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章cross the Rubicon
在同奥国大使的会谈结束之后,沙佐诺夫便立即亲自与参谋总长伊鲁希克维基将军商议,建议专门针对奥匈部分动员俄国的陆军,这样的宣布可以警告德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威胁以阻止奥匈进攻塞尔维亚。
上午11时,总参谋长叫来总参动员组主任问道:
“你对于宣布我们军队的动员,一切都准备好了么?”
当动员主任肯定答复后,参谋总长说,
“在一小时以内,把关于准备我们军队作战的一切文件,都拿来给我;在必要时,宣布针对奥匈的部分动员。并且要求保证动员后,不会给德国提供采取敌对措施的任何借口。”
其实对俄国来说,短时间宣布部分动员是不可能的。因为长期以来俄国一直认为,奥俄之间发生战争,德必将卷入,因此,俄国没有拟定专对奥地利作战的动员计划。
同时,部分动员也不利于事态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做后盾,这样做只会引起对方的鄙视。
部分动员仅能动员4个军区:基辅、敖德萨、莫斯科、喀山。这4个军区的军队,在动员之后;就必须向边境开拔。但是,要从东方和北方对奥进行有效的打击,就必须有一部分军队通过华沙军区,而这必然惊动德国。
此外,随着部分动员而来的将会发生极端的混乱。因为华沙军区的一部分后备军必须从莫斯科和喀山军区调来,而该两区却已经进行了部分动员了。然而,沙佐诺夫以及刚就职总参谋长几个月的伊鲁希克维基哪里了解这些危险和困难。
沙佐诺夫和查巴利谈过话,并同伊鲁希克维基作了安排以后,随即赶到法国大使馆,与法国大使巴利罗格和英国大使布伽南同进午膳。罗马尼亚的公使狄亚曼狄也被邀参加。此时,他更想了解的是他们的态度。
在宴会上沙佐诺夫对客人们说道。
“奥匈所采取的行动,意味着战争,我希望英国能宣布与法俄联合。”
接着,他又说道。
“奥匈的行动是对我们的挑衅,它所提出条件许多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如果它没有和德国商议好,它决不会这样做。”
然后他又告诉布伽南,
“在法国总统普恩加查访俄期间,法俄之间已经达到了完全一致的意见,法国不仅给与俄国坚强的外交支持,而且在必要时,履行联盟所规定的一切义务。”
而布伽南则回答道。
“阁下,请您见谅,现在我还不能代表英国说话,不过可以把我们所说的一切电告首相阁下。”
他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代表英国作出了团结的声明,就意味着以武力支持俄法,那是没有什么希望的。因为英国对于塞尔维亚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同样英国舆论决不会为着塞尔维亚而进行战争。
注意到布伽南的语间的犹豫,沙佐诺夫便解释道。
“塞尔维亚问题只不过是整个欧洲问题的一部分,英国不要埋没自己。在这一事件中,为了表达俄罗斯的声音,并引起奥匈帝国的重视,俄国势必要进行动员,不过要等候举行了内阁会议之后才能决定。”
而对沙佐诺夫的回答,布伽南便委婉的建议道。
“可以通过各国的外交行动对奥地利施加压力,要它延长限期。”
但是这时法国大使巴利罗格却回答道,
“时间不容许这样做。奥地利或是在进行威胁,或是已下定决心马上采取行动。无论是哪一种情形,唯一消除战争的办法,就是我们采取坚强团结的态度。”
对于巴利罗格而言,他的观点非常清楚,俄国同法国是盟友,而且对于法国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德国还占领着法国的洛林和阿尔萨斯,1871年的国耻需要洗去,失地需要收复,尽管当地的德意志人更多,尽管那里是法国在几百年前从神圣罗马帝国夺取的,但那里是法国的。
在接下的确宴会中沙佐诺夫和巴利罗格不断紧催布伽南要英国作完全团结的声明,布伽南答应打电报给葛雷爵士作详细的报告。他甚至表示他个人的意见说,葛雷可能向维也纳和柏林强硬提出,奥匈向塞尔维亚进攻,将危及欧洲的和平……而且假使战争蔓延各国的话,英国也很难保持中立。”
面对这样的回答,沙佐诺夫却依然不满意的说道。
“如果战争果真爆发,英国迟早将卷入。如果现在它不与法俄共同战斗,则更增加了战争的可能性,因而就扮演了一个不漂亮的角色。”
沙佐诺夫的回答和巴利罗格的坚持,使得布伽南在心里断定了即使英国不愿加入俄法联盟,法俄似乎也将决心采取强硬的立场,但作为外交官,他却没有任保权力为英国作出回答,他没有得到伦敦的指示。
