者是带伤从废墟中走出来的印度士兵人数不超过2万人,即使在战后3天的救助行动中,也只有另外1万多被从城市的废墟中挖掘了出来。换句话说,能够活到战斗之后的印度官兵不超过4万人。而在这场战斗中,印度损失的官兵人数就超过了11万。其中大部分是被中国的攻击机以及坦克与炮兵的远距离打击消灭的。而印度损失的装备已经无法统计。而在这一战之后,因帕尔在3个月内成为了无人居住的废城。直到3个月之后,才有原居民返回自己的住地,但是,要想将这座城市恢复过来,需要付出的代价还将更大。
而这一战之后,印度也发现,城市并不是可以用来抵抗的堡垒。现在,中国解放军的作战方针已经完全改变了,并不会因为可怜印度军人的遭遇,而承受损失。在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将以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宗旨的情况下,保护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生命成为了战斗中的先决条件。而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军队在战斗中不顾弹药的消耗,经常为了对付一个印度人设置的火力点,进行几轮打击,直到确认可以安全通过的时候,才让地面部队进攻。而在这样的打法下,印度人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因为印度军队手里并没有反击远程打击以及空中打击的有效方法!
虽然,中国在这一场城市战中有效的控制了部队的伤亡,完成了一件几乎无法想象的任务,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用1200多人的伤亡,歼灭了11万敌军!而这比起美国在伊拉克的战斗来讲,更为辉煌,也更具有代表性,因为印度军队并不是溃散的伊拉克军队,印度军队也并没有不战而逃,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而一位美国将军分析后认为,如果由美国军队来承担中国解放军的进攻行动,恐怕伤亡会在中国解放军的十倍以上!但是,在这一场战斗中,也明显的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了控制人员的伤亡,军队的弹药消耗速度远远的超过了所有人的估计。
战斗开始之前,36军至少储备了可以供一个月作战(指刹野战)的弹药与物资。而按照罗开的计划,这足够支持到第一场战役结束了。但是,当36军完成了对因帕尔的进攻之后,弹药已经消耗掉了80%,特别是坦克使用的榴弹,以及自行火炮使用的155毫米炮弹几乎都见底了!而且,步兵使用的,用于城市战中摧毁坚固工事的火箭筒,手榴弹,枪榴弹,以及步兵战车使用的反坦克导弹(在城市战中,步兵战车携带的反坦克导弹经常用来摧毁远距离上的,无法用坦克炮直接瞄准射击的坚固工事)都消耗得太快。甚至连用来进行火力压制的重机枪枪弹,以及坦克上使用的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12。7毫米高射机枪的枪弹,步兵战车的30毫米机关炮的炮弹都出现了紧缺。所以,当36军拿下了因帕尔之后,不得不停下了进攻的步伐,等待后方的补给。
在这一情况下,罗开只得提前结束了在东部方向上的进攻。虽然此时第一阶段战役的目的已经基本完成,解放军控制了印度东部突出地区东线上最重要的城市,取得了立足点,并且可以在这里集结部队,准备下一轮的进攻。但是看到如同退潮般向西逃跑的印度军队,36军只能干着急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进行追击了!
比起36军在因帕尔的战斗,第1山地集团军对提斯浦尔的进攻只能用糟糕,甚至用失败来形容!
第一次进攻提斯浦尔的战斗是以失败结束的,因为当时第1山地集团军并没有做好城市战的准备,同时也缺乏重型装甲部队来进行城市战,毕竟要翻过喜马拉雅山,讲重型主战坦克送到战场上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现在第1山地集团军也没有能够控制一处大型机场,所以要想通过空中运输来解决装备上的问题,也是完全不可能的,空运只能够保证提供弹药以及轻型火炮,而这对城市战的帮助并不大。
在得到了空中支援之后,第1山地集团军在36军进攻顺利的刺激下,对提斯浦尔发动了三次进攻。而这三次进攻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只有8个小时,最短的仅仅4个小时。在吃了第一次进攻的亏之后,第1山地集团军非常注意进攻部队的掩护与接应工作。所以,当这三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的时候,部队还是撤了下来。只是在这2天之中,第1山地集团军至少阵亡了5000名官兵,另外还有上万名官兵重伤失去了战斗力,被送到了后方的大型医院救治。而这样的情况,对要求严格的罗开来讲,并不比失败好多少。而在罗开看来,这已经是彻底的失败了!
此时36军结束了对因帕尔的进攻,并且需要时间获得补给,还正好给了罗开解决提斯浦尔的机会。因为现在空中支援力量都可以集中到提斯浦尔来了。而在没有重装甲,以及有力的远程炮火支援的情况下,第1山地集团军要想攻下提斯浦尔,就只能依靠空中支援的帮助了。
当罗开亲自接过对第1山地集团军的指挥权之后,他并没有急着开始地面进攻。因为他知道,印度人完善的地下坑道体系,将能有效的对付空中打击。而要在这个战场上获得胜利,仅仅依靠空中力量是绝对不够的。但是,罗开到底想通过什么办法来拿下这座坚固的城市呢?在新的进攻开始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想得到!
第五章 提斯浦尔
正文 第五章 提斯浦尔
对于提斯浦尔的围城战最后演变成了一场破坏巨大的灾难的原因,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