对于没有争取到英法俄的联合,沙佐诺夫感到很沮丧。他甚至都不能去见德国大使,因为无法申明俄国的政策,同时他决定还是先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于是下午3时,他离开法国大使馆的午餐会议,便继续进行内阁会议。
在会上,他说明当前的外交局势,提出了许多说服军事当局接受他的部分动员计划的理由。最后会议通过了下列决议:
(1)与其他列强联系,要求奥方延氏限期,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来详细研究奥地利声称即将提供的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文件汇编”;
(2)如果奥地利侵犯塞尔维亚领土的话,劝告塞尔维亚不要进行武力抵抗,把自已的命运交托给列强来公断;
(3)授权国防大臣及海军大臣呈请沙皇批准,视情势的发展,宜布基辅、敖德萨、莫斯科、喀山4个军区及波罗的海、黑海舰队的动员;
(4)立即补足战备物资;
(5)马上收回存放在德国、奥匈的存款。
把所有这一切安排好了之后,沙佐诺夫于晚19时接见德国大使波达雷司,听取德国对于最后通牒的意见和关于事件“地方化”政策。
当波达雷司按照他所接到的指示,为奥地利的行动来辩护,并主张奥塞的争端应当“地方化”,即由奥塞两国解决的时候。
波达雷司的要求令沙佐诺夫感到很紧张,于是他用极坚强的态度表示说。
“要俄国同意奥塞争端由这两国自己去解决,是不可能的。”
同时用极为尖锐地语气争辩道。
“在最后通牒中奥匈所提到的塞尔维亚的诺言,并不是单独向奥匈提出的,而是向列强提出的。因此,塞尔维亚是否履行诺言的问题不是“地方化”问题,而是“欧洲问题”、“国际问题”,刺杀案件应由欧洲来审,奥匈不能既是原告又是审判官。”
波达雷斯由针锋相对的回答道。
“这个问题交由六国审判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如臬奥匈的政治朋友站在一方,它的敌人站在另一方,这样的司法程序又有什么意义呢?”
接着,他又说道。
“德国是不会允许他的邻邦去接受其对抗国组成的欧洲最高法院的裁决的,君主国家应当团结。”
7月25日,俄国召开重要内阁会议,沙皇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主张与不主张“部分动员”的两派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最后以外交大臣沙佐诺夫为代表的一派获胜,沙皇同意宣布“部分动员”。
“动员令下达了”
接到仆人的报告之后,全力推动部分动员的沙佐诺夫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色,有的却只是些许忧色,他起身走到地图边,看着那张挂在墙上的地图,视线首先落在奥匈和塞尔维亚的上面,随后又转移到德国,然后又是俄罗斯,最后,他的视线落到东方,在贯彻凝视着东方的时候,他的眉头一皱。
“中国,中国会作出什么样的表态?”
当下沙佐诺夫便在心里作出决定,应该与中国驻俄大使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会谈,完全不加任何掩饰的会谈。
但愿中国……
7月26日凌晨3时26分,俄国参谋总长伊鲁希克维基将军下达了动员令。
“在俄国整个欧洲部分领土内实行部分动员。”
而在信奉“动员就意味着战争”的年代里,俄国单方宣布部分动员,无疑使危机进一步升级。
在动员令下达的第一时间,圣彼得堡火车站电报局来了一位身着西装的东方人,他从电报员的那里取过一张电报纸,电报报发往地是中华帝国首都南京的一家贸易公司,而电报的内容同样非常简单,只有一句话。
“cross the Rubicon”
中年电报员看到电报上的内容时,不禁一愣,或许俄罗斯人很难理解这句话,但他却是一个英国人,对于这句话却是非常了解。
公元前49年,凯撒大帝跨过Rubicon河,战争打响,历史开始改变,在英语里经常把“cross the Rubicon”作为了军令状一样的存在,跨过了Rubicon河,便无路可退。
尽管好奇,但没看到任何异样的他,还是发出了这么一份电报。作为一个电报员,他并不知道这么一份电报,会在东方引起什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或许发出了太多的电报,但是在他的记忆中,却记住了这么一份简单而有些特殊的电报。
“cross the Rubicon!”
第13章 前夜之夜
第13章 前夜之夜
7月25日,离下午6时即奥国照会中限定的时间还差几分钟的时候,塞尔维亚首相巴希齐亲自将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国照会的答复按时递交给了奥国公使吉斯尔。
奥匈帝国当晚便下达动员令。而此时各列强才开始提出种种和平建议。当这些建议一一落空之后,接下来的便是战争了
奥国公使吉斯尔从塞尔维亚国政府首相巴希齐手里接过了答复,然而并没有马上回复巴希齐,只是说道。
“阁下请回去稍候,我们的答复随后就到。我要与我国政府给我的训令比较一下,才能给阁下答复。”
此时,吉斯尔已经知道塞尔维亚已经下达了动员令,因而他料定答复不会完全满意的,因此他在接到答复之前,已经拟制好了给塞国的答复。现在只需要匆匆看一遍塞国的答复,看准没有接受所有的要求之后,便可以宣布奥塞断交了。
也许是奥方早有准备,巴希齐刚回到本国外交部办公室,便收到吉斯尔的一份照会,声称:‘现在既然期限已到,而我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故特通知阁下:我和帝国公使馆全体人员将于今晚离开贝尔格莱德。。。。。。。从此信到达阁下的时刻开始,奥塞之间的外交关系断绝,将成为既成事实。‘
吉斯尔的行动太快了,以致他和他属下居然赶上了6点30分离开贝尔格莱德的火车。这在断绝外交关系的历史上,他确是创立了最快的纪录。
吉斯尔一行离开贝尔格莱德之后,于6点40分在桑姆林越过边境,在这里铁路电话线早已按照事先的安排特为他保留着,这其实是柏耳查托特非常缜密准备的,其目的是尽快得知塞国答复。吉斯尔先将此消息通知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首相蒂查,蒂查再马上将消息转达维也纳。
奥匈内阁联席会议主席柏耳查托特本人到易士尔参加奥皇约瑟款待肯伯兰公爵及夫人的宴会去了。在将近中午的时候,他接到俄国代办的一封紧急电报,要求延长限期,理由是各大国对于些事感到太突然,没有机会来研究奥方提出关于萨拉热窝事件证塑的‘文件汇编‘,这种机会本来是奥国所应允的。但是,柏耳查托特回答说,他不能延长限期。不过他补充说,即使与塞尔维亚断绝了外交关系,只要以后塞尔维亚完全接受奥国的要求,也还是可以获得和平解决的。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的话,则奥方希望塞尔维亚赔偿奥国因进行军事准备而花费的开支。由此可见,在与塞尔维亚断绝关系以后,奥匈接着一定是对塞采取军事措施。
到晚上,柏耳查托特在易士尔奥皇的后厅里坐立不安地等待着消息,后来又到外面去呼吸一些新空气。到7点3刻的时候,电话铃响了。金士其伯爵把在维也纳得到的信息传到易士尔:
吉斯尔公使从桑姆林打电话到布达佩斯:在下午6点欠丽分时,答复送来了;因为对于某几点认为不满意,吉斯尔男爵已与塞尔维亚断绝关系并离开当地。下午3点的时候,塞尔维亚已下令动员。政府及外交团已迁往克拉古耶法。
马古提男爵把这项消息写在一张纸条上,跑着送交奥皇约瑟。这个老年人战栗的手拿着纸条,倒在椅中,咳呛着半天才说出话来:
“这事终究发生了!”
好像他一直希望并相信这种破列是可以避免似的。然后,他心不在焉地凝神望着这张纸条,喃喃自语说:
“哼,断绝外交关系不一定就是战争。”
于是,奥皇立即召见柏耳查托特进行密谈。
奥皇接见前,蒂查、康拉德、驻柏林的奥国大使都极力向柏耳查托特建议,奥国应马上下令动员,任何拖延或犹豫都会被视为软弱的表现,从而增加俄国干涉的可能性。
柏耳查托特就是用这些理由,说明马上下令实行部分动